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孙权劝学》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三处)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务:事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4.但当涉猎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5.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6.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一种

2.见往事耳

古义:指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见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

2.当  但当涉猎 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 动词,正

(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作为理由来推托。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志士分别数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卖油翁》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三处)

公/亦/以此/自矜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善射        善:擅长

2.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夸

3.释担而立            释:放下

4.但微颔之            颔:点头

5.尔安敢轻吾射        轻:轻视

6.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同“勺”,勺子

2.但手熟尔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汝亦知射乎     射:动词作名词,射箭

2.尔安敢轻吾射   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3.康肃笑而遣之   遣: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五)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

今义:常用为转折连词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3.但微颔之

古义:此为动词,点头

今义:名词,下巴

(六)解释下列多义词。

1.射  汝亦知射乎 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 射技

2.尔  但手熟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 人称代词,你

3.而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连词,表转折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连词,表顺承

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表修饰

4.之  但微颔之 语气助词,不译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代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代这个道理

5.以  公亦以此自矜 凭借

以钱覆其口 用

(七)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术不精湛吗?

2.以我酌油知之。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三、《短文两篇》

《陋室铭》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灵验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

5.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6.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7.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8.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2.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上面

3.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4.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惟吾德馨

古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今义:芳香

2.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乐曲

今义: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4.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整,调节

(五)解释下列多义词。

1.往来  往来无白丁 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2.之  无案牍之劳形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些学识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庸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翻阅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妖:过分艳丽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6.予谓菊                谓:认为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

2.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 今义:种植、植物

2.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 今义:合适

(五)解释下列多义词。

1.远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远处

2.之  水陆草木之花 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四、《河中石兽》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三处)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2.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3.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

4.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5.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6.湮于沙上            湮:埋没

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8.转转不已           已:停止

9.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地判断

(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棹数小舟

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暴涨: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暴涨的河水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一寺临河干

古义:水边,河岸

今义:跟“湿”相对

2.求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

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3.是非木杮

古义:这不是

今义:事物的正确或错误,或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4.渐沉渐深耳

古义:语气词,表示“罢了”

今义:耳朵

5.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门学科

(五)解释下列多义词。

1.如  如是再啮 像

如其言 依照

2.之  闻之笑曰 代词,代指寺僧寻找石兽的做法

求之下流,固颠 代词,代指石兽

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

3.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表被动,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动词,认为

(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颠倒了吗?

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依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关键点:“如”、状语后置句式)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5.3.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5.3.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5.3.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5.4.整理)

初中名著知识汇总(5.4.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5.4.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5.5.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5.5.整理)

初中作文指导 (5.5.整理)

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更多学习资料,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