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林 | 蝶变的情愫
蝶变的情愫
冯金林
一位从南京回来的老同学,引动了一次小聚会。K同学盛情邀我参加,周日本在老家陪父母做米酒的我放下吃了大半饱的饭,匆匆赶到南通。饭局定在小石桥北的邻家小院,一个我不熟悉的饭店,于是K把定位发过来,并说从大门进到最里头就是。咦,这个位置不是老电容器厂的地址吗?
对这地址还算熟悉,我不需向人打听便径自找到了地方。“邻家小院”由老厂房简单改造而成,斑驳的水泥墙面上还爬着常春藤。新粉刷的门头上悬挂着几串红灯笼。入口处没有金碧辉煌的门厅,从一侧小门进去是一个利用两排房屋间的空场地搭成的大厅,摆着十几张老式的八仙方桌和长条凳,几乎是座无虚席,东侧楼上楼下的包间也都济济一堂。饭店生意的红火让我意外。
在南头的一个小房间,几位早到的同学已围桌而坐,迟到的我只好自罚一杯。酒过三巡,菜上几道,大家的兴致从同学时的“陈芝麻烂谷子”转到了对菜肴的品评,咀嚼回味,大加赞赏。锅摊烧饼包的春卷,肥厚耐嚼;河鱼、虾、蟹的混烧,如“溱湖八鲜”般美味;红烧肉肥而不腻,酥而不化,真叫人吃了一块还想来一块;难得一见的小头大肚鰟鮍儿鱼,经油炸骨酥肉脆……普普通通的农家菜,纯纯正正的乡村味,诱惑着我的味蕾,大快朵颐之后,却有些饱涨——后悔不该吃了饭来。口上香喷喷,余味长久久,同学情浓浓。
一次同学聚餐让我认识了“邻家小院”,但更多的是唤起了我对这个场所、这个曾经名响通城的南通电容器厂的一份情愫。
南通电容器厂创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专业生产、开发电容器的国有企业。在整个八十年代享誉海内外,产品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准,主导开发产品获过国家金质奖。“同飞”牌电容器不仅是南通的品牌,更是江苏省名牌、国家优质产品。那时能进南通电容器厂工作,是不少人的目标。我有个学生高校毕业后分配到此工作,我有幸受邀两次走进厂区,高大的厂房、宽阔的厂道、成排的流水线,都令我赞叹不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和数字化产品的崛起,传统电容器成为了夕阳产业,偌大的工厂最终走向了倒闭。曾经充满生机的厂区留下了一幢幢空旷的厂房在寂寞中守望着,哀叹着。
时光流逝,那些昂首屹立的老厂房并没有完全被人们遗忘,因为还有它的自身价值。先是泰格羽球中心、童学馆的入驻,接着是几个饭店的包装,电容器厂终于华丽转身。面对工农路的两幢大楼早已琳琅,稲川日本料理、蒸宝坊海鲜、江海鱼港饭店、名烟名酒中心等紧紧相连。现在当你从西大门沿着宽阔的大道向前,依次可见南侧的“米茶”标注着传统农家味道,宴会中心摆放着三十来张大圆桌、红座椅,路北侧是风格独特的“苏湘阁”,往前跨过一座水泥栏杆小桥,北边是“喜宴”朱家大院,再向里就是“邻家小院”。昔日这里曾经是机声隆隆,承载着南通现代工业发展的一段辉煌历史;如今这里树影婆娑,满眼浓绿映衬下的一幢幢厂房,正悄悄转身,注入时尚和生命的元素。
那条厂区小河已被填成停车场,无人问津的小桥仍在继续妆点着这个时光过去的院落。那座高十几米的水塔矗立在光阴里,与无言的高楼形成对峙,似在倾诉着这里的曾经。道路旁广玉兰的阔叶,在风中窸窣絮语,绿肺在寂静中微微呼吸,让影影绰绰洒落的阳光变幻,轻舞。旧楼上剥落的砖墙、破碎的门窗,与不远处新装修的厂房恍若隔世,似乎时间在此断裂,离析,构筑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岁月留下的痕迹虽然斑驳,但是并没有对厂房过多的摧残,苍老的容颜被保存下来。不久的将来,这里或许成为一个美食世界、一个吃客之国,一个餐饮文化的前沿。
南通电容器厂的蝶变,让我想到了唐闸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那个由张謇创办,历时百年,以南通油脂厂为中心的工业旧体,被改造成一个艺术的空间。在保留当年工业生产、社会活动等旧时风貌的基础上,让工业遗存与现代文化碰撞,让老厂房从历史的尘埃华丽转身。油脂厂早已不复存在,但这里实现了从民族工业摇篮到当代文化基地的新生;这里喜迎了不少海内外宾朋,艺术家们在此的一场场作品展也让园区声名远扬。我曾在那里看过玻璃艺术展、当代美术作品展,还听过纪念邓丽君的歌声。在那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文化艺术,更是百年工业老镇唐闸的悠久魅力和重新焕发出的创新活力。
我不知道南通电容器厂老厂房的蝶变能否有唐闸油脂厂那样华丽、那样顺当、那样有吸引力,因为这不仅要有好的定位,更要有政府的扶持和人们的热情支持。但我从目前所呈现的势头里看到的是,老电容器厂区成为南通一个新的美食娱乐广场,一个食文化新景,还是期望满满的。
几天后我重返电容器厂,寻味“邻家小院”,走过一幢幢正在改造和尚未改造的厂房,对着这座有着辉煌历史的老厂房收纳光影,我在按下高高举起的相机快门时,心中充满感慨,似乎是在向一个老人致敬。我把电容器厂发生着的变化,告诉曾在这里工作而今已远在南方的那位学生,他欣喜得声音有些哽咽,我知道一份情感又在他心中升腾。
凝望着那些失去光辉的老厂房和正在蝶变中的老建筑,我久久难以平静。期望这些曾经的“宝地”、时代的记忆重焕光彩,像“邻家小院”和“1895”一样涅槃重生,延续城市的文脉、人脉、历史、记忆,让那些在此奋斗过的人们还能寻到自己过去的身影,让新生代的人们也能记忆岁月的光阴。这或许就是我的一份情愫。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冯金林,当过中学教师,做过广告策划,业余时间码点文字。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海河文学东方文韵签约作者。著有散文集《寸草情深》。
合作伙伴
顾问:东方散文杂志总编 憨仲
西南作家杂志社主编 曾令琪
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社长、著名诗人 王芳闻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宋永照 白 冰 国 哥 梁小玲
陈庆连 毕玉芝 禹艳芬 李婷 郭英
合作纸媒:东方散文 海河文学杂志社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 西南作家杂志
投稿邮箱:2108332259@qq.com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
无畏的太阳
○
心情|阅读|鸡汤|电影|牢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苹果手机打赏专属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 转账作者
经广大读者的要求,平台特设苹果手机赞赏二维码。因平台不显示苹果手机赞赏人的图像,请赞赏的朋友后台留言,以便我们把您告知作者。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