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未来的学校也可能拆除墙壁,让孩子们自由奔跑,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吗? 在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学校,甚至北京的牛小之一中关村三小的新校区也将教室打通了。也许,我们不仅需要拆除思维里的墙,也需要真正拆除现实中的墙,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和成长。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中心的Telefonplan学校是2011年建成的,它属于瑞典最大的私立学校管理公司Vittra。在这里,350个从幼儿园到上中学的孩子不分年级,按照学习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上课。学校里没有隔断和墙壁,也没有教室,由一系列巨大的抽象造型空间组成,更像一个没有电动玩具的游乐场。学校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事实上,孩子们反倒更专注了,因为他们不会一直想着:“什么时候才能下课出去玩。” 这个蓝色的“大冰山”是看视频的地方,外面是带有楼梯加护栏的活动和休息场地,孩子们也可以坐在上面上课。孩子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水洞”“营火”“实验室”等主题区域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这是他们最重要的学习工具,笔记、作业都在电脑上完成。所有家具都考虑到孩子们的身高,让他们不仅可以坐着学习,还可以站着、躺着、趴着。 这样的家具让孩子们既能彼此对话、合作,又能独立学习。 这个多媒体屋的外面是黑板墙,可以写写画画,里面分成不同的小格子间,为孩子提供了安静学习的空间。实现全数字化教学的学校利用网上系统Vittra book来跟踪每个孩子的学习水平和进度,实时与家长联络。家长们则表示,自己的孩子每天去上学都像去游乐场一样开心,放学的时候都不愿意走呢。
如果你看过TED上那个著名的演讲《孩子应该做的5件危险的事》,应该对演讲者Gever Tulley有点印象。 这个软件工程师2011年创办的学校The Brightworks School就把家长们最担心,从来都不让孩子做的那些危险的事做成了一系列课程,K-12年级的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就是玩泥巴、玩火、做木工、拆开家用电器、完成一个个艺术活动。这里没有班级、年级、考试,60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分成红、橙、黄等不同颜色的小组来研究课题。一个学年包括3个主题,比如桥、镜子、种子等等。每个小组由7-10名年龄差不超过3岁的孩子组成,共同完成从探索、构想到最后呈现一个作品的完整过程。学校的创始人认为,孩子们有了工具、想法和经验,就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带着热情付诸实践。学校建在加州旧金山一个旧厂房里,800多平米的空间除了大片没有遮挡的水泥地面,还有几个可自由变化、带着地垫的树屋学习区,包括:
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孩子们也可以在这里开展小组阅读活动。还有一个装满磁铁的科学观察实验室,一个带有激光切割工具的创意实验室……部分内景图是这样滴~除了在这个大教室中动手学习,探索外面的世界也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学校的所有孩子都会来一次在外面过夜的野外旅行,经常去的地方还包括:
金门大桥这样的知名景点国家森林公园、盐沼等自然环境缆车博物馆、航空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还有教会、寺庙、消防局、污水处理厂、造币厂、百货商店、软件公司,甚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搜寻外星智能的空间科学实验室等五花八门的有趣地方。 去金门大桥研究桥梁结构。在这里,老师被称为“合作者”,更多是从旁指导、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孩子们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
日本富士幼儿园成为网红好久了,它是日本最大的幼儿园之一,有300个孩子。超酷的环形外观是知名建筑师手冢贵晴与手冢由比这对建筑师夫妻2007年的杰作,充分满足了学龄前孩子探索世界的需求。带着护栏的屋顶充当了操场跑道,长183米,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疯跑,于是每个孩子每天平均的运动距离达到了4千米,根本就不用其他体育锻炼。 幼儿园园长Sekiichi Kato说:“虽然屋顶看上去很平坦,但其实地面是凹凸不平的,孩子们跑步时可能会摔倒,没关系,下次他们就学会怎样避免摔跤了,孩子们就是这样慢慢强壮起来的。” 为了防止孩子们跌下去,建筑师在伸出屋顶的3棵大树周围拉了一圈防护的绳网,这成了孩子们又一个玩耍的地方,最多时甚至有40个孩子同时在绳网上围着树一起玩。
幼儿园搞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就把腿伸出围栏,坐在上面观看。屋顶还有一个滑梯,平时可以滑着玩,一旦遇到火灾就成了逃生通道。
排队去屋顶玩喽,后面那个银色的就是滑梯。 楼下有水龙头可以洗脚,还有橡胶软管和淋浴喷头,让孩子们玩水。这个小男孩其实是在往雨靴里灌水~ 幼儿园完全是开放的,内部和外部没有界限,一楼的教室也没有隔断。如果哪个孩子不想待在一个地方,可以随便逛,反正这里是一个圆圈,最后还是要回到原处。孩子们可以听到隔壁班上课的声音,却锻炼出了惊人的抗干扰能力。
每个教室至少有一个天窗,这样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人才能爬下来,真是太有爱了。
幼儿园还养了小马、乌龟等小动物,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哪个小孩子过生日可以骑小马哦,好happy。
设计师手冢由比说:“现在的孩子需要接触一点危险,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会互相帮助。”
看完上面这三所学校,你可能会感叹,都是国外的学校,中国咋没有呢?别急,下面就是啦。
在北京,中关村三小的名字简直是如雷贯耳,而最近,三小的万柳新校区已经建成启用了。小爱看了以后感觉,北京也有“别人家的学校”了。 设计者是美国Bridge3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院,主教学楼是个C形,据说参考了福建的土楼,中间的圆形建筑上层就是操场啦。建好是这样滴 学校除了一半传统教室,最大的创新就是“三室一厅”的教室设计,三个相邻年级的班所在的三个教室中间有着活动的隔断,教室可以随时敞开,孩子们可以作为一个大组上课,这其实也借鉴了国外的混龄教育模式。
也许,学校正应该像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 网络教学、个性化定制课程、界限模糊的教室让孩子们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也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未来是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儿童阅读•母语教育•传统文化投稿:qjmygfwx@126.com微信号:qjmygf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