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勿忘读书!

校新媒体中心 广东金融学院 2022-05-05


此刻还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
读一本好书就是
与一个伟大心灵对话
大学生哪有不读书的?



NO.01

《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写成于抗日烽火年代,“抗战十四年有多绝望?”,有人回答是“绝望到钱穆写《国史大纲》。当其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本国历史多持否定的倾向。而“一生为故国招魂”的钱先生却认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自有生生不息力量之源,故在序言中说: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钱先生相信,国破尤有天下,但如果文化历史都被打散消亡,那天下也就没有了,因此道出:

惟知之深,故爱之切。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




NO.02

《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经常会占据各高校图书馆文学书籍借阅量的榜首。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谈到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并提到作家路遥:“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爱文学、爱读书,他和路遥等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非常广泛,充满家国情怀。

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路遥营造了一个关于个人奋斗的乌托邦的光明愿景:虽然现实社会存在无数的残酷,但只要你不屈不挠地奋斗,终能获得成功与幸福。这种愿景,会让这些在现实生活中苦苦挣扎的读者,看到希望,从而给自己继续奋斗的勇气并获得温暖和力量。




NO.03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二十九岁时就写成的一本薄书,但却饱蘸了他解读中国文化的精髓,开篇题眼提出的“境界说”更是无人不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外第三境。

它不但涵盖了审美追求的问题,也延伸到了人生的境界。这三个境界是要依次经历迷茫不识途,到十年磨一剑,最后豁然开悟“看山仍是山”。而对一个文学家(包括作词人)而言,有“境界”的是指他写的文字须有真情实感,同时,还需用简洁明了的字句真切地表达出来,让读者看到他所看到的世界,前者关乎个人品格,后者需要才华。




NO.04

《新编中国哲学史》



 

哲学的原文是希腊文philo — sophia,意为“爱智慧”。中国古代典籍里有哲这个字,但没哲学这个词。实际上,中国有智慧之学无爱智慧之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爱智慧”,那古代中国当然没有,比方说孔子应该不会自认为是“哲学家”。如果理解成“智慧之学”,那中国当然有。

劳思光先生学贯中西,他独撰的《新编中国哲学史》被学界视为探讨中国哲学史之巨著。哲学史的回顾与哲学研究一样,总是表现为个性化活动。而劳先生的研究和梳理工作,可视为对智慧的多样化探索,有独特的理论意义。

他认为哲学史既是一种“史”,又是以理论为其记载内容的;而整个哲学史的功能,则在于描述人类智慧之发展。内在的心灵境界、外在的文化成果,都要统摄于此。哲学史叙述前人的理论思想,不能只是零星地记载言论,而必须将理论的建构脉络明确地表现出来,没有散乱之象。




NO.05

《西方世界的兴起》



一百多年前是什么造成了中西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时中国的无能腐败,又是为什么在现代世界的发展历程里,最后是西方获得了全球的主宰权?最开始人们认为是西方人“船坚炮利”,然后就归咎为制度的原因。但是到底事实是不是像人们所想的那么简单呢?

其实在打“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占全世界的30%,我们的人口是世界上的一半,明明我们这样一个体积庞大的国家,怎么跟英国一碰,就像“碰瓷”似的,如果说是科技,其实在明朝末年,中国的科技在很多领域的创新也是欧洲比不上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称为“新经济史学大师”的道格拉斯·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这本著作中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分析了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在中国出版后引起巨大的反响,是经济学指定的必读书




NO.06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



 

这本书被媒体誉为A must read for everyone (每个人都必须读的一本书),初看书名可能你会认为又是一本集合心灵鸡汤+投资理财技巧+成功学的“大路货”。但当你捧在手心,相信你会被这位将近百岁的老人所分享的智慧折服。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手中有锤子的人,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钉子。

他书中的智慧对你我是否有用?他喜欢引用《天路历程》中那位真理剑客年老之后唯一可能说出的话:“我的剑传给能挥舞它的人。”



NO.07

《枪炮、病菌与钢铁》



这是美国的一位生理学教授所写的一本关于人类历史的著作,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曾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读这本书,会对人类命运有更多的思考:

整本书要解决的就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人类以如此差异化的速度发展?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征服了欧洲人而是相反?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 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的命运?是基因和人种吗?

他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NO.08

《战争与和平》




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重大历史事件。以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两种生活、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主题是肯定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基调是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




NO.09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他这样评价这位一生仰慕的古人: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有人说:龙眼的味道不会比荔枝差,但为什么龙眼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及荔枝?全因苏东坡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场疫情中国与多个国家互赠防疫物资,网络上还顺带牵起了一股中国诗词热。越是艰难的时世越是渴求文化的力量。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们世界的边界,多读苏东坡,多吟诵他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格局就不一样了。




NO.10

《冲突的战略》




“当代最后一位经济学全才”保罗·萨缪尔森会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你带枪与人对峙,一种可能是同时开枪两败俱伤,其二可能是有人先动手打败其中一人,其三两人各自退让,相安无事。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问题。

托马斯·谢林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战略学家,他在这本经典著作中,首次定义并阐明了互动决策、可置信承诺、战略移动等概念,对讨价还价和冲突管理理论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为后来经济学领域发展起的合作博弈理论奠定了基础。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大国剑拨弩张,为什么就是没有爆发大的战争?读了这本书,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来源:综合自豆瓣读书、凤凰网等网络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