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存银行的不得不防,太明目张胆了,刚刚有老人损失好几万!

点击关注👉 北京大妈有话说 2021-09-30

前言

“我要买保险不晓得到保险公司去买啊,要到你银行里来买?”发现2万存款竟变成了保险,彭大妈面对银行工作人员时,情绪非常激动。



去银行存钱,却“被买了保险”。这类“存款变保险”的新闻,网上比比皆是,而且“受害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像这种存款变保险的套路在银行是很常见的,原本这是银行和保险之间的一项紧密合作关系,互惠互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经常发生忽悠客户将存款变成保单的情况。很多消费者不明就里,容易上当受骗。


这不,前几天又有一位老年人被忽悠了......



存单变保单,有钱取不出


据澎湃新闻报道,湖北彭大妈今年59岁,她自称年轻时起就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潜江市泽口营业所存钱,陆续存过三十多万。近几年给大儿子带娃没挣钱,去年没带孩子后,她给餐馆洗盘子打工赚了点钱,原本存钱可以在自动提款机办理,但是彭大妈不识字,不懂如何操作,就等待叫号到柜台办理。



彭大妈将2万元交给工作人员,但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其存银行与买保是一样的,被引导稀里糊涂将钱“存”入了保险公司账户。结果今年8月31日,彭大妈想取出2万元时,发现只能取回9000多元。


根据彭大妈出示的“存单”显示,这实际并非“存款”,而是交钱买了一份保险,必须每年交2万元,连续交三年,到第六年才能取回6万元现金和5000多元利息。



9月3日,给彭大妈办理该保险业务的工作人员称,“是客户同意才给她办理”,对于“存银行和买保险是一样”的说法,她称没说过,她当时的含义是指“存储方式一致,都是到银行去存”。


彭大妈称“我来银行是来存钱的,定期也好,活期也好,反正我不是来买保险的,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这是保险”。


彭大妈及其儿子不能接受这样的“保险”,要求“退款”。


9月4日中午,彭大妈家属告诉媒体,邮储银行同意办理退保,已将2万元退还给彭大妈。不过,彭大妈同时被要求签订一份承诺书。



但是这起“存单变保单”事件却不能就此结束。


其实,像大妈这样的遭遇并非个案。银行卖保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彭大妈们”的被骗遭遇


把钱存成保险的不止一个,我们需要关注更多的“彭大妈们”。


➢➢2008年,江苏省市民顾先生在当地邮政储蓄办理存款业务时,工作人员向其介绍了一款保险产品,存期5年。银行工作人员称,此产品比银行利息高,每年还有分红,5年下来得到的收益远超定期利息。顾先生毫不犹豫就买了。不久后,顾先生存的保险到期去取钱,才发现,当时银行承诺的利息和分红远没有那么多,收益比预想的居然少了近一半。


《小边说养老》视频号,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2010年9月,鹤壁市民宋先生去银行存款,经某工作人员热情推荐,以3年存的年交方式,把30000元钱存到了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超“划算”的某保险公司理财产品。据工作人员称,此产品不但可享受银行同期利率,还能获得额外分红,另外还赠一份人身保险。


2014年12月份,因家中急需钱,宋先生前去办理取款业务。却被告知这是3年交6年取的一种两全分红保险,如果现在取钱属于退保,3万元只能取走28760元,再加上4年分红,连本带息共计31064.33元。年收益率为每万元70元,分红尚不确定。


图片来源网络


➢➢2012年2月,安徽省市民沐先生在当地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下,存了一笔可获赠保险的定期3万元。结果当沐先生急需用钱,尚未到期便去银行取钱。此时银行方面却称,如果提前退款不但没有利息还要扣10%的违约金。


......


据保险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员工之所以会积极向你推销这种保险,主要是因为和保险公司有合作,每卖出去一笔会拿到较高的提成,比办理一笔存款要强多了。



很多老年人去存钱的时候,被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忽悠,把存款变成了保险或理财。虽然说收益高,但是风险也比存款高一些。去银行存钱时一定要注意。


类似的违规事件仍时有发生,除“存单”变“保单”外,购险加速贷款发放、夸大保险收益和保障范围、将网贷与投保绑定等乱象,也在诱导着消费者往“坑”里跳。




银行里的那些“误导”套路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的消费者投诉事件高达78414件,其中大部分投诉问题都和误导储户有关,因此储户往银行存款时,要谨防三种常见套路,已有储户上当资金被套。


存款变保险


近几年,银行利率逐渐下滑,工作人员趁机误导销售,用这种存钱方法的利息会更高之类的销售术语,把保险产品当成存款来讲述,实际上保险产品和存款产品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保险产品一般缺少灵活性,投资期限也更久。


存款变理财产品


很多老百姓去银行只想安稳存钱,有的工作人员就会误导储户,告知购买理财收益会更高,其实这两者也是有本质区别的。


存款的特性是确定的本金确定的利息,而理财产品打出的收益率要高于存款,但是最后能否拿到完全不在掌控之中,可能会赚更多利息也可能会损失本金。


以高利诱惑推荐存期拉长


我们把钱存入银行时,期限选多久是不能根据利率高低来选择的,根据这笔钱的用途周期来选期限才是核心。


比如一笔一两年就要用的钱,你推荐人家存五年期,利率确实是高了,但是当储户用钱时存期未到,这就会套住储户资金,提前动支吧利息损失太大,放着等到期的话又眼前遇到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最终可能是损失利息收场了。




天上掉馅饼?当心是陷阱!


“有定期利息,还免费赠送保险”

“这个给您存定期储蓄,还有健康保障功能”

“这是一个存款产品,类似零存整取,还有分红”

银行工作人员通常会使用这些套路“忽悠”老年人


保险业务的推广,从整体情况而言,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是,如今的保险推销已经进入了极端的境地,这种现象多发生在老年人群身上,他们对银行一直非常信任,才更容易被银行员工忽悠,而大爷大妈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保险。



怎么防止存款变保险?


1、不贪图小便宜


贪心一直都是投资理财中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得以高利率为诱饵的理财骗局屡试不爽。虽然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买保险产品还称不上是骗客户,但明显存在以高利率误导客户之嫌。


2、使用自助存款机存钱


小额存款在ATM机上方便又快捷,更不可能有保险产品或其他理财产品出现,保守起见,没必要去柜台存。


3、存款、保险、理财本质不同


银行存款是比较安全的产品;而理财就比较复杂了,购买起点和期限方面比存款产品有更多的变化,风险也相对较大;而保险产品,银行只是作为销售,对保险的收益、保障等不做任何承诺。




防骗指南


以下几点要认真分辨,提防偷梁换柱


1. 混淆概念:

谎称保险为银行存款,保险是免费赠送。


2. 期限不准:

十年期保险谎称三年,六年期限谎称一年。


3. 虚假承诺:

大部分银行保险不能保意外,但银行员工可能谎称能保。


4. 夸大收益:

银行保险到期收益并不能预期,但银行工作人员可能会按照保险公司人员的授意,擅自夸大收益,承诺高回报,混淆客户视听。


5. 隐藏真相:

保单上现金价值应该会打印在保单背后,粘贴于背面,以防客户看清楚内容要求退保。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规章文件的要求,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保险业务,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保护客户利益,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


同时也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

把“存钱变保险”这起事件的调查,不能止于“彭大妈是如何受骗的”,而是如何“让彭大妈不再受骗”。


银行该存钱就存钱,糊弄式营销套路客户,受到监管处罚事小,透支公众信任事大。



北京大妈视频号,欢迎点击关注!



大妈说

因为公众号更改了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北京大妈的文章,记得看完文末点个“在看”,这样每次大妈发文第一时间就在您的列表里。


人生总有遗漏,但是别忘点“在看”哦!


国家刚刚提出“共同富裕”,将三方面影响每个退休人的钱包,第一个影响最大,最直接!


惨!黑龙江特大车祸细节曝光:那辆车上,挤满了辛苦谋生的苦命老人


小燕子、金锁、尔康先后出事,《还珠格格》里最可恶的“坏人”,才是真正的好人!

这条新消息吓哭房产中介!中介要被干掉了?
↓↓↓ 退休人点这里,上千节课免费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