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4《16,17,18减几》微课视频 | 练习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5页例题1、例题2,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练习二十第1~6题。学习计算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
n 教学提示
本科完成例1~例3,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四第1,3题。
n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6,17,18减几的习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n 教学建议:
教学中要突出“想加算减法”和“拆十法”,因为这两种方法最简便最常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
n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
学生准备:小棒等
n 教学过程
u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主题画导入、谈话法、奖品激励法、等。
主题画导入:
师:在炎热的夏天里,小朋友们要经常喝水,才能健康成长。小数也是一样。大家请看,同学们在送水给小树们喝。师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谁知道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同桌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数学是来自于生活,在生活中应用。
设疑导入法:我们学习了 11、12、13、14、15减几的计算方法,那么16,17,18减几的算式怎么算呢?这些算式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吗?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一切真理都在疑问中诞生。
怀疑为知识之钥匙(英国)
u 探求新知
以下教学设计承接主题画导入法。
1.教学例题1。
指名学生说一说图上的数学信息,然后师引导:“怎么列式?怎么计算?”
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这样的算法到底对不对呢?我有点不放心,怎么办呢?
对,画个圆圈来代替小树,我们画一画,数一数,看剩下的小树是不是7棵。
大家来看:师画圆圈,学生说步骤。
学生:先画十六个圆圈代替小数,然后将小红浇了的9棵树用虚线圈上,剩下的小数就是小花浇的水。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说明我们刚才使用的方法是正确的,16减几的算式,也可以用前面学习的算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分析验证-总结提高是探究式教学法的典型步骤。
2、教学例题2.
刚才,经过验证,我们发现计算16减几的也可以用拆十法、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来算。下面我们来看看17减几、18减几的算式怎么算。
【设计意图】 从11减几的算法推广到17减几、18减,这也是一个“举一反三”吧。在“类推”中,让学生初步接收“数学”思维的熏陶。
多媒体课件展示例2:
教师:选一道你喜欢的题,算一算。
小组合作,选题计算。
师:有结果了吗?哪些同学选的17—8?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说自己的算法。
师:大家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的?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追问:同学们都没有问题,那么老师这里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彼此问答,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预设:
如果学生选择的“拆十法”,则问:为什么要把17分成10和7呢?
如果学生选择想加法算减法,则问:你为什么想到8+9=17这个算式呢?
如果学生选择数的分解,则问:你为什么想到17分成8和9呢?
学生回答。
师:18—9的算法和17-8的算法是一样的吗?得数是多少?
师小结:想加算减法、拆十法这些方法都能很快算出十几减几的算式。大家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