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二)

点击关注☛ 伊人频道 2021-10-25


第五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cóng)    纽(shū)    劲(qiú)     胸中丘(hè)
B.匀(chèng)   桥(dūn)    拥(chù)    亭台轩(xiè)
C.残(sǔn)     取(shè)    扁( yà)     重峦叠(zhàng)
D.峋(lín)      土(zhān)   薇( qiáng)  摩肩接(chǒng)
2.下列句中加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幅文人画的山水图景与书法印章相得益彰,实属佳作。
B.校园广场的设计者自出心裁地以革命事件作为广场主题,这就比一般的广场更具历史文化意义。
C.喷泉旁边的那几棵柏树修剪得惟妙惟肖,连叶片的数量都基本相同。
D.朝阳公园内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游客络绎不绝
3.(2018湖南湘西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H星。
B.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C.我校代表队在趣味运动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最终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D.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个年轻的老人,骑一匹雪白的黑马,会晤他亲爱的敌人。
4.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____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吱吱”地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楚。
④从这家的玻璃窗望进去,开满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他是桥梁专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
B.《梦回繁华》的作者是毛宁,这篇文章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深化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C.《蝉》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D.《苏州园林》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是现代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创作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广为大众喜爱。
6.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在弱肉强食之地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儿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非常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儿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文段出自①《________》(书名),该作品是②_____(国籍)作家③_____(人名)用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生物学巨著。
7.某校八年级(16)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小敏的学习。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采风小组准备到王岭村去探寻清代木塔建筑。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阕读理解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节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  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节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8.对下面句中加粗字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桥宽8米。   ②这座桥极少出事。
A.①表示估计   ②表示程度
B.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程度
C.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限制
D.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估计
9.[甲]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说明方法。
10.[甲]文通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又通过描写性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卢沟桥形式的优美;[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_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世界著名的桥——卢沟桥。
11.[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__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_________之情。
12.根据[乙]文画横线句子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2018年第2期。作者张敏,有改动)
13.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14.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从雾凇外表的______________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说明顺序。
16.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17.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甘肃兰州中考A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田鼠不冬眠
乔娟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约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约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③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④田鼠住在大别墅里,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⑤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子”,大豆成熟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
⑥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⑦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⑧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有删改)
1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生活习性
具体表现
栖息地隐蔽凉爽
①_______
洞系构造复杂
②_______
③__________
吃各种谷物,瓜子,水果,豆子等
④_________
数量庞大时,会出现种内斗争
19.第⑧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语言很讲究分寸。说一说,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说:“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思考: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22.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请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美食,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C  A.崇chóng。B.称chèn,簇cù。D.黏nián,踵zhǒng。
2.C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能形容树木修剪的情况。
3.A  B.一面对两面,可在句首加上“能否”。C.缺少宾语,应在“敢拼敢搏”后加上“的精神”。D.前后矛盾,可以修改为“一个黄昏,有一个年轻人,骑一匹雪白的马,会晤他亲爱的人”。
4.D全段以“玻璃窗”为观察视角,以从玻璃窗所见的屋内景象为叙述中心,先介绍屋内陈设,再抒写对所见景象的主观感受。
5.D《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6.答案①昆虫记   ②法国   ③法布尔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熟记与《昆虫记》有关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文学常识,平时阅读时应该加强积累。
7.答案  (1)(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2)(示例)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
解析  (1)首先,指出劝说对象的误解所在,这样说的话才有针对性;其次,劝说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让对方理解并接受;最后,由于是长辈关系,说话一定要得体,用上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2)答题时,需要根据方向标指明行走方向,表述清楚即可。
8.A  ①“约”表示后面跟的数字是不确定的,表估计。②“极少”表明“出事”的频率低,这是一个表程度的副词。
9.答案  举例子   作比较
解析  为了突出卢沟桥的坚固,画线句子对发水时桥的状况进行了说明。另外,画线句子把常被冲毁的河堤与坚固的卢沟桥进行比较,以此进一步突出卢沟桥的坚固。
10.答案  结构特点   观赏晓月
解析  概括内容要结合文体特点,说明文通常介绍事物特征,记叙文则叙述经历。
11.答案  形式优美   赞美
解析  [甲]文属于说明文,[乙]文属于记叙文。[甲]文抓住“独一无二”以及马可·波罗对柱头狮子的赞赏,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可以确定是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乙]文则是根据马可·波罗话中的“无可比拟”“世界上最美”,确定是抒发对卢沟桥的赞美之情。
12.答案  晓月圆,距离近,更明亮。
解析  根据语境,把画线句子提炼浓缩,即可概括出“卢沟晓月”的特点。
13.B层次划分需要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本小题首先要理清各句所写的内容,对相关内容进行切分或合并,从而划分结构层次。画线句子所在的第⑤段是对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的说明。[甲]句指出了“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丙][丁]三句是对此条件的具体阐释。[乙][丙]两句具体说明“天晴少云”的条件;[丁]句具体说明“静风或是风速很小”的条件。根据内容分析,答案应该选B。
14.答案  ①分类别:明确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②作诠释:准确解释了硬凇与软凇的特征和区别。(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第⑥段对雾凇的形状分为粒状雾凇和晶状雾凇的解说,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这样使说明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而在说明过程中,又从雾凇两种主要形状的形成原因和内部结构等进行了通俗的解说,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于雾凇的形状特征和两种不同形式的雾凇特点了解得更清楚、直观,说明具体而准确。
15.答案  通透灵动   优秀品质   逻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以及对说明文顺序的把握能力。第一、二空是对说明内容的概括,答题时根据题目要求找到原文中的对应段落,寻找关键词进行提炼、概括即可。第一、二空分别对应第③段和第⑦段,而且可以从原文挑选词语作答,即“通透灵动”和“优秀品质”。第三空是对说明顺序的考查。答题时需要结合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和全文内容进行分析。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本文运用了逻辑顺序。
16.答案  ①吸附污染颗粒;②产生负氧离子;③吸纳大量音波(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题目对应的有效信息点在文章的第⑦—⑨段。通过分析可以提炼三个点:雾凇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吸收和容纳音波。
17.答案  人生的成功如同雾凇奇观的形成,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付出艰辛努力,还要抓住机遇。(意思对即可)
解析  阅读全文,我们可以知道雾凇形成“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分析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人生启示,如“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经历考验,做好充分的准备”“人生要善于抓住机会,成就美好,成就自己”“生活中,要努力奉献自己,帮助他人”,等等。言之成理即可。另外,答此类题,切忌脱离文本空谈。
18.答案  ①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   ②洞洞相连,功能各异   ③食性杂   ④自我调节,控制种群数量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仔细阅读图表,图表左边是对田鼠生活习性的概括,右边是对其具体表现的描述。“栖息地隐蔽凉爽”具体表现应在第①段,即“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然后稍加整合即为第①处答案;“洞系构造复杂”的具体表现对应第②段,即“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吃各种谷物、瓜子、水果、豆子等”对应第③段,可概括出“田鼠食性复杂”;“数量庞大时,会出现种内斗争”对应第⑦段,这是田鼠控制种群数量的自我调节,对其生存非常有利。
19.答案  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猫头鹰捕食田鼠的数量之多和田鼠偷食粮食的数量之大。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方法的能力。第⑧段画线句从整体上看,是在列举田鼠天敌猫头鹰捕食田鼠的例子,“1000只田鼠”是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捕食田鼠的数量,“一吨粮食”则是其因此保护的粮食总量,由此可见猫头鹰捕食田鼠的数量之多和田鼠偷食粮食的数量之大。
20.答案  “那么”表示程度,用来说明田鼠繁殖到一定数量时,田鼠之间“团结”的程度有所减弱;如果去掉,就变成了“不团结”,不能准确说明田鼠种内斗争的真实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说明语言的能力。答题时,先解释加粗词“那么”;然后结合句子分析“那么”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设想句中没有“那么”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掉“那么”后表述失实。
21.答案  这种说法有道理。种内斗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田鼠数量的膨胀,维护了生态平衡;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田鼠种群的生存。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首先明确观点,即这种说法有道理,然后再具体阐述。阐述时,可结合第⑦段相关语句,如“数量越来越庞大”说明田鼠繁殖能力之强,而“种内斗争”是田鼠个体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种群密度,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从长远看,这是利于田鼠种群的生存与发展的,故这种说法有道理。
22.[写作指导]  ①审题:题目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特色美食,就应当先从自己最熟悉的名吃中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更加详细,更加真实。介绍美食的同时,也应涉及相关的风俗人情、地域文化等,以此来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如写山东名吃“煎饼卷大葱”,可联想到山东人的特点。
②立意:确立文章的中心。以前者为例就是让读者真正了解山东名吃“煎饼卷大葱”的特点,进而了解山东、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
③选材:仍以前者为例,可从煎饼的原料生产、加工制作,大葱的种植、管理,酱的加工制作等方面搜集材料,包括与之相关的一些谚语、儿歌,都在材料的搜集范围之内。
④构思:首先要了解这一特色美食的原料,包括食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要求,其次要分步骤,详细介绍它的制作过程,语言力求朴实、简洁。
[例文]
家乡的糍粑
我的家乡在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的一个小山村里。因气候、水土的缘故,盛产糯谷。这种糯谷被称作“担杆糯谷”,碾出来的米粒洁白细长,质地光泽,做出来的糍粑特别绵软,口感极好。
糍粑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宋代以前中原地区就有糍粑了。家乡的糍粑是由客家人南迁时从中原地区传入的。客家人嗜好糍粑是一种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客家人称“十月半”或“完冬节”。此节正值农家晚稻收成已毕,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打糍粑分送亲友的习惯。
做糍粑一般是将糯米浸泡在水中24小时,然后捞起滤干,倒入木制饭甑,用旺火蒸熟(至糯米在手上搓烂没有米心方可)。之后将蒸熟的糯米分几次倒入石臼里,再由年轻壮汉用“T”形的木锤沾净水;趁热频频擂压、捣碎,使饭粒粘连,待结成一团,并发出“啪啪”的响声,再高高举起木锤,用力锤打。通常石臼旁半蹲着一个眼敏手捷的女子,在木锤擂打中,趁间隙用手翻动石臼中的糯米饭团,使其擂打均匀;这女子还有另一项“任务”是快速地把粘在木锤的糯米扒下。这些“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而抡木锤的“活”也并非一项简单的力气活,这里面还有一些“讲究”——要有节奏感、音乐感、和谐美。往往家乡的人在打糍粑时都会有很多人围着观看,其实是在欣赏那简朴的“舞蹈”,技术好坏自然会有人评述,若得到好评,这将是一顶“荣誉”的光环,并与自己的名字相伴。
待糯米被擂打得不见米粒、柔韧如胶时就可以起臼。将糍粑分成一块块圆扁的形状,抹上热油,排列在簸箕内。有的送亲友,有的立即蘸白糖或其他的蘸料,趁温热自己吃,还有的放在簸箕里让风吹干,以备后来者食用。
从家乡出来的人,有谁会忘记家乡的糍粑?年纪大的人喜欢糍粑,是因为这打糍粑表明了一年的丰收,表明了家庭有盈余,当然这是客家人追求的幸福;年轻人喜欢糍粑,因为这时可以展示男人的雄壮和女人的勤劳,尤其是客家小伙子们,如果旁边有一群姑娘,那么他们打糍粑的劲儿就更足,这种用力量展示自己的行为本身是一种美;小孩爱糍粑,更是因为打糍粑就像是一场热闹的聚会,平时安静的山村,由于打糍粑就会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的兴奋不仅是因为人多热闹,还在于他们可以尝到味美香甜的糍粑,那沾着豆粉、芝麻粉的糍粑对于孩子来讲是最美的食品。
客家人关于糍粑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故事也很美很美,而我记得最牢的是糍粑那种“味”,它把我和家乡连在一起,把我和过去连在一起,把我和客家紧紧地连在一起。
[点评]  文章交代了家乡做糍粑的习俗,特别是详细地说明了做糍粑的流程,条理清晰,井然有序。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除了用准确、严密的语言给读者以知识外,同时也传递着浓浓的乡情。
 

 

  

声明:本文来源于21世纪教育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1.11.整理)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1.12.整理)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1.13.整理)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上)(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下)(11.14.整理)初中名著知识汇总(11.10.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上)(7.7.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下)(11.15.整理)古典诗词古典文学(11.18.整理)传统文化知识汇总(11.19.整理)初中作文指导 (11.17.整理)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更多学习资料,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