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 可下载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一年级资源 2021-08-08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今天给大家送出的是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资料非常齐全!

部分资料展示

1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材第2~5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1、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初步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爱科学和团结友爱的思想品质。

重点难点

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

“美丽的校园”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口头数数

“同学们,你们能从1数到10?数数看。”

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数数。

集体交流: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同学们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看图数数

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显示:一所美丽的校园。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学生:“老师好!”同时敬礼。老师:“同学们好。”),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然后出示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哨音或鸟叫声)及美丽的校园。

老师启发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什么,数量是多少呢?

先让学生自由地观察。

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最后全班交流,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当学生每说完一种时,老师启发提问:“还有什么?

2.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老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数目从小到大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提问:“图中有几位老师?

回答:“一位老师。”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

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

引导学生答出:“一面国旗,一个小花坛,一个足球场……”

老师引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课件同时在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学生自己读一读,认识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老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同学到前边数给大家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然后让学生自己再指一个数一个,重数一遍。注意口、手要一致才能数对。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逐一板书出1~10各数。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

同桌互读。

集体交流,先找学生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游戏结束后老师指一个数学生读一个数。

还可以拿1~1010张数字卡片玩“儿童读数”游戏:把卡片背面朝上拿好,然后翻一张,看谁很快认出是几,这张卡片就先归谁,最后谁得的卡片多,谁就是获胜者。游戏结束后把卡片归还。

3.数身边的实物。

刚才这幅图中有数量是1,2,3的……

你身边的人和物哪些是这些数量呢?请仔细观察,看谁说得多。

老师引导: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几支铅笔?一组有几名同学……

可引导学生这样叙述:我有3支铅笔,3来表示;一组有5名同学,5来表示……





 

 教学内容

比多少

教材第6、第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3、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具学具

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等图片。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数数,1数到10,10数到1

2.认数。老师拿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老师说数,学生拿卡片。

探究新知

1.学习“同样多”。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小猪们正在帮小兔子们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子还在房子前的桌子上摆好了水果和蔬菜来招待客人。

(2)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3)提问:图中有几只小兔子?让学生拿出学具代替小兔子摆出来,老师将图中的4只小兔子复制下来放在图的下面(或把4只小兔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4)再问:“每只小兔子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子一一对应,每复制1块砖,都用对应线把小兔子和砖连起来,表示1只小兔子搬1块砖。

(5)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砖照此方法摆放。

老师说明:1只小兔子搬1块砖,正好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小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这时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6)让学生说说小兔子和砖怎样比。(小兔子和砖比较,1只小兔子搬1块砖,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7)学生摆一摆,说一说。

拿出2摆好,再摆,要和同样多。

摆好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找学生到模型上摆,让大家看,重点交流摆的方法并表述出来。

你是怎样比较?(我是数出来的,2,也有2,那么就同样多;我是摆的,1对着1,没有多余的,也没有多余的,我就说同样多)

2.学习“多、少”。

(1)提问:小猪们在干什么?有几只小猪,有几根木头?

引导回答:小猪们在扛木头,3只小猪,4根木头。

提问:小猪和木头的数量怎样比?自己想办法比比看。

在自己比的基础上,同桌交流比的方法。

(2)集体交流。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把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起来,木头多1根。

老师引导说明: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同桌互相说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板书:多、少

3.仔细观察图,看还可以将谁和谁相比。

(1)提问:图中有几个苹果?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

两人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得出答案。

(2)还可以谁和谁比?

小组合作,看看图中还有什么,用学具摆出来。(每人摆一种并表述出来)

(3)集体交流。

鼓励与众不同的比较方法。可随意进行比较,可以是动物间的比较(小猪和小兔子,小猪和小鱼),也可以是动物与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较。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

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1、第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学具

课件或挂图,各种汽车、火车、轮船图片。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游戏导入新课。

1.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你和同桌站成一排,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3.板书题目:上、下、前、后

探究新知

教材第9页主题图。

课件动态显示第9页主题图。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大桥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

课件显示: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请你回答:汽车在轮船的(),轮船在火车的()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

汽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课件显示:公路上行驶的3辆汽车。(小轿车在前面,卡车在中间,客车在后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

客车的前面有卡车和小轿车;卡车在小轿车的后面,在客车的前面。

老师提问:同样是火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下面呢?同样是卡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前面,一会儿又说它在后面呢?

使学生理解: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

如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火车对汽车来说,却在汽车的下面;卡车对客车来说,在客车的前面,卡车对小轿车来说,却在小轿车的后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9页“做一做”。

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2.将练习二的第1题制成课件,使学生理解在运动中“前、后”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不是永远不变的。

3.练习二的第3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巡视指导。

思维训练

三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小明说:“我在小力前面。”小力说:“我在小林前面。”他们三个人,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思维训练

小明在最前面,小林在最后面。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2 左、右

教学内容

左、右

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的第2、第3、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学具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创设问题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

学生做拍手游戏。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学生回答)

2.体验“左、右”。

(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

(3)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

老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学生边指边说。

板书题目:左、右

探究新知

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教学例1)

(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2)拍一拍。

在身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拍两下。

2.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抬抬你的左脚,抬抬你的右脚。

(2)用左手拍拍右肩,用右手拍拍左肩。

用右手指指左眼,用左手指指右眼。

(3)在群体中感知左边和右边,建立方位感。

指一指,说一说。

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坐在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中,从左往右数,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3个同学是谁?

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方向数,所在位置的表述方式就不同。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你的左面和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请你介绍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好吗?

如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后往前数你是第()个。

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伸出你的右手,与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通过做游戏,巩固认识。

师生齐举右手,再齐举左手。

两名学生演示,全班齐做。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3)两人一组,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

4.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订了一些规则。其中按照左、右制订规则的事例也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逐一出示下图。

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乘滚梯时靠右站立等。




资料非常齐全

建议每位老师和家长都领取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后发送消息“教案上

即可领取全册资料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后台回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