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著名教授钱颖一:爱因斯坦100年前说过的教育6句话,我们现在越看越正确!
晓语说
在2017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与新生们分享了爱因斯坦的6句话,他说,“经管学院实际上做的跟爱因斯坦100年前讲的很多是一致的”。
他试图从育人、好奇心、创造性、思考力等几个方面,来引发学生们对教育价值所在的思考。
说到爱因斯坦,他是一个科学家,可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时代杂志》搞了一个20世纪人物评选,不是年度人物,也不是十年人物,而是世纪人物。世纪人物选的谁?爱因斯坦。我想告诉大家,爱因斯坦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教育家,他1915年预测的东西,2015年发现对了。今天,我想说的是他的教育思想。
有几句话送给大家,不是我的,是爱因斯坦的。你可以看到我们经管学院实际上做的跟他100年前讲的很多是很一致的。
“The school should always have as its aim that the young man leave it as a harmonious personality, not as a specialist.”
“学校的目的总应该是,当一个年青人走出校门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人”重于“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致辞
在中文中,“人才”是一个词,并不是“人与才”。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把“人才”简单地落脚为“才”。古人讲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讲的是“才”。我们今天讲的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讲的也是“才”。像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还特别强调“拔尖创新人才”,讲的还是“才”。所谓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讲的仍然是“才”。
现在有必要把“人”与“才”拆开来看。“才”的英文是talent,而“人”的英文是human being。我们使用的“人才”一词,确切地说,是指“人中之才”。而“人中之才” 不同于“有才之人”。“人中之才”强调的是“才”,关注的是“三力”:创造力、分析力、领导力。而“有才之人” 强调的是“人”,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度量“才”的词是“成绩”、“成功”、“成就”,而形容“人”的词则是“自由”、“快乐”、“幸福”。人”重于“才”确实是我们学院的传统。
我们学院首任院长朱镕基在2011年4月回学院时,就在这个报告厅中对经管学院的学生们说:“做人”比“做官”、“做企业家”更重要,就是讲“人”比“才”更重要。在2001年6月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就是你们刚刚参加大学开学典礼的地方——朱院长在“离任演讲”中说,“为人比为学还要重要”。1992年清华电机系建系六十年,朱镕基作为系友致信,引述他上学时的系主任章名涛的话,强调学生要先学“为人”,再学“为学”。三次讲话,都是讲“人”重于“才”。
同学们进入经管学院,都要学习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中,人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是生产要素。劳动力中就包括了“才”的贡献,它使得人作为投入品更具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人是经济活动的工具。但是,人在现代经济学中又是消费者,是享受消费品的主体,其幸福程度用人的“效用函数”来度量。在这个意义上,人是经济活动的目的。
所以在现代经济学中,人不仅是工具,也是目的。在康德看来,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工具。康德的哲学使得“人是目的”这一价值更加清晰和突显。无论如何,只要人是目的,不仅是工具,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是“育人”。
“I have no special talents, 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
“我没有特殊的才能,只是激情般地好奇。”
“It is a miracle that curiosity survives
formal education.”
“好奇心能在正规教育下幸存是一个奇迹。”
爱因斯坦说 “我没有特殊的才能”,当然他有很大的特殊才能,即使这样,他还是说“但是我有激情般地好奇”。后面还有一句是“好奇心能在正规教育下幸存是一个奇迹”。所以我们觉得大家都得接受正规教育,我们都是受过正规教育的。但是,要能在正规教育中把好奇心保存下来是很难得的。小孩最有好奇心,但是随着教育越来越多,虽然知识越来越多,但未必创造力越大,因为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减少。很自然,因为好奇心所发现的很多东西都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好奇心是如此之重要。
“学好”与“好学”
——钱颖一院长在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进入大学后,进入清华经管学院后,我们对你们的期望有所不同。在我看来,在大学中,“好学生”不再是“学得好”学生,至少说主要不是。在大学中,一个好学生,首先是一个“好学的”学生。
“学好”与“好学”是两种不同“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地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
好奇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推动力。10年前,4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甚至没有选择勤奋、努力,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都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可见好奇在他心中的位置。所以,我认为,好学的第一要素是好奇,好学源于好奇。
“It is important to foster individuality,
for only the individual can produce new ideas.”
“促进个性发展很重要,因为只有个人才能产生新的想法(思想/观念/理念)。”
个性发展促成创造性。为什么强调创造发展呢?促进个性发展很重要,因为只有个人才能产生新的想法、思想、观念、理念,这些都可以用ideas来翻译。
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知识获取。创造力需要有知识,但不仅仅是知识。
人的创造性或创造力从哪里来?我有一个简单的假说,就是创造力等于知识乘以好奇心和想象力(创造力 = 知识 x 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大;知识通常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而增多,但是创造力并非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济学家度量“人力资本”的通常做法,就是计算受教育的年限。然而,好奇心和想象力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非常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方法。
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高。但是随着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
这是因为,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假定,突破现有框架,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正确,所以会被批评,但是这在客观上就容易产生压制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效果。在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制度下,情况会更糟,当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好成绩,教师教书的目标是传授标准答案,那么教育越投入,教师和学生越努力,好奇心和想象力被扼杀得越系统化、彻底化,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减少程度就越大。
如果创造力是知识与好奇心的乘积,那么随着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前者在增加,而后者在减少,结果作为两者合力的创造力,就有可能随着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先是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减少,形成一个倒U形状,而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单纯上升的形状。这就形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减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这两种力量的合力使得预测教育对创造性的贡献很难,但是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大学辍学生,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很有创造性。
“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17世纪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就是发明坐标系的那位法国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他把思作为人存在的根本价值。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大学本科阶段是一个人生学习过程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中小学教育,是以接受知识为主;而在大学本科阶段,要变为以思考为主。爱因斯坦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说了这样一句名言:“大学教育的价值不是为了记住很多事实,而是为了训练大脑会思考。”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ability for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judgment
should always be placed foremost, not
the acquisition of special knowledge.”
“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一般能力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掌握专业知识。”
如何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这也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独立思考和判断一般能力的开发应该总是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专门知识的获取。”好思应该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我把我最喜欢一句话放在最后一句,也是作为今天入学导向很重要的总结。爱因斯坦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这是他将近100年前讲的话。我觉得今天看来是更加的正确,因为机器会学习更多的事实。所以大家来接受清华经管学院的本科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是在于学会思考。
(文章来源:校长会)
相关内容精彩文章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并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您有任何与儿童阅读、母语教育有关的问题和困惑
欢迎添加晓语微信:qjmyxiaoyu
我们一起亲近母语!
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儿童阅读•母语教育•传统文化
投稿:qjmygfwx@126.com
微信号:qjmygf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