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滚郎,山脊上的茶乡

掌上从江
2024-08-26

滚郎侗寨全景图(陈光标  摄)

     884县道从江县城与西山镇之间的滚郎坡,山上、林间、田边、地角、房前、屋后,满是高大葱茏的古茶树。著名的滚郎茶乡就坐落在山岭。村庄周边古树参天,梯田簇拥,寨里鼓楼、花桥、古井、木楼错落有致,是别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

      “滚郎”,侗语简叫“管”,是这条山梁上几个自然寨的总称,“管”即侗语“山脊、山梁”,“郎”在侗语里是分散居住之意,即“分散于山脊上的侗寨”,有三个自然寨281户1217人,有石、谢、吴、罗、龙、潘、蒙、梁8个姓氏。

      明洪武年间,有石氏先祖为躲避战乱由黎平潭溪出逃,沿都柳江中游西岸的滚郎河而上,进入峡谷里,来到一个山头,发现满坡满岭高大的野生古茶林,异常惊喜,遂在此定居,繁洐生息,这就是滚郎上寨“宰吾”,“吾”即侗语的“上面”。因最早建寨,人们也称其为老寨或高寨。石氏在开寨不久,有谢氏先祖从湖南迁入开辟了下寨“宰德”,“德”即侗语的“下面”,下寨如今已是最大的自然寨,故也称之为大寨。随后的几百年间,相继有石氏由江西、吴氏由湖南、潘氏由斗里镇台里村、蒙氏由斗里镇中里村、梁氏由贯洞镇龙图村迁入下寨,有罗氏、龙氏由江西相继迁入上寨。民国时期,有人家为了种田方便,搬到山谷里梯田间的牛棚居住,逐渐形成“宰略”寨,“略”即侗语“里面”。清光绪年间有石氏、谢氏先祖相继迁到卡翁、卡架和卡伟侗寨。

滚郎侗寨古井(陈光标  摄)

      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石氏先祖带领下,上寨修建一座三层鼓楼,至今还在。光绪年间吴氏先祖在下寨修建一座鼓楼,1959年5月8日发生火灾,村寨房屋及鼓楼化为灰烬,1981年全寨又在原址上重建一座七层的鼓楼。

滚郎侗寨独具特色的鼓楼(陈光标  摄)

      年华似水易轻逝,当年的觅茶人走过一世茶缘早已仙逝,曾经枝繁叶茂的那片古茶树在岁月中仍依稀夹杂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但是滚郎人的目光深处,摇曳着永远不变的茶之梦。

      滚郎茶是著名的地方历史名茶之一,产于滚郎、顶洞、摆翁、拱孖、潘里、翠里等地,尤以滚郎侗寨所产茶质最优,是这片土地茶叶的典型代表,苗乡侗寨历史香茗的一支奇葩,滚郎茶生长在大山里,记录在历史文献中,成为从江的骄傲。

滚郎古茶树

  雍正六年,张广泗出任贵州巡抚,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负责平息苗疆叛乱事宜。相传,队伍开拔到都柳江沿岸时,张大人肚子绞痛腹泻不止,服过医官熬的药都不见好转,后来喝了本地船工从家里带来的老茶叶水,居然止泻痛止。在往后的日子里张大人真真爱上了滚郎老茶,冲泡一壶,香气溢满整个房间,嘴唇咂咂,回味甘甜,沁人心脾。张大人感叹:滚郎茶,朝廷贡品也!清道光《黎平府志》记载:府属之西山有社前,火前,雨前之美也。又载:西山一千三百户,出茶颇佳,雨前摘取焙之,宛然旗抢也,因买之者众。还以诗记之:西山烟火一千三,万树茶林绕翠岚,绿叶成荫方摘取,旗抢无分忆江南。在150年前,滚郎茶随都柳江入寻融江,畅销柳州、广州、香港乃至南洋一带。足见滚郎茶品质优良,历史悠久。

  滚郎平均海拔只有270米,气候温热,茶树生长旺盛,每年农历三月底四月初抽新梢。当地侗族群众用镰刀连枝带叶一次性割下,剔除老梗老叶制作边茶,再摘下15—30厘米一芽二三叶,或较嫩的一芽三四叶制作滚郎茶。历史上用木甑蒸熟保持芽叶完整,或用水焯焙晾干茶芽叶,将茶叶理齐,或用笋壳包裹,再置于火炕之上烘干,越陈汤色越黄亮味道越醇厚。现在加工制作时用当地特制生铁锅杀青翻炒,边炒边做形,直至炒干制成色泽灰绿条形紧结。当地群众喜用牛皮纸简单包装,封面贴上“滚郎茶”字样配有月亮图案,再用细麻绳捆扎对外出售,深受大众好评。

      滚郎侗寨周围到处是林区,森林茂密,有利于气候调节,具有得天独厚的种茶生态环境。滚郎茶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但是滚郎虫茶却鲜为人知。虫茶由一种名叫“米缟螟”的幼虫采食叶梗及老茶叶后留下的粪便干制而成,开水冲泡之后味道醇香甘甜呈褐黄色如茶水。《本草纲目》记载:茶蛀虫,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

著名的滚郎虫茶树

      清明节期间,滚郎人家把嫩茶叶采摘完后,剩下的老梗老叶捆成小把,清水洗净后置于院坝任其日晒雨淋一个月,取回放到阁楼的木制支架上阴干,吸引米缟螟虫来产卵、繁殖幼虫。幼虫取食老梗老叶,排泄出一粒粒黑色颗粒状的虫屎,落于支架下面铺垫的塑料薄膜,再收集虫屎置于铁锅焙干,颗粒黑亮色泽好的虫茶就制作完成。大约40斤新鲜老梗老叶才能制成两斤多的虫茶。虽然制作周期长,工序繁杂,产量极少,但是虫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价格颇高。

生长房前屋后的滚郎古茶树

     据1987年省茶科所采样分析,滚郎茶鲜叶含茶多酚37--41%,氨基酸22%,水浸出物高达48%,儿茶素总量90--120毫克/克,从丰富的内含物质看出,当地大叶型的群体茶树品种,是适宜制作高级红绿茶的良种茶树。滚郎茶风行明清两朝,但民国中后期茶树开始衰老,产量锐减,如今已经没有集中连片的茶叶了。因此,恢复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名茶滚郎茶,对振兴山区民族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源于高芒大山滚郎河全长23公里,虽然河水流量不算大,但在交通不便利古代,高芒大山丰富的木材基本上是经过这条小河输送至都柳江的,小河是繁忙的运输线,而滚郎寨即是这条运输线上的停靠点、补给站,滚郎茶也由此外运。

      滚郎茶没有了古代的辉煌,但茶油却成了滚郎新的支柱产业,滚郎河两岸上抵坡顶,下达溪边,左右宽长达六公里,已是层层叠叠漫山遍野的油茶林地,十分壮观,足达1868亩。这里土质肥沃,十分适合油茶树生长,滚郎成了重要的油茶产区。

  有茶油就有油榨。旧时滚郎油榨由巨大古枫原木掏空制成,当油液从榨槽中流到榨身下面的油缸里,淡淡的油香弥漫在整个村寨上空。滚郎寨脚的古榕树下常卧着一排油榨,“咚—咚—”的悦耳声有节奏地传出很远,很远。滚郎油茶品质好,过往的客人随时取购,一般为慕名购买。油茶全身是宝,茶枯粉是最环保的闹鱼料和农田肥料,还能防治害虫。茶油枯还是纯天然洗发原料,滚郎妇女用茶油枯浸水洗头,瀑布般的头发乌黑油亮。

  滚郎的油茶林最美。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油茶林抽芽发叶了,清明前后,油茶树上还会长出诱人的“茶苞”,油茶林,便成了滚郎孩子的乐园。放学后放下书包脱掉外衣便奔向油茶林地,逐树攀摘茶苞,童真的笑声荡满山林。玩够了累了,用芒芯草把茶苞串成项圈套在脖颈上,屁颠屁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向伙伴炫耀。炎热的夏天,姑娘们三五成群薅油茶林,那边坡的男子摘取一片树叶含在嘴里,清脆的木叶曲悠悠扬扬。秋天是油茶成熟季,树上硕果累累,树下俯拾即是油茶籽。林间斑鸠“咕—咕”三两只受惊的斑鸠飞出林间消失在坡头。傍晚一担又一担沉甸甸的油茶籽装满箩筐。正值少花的冬季,雪白的油茶花开遍坡头,蜜蜂在花间迎风舞动黄白交织。

滚郎侗寨萨堂建筑(陈光标  摄)


      滚郎寨的最高规格会议是寨老会。寨老会成员由年过花甲有儿又有女且有较高声望的老人组成。正月初一,寨老会就研究决定村寨来年的开秧门、下秧、栽秧等农活安排以及踩歌堂和祭祀等一切事务后,统一由村委发布。村寨一年内嫁娶事务也由寨老会选定良辰吉日,村寨一年内所有新婚佳人统一某一天操办酒席招待贵宾。“萨堂”居于大寨中央,是一座封闭的八角形木构建筑,是最圣神的所在,任何人不得进入,敬萨堂时才由寨老会成员穿着整洁的侗衣进入祭祀,萨堂让无数人留下神秘和好奇之感。

滚郎侗寨成人礼——月顶(陈光标  摄)

  滚郎侗寨民族节日众多。正月初七过完年后要踩歌堂,白天由未婚青少年进入歌堂,随后是其他已婚青年男女进入,晚上举办联谊会,寨老在年前就选定吉日与其他村寨吃相思。二月初一燕子节,二月二全寨不干农活,由寨老和鬼师祭“香婆”,井水村民组祭土地庙。在二月里还有春社,春社没有固定的日子,而是由寨老选定吉日,这天每家每户必有特殊的一道菜——水蜈蚣蒸蛋。由于水蜈蚣是多足爬行水生动物,吃水蜈蚣寓意手脚多干农活才快,水蜈蚣蒸蛋看似恐怖实则味美还有营养价值。六月六粽子节,这天已订婚的男方要挑两担粽子到女方家里表示心意,回报岳父岳母的养育之恩。六月十三新米节最隆重,家家户户要更换筷子,折谷鬼草放在旧米上,餐桌上只有稻花鱼一道菜——全鱼宴。

滚郎侗寨芦笙节(陈光标  摄)

    相传这里没有杉木,人们盖房子只有选取山坡上高大的青冈木。燕子是有灵性的飞禽,就从南方衔来杉木种播撒在滚郎坡肥沃的大地上,这里才有了杉木。若干年后,滚郎坡到处都是枝繁叶茂的杉木林,人们才可以砍伐笔直的杉木用来搭建高大的木房。成双成对的燕子在吊脚楼里或屋檐下衔泥筑巢。尽管堂屋里随处可见燕子粪便,主人却没有半点怨言,从来都不去打扰它们,更不会吃燕子肉。人们将燕子视为福鸟,以燕子在自家筑巢为荣,为了感激燕子的恩德,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那天,滚郎人都要用糯米打成糍粑,然后切成筷子头块状,蘸了红糖水在火塘边或吊脚楼中柱祭祀后置于屋檐下供燕子吃。
  因茶择居于山脊之上的滚郎侗寨,弥漫着淳朴的乡村气息,是厌倦喧嚣都市生活的人们寄放心灵的理想之地,这里,依然古茶氲香。

来源:罗汉书吧


推荐阅读

1.怀揣民意为民“代言” 县人大代表今日报到

2.手机打麻将注意了!从江一男子因此获刑

主办单位:从江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石   敏

编审|袁丽娟

主编|张   琪

总编|吴德军
掌上从江
☆☆☆☆☆☆☆☆☆



从江最权威新闻资讯平台
一个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zscj99
............................
投稿邮箱

cjxwxcb@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掌上从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