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汇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汇总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汇总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1月整理)

统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1月整理)

统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1月整理)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本知识+教学视频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本知识+教学视频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灯笼》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__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故事背景

本文是丁肇中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


三、理解词义

1.荣幸:光荣而幸运。

2.授予: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

3.领悟:领会;理解。

4.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5.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6.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7.彷徨: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8.激变:急剧变化。


四、问题归纳

1.本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演讲的原因,提出论题。


2.第②段中引用《大学》里的“格物”“致知”有何用意?

从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中提出“格物”“致知”,既点明题目,又说明这一观点由来已久。用《大学》里的“格物”和“致知”来描述现代学术的基础,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学术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要真正地了解现代学术发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样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3.结合第三段内容,谈谈古今格物致知的不同含义。

在中国古代,由于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为了“寻求新知识”,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平天下”。


4.举王阳明“格”竹失败的例子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解答。举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语言幽默,通俗易懂。


5.第八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论证“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同时与王阳明“格”竹的事例形成对比,突出论证了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的道理。


6.“大都”“往往”“常常”在文中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议论文修饰限制性词语作用分析法解答。“大都”指明了范围,“往往”和“常常”则指出了频率上的多。这些词语突出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的普遍性,语言准确严密。


7.作者举自己在美国求学这一事例来进行论证,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解答。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在美国求学的例子证明中国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思维轻动手的弊端,再次说明实践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加真实可信、无可辩驳。


8.《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做实验得到知识。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只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9.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五、课文主题

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例子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追求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这样才能有所建树。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鼠年大吉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13.整理)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14.整理)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5.整理)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汇总(1.15.整理)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上)(7.6.整理)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下)(1.16.整理)初中名著知识汇总(1.12.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上)(7.7.整理)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下)(1.17.整理)古典诗词古典文学(1.19.整理)传统文化知识汇总(12.17.整理)初中作文指导和作文素材 (1.18.整理)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长按扫码关注,2020鼠你好运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分享给更多人



  更多学习资料,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