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麦生| 尧中淬火

原麦生 东方文韵 2020-09-17

尧中淬火

原麦生

我是1983年暑期分配到蒲城县尧山中学的。和我一块分到尧中的陕师大毕业生有五个。其中有历史系的李涛,数学系的李大鹏,物理系的李春成,化学系的张俊雅和政教系的我。师大回到蒲城的五个人,都分到尧中。到教育局报到的时候,主管人事的赵股长问我想分到哪儿,我毫不犹豫地答,想分到罕井中学。他问原因,我说罕井相对繁华,好找媳妇,离家也近。他问想没想过去尧中,我说尧中名气太大了,我怕不配。当时尧山中学对我来说,就是我心中的泰山北斗。到我大学毕业时,我这个蒲城学子,还没进过尧山中学。尧中的神秘面纱还没有给我揭开。我想尧中的老师,应该是学富五车,口若悬河,爱生如子,视校为家。这里应该是集中了蒲城最精英的教师。自己怎么配在这里教书。


然而我却分到了尧中。那一年,分回蒲城的各类大中专学生有二百多人。八月末,县委要开一个回蒲学生大会。县委指明要尧山中学出一个代表,在大会表态发言。尧中的王谋盛书记,找到我要我做发言准备。当我写好发言稿,交给他看的时候,他提出了修改意见。


同时,他还严肃地告诉我,说县委吴书记要接见我们。我当时不知哪来的一股子野劲,不知天高地厚地说,县委书记怎么能叫接见,只有中央领导才能说接见。就这一说,我的发言机会转给了别人,我的稿子也给别人贴了金。我为自己的骄狂在刚进尧中时就吃了一闷棍。


尧中当时是全日制中学。但重心在高中部,初中部只是附带,每个年级只设两个班。高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六个班。我一开始入职,就被分配代高二、二班的班主任,代高二年级二、四、六班的政治课。初上讲台,免不了心慌害怕。因此,总是把课准备的很扎实。学校也强调要备好每一节课。当时,学校实行“以老带新”。我是教研组长宋丰智指导。实际上,学校当时并没有几个年轻教师,教师队伍因“文革”影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教研组几个老教师都对我倾心指导。那时候,备课除了课本和教参,资料很少,准备一节课要钻研很长时间。所幸是老教师宋丰智、李有余对我帮助很大。我从大学带回的《资本论》、《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西方美学史》、《大众哲学》等都派上了用场。学校图书馆更是一周要跑好几趟。图书馆的樊春亭老师,蒋兴道老师,朱竞赛老师给我提供了热情的帮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喜欢当老师,我爱课堂。我把每一节课都当一次表现的机会。


学校对我们年轻教师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除了“以老带新”的指导,每周要开新教师会议,评课讨论,总结提高。特别是组织听课、评课,对我们新教师压力很大。记得我的课在第一学期,就被集体听课六次。参加听我课的有当时教育局的韩局长,教研室的政治课教研员,学校的所有领导,政、史、地教研组的所有老师。每次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黑鸦鸦地坐满教室,而且许多都是政治课的行家。想一想,不认真准备怎么过得去。我们同期的一名新同事,就是经过两轮听课之后,被淘汰出局,调整出了尧山中学。当别人评课都说我课讲的不错的时候,王谋盛书记还是不认可。他又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地单个听了我五、六次课。从这之后,才对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到1984年他出任尧山中学书记兼校长的时候,我就被提名任用为学校政、史、地教研组的副组长。此后,我就成了他手里的“红人”。他的知遇之恩,我至今难忘。


1984年,是尧山中学建校50周年。当时,尧中拆旧建新,基建整修工作量很大。中院的四栋教学楼刚刚建成。平整院子的工作就由高年级学生完成。为了加快进度,迎接校庆,各班都积极主动参加义务劳动。我带领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左手无名指被石头严重砸伤。当时组织劳动的学校教育主任王素青老师,立即把我带到校医室请王校医为我包扎处理,并联系部队医院为我打破伤风针。事后,她还几次代表学校看望慰问我,并帮忙处理我们班的班务事。她的关心和爱护,使我深受感动。学校的许多老师也纷纷来看,让我感到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当金秋季节来临,尧中整修一新。创始人杨虎城将军的塑像在中院高高矗立,勿幕图书馆的崭新匾额悬挂起来,校庆活动来宾五百多人,举办的十分圆满成功的时候,我的心里非常自豪。更为自豪的是当年尧中的高考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二,在全省轰动。


尧中因为杨虎城而名气巨大。但代代尧中人的奋发努力,也是尧中的教学实力始终超前。各级组织对尧中的关怀和鼓励也是持续不断。1985年,省教育厅把国家教育部给陕西的两名去美国进修教育学的名额,就给了尧中一个。我有幸被推荐。当教育局韩局长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当时真有天方夜谭的感觉。虽然后来没有被教育部审查通过,但这件事对我的幸福感却是很深的。也让我认识到尧中这个平台的巨大和重要。


很快我就上高三代课了。年轻教师上高三,自然是学校的信任和器重。但同时个人的压力也很大。第一年上高三,我找来所有能找到的政治课考试题,统统做了一遍。试着编写了二十多套模拟高考题。其中,因为编写政治经济学常识课的题目还和李有余老师发生争执。李老师宽厚的胸怀和耐心的指导,使我倍受感动。李老师是单身住校。当时,许多老师转了家属户口,房子都住有家属。李老师的房子就成了许多老师聚集聊天的场所。在这里,我听取了苏阿刚、王恩选、梁正恒、任胜利、赵惠虎、张应发、马世道、史宏武、师志贤、杨欣等许多老师的教诲。李老师和我每天晚上要刻蜡版,推油滚子印资料。发给学生的所有高考资料,都是我们一张一张推印出来的。所有的资料也没有想到过要对学生加收一分钱。老教师对教学的极度认真,对学生的高度负责,深深感染了我。


1987年的秋季开学不久,我们班转来一个花姓男同学。科任老师给我反映这个学生迟到、旷课,顶撞老师,有许多坏毛病。更为可气的是他晚上在宿舍威胁别的同学给他买烟抽。当我调查清楚他的情况后,我用棍棒教训了他。当时打的他嚎啕大哭。隔壁的李祝龄老师马上过来,立刻带着他去校医室做了检查。事后,李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同时向我推荐本校全国优秀班主任李同胜的一些代班做法。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时,也有一些后怕。但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以后,这个学生在街道遇见,却当面感谢我对他的教育。看来,教育学生仅仅说服批评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适当的惩戒。


十年磨一剑。尧中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熔炉。这里教师居住的东院和西院,这里的教学楼和图书馆,这里的大操场和生物园,这里的朱红校门和漂亮花坛,这里的将军塑像和师生笑脸……一桩桩,一件件都镌刻在我的脑海,滋润我的心田。在这里,我事业的征途开始起点。在这里,我人生的航船开始扬帆。在这里,我胸中的浩然正气淬火提炼。

 



 


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原麦生,陕西蒲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爱文学,好读书,喜寂静,尚淡泊,勉强算个文化人。

战略合作伙伴

顾问:东方散文杂志总编  憨仲

          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社长、著名诗人 王芳闻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宋永照   白 冰   国 哥   义小焕  

          陈庆连  毕玉芝 禹艳芬

合作纸媒:东方散文 海河文学杂志社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

投稿邮箱:2108332259@qq.com

永远,只不过


是巨大永恒里的


一秒钟而已 。


              苹果手机打赏专属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  转账作者

经广大读者的要求,平台特设苹果手机赞赏二维码。因平台不显示苹果手机赞赏人的图像,请赞赏的朋友后台留言,以便我们把您告知作者。


往期经典回顾

高绪华| 一抔醇酽的乡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