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7.2《搭积木》微课视频+练习
知识点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17 14 12 11 17 15 10 19 11
2.11+6=17 19-5=14
3.< > = < = <
4.12+5=17
教学设计
搭积木(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材第77~78页)1.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2.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重点: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只计算个位,十位不动。小正方体木块,计数器,挂图。1.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积木。师:想不想玩?生:想。师:老师给同学们每桌两人20块积木,尽情地玩。设计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他方法,让学生尽情地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2. 师:看,老师摆的这一摞是几块?生:10块。师:对,这一摞表示10。现在请你们摆出13块。再增加2块,现在有几块?我们可以写成13+2=?13表示先摆的,2表示后摆的,这里的问号就表示摆好以后有几块。师:现在一共有几块?生:15块。师:写出式子就是13+2=15(块)。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样表示出来呢?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3. 同学们先摆18块,然后拿走2块,该怎样列式呢?生:18-2师:看一看还剩多少块积木。生:16块。师:把式子完整地说出来?生:18-2=16设计意图:在开始玩时,学生是没目的的,只是简单的仿造,遇到困难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法认识的巩固,但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原有知识的再现,而其中的同伴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1. 现在请同桌合作,边摆边写出式子。小组动手操作。2. 开展交流。设计意图: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摆法,写出的算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让学生拿着记录的算式进行交流,就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算式,这也便于师生共同进行小结。3. 现在请同学们看算式、摆木块。(1)14+5= (2)17-6= 师:谁先说一说14+5=?是怎么算的?生1:先拨14颗珠子,再拔5颗,数一数是19颗珠子,列式为14+5=19。生2:我先把1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4块,就是在5块上面摞4块,是9块,加上一摞(10块)是19块。生3:1个十和4个一,加5个一,等于1个十和9个一,也就是19。师:谁再说一说17—6=?是怎么算的?生1:先拨17颗珠子,再拔去6颗,数一数还剩11颗珠子,列式为17-6=11。生2:我先把10个小正方体木块摞成一摞,表示10块;再摞7块,并从7块上面拿走6块,剩1块,加上一摞(10块)是11块。生3:1个十和7个一,减6个一,等于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师:同学们真聪明!4. 比一比谁算得快。19-7= 13+5= 16-3= 15+3= 14+4=12+6=5+1316-4=15+4=17-5=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5. 游戏:碰碰车。(教材第78页第5题)设计意图:看算式摆学具是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符号运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摆出小木块,那么说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小木块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学生看到算式就会想到摆小木块的过程。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今天的计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是个位相加减,十位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