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12月检测卷及答案(一)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12月七年级全能赛语文试卷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1分)
1.书写。(3分)答题过程中请认真、规范书写;你本题的得分与卷面情况有关。
2、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优美的文章,它们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如《雨的四季》让我们感受到秋雨的静mì (  );有的抒写了动人的情感,如《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双腿tān (   )痪的儿子无微不至的爱;有的写了成长路上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引导,如《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凯勒揭开了语言的ào(    )秘。有的对人物美好的品行进行了赞美,如《纪念白求恩》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对同志极端热chén(   )的好大夫。
3、古诗文名句积累。(10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暮江吟》)
(4)子曰: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论语选本“德”》)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情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谭嗣同的《潼关》一诗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陈太丘与友行(        )        (2)人不知而不(         )
(3)其家穿井(        )            (4)屠起(        )
二、名著阅读(12分)
    头裹团花手帕,身穿纳锦云袍。腰间双束虎筋绦,微露绣裙偏绡。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5.请给以上段落取一个合适的小标题。(2分)   
6.结合阅读经验,谈谈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2分)
7. 记叙一件事情,把握人物的特点,对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进行描写是很有必要的。结合选文内容,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假牛魔王能够骗过铁扇公主精彩之处。(3分)
8..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是非常鲜明典型的,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及作者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5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甲)冬 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驴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在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手背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了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接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
“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蜕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
“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
“看绿。”
“绿在哪儿?”
“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你还看到什么了?”
“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
“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睢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
“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
“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
“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好日子啊!”
“是的,是在作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
“不是孕育着春天吗?”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
 
(乙)
灵魂的舞蹈
                       ——浅谈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贾平凹,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被誉为“鬼才”。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用了他的《风雨》。今天,我们通过作者自己和他人的一些评述,力求对这位作家有更深的了解。
【作者自述】
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故事性很强的,情节也不连贯。可细节总是一个接一个的。细节是生动的,像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就有了生气。如果你只是干巴巴地交待故事,就像冬天的树枝一样枯躁乏味,你写得费劲,读者也读得痛苦。有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一是调整了你的创作情绪,使文思泉涌,使文笔跳跃;二是启发读者,感染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为下文的展开引得神来之笔。
【他人评价】
评价一:
散文显现出精美叙事和真切状物的技能。贾平凹很善于多角度地抓取景物,善于捕捉细节,善于用很老道的语言质朴生动地再现生活。例如《冬景》作者把在乡村冬景中捕捉到的一些新鲜生动的细节,用冷静从容平淡的语调叙说出来,犹如写意画,费墨不多,却干净利落地勾勒出景物的情态,没有多少渲染,然而那种天寒地冻的感觉却渗入骨髓。
评价二:
著名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贾平凹的散文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从不用气势去鼓动,而是用平和朴素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此刻的情绪感悟,蕴涵深邃的哲思,达到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
评价三:
贾平凹散文最大的成就,是儿童文学散文,他的其他散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儿童文学散文的影响。小说式写法,充满童心,用儿童的、世俗的眼光去观照生活,酿造富有童心的意境,都是贾平凹刻意的追求。他的作品单纯中寓丰满,实中求虚,洋溢着雅淡的诗美。
评价四:
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9.甲文的题目是“冬景”,作者描写了哪几幅冬景图?请根据甲文内容加以概括。(4分)
【示例】雪中对话图
10.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句。(2分)
“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超尘”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11.贾平凹的作品语言富有特色,请联系甲乙两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
⑴比较下面两段不同作家描写雪景的文字,说说贾平凹作品的语言风格,并简要分析。(4分)
A.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贾平凹《冬景》)
B.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济南的冬天》)
⑵下面两句话都出自贾平凹的散文,赏析它们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4分)
 A.“奶奶,电线肿了。”/“那是落了雪。”奶奶说。/“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贾平凹《冬景》)
     B.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吃惊了。(贾平凹《风雨》)
12.乙文中评价道“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你从甲文中品出哪些哲思?(3分)
13.有人说:贾平凹的散文“选材不精,什么都可以写,浮光掠影的也写,反映平凡的生活,能够以小见大的很少。”你对贾平凹散文的选材怎么看?请结合上述两篇文章来谈。(4分)

四、古诗文阅读(16分)
(甲)初晴游沧浪亭①
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直至天明。

                     (乙)韬光纪幽
环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灵隐为最胜;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险峻,曲折蛇①行,两旁皆岩崖斗绝,数里中连属②不断。嘉树美竹森其上,兔丝女萝③之属蔓延而罗生,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漏木叶下,莹净如琉璃可爱。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峰回路转,客或先后行相失,望见树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遥相呼应,遇会心处,则倚树而息,藉草④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犹徘徊不忍去。(明史鉴《西村十记 韬光纪幽》节选)
注:① 蛇:像蛇一样。② 属:绵延。 ③兔丝女萝:植物名称 。④藉草:垫着草。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据西山之佳四寺(    )    (2)犹徘徊不忍(      )
15、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环西湖之山/凡三面       B.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
C.遇/会心处               D.悠然遐想者/久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
17、甲诗和乙文各记一亭,沧浪亭“__________”,韬光亭“___________”(用诗文中的关键词填空),都抒发了作者在自然山水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3分)
18、赏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娇云浓暖阴晴
19、甲诗和乙文中都描写了“鸟鸣”,有何共同作用?(3分)
五、写作(30分)
题目:越长大,越_________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全能考附加题(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错选漏选都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诱惑(yòu)  殉职(xùn) 藐小(mǎo)
B.瞬间(shùn) 热忧(shén) 坍塌(tān)
C.凝成(níng) 狭隘(yì) 派遣(qiǎn)
D.痴想(chī) 怂恿(sǒng) 鄙薄(bǐ)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帐蓬  幻想  溜达 刨根问底
B.温训 匍匐  废墟  麻木不仁
C.呼啸 流淌  慷慨  沉默寡言
D.酬劳 琢磨  纯粹  莫不关心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选择高考第一志愿的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B.随着“好奇号”探测器的侦测,火星是个没有生命存在的不毛之地,这一原有观念正随着新的发现而慢慢改变。
C.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D.微公益,就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
B.睡眠两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       ;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      ;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      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     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6、文化积累——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的十篇文章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C.《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观音菩萨等神幻化为母女四人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D.《狼》出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 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
                   文/莫斯其格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对于武亦妹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
  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妹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摘编自《广州日报》)

【材料二】
    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
    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焦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
        (摘自《扬子晚报》报道《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

【材料三】   
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指出,“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崇,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
B.材料一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C.材料二中,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
D.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
B.材料一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
C.材料一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二、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一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
D.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材料一诙谐幽默,材料二典雅生动,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
9、《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全能赛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    

2.            

3.    1)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露似真珠月似弓

(4)小人喻于利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4.        1)期:约定   2)愠:生气,恼怒 3)及:待,等到   4)暴:突然

二、名著阅读

5.孙行者二调芭蕉扇(2分)

6.铁扇公主与孙悟空有仇,因为孙悟空与她的儿子圣婴大王红孩儿“有些言语”,发生过很大的冲突。孙悟空为了搭救师父唐僧,请求南海观音,用诱敌深入之计让红孩儿陷于天罡刀刀丛之中,从此戴上了一个“金箍儿”,不能妄动了。(情节基本正确即可)(3分)

7. 分析,具体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如"故意捶胸""""大喜过望""连忙"等,通过生动的语言,如"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等,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铁扇公主的愚笨,自始自终贯穿着一个"",使借扇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要点:什么描写1+具体分析1+表达效果1分)(3分)

8(1)孙悟空大闹天空,有着蔑视皇权,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

2)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能请得动各路神仙,非常神通广大。

3)孙悟空机智勇敢,比如在……

4)孙悟空懂得报恩,对师傅非常尊敬,比如在……

(要点: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任意两点给3分,情节+评价)

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 。(形象意义2分)

三、现代文阅读 (23分)

9.示例:①船夫弄箫图;②冰上燃烟图;③白狗惊奇图;④小孩戏雪图;⑤农人喜雪图。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意对即可。

10.指一个人在茫茫的雪地中,不见人烟,也不见自己的足迹,因而产生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

11.⑴要点:贾平凹的作品用平和朴素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此刻的情绪感悟,蕴涵深邃的哲思,达到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分析:略)   

⑵贾平凹的语言充满童心,单纯中寓丰满,洋溢着雅淡的诗美。比如,A句中“电线肿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雪落在电线上的情态,富有童贞。再如,B句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被风雨裹挟上屋顶的情态,极富童趣。

评分标准:共8分。第⑴题4分,答出语言风格2分,分析2分,意对即可。第⑵题4分,答出语言上的共同特点,2分;举例2分,能举出一个例子,意对即可。

12.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   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或:人在欣赏美与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也让自己成为了美的存在。)   ③美的景致能荡涤人的心灵,使人与人之间因着对美的共鸣而向他人放开襟怀。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13.示例:贾平凹的散文看似选材不精,写的往往都是一些平凡而琐碎的事情,但这恰恰说明他作品的选材非常注重生活气息,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凸显出细微的东西,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略的景象,呈现出特有的美感。例如:《冬景》中写了渔人、白狗、毛驴等,看似平凡、琐碎,作者也没有作过多的渲染,着墨不多,然而那种天寒地冻的感觉却渗入骨髓。

评分标准:共4分。能从选材角度着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四、古诗文阅读

14.  惟:只有    去:离开

15.  B

16.  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

17.         闲适愉悦,流连忘返

18.  “弄”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娇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19.  以动写静(以声衬静),通过鸟鸣来侧面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表现出作者悠闲喜悦之情。
五、写作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加题答案:
1-6   DCACB D
 
(1)D
(2)DB
(3)①激发了国人读书的兴趣.②反思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③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④让人在骄躁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丝浪漫.(回答出三条即可)
 

 

  

声明:本文来源于21世纪教育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1.11.整理)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1.12.整理)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1.13.整理)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上)(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下)(11.14.整理)初中名著知识汇总(11.10.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上)(7.7.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下)(11.15.整理)古典诗词古典文学(11.18.整理)传统文化知识汇总(11.19.整理)初中作文指导 (11.17.整理)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更多学习资料,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