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我是一个实打实的星空迷,星星对于我来说就是很奇妙,仿佛是带着时间的暧昧来的一样。

  “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作者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我们所熟知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文笔流畅,故事性强。”这是百度词条对这本书的评价。

  那么,我问一个问题“星星,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别急着解答,我们慢慢来。

  读完这本书,让我无意间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具体记不清楚了,依稀记得说的点:你看到的星星的光,可能是带着时间的寓意来的,因为当你看到它发出的光亮时,在那个距地球不知多远的星体上,可能已经发出了几百,甚至几万年了。而这本《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也就像时间在对我们讲述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史一样。

  “云母屏风烛影深,银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也许是从小到大就听着嫦娥的故事长大,也或许是因为对月亮的欲望,一本书看下来,印象最深的却还是前面的内容,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以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中,慢慢的也会回到最开始的地方,最开始那个,令古人所向往的星球。

  或许也是因为嫦娥故事的凄美,所以导致人类对月亮的好奇,才导致人类对月亮永无止境的探索。而月亮上面,到底有没有雪白的玉兔在捣着药,到底有没有嫦娥站在桂树下看着我们,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个令人向往的玉寒宫,这都还是个迷,都还等着我们这一代人去继续探索。

  在古代,就有过“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幻想,可见星星从古至终都以这它耀眼的光辉和遥不可及的距离吸引着人们,向它靠近,向它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每年七夕,我都会待在窗台前,守着牛郎织女星的相会,他们的故事很梦幻,梦幻到被烙印在星体上,甚至可以在黑夜的夜空中找到他们的梭子、扁担,或许这就是让他们在众多故事中脱颖而出,千古传唱的原因吧。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开始最开始的问题,星星,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没有准确的答案,可远可近,但即使是最近的比邻星,距我们也有着4.22光年的距离,所以说,星星还是遥不可及的,所以我们只能探索,不停的探索和追寻,以此来满足人类对星星的欲望。

  或许,在几千年以后,人类到达月球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或许,以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站的问题了。但是,我们现在应该要注意头顶的天空,是不是少了一些星星点缀的美丽?是的,因为环境的问题,星星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更为陌生的事物,所以,辛苦忙碌的人们,适当的停下来,抬头看看天空中若隐若现的亮光,想想月亮上抱着玉兔的嫦娥,让节奏慢一点,让环境的污染,也停下来吧。

“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仰望星空,天阶夜色,多么令人陶醉神往呀!世上没有任何一副图景能像美丽的夜空一样灿烂迷人,没有任何一副照片能像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宇宙背景照片一样辉煌壮丽。



那么星星离我们多远呢?天上的星星其实相距非常遥远,如果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要从地球翻到太阳上,也要翻2700多个跟头才行。牛郎、织女两星若真想相会,就是以光速行进,也要走上16年。天文学的研究,从古代的“地心说”到“日心说”,从认识银河系到探索河外星系,从使用光学望远镜到运用现代无线电技术,已经把人类的视野推向距地球10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天文知识是世上最迷人的知识,只要你稍有涉猎就会着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去探索天文学家如何兢兢业业,利用各种巧妙方法测量天体距离的历程。



作者简介

卞毓麟,江苏泰州人,1943年7月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旋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1998年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现为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曾获第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项奖励。



内容速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既是一本向你介绍知识的书,也是一本启迪思维的书。这本书不仅告诉你星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还将天文学家的探索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作者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结合天文知识、历史知识,并配以构思巧妙的插图阐述文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再到类星体的距离;从三角视差法,再到普遍红移;作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天文学家及天文知识娓娓道来,讲解通俗易懂,类比恰到好处。本书章节衔接合理顺畅,内容轻松活泼又不失严谨,实数科普文中的佳作。


 

知识与趣味并存

作者在叙述每种测距方法的时候,既不是平铺直叙,也不是只讲结果,而是伴之以发展过程,显示出天文学家解决问题时的思路,这种“与其告诉结果,不如告诉方法”的手法会使读者受益更多。

如:从人们在地面上经常做的开始:要测量烟囱的高度,测量河流的宽度,无需爬高,无需渡河,只要在两个不同地点观测,通过适当计算就能求得。这就是利用视差的原理测距离。

(测量大河对岸街灯的距离)
(甲)大河对岸的街灯  (乙)按比例缩小后作图
    最初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就是三角视差法。天文学家用三角视差法测得了第一批天体的距离,它们都不超过300光年远,再远就无能为力了。
    于是,“接力棒”传给了分光视差法利用恒星的光谱差别求距离,使测距达到30万光年左右。又因为远星太暗无法得到光谱,分光法失去威力。
    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接替了分光视差法,可以求得远达1500万光年之遥的星系距离。

(雷达到月示意图)对于更遥远的星系,因找不到造父变星又使测距处于困境。此时新星和超新星以其突发的巨大光度给天文学家送来了佳音,测量距离的尺子又向宇宙深处延伸了,利用超新星使可测距离达到50亿光年左右。
    然而超新星的光度还是“敌”不过距离的增大,对那些深空中的星系已无法辨认其个别恒星,连超新星也不可单独分离出来,而且不是所有的星系都能在短时期内找到超新星。这时只有靠星系的视大小和累积星等来判知距离了。
    后来,正当天文学家面对无涯的宇宙束手无策的时候,柳暗花明,星系的普遍红移又送来了一把巨尺,测距范围扩展到100亿光年的地方。最后作者还将类星体的距离之谜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作者稍稍离开主题,以宇宙航行和希求跟“宇宙人”建立联系的努力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力,把人们带到了拜访牛郎、问候织女、归来仍年青的奇妙境界。
    总之,作者从丰富的资料中恰当裁剪,使全书贯穿着这一主线,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开。不时伴有天文学家的趣闻轶事,发明史话,关键处常有构思巧妙的插图阐明文意,把读者带进了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空间的艰巨行程之中,困难时为之焦虑,胜利时为之欢乐,有时又不禁为科学家的巧妙方法叫绝。
    读完这本书,会使你感到,天文学家凭着不懈的努力,借助天体送来的微弱光芒,征服了百亿光年的巨大空间,真是比一根头发丝上雕刻出雄壮场面的画卷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他们毕竟胜利了,这是人类无穷智慧的象征。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来解开更多的谜团。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阅读建议

1、了解

如果我们打算要去读某本名著时,那么先要对这本名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这本书,也让自己能够更加有兴趣。

要全方位地去了解,了解名著的成书年代,作者以及当时的背景,只有了解了这些之后,那么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名著。



2、粗读

说起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最为大家推崇的那就是先粗略地看一遍,然后再把名著放下来,先消化一段时间。让自己慢慢地去适应名著,只有这样,对于一本名著能不能读懂,那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粗读是一种比较好的读书方法,它让你快速去阅读一遍,然后放下,再慢慢地消化。



3、细读

当你精读过了一遍之后,那么就要细读了,要认认真真地再去读一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名著的内容和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理解一本名著。其实不管是不是名著,即使一般的书,那么在读过了一遍之后,那么也是要再次去详细地阅读一遍,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么会很容易就忘记,以前所看过的内容。



4、做笔记

这是一个很必要的步骤,如果你只是草草地读几遍,然后便把那本书搁下,那么肯定是吸收不了什么,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名著。所以还是要做笔记,把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写下来,久而久之,一本名著,那么就会深入到你的灵魂里。




名著节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精彩语句


01

什么是星座呢?简而言之,古人为了更方便的辨认星空,就用种种想象中虚拟的线条,将天上较亮的那些星星分组的联结起来,这些星群便称为“星座”。人们又以更加丰富的想象力,让一群群星与许多神奇的故事挂上钩。因此,诸星座最古老的名称通常都溯源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第4页2段)

02

总之,人类目前已经相当精确的知道自己的摇篮——地球的大小和模样。而且,还一步步弄清它不仅是个扁球体,还更像一个“梨”状的旋转体。人造卫星的观测表明,地球赤道本身也不是一个正圆形的,而是一个椭圆。不过,赤道上的最大半径比最小半径只长了100米左右。所以,地球实际上更近乎是一个三轴椭球体。(第15页5段)

03

人们早就懂得怎样计量地面上不能直接到达的目标有多远了。比如,在一条滔滔奔腾的大河对岸有一排街灯,我们既不用渡河,又可以知道这些灯有多远。这只要使用简单的三角测量法就行了。(第19页4段)

04

在天文学中,经常以光线通过一个天文单位所需的时间来反映它的长度,这就叫“天文单位的光行时”。1964年采用的光速数值是每秒299792.5千米,于是,一个天文单位的光行时便是:149600000/299792.5=499.012(秒)(第44页4段)

05

唯一合乎逻辑的结论是恒星并不是固定的,它们有自己固有的运动,这叫做恒星的“自行”。倘若全部恒星的自行速度都大致相近的话,那么离我们近的恒星在天穹上的位置看来就会比遥远恒星变动的更快,这就像近处的汽车仿佛比远处的汽车跑的更快一样。因此,天狼星、大角星和毕宿五也许比别的恒星离我们更近些吧?况且,这三颗星在全天恒星中又均属最亮之列,因此他们离我们特别近就越发可信了。从此人们才明白,恒星原来并不是固定的“星星”,恒星天球其实并不存在,满天的星星原来离我们是有远有近的。(第55页4、5段)

06

早在1666年,24岁的牛顿就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阳光分解后展开成一条宛如彩虹的色带,从它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排列着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这些颜色之间是均匀而持续过渡的。这种彩带就叫做光谱。(第76页5段)

07

我们凭肉眼只能看到6000多颗恒星。天文望远镜发明以后,人们立刻明白了这只是宇宙中的冰山一角。在伽利略的望远镜中,灰蒙蒙的“天河水”碎裂成了无数的星星。但见得其中“大星光相射,小星闹如沸”。真是密密麻麻,好生热闹。然而,在此之后一个多世纪的时期内,并没有人能对这一现象做出比较深入的说明。(84页1段)

08

1912年,美国哈佛天文台的一位女天文学家勒维特(Henri-etta Leavitt,1868~1921年)正在秘鲁的一座天文台研究大小麦哲伦星云。她观测了小麦云里的25颗造父变星,一一记录下他们的光变周期(从2天~120天)和视星等(从12.5等~15.5等)。结果,她惊喜地发现:光变周期越长的造父变星亮度也越大,非常有规律。(第101页3段)

09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而且也适用于光波。一个高速运动的光源发出的光,到达我们的眼睛时,其波长和频率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它的颜色会有所改变。多普勒本人就曾指出:恒星的颜色必定会按它接近或远离我们的速度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看法原则上显然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实际上却不尽然。因为恒星运动的速度要比光速小得多,所以由恒星运动造成的光波波长变化是微乎其微的,它们根本不会导致恒星的颜色发生任何可察觉的变化。(第126页2段)

10

大自然的景色丰富多彩,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无尽。他们披戴的神奇面纱,正期待着人类以无尽的智慧去逐一揭开。如今,人们已经向茫茫太空派出自己的“使者”。在飞出地球、探测月球和各大行星之后,紧接着这便是飞出太阳系了。


●● END ●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9.9.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汇总(8.3.整理)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汇总(9.11.整理)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上)(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下)(9.10.整理)初中名著知识汇总(9.13.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上)(7.7.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下)(9.12.整理)古典诗词古典文学(9.14.整理)传统文化知识汇总(8.17.整理)初中作文指导 (9.16.整理)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更多学习资料,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