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高矮长短的认识》微课视频 | 练习(可下载)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一年级资源 2021-08-08


微课视频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

教材4页       用“高矮”与“长短”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高矮、长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比较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高矮”与“长短”的含义。难点: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铅笔、粉笔。学具准备:铅笔、线绳。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座位是按照一定顺序安排的,到底你们是按照什么排列好教室的座位呢?生1:身高。生2:个头的高矮。师:那么我们怎么比较两位同学谁高谁矮呢?生:让他们站在一起,很明显就能看出谁高谁矮。师:“比一比”较大的两事物,我们一般可以用“高矮”描述我们比较的结果;对于较小的物体,我们一般用“长短”来描述比较的结果。本节课我们来研究怎样比较事物,以及确定高矮与长短的方法。(板书:高矮、长短的认识)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探求新知,用高矮、长短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一)用高矮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师:老师今天想和课堂纪律最棒的同学比一比身高?(学生彼此观察坐姿等课堂常规,指出上课纪律最好的同学。)设计意图: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师和某生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师:哪个观察最认真的同学告诉我们,到底谁高谁矮呢?为什么?生1:老师高。生2:xxx矮。生3:同学的头顶都没有超过老师的肩膀,所以老师高,xxx矮。……师:对于上面的比较结果,我们还可以说老师比xxx高,xxx比老师矮,比较是有相对性的。设计意图: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既贴近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指出比较具有相对性。师:同学们彼此之间想不想比一比高矮?生:想。师:请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比高矮,然后汇报交流你们的比较结果。(给学生充分的比较交流时间,指着比较不规范的或描述不清的给予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师: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比身高的队伍中,不过这次我不参与比较,而是让两位同学比高矮,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比较的过程,可以吗?(请两位身高差不多的两个同学到前面展示比高矮的过程,其中暗示身高略矮a的同学站在讲台上,身高略高b的同学站在讲台下。)师:谁可以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来描述比较的结果?生1:a比b高。生2:b比a矮。师:你们都同意刚刚两位同学的描述吗?为什么?生1:不同意。a和b刚到前面去的时候,我发现b比a 高。生2:a站在讲台上,b讲台下,我们不能一眼比较出他们的高矮。可以让他们都站在讲台上,或者都站在讲台下面。设计意图: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的比较方法。师:把掌声送给我们刚才观察认真的同学,也感谢他们的建议。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都掌握比高矮的方法了,我们做一个游戏来检测一下。(指明某小组同学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设计意图:排队的实践活动,既能帮助学生体会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用长短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师:谁想用你的铅笔和老师的粉笔比一比长短呢?(指名某个同学用他的铅笔和粉笔比较,并强调比的过程中,铅笔和粉笔的一端要对齐)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呢?生1:铅笔比粉笔长。生2:粉笔比铅笔短。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的数学语言真严谨,你们真棒!我们也可以用我们准备的同一根绳子来测量一下粉笔和铅笔,得出比较结果。(教师演示用同一根绳子测量粉笔和铅笔长度的过程)老师这有两根铅笔,请你们把比较的结果描述一下。(用手捏住两支铅笔的一端)生1:只能看到铅笔的一端,不能比较出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生2:铅笔的一端对齐,我们才能比较两铅笔的长短。                      (教师让学生看到捏的铅笔一端,让两根铅笔的一端对齐,再请同学重新观察,并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两物体比较长短要一端对齐的方法。(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指着描述不清比较结果的给予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怎么获取配套视频练习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后发送消息“冀教212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