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西宁市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2016年,西宁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把“创新驱动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带动全市工业走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绿色低碳的道路,全力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政策促改革,加快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西宁市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意见》和5个配套方案,走在全省前列。推动去产能优化产品供给,铁合金、粗钢产量分别下降23.7%、4.7%。加强工业上下游产销衔接,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下降0.3%。推动去杠杆缓解企业债务,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下降58.3%。推动内部挖潜降成本,全市电解铝能耗水平持续降低。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和“百项创新攻坚工程”,“双百”项目完成投资162.7亿元,占一般性工业投资的48.7%。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建立“高性能轻金属合金及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突破新一代高强度耐蚀超轻铝锂合金、7系铝合金短流程制备技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新兴产业,突破超薄型电解铜箔、高效多晶硅电池生产等技术,打造锂电完整产业链和做大做强光伏光热产业,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三、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聚焦“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坐标,补齐优势产业短板,大力推行新型工业化,出台《西宁市建设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实施方案》、《西宁市建设光伏制造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发挥生态产品正向促进作用,打好“生态牌”,念好“草本经”,挂牌成立青藏高原生物科技集成创新中心,揭牌启动康美国际中药城,有效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以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推动晶珠藏药新三板上市,成为全国藏医药企业新三板上市第一股。
四、加快节能技术进步,促进低碳循环产业发展。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积极稳妥去产能。以化解过剩产能为切入点,坚持去产能与产业优化布局、新旧动能转换相结合,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建立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拆除东胜化工落后产能设备、关停西钢3台冶炼炉和桥铝5台12.5万千瓦火电机组,推动实施桥铝3×66万千瓦“上大压小”火电机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工业节能的投入力度,重点抓好铁合金、水泥、碳素行业余热发电,在铁合金、电解铝行业推广实施低压无功补偿、电机变频改造工作,努力降低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实施71项工业节能改造项目,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04%。
五、加强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5个重大产业基地建设,立足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狠抓项目建设。2016年全市实施青海拓日新能源单晶拉制、青海盛世信德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工业集聚园建设等284项,完成工业投资405.9亿元。认真贯彻落实《西宁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精神,重点做好县域工业园区及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推进大通中铝高新技术产业化、湟源奥阳锂电池负极材料,湟中大宋农业双低菜籽脱皮冷榨制油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加快产能合作,拓展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和国际产能、技术合作,电解铝、铁合金等部分重点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光伏产品检测平台等创新平台,“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填补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空白,青海威德成为亚太地区唯一实现菊粉工业化生产企业,绿色发电和柴达木能源10.1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实现并网,青海量具刃具千分尺产量占全球20%,成为世界最大千分尺生产企业。
七、创新招商方式,重点领域招商取得成效。在锂电、生物医药、光伏光热、风电装备、铝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产业链集群式招商,2016青洽会、城洽会签约项目61项470.2亿元、86项384亿元,青海大学科技园、动力电池用高档电解铜箔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比亚迪10吉瓦时动力电池、华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20亿元。
八、加强自主创新指导力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产学研用”联动,全年组织实施重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94项,对电子材料“6μm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研发及示范”、荷洁纳米“太阳能电池纳米防护功能膜材料应用研究”等一批项目进行验收。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