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一)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第四单元检测卷
(150分 15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      (崔颢《黄鹤楼》) 
④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沙》) 
⑥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欧阳修的《采桑子》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颍州西湖的水面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无风水面琉璃滑 ”。 
②朱敦儒的《相见欢》中,表达了作者无限悲慨的句子是“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我们的生活的确很平凡,平凡得如一块石头,没有美玉表面的柔猾,也无法折射出水晶那样耀眼迷人的光彩。【甲】 但(或:但是) 我们不应也不能因此否定自己,【乙】 因为 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顽强和渗入骨髓的坚rèn,怎能因为美玉、水晶的存在而感到自卑?我们一定要为自己活着。活出自己的色彩,不因他人的光芒遮掩了自己而自惭形huì。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骨髓(suǐ)  坚rèn(韧)  自惭形huì(秽)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柔猾 ”,正确写法是“ 柔滑 ”。(2分) 
(3)根据上下文,在【甲】【乙】处填写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
不能因为美玉、水晶的存在而感到自卑。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下面是法文版《昆虫记》的四幅插图。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D)(2分)

A.图一:蝉蜕皮后留在树枝上的空壳及成虫的蝉。经历了几年黑暗的地下辛苦生活,蝉终于走进了光明的世界。
B.图二:大孔雀蝶的幼虫。很难想象,美丽的大孔雀蝶小时候竟是这番模样。
C.图三:在杏树花蕊里采蜜的蜜蜂。它们是昆虫界的辛勤劳动者,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D.图四:被渔民们称之为“海上蜘蛛”的蜘蛛蟹。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
(2)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刻画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 徐海东 ;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 徐承志(或:朱作其) 。(2分) 
4.某班以“无现金社会”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班长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题目。(8分)
材料一 “无现金社会”正大踏步而来。“如果兜里没带一分钱,你敢出门吗?”这个问题三年前提出来,绝大部分人都会坚决说“不”。但是今天,随着银联闪付、网上支付等方式的兴起和银行卡的全面普及,【甲】很多中国人都会迫不及待地说“敢”。【乙】有调查显示:大约70%左右的网友认为现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之一。支付宝更是放出豪言:要推动中国在5年内进入“无现金社会”。
材料二 “无现金社会”是指多数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媒介的数字化,即从支付或者流通的形态上,部分纸质货币演变为电子货币,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覆盖吃喝玩乐行和政务金融医疗等方方面面;二、减少了现金投入成本,节约货币制造成本,减少碳排放及货币交易中的细菌传播机会;三、支付可以瞬间完成,少排队,不用点钞,加速经贸资金流转,使社会信用体系更完善;四、不会出现假币问题,减少抢夺偷盗犯罪,有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识别、防范和打击非法现金交易、行贿受贿等有关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①【甲】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应将“ 迫不及待 ”改为“ 毫不犹豫 ”。(2分) 
②【乙】处画线句语意重复,可删去“ 大约(或:左右) ”。(2分) 
③根据材料二,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无现金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4分)
覆盖面广、节约成本、节省时间、助力诚信。(每点1分,共4分)
(2)下面是网友对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使用电子货币付款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写出你的探究结论。(不得出现数字)(4分)
使用人群
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
使用比例
94.5%
58.2%
19.6%
 
示例:绝大多数青年人都在使用电子货币付款,年纪越大,电子货币付款的使用率越低。(每点2分,共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生命的盘虬
黄婉婷
①放假回家,小侄女不住地缠着我说话,一会儿聊家里的猫,一会儿说楼下的树,突然又指着我的手背问道:“这是什么呀?”“这是青筋啊。”她一脸的迷惘。我要怎么向一个四岁的小孩去解释什么是青筋呢?“好像楼下大树的树根啊。”小侄女仰着头好奇地说。是啊,这不就是生命的树根吗?
②我努力回忆自己是何时开始出现这些青筋的,然而找寻不到它们的由来,好像一夜之间就出现了。它们像是细线般在指间、手背上延伸开来,如同河流般汇集到手腕,弯弯曲曲地向上攀爬着。我蓦然想起了学校墙壁上的爬山虎。某天停下脚步去细看,原先尚是浅细的根茎早已生长出许多的小茎,紧紧地依附在墙上,它变得愈发的茁壮,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新碧,像一条细细的墨绿河道在墙壁上流泻着,让我感到一种静穆,与生命的勃发。我又想到了外婆那双布满青筋的手。那真似年久的大树四下徘徊的盘虬,它们盘根错杂而狰狞地袒露着,显示着外婆的衰老与枯竭,又似乎隐含着无尽的力量。
③我不解于自己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呈现的分别是生机与衰亡,然而它们都在岁月、风雨中愈加弥深。十几年的风雨刮倒了大树,却没有刮去爬山虎,它仍旧翠绿地依附在墙上,时或趁着微风掀开这碧绿的帘子,打量着日复一日相似的景与行走殊貌的人。而外婆呢,在经历幼年丧父、青年蒙受战乱、中年饱受饥荒与晚年丧夫的种种苦难之后,仍保持着淡然的心态。我总能回想起她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着太阳的样子,那般的平和安详,好像往日的苦难都不存在,余下的便只是静谧的日子。
④生命又何尝不是一株大树呢?只是人总是看到它的枝繁叶茂、它的硕果累累、它的枯枝残叶,却没走近去看那盘缠的根虬。我记得老屋外不远处有棵榕树,那树很高大,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叶,撒下点点的斑影,它是如此茁壮,看不见丝毫的枯竭。然而走过去,却总有粗大的根茎伏在泥土里,像金石一样坚固,那是拿石头砸下去也不会断裂的根!我记得刚种下几年的树并没有这缠绕的根虬,遑论粗壮如斯。又想,树根既然在土下生长着,何必要探出头来呢?外婆便会说,树老了就会这样的,根长出来了才好去抵挡风雨。我想到了青筋,人开始变老,手上的青筋也会不住地凸显出来。
⑤我记忆中外婆的模样,是上了初中暑假再回老家时的样子。那时外公已去世,同条胡同里的邻居或死或离,四周一片寂静。我总是怀着恐惧走过那段青苔遍布的小巷去看望她,残败不堪的老屋泛着清幽的光与微微的寒气。外婆开始变得衰老,总听不清我的话,只是一味地低声应答。她的头发花白,脸上皱纹遍布,宽大的衣服遮盖不了她佝偻的背,以及那双满是青筋的手。一段时间里我为之惊恐,似乎死亡便这般在她的四周缠绕着。我看看自己,那未褪去稚嫩的手背上只有很浅的青丝,但那似乎预示着青筋终究会冒出来,慢慢侵蚀我的生命。我在外婆的脸上几乎看不到她对死亡的恐惧,她每天就这样安然地度过,不去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不去咒骂命运的不公。有一天,我突然问:“您不怕死吗?”“我怕啊,所以我每天都穿戴好衣服去等待着。”她轻轻地说,“有你们记着我就好。”
⑥外婆几年前去世了,她最后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她长久所渴求的自尊在病痛中荡然无存,满口的胡话,终日的昏沉。然而在她最后的一丝清明中,我想她是坦然的。关于死亡,外婆早已洞悉,能做到向死而生,死亡便不那么让人恐惧。也正如她曾表达的,在子孙后代的记忆里,她终究存在过,这就够了。
⑦当我再看到那枯败的榕树与它那仍旧缠绕不休的根茎时,我忽然意识到这在我身上缠绕着的青筋,也如同一道前人传留下的血脉,像是盘虬的枝干又发出枝丫,慢慢地生长、茁壮,或许百年后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观仰它的同时,也会想到它的由来,想到听闻中的那棵早已干枯被伐去的大树。
⑧于是,我俯下身与小侄女对视着:“你就像棵小树,这就是树根,或许现在它还很浅看不出来,但当你经历了伤心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流下的眼泪就像雨水一样,你见过树苗浇水就会长大吧,那时候这些小树根也会冒出来,那表示你成长了,能经受风雨了。”
⑨生死枯荣,从来都不是间断的。
(有删改)
5.文章围绕“生命的盘虬”描绘了哪些相关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①自己手背上的青筋;②学校墙壁上的爬山虎;③老屋外不远处那棵榕树缠绕的根虬;④外婆那双布满青筋的手。(每点1分,共4分)
6.第③段中的“这两样东西”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4分)
“这两样东西”分别指的是爬山虎浅细的根茎和布满外婆手背的青筋。(2分)它们呈现的分别是生机与衰亡,但都在岁月、风雨中日久弥深。(2分)
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身上缠绕着的青筋”比作盘虬的枝干发出的枝丫,(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不断成长的过程和生命的生生不息。(2分)
8.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与小侄女关于生命的对话,请分别说说有什么作用。(6分)
开头写“我”与小侄女的对话引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2分)结尾写“我”与小侄女的对话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回答了小侄女的提问,保持了内容的完整性,(2分)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
9.从全文看,本文以“生命的盘虬”为题有什么好处?(5分)
以“生命的盘虬”为线索,贯串全文;(2分)“盘虬”本意是形容树木枝干盘旋弯曲的样子,在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比作大树,用盘虬形容生命的坚强,(2分)表达了“我”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1分)

[二](18分)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毕淑敏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主要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②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
③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条虫子。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微小虫的奋斗史。
④而“大”的本意,其实就是非常单纯地独指一个人。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
 ⑤“强大”是把“强”和“大”组在一起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你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⑥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强大的原意指的就是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
⑦爱因斯坦说过: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⑧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⑨一个再弱小的人,也比一条虫子有力量。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⑩我们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只不过修复的能力比较强,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绝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有删改)
10.本文的观点是什么?(3分)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3分)
1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①以杜甫的诗开头,引出话题;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共4分)
12.第⑩段画线句子有何含意?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不仅弱小者会受伤,强大者也会受伤。人在奋斗过程中难免会受伤,受伤能让人积累经验,磨炼意志,并成为未来成功路上的宝贵财富。由此看来,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5分)
13.一个人怎样才能学着强大?请根据文章回答。(6分)
①相信自己是强大的;②有百折不挠的信念;③具备较强的修复能力。(每点2分,共6分)
[三](15分)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①范:地名。②气:气质。③垤(dié)泽之门:宋国城门名。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父命之     命: 教导、训诲  
(2)往之女家   女: 同“汝”,你  
(3)以顺为正者正: 准则,标准  
(4)孟子自范之齐   之: 到,往  
(5)而王子若彼者    若: 像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时,(便)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时,(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分)
(2)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
这个人不是我们的国君,为什么他的声音像我们的国君呢?(2分)
16.【甲】文中孟子为什么举母亲告诫出嫁的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3分)
批评张仪之流靠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不过是“妾妇之道”,根本谈不上大丈夫,而是小人。(3分)
17.【甲】【乙】两文中“广居”的含意相同,喻指 仁 。【甲】文中“居广居”是“ 大丈夫 ” 的素养之一;【乙】文中“广居”可以改变人的 气质 。(3分) 
【参考译文】
【乙】孟子从范邑到齐都,远远地望见了齐王的儿子,非常感叹地说:“生活处境改变人的气质,(受到的)奉养改变人的体质,生活处境是多么重要啊!不都是人的儿子吗?(为何他如此出众?)”孟子说:“王子的宫室、车马、衣服多数与别人相同;而王子的气度(那样不凡),是他的生活处境使他这样(的)。何况住在天下最宽广的居所——仁的人呢?鲁国的君主到宋国去,在宋国的城门下呼喊。守门的人说:‘这个人不是我们的国君,为什么他的声音像我们的国君呢?’没有别的原因,(只是)生活处境相似罢了。”
三、写作(55分)
18.请以“那段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55分)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首先,解读题目关键词。“那段”起强调作用,特指某个时间段。“日子”,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必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其次,从备选的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与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最契合的词语,不仅要叙写出事情的缘由,还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作时应从小处着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
 


 

 

  


声明:本文来源于21世纪教育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0.6.整理)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0.7.整理)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0.8.整理)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上)(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下)(10.9.整理)初中名著知识汇总(10.5.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上)(7.7.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下)(10.10.整理)古典诗词古典文学(10.12.整理)传统文化知识汇总(10.11.整理)初中作文指导 (9.16.整理)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更多学习资料,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