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题卷(五)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一、基础知识(21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第一单元几则新闻都给我们留下了美的印象:美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dù()长江的 英雄气概;美在诺贝尔立下遗zhǔ(      )捐钱设奖的高贵品质;美在年轻姑娘吕伟飞天líng
(     )空的跳水英姿;美在中国航母研制专家殚精jié(      )虑为舰载战斗机上舰的精神品质。2. 古诗文默写。(8 分)
(1)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
                           ,         
(2)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赞美松柏的句子是:                     ,                                
(3)曹植的《梁甫行》中感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诗句是: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郦道元远观“                         ,隐天蔽日”的三峡奇景;陶弘景近看“夕日欲颓            ”的江河美景。
3. 文言词语释义。(4分)
(1)沿溯.阻绝 (             )               (2)良.多趣味  (              )
(3)属.凄异 (             )               (4)至于夏水襄.陵 (           ) 
4. 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按要求完成任务。(5 分)
新闻一:天津理工大学宿舍,有字画和常常更新内容的黑板报,这些都是62岁的宿管杨大爷的作品。他从小喜欢画画,业余也学过,退休后做宿管,就在宿舍楼画板报。整栋楼的装饰画和书法都是他的创作。
新闻二:92岁的崔崑,曾写出中国首部全面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他是院士,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博研究生共47人。一件衬衣他穿了30年,却捐出毕生积蓄420万帮助贫困学生。
(1)请任选一则新闻,拟写标题。(2分)

(2)你有幸作为少年日报的小记者采访杨大爷和崔院士,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他们,请设计一段采访开场白。(任选一位,字数不超过60字。)(3 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16分)

【甲】

(1)三十八岁的贺龙站在湖南西部一个长满香樟和苦竹的山顶上,目光越过山下的一大片平坝,在对面同样葱郁的山岭间游移,他想看见哪怕是瞬间闪现出来的那个熟悉的身影。
(2)个子不太高但显得十分结实的贺龙,与个子同样不高但显得有些瘦小的萧克之间的不寻常的友情,在中国革命史中堪称佳话。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娶了一对亲姐妹为各自的妻子,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具有同样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志同道合。
(3)山下的那一大片平坝被当地人称为十万坪谷地。一场为摆脱围困而进行的伏击战就要在此打响了。
(4)这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的上午。在离这里大约四百多公里的湖南与广西的交界处,中央红军庞大的队伍正在连绵阴雨中向着凶险莫测的湘江上游移动。而此刻贺龙的眼前却是阳光灿烂,宁静的坪坝在暖洋洋的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浮动着一层金黄色的尘雾。
……
(5)在南腰界①,贺龙从当地小学里弄来一张国民党当局的报纸,他在报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江西萧克匪部第六军团窜入黔东,企图与贺龙匪部会合。”两军距离如此之近,这让偶然获得了消息的贺龙悲喜交加,他立即命令七师和九师分两路往贵州方向前进,他对红军官兵说:“咱们去撞六军团!”
(6)两天之后,红军九师到达一个叫铅厂坝的小镇。他们发现山下的小河边有一小股部队正在慢慢移动。在远远地开了几枪试探后,红军官兵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个令他们眼睛一亮的东西:一顶缀有红五星的军帽。A他们放下枪,轻轻地喊,大声地喊,然后,他们奔跑了过去,与虚弱的红六军团的士兵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7)这一瞬间发生在一九三四年十月下旬。第六军团以巨大的代价揭开长征的序幕,尽管这一过程使这支红军武装经历了太多的艰险与困难,但他们终于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贵州、 湖南和四川三省交界处的荒僻群山中会合了。可以想象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萧克和留着胡子的贺龙自南昌起义后再次相逢时的情景。


 【乙】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有删改)


(美国记者斯诺随一支护送物资的红军队伍去往保安,途中,“说故事的好手”、亲历了南昌起义的红军指挥员李长林给他讲了一个又一个趣闻轶事。)
(1)“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②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 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
(2)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贺龙的“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3)“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4)“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B他不计较个


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5)有一次贺龙逮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注释】①南腰界:地名,位于重庆酉阳东南部,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同志在此创建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②哥老会:起源于湖南和湖北,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结社组织。
5. 【纪实·把握事实】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把握作品所写事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篇文章所写的内容。(2 分)
甲文:                                                           
乙文:                                                 
6.【纪实·品析语言】虽然同为纪实作品,两部作品的语言风格迥异,请结合上下文内容,为以下句子写批注。(4分)
A.他们放下枪,轻轻地喊,大声地喊,然后,他们奔跑了过去,与虚弱的红六军团的士兵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B.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7. 【纪实·感知形象】同是一个“贺龙”,在王树增基于事实的细节推演中、在“说故事的好手”李长林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呈现给我们的形象是有不同的。请结合以上选文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心中的“贺龙”。(3 分)
                  
8. 【纪实·连读对比】(7 分)
(1)虽同为纪实写作,同学们却发现了甲乙两文中都有“虚构”的影子,快来发表你的看法吧!(3分)
小萌:都说真实是纪实文学写作必须坚守的原则,乙文有大段大段李长林原话的呈现。但我觉得他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是不是太过于传奇性了?
小文:这正是贺龙给老百姓们的印象。老百姓和红军中传颂着这些富有传奇性的故事,说明贺龙是很被人爱戴的。这也是一种历史事实。
小涵:甲文第(1)段描写贺龙的目光“越过山下的一大片平坝,在对面同样葱郁的山岭间游移”,甚至写了贺龙“想看见哪怕是瞬间闪现出来的那个熟悉的身影”的内心,作者是怎么知道贺龙在看什么、在想什么的?这种虚构合理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                                                                 
(2)王树增说贺龙和萧克“这两个具有同样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志同道合”;被俘的波斯哈德牧师不仅没说贺龙坏话,还说“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共产党和红军到底是怎样的?为何当时的贫苦农民、底层劳动者纷纷至死不渝地追随他们?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来谈谈。(4 分)
温馨提示:可以参考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名著《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13分)

永恒的托尔斯泰

(1)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大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
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2)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 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现代文学展示着现代的人生?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
一面“镜子”?
(3)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 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4)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5)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小说就是小说,小说不是哲学,小说是入俗而不是说教。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读托尔斯泰的作品,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太有些小气?
(6)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还是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书:“我 的余生不长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散步的时候,托翁常常会突然停下来,“一位老农,刚磨完了一把镰刀。托尔斯泰伯爵和他说了几句话,丢下手杖,一下子夺过镰刀,麻利地割着草以试一试刀刃。”“我们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背着旅行袋,拄着拐杖,脚上缠着布片,快步走过。托尔斯泰叫住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又从怀里掏出钱包,给了他们一些钱。”真不知道托尔斯泰和两个老头说了些什么,想必不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7)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

9. 请根据第(1)段文字,简要说明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变化过程。(3 分)
                 
10.结合文章,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1)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2)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
                                                
11.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写到那么多现代作家?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2 分)
                 
12.作者为什么说“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回答。(4 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春游湖(4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3.“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2 分)
                
14.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 理趣。(2分)
                  
 

(二)【甲】三峡(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 分)


(1)略无阙.处 (             )           (2)常闻峡中水疾.(             )
(3)每至晴初霜.(          )           (4)泠泠不绝.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17.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2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8.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2 分)
1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4 分)
                   
 

四、写作(3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在花生地里除草时,把一些花开得很大的花生也除掉。
“花生花开得太大不是件好事。因为花儿开得越大,果实就会越小,甚至没有。”父亲说。
“为什么呢?”我问。
“养分和劲儿都用在开花上了,又怎能专注结果呢?能结果的大多是向下努力扎根的。”
父亲说。
“长这么大了,拔掉多可惜。”我说。
“一点也不可惜,花生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用来结果的。让花生专注于开花,那么华而不实的花生会让我们在秋天颗粒无收。”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注意】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4)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基础知识。(21分)

1.
渡;嘱;凌;竭
2.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重岩叠嶂    沉鳞竞跃
3.
(1)逆流而上
(2)甚,很
(3)连接,延长
(4)漫上,升到高处
4.
(1)示例一:宿管大爷迷书画,作品挂满整栋楼。
示例二:92岁院士一件衬衣穿30年,捐420万毕生积蓄资助贫困生。
(2)示例一:杨大爷,您好!我是少年日报的小记者。您不忘初心,在宿管岗位坚持创作,用才华点亮宿舍,让人叹服不已。我想代表本报广大读者采访您。
示例二:崔院士,您好!我是少年日报的小记者。您高风亮节,勤俭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满满正能量让人感动不已。我想代表本报广大读者采访您。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5.
甲:红军第三军团历尽艰辛,终于与第六军团会合。
乙:去保安途中,李长林给斯诺讲了一个又一个关于贺龙的故事。
6. A.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当时两军汇合时的场景:“轻轻地喊”写出了谨慎又不敢相信的心理,“大声地喊”“奔跑”写出了确认对方身份后第三军团红军激动兴奋的心理,“紧紧地拥抱”,体现出两军深厚的友谊。
B.句子很短,句式简单;“他喜欢马”与“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打仗夺回来”、“真 的夺了回来”的前后重复强调,符合讲故事时语言口语化的特点。通过李的讲述,我们既看 到了贺龙这位个性突出、有血有肉的红军将领形象,又能感受到李在讲述时对贺龙的钦佩之 情。
7.


示范:在我心目中,贺龙首先是一位有出色领导能力和战斗能力的红军将领。他能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能用出色的口才扩编红军队伍,能让外国牧师对其深深敬佩。其次,他也是注重感情的普通人。获得萧克消息时他“悲喜交加”,在长征路上会背着受伤的部下行军,也能因为心爱的战马爆发更强的战斗力——正是有这样的领导者,红星精神才最终闪 耀中国。
8.
(1)示范:我觉得这种虚构是合理的。首先,时间、地点以及贺龙与萧克之间的深厚感情, 都是真实的,有据可查的。这个细节应该是作者基于大量事实材料的推演,具有合理性。其次,这样合理的虚构能使历史人物“活”起来,血肉丰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具感染力。
(2)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带领当时像走投无路的人们走向希望。如朱德的理想就是“使像母亲那样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这正是百年来受压迫的普通老百姓所热切盼望的。红军是正义之师,代表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所以得到百姓的追随、士气高昂,在渡江战役中势如 破竹;在长征中,他们更是表现了坚强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他们所张扬的理想主义,与为理想奋斗的激情,让埃德加•斯诺也发出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9. 曾经喜欢托尔斯泰,后来产生了怀疑,强烈地喜欢海明威等作家,再后来终于明白(或肯定)了只有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
10.
(1)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真理是浅近的,突出了托尔斯泰作品的完美综合、水乳交融,“教谕”的自然,大方、有力。
(2)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讽刺了许多作家生活在人民中间却不知道文学应当为谁服务的可笑,衬托(对比突出)托尔斯泰“不远离人民”的可贵品质。
11.
①开篇写到对其他作家的喜爱,是为下文表达对托尔斯泰真正的喜爱和崇敬作铺垫。
②文中写到许多现代作家,与托尔斯泰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说明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
12.
①托尔斯泰的作品鉴于对人的深深的爱;
②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净化人的心灵;
③托尔斯泰的作品总是以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
④托尔斯泰始终不远离人民。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3.“蘸”字。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或:桃花倒映在 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神态、意趣;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14.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度”过之际,一只小船从柳阴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15.
(1)阙:通“缺”,缺口;
(2)疾:快;
(3)旦:早晨;
(4)绝:消失。
16.
(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17.
(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18.
示例:
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②百闻不如一见
19.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四、写作。(30分)

20.略。

 



  


声明:本文来源于21世纪教育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9.9.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汇总(8.3.整理)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汇总(9.11.整理)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上)(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下)(9.10.整理)初中名著知识汇总(9.13.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上)(7.7.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下)(9.12.整理)古典诗词古典文学(9.14.整理)传统文化知识汇总(8.17.整理)初中作文指导 (9.16.整理)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更多学习资料,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