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风采|姚伟容:与病毒“零距离”对抗的“幕后战士”
2022年的初春时节,新冠肺炎疫情袭扰漳州大地,疫情当前,许许多多“白衣战士”秉承医者仁心与大爱,义无反顾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这里面,既有冲锋一线、直面患者,与疫情“正面对抗”的“前线英雄”;也有坚守后方、默默奉献,与病毒“零距离”对抗的“幕后战士”,农工党龙海总支一院支部副主委、漳州市第二医院科教科副科长姚伟容便是这“幕后战士”中的一员。
(1)第一时间请缨“战疫”
3月11日,我市疫情防控“警报”拉响。姚伟容作为中央组织部、教育部选派的访问学者,正由广州南方医院分子生物学访学返岗。虽已转岗至科教科,但因在访学期间参与过广州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工作,因此,在此次家乡发生疫情之时,她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请缨,请战抗击疫情,进驻漳州市第二医院核酸检测基地开展工作。“最难最危险的工序我来上,我有经验!”这是她的请战词。
(2)脸颊勒出最美“印记”
每一根小小的试管,就是一次隐形的风险博弈。核酸检测工作大致分为三步:样品接收、核酸提取、PCR 检测,而其中的核酸提取,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环节,需要与病毒进行“零距离”接触,每天,姚伟容都要在实验室与病毒进行“零距离”对抗。
检验流程是一项“精细活”,面对每一根核酸样本试管,姚伟容需要一只手拧开盖子,另一只手用加样枪吸取样本以备下一步核酸提取,开盖动作的力度很有讲究,如果动作过大,可能形成气溶胶污染实验室环境,因此,检验过程中,必须全程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天下来,手已经感觉不是自己的了。”姚伟容每天要这样仔细地重复着这道工序,拧管、扣管上千次,她的拇指已经红肿蜕皮,以致吃饭时需要饭碗端放桌上用勺子喂食,因为手已无法夹紧筷子。长时间紧勒着口罩,让耳朵后也化脓了,但她从未说过一句苦、喊过一次疼。
每次进入实验室,姚伟容都需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期间不能喝水也不能上洗手间。“再多做一会儿,尽早把这批核酸样本检测好。”为了保障检测效率,姚伟容每天都要和同事们加班加点进行工作,饭点和休息时间常常无法准时。只有等核酸样本检测完毕,姚伟容才能安心脱去防护服前去吃饭、饮水。每当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深深的勒痕早已印刻在她的脸颊,形成一道最美“印记”。
(3) 防控疫情竭尽全力
“我们必须应检尽检,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为疫情防控提供核酸数据支撑。”仅3月18日一天,姚伟容和同事们就完成了泉州市送测的2万支核酸样本任务,当天持续工作至凌晨2点,短暂的休息后,姚伟容又投入了下一天的工作中。
连日来,核酸检测工作量大繁琐,每天常常加班加点直到深夜,留给自己的休息时间也仅有四五个小时,超负荷的工作每次都会让姚伟容防护服内的衣服汗水浸透,长时间的低头作业也使她腰部酸痛不已,常常直不起身,但她始终初心如磐,坚持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只为疫情防控贡献自身绵薄之力。“我只是抗疫大军中的一个小兵,那些投身一线抗疫的社区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都在为山河无恙、人民健康无私付出着,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姚伟容如是说。
(4)捐资献物奉献爱心
“力所能及捐献防疫物资也是我的社会责任”。除了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姚伟容也深知社区疫情防控亟需防疫物资,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她积极联络农工党龙海总支其他党员一道联合捐赠防疫物资。3月26日,姚伟容连同龙海总支党员洪文章、林志勇向龙海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等部门捐赠医用外科口罩23万个、防护服400套,总价值6万多元,为疫情防控履行社会担当、奉献爱心力量。
姚伟容说:“电影《长津湖》里有一句台词让我记忆深刻——‘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核酸检测是'幕后战场',也是我的'主战场'。相信通过全社会齐心协力、风雨同舟,我们一定能够共克时艰、战胜疫情,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