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孩子成绩就完了?聪明的家长都在做这件事……
小编说
孩子每次成绩出来,成绩理想,欣喜满足,成绩不理想,可能会觉得有点挫败失落。但无论成绩是好是坏,最重要的是分析清楚成绩优劣的原因,只有引导孩子做好正确的归因,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消除自卑或马虎等不足,走上努力、认真、积极的学习道路。
所谓归因,通俗地说就是找理由。
拿孩子的学习来说,当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是因为自己聪明,也有的觉得是因为自己努力;没考好的时候呢,有的孩子会说题目太难了,也有的会怪自己太粗心。
孩子对成绩的归因分析影响着他们之后的行为动机,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的效果各不相同。
01
归因于努力与否的孩子今后会更加努力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取得了好成绩是因为学习很努力,他就在“努力”与“取得好成绩”之间画上了等号。
努力是一个内部的、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即他想努力就可以有那样的行为出现。
将学习的结果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归因,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这种内部的、可控的归因。
一方面要支持孩子的努力行为,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让努力见到成效,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
另一方面,当父母表扬孩子时也要把表扬的内容放在内部的、可控的归因上,比如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对孩子积极的表现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
父母自己在总结一件事情的成败时也经常要做内部的、可控的归因,而不是总是把事情没做好归于客观的不可控的因素上。
02
归因于自己笨会让孩子失去进步的信心
面对不可控的原因,人们表现出的往往是无能为力。
所以,当孩子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于自己就是笨、老师的课讲得不好等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时,传达出的就是一种无力感:笨是天生的,我又不能重新出生一次;老师的课讲得不好,我又不能换老师……这种归因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面对孩子的错误归因,父母要帮助孩子调整。
1. 给孩子布置的学习任务要适度
将学习不好归因于题目太难的孩子,可能确实存在跟不上班里学习进度的问题。
对这样的孩子,父母提要求要适度,要多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
如果父母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当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告诉他答案,而是与他一起分析思路,把“难层层分解,启发孩子思考。
2. 让孩子分析错误的归因
当孩子把学习不好归因于不可控的外因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往内部的、可控的原因上想。
比如,让孩子看看自己上课是否做到了专心听讲,每天的作业是否按时按质完成,错题有没有及时弄懂、更正,考试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审题。
可以让孩子在自己做得不好的方面先改正,比如如果从前没有及时弄懂错题,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及时找到出错的原因,把错题归集到错题本上是不错的学习方法。
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学习状况会有所改善,对问题的归因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学习就会更有主动性、更努力。
03
成绩不好不能老让“马虎”背黑锅
许多父母在孩子没考好的时候,会对别人说:“这孩子就是太马虎了。”不客气地说,这样的说法或是因为父母好面子,或是没有认真分析原因。
如果做这样的归因,意味着孩子可能还会一直马虎下去,因为父母并没有找对问题的根源。
父母对孩子所谓的“马虎”表现要做出详细的分析:是知识掌握不牢?审题不清?计算错误?因难而弃?还是速度问题……只有把“马虎”变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这些现象才能得到解决。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孙云晓工作室”,转自人民教育。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