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浩瑞恒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存货准则

第一节 存货概述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 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 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包括可供直接销售的产成品、商品,以及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 出售的原材料等。 

企业的存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 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为建造 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 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存货。 

(二)在产品,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 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三)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 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四)产成品,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 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 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 

(五)商品,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六)周转材料,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如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 而储备的各种包装物,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 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其他周转材料。但是,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主要规范了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 息的披露。

企业取得存货应按成本计量;发出存货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 定其成本;期末,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按成本计 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应确认为存货 跌价损失。企业在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核算的存货成本,实质上也是存货的 实际成本。比如,采用计划成本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或“产品成本差异”科目将材料或产成品 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将商品的售价调整为 实际成本(进价)。企业应当披露存货的确认、计量结果及相关信息。 本章着重讲解了企业取得存货的计量、发出存货的计量和期末存货的计量等问题。 

第二节 取得存货的计量 

     企业取得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三个组成部 分。

一、外购存货的成本 

      企业外购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商品。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 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 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一)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 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二)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 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三)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即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 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用等。这些费用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选择合理 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存货的采购成本,可按所购存货的数量或采购价格比例进行分配。 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途耗应当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 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从供货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应冲减所购物资的采购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 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 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计入所购商品成本。

      在实务中,企业也可以将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 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先进行归集,期末,按照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 分摊。对于已销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 本。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二、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企业通过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主要包括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其成本由 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某些存货还包括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如可直接 认定的产品设计费用等。通过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中采购成本是由所使用或消耗的原材料采 购成本转移而来的,因此,计量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重点是要确定存货的加工成本。 存货加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其实质是企业在进一步加工存货的过程中追加发生 的生产成本,不包括直接由材料存货转移来的价值。其中,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 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的划分依据通常是生产工人是否与所生产的 产品直接相关(即可否直接确定其服务的产品对象)。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 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生产成本,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 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企业在加工存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如果能够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则 应直接计入该成本核算对象。否则,应按照合理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分配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 

(一)直接人工的分配 如果企业生产车间同时生产几种产品,则其发生的直接人工应采用合理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 中。由于工资形成的方式不同,直接人工的分配方法也不同。比如,按计时工资或者按计件工资分配 直接人工。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 由于企业各个生产车间或部门的生产任务、技术装备程度、管理水平和费用水准各不相同,因此, 制造费用的分配一般应按生产车间或部门先进行归集,然后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分配方法。也就是说,企业所选择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必须与制造费用的发生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并且使分配到每种产品上的制造费用金额科学合理,同时还应当适当考虑计算手续的简便。在各种产品之间分 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通常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 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及按产成品产量等。 月末,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大小,以及 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以及直接材料等生产成 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 计价法、在产品按所消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约当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等。

       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应当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 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 企业具体选用哪种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由企业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企业取得存货的其他方式主要包括接受投资者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 

(一)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 的除外。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该项存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二)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其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 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 第 20 号——企业合并》等的规定确定。但是,该项存货的后续计量和披露应当执行存货准则的规定。 

(三)盘盈存货的成本 

       盘盈的存货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 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四、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下列费用不应当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一)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例如, 企业超定额的废品损失以及由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由于这些费用的发 生无助于使该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二)仓储费用指企业在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 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则应计入存货成本。例如,某种酒类产品生产企业为使生产的 酒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所必须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酒的成本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 

(三)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应在 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四)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向客户预付货款未取得商品时,应作为预付账款 进行会计处理,待取得相关商品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企业取得广告营销性质的服务比照该原 则进行处理。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一、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的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合理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企业在确定发 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方 法。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 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 期末存货的成本。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 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 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 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 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 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 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 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 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个别计价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并且个别计 价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 

二、已售存货成本的结转 

       存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将已售存货的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计入营业成本。这就是说,企业在确 认存货销售收入的当期,应当将已经销售存货的成本结转为当期营业成本。 存货为商品、产成品的,企业应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个别 计价法确定已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存货为非商品存货的,如材料等,应将已出售材料的实际成本予 以结转,计入当期其他业务成本。这里所讲的材料销售不构成企业的主营业务。如果材料销售构成了 企业的主营业务,则该材料为企业的商品存货,而不是非商品存货。 对已售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或 其他业务成本,实际上是按已售产成品或商品的账面价值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企业按 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的周转材料符合存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余额较小的, 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以简化核算,但为加强实物管理,应当在备查簿上进行登记。 企业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转出的存货,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 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第四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 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一、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 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由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 计的销售费用和估计的相关税费等内容构成。 可变现净值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即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如果企业不是在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比如企业处于清算过程,那么不能按照存货准则的规定确 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二)可变现净值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地等于存货的售价或合同 价。 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 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构成现金流入 的抵减项目。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三)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 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 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二、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 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一)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确凿证据为基础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必须建立在取得的确凿证据的基础上。这里所讲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成本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 

1.存货成本的确凿证据 存货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及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以取得外来原始凭 证、生产成本账簿记录等作为确凿证据。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确凿证明,如产成品或 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 产成本资料等。 

(二)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由于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如用于出售的存货和用 于继续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就不相同,因此;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 持有存货的目的。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持有以备出售,如商品、产成品,其中又分为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和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 2.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如材料等。 

(三)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

      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取得最可靠的证据估计的售价为基础并考虑持有存 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存货售价发生波动的,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对资 产负债表日存货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则在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予以考 虑,否则,不应予以考虑。 

三、存货可变现净值确定的具体应用 

       对于企业持有的各类存货,在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估计售价。企业应当区 别如下情况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 

(一)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且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等于企业持有存货的数 量的,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例 2—1】20×7 年 9 月 1 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 ×8 年 1 月 20 日,甲公司应按每台 31 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 W3 型机器 10 台。 2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 W3 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为 280 万元,数量为 10 台,单位成本为 28 万 元/台。 20×7 年 12 月 31 日,W3 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 30 万元/台。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和销售费 用。 根据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该批 W3 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 其库存数量等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 W3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 合同约定的价格 310 万元(31×10)作为计算基础。 

(二)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例 2—2】20×7 年 11 月 1 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 20×8 年 4 月 20 日,甲公司应按每台 30 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 W5 型机器 12 台。 2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 W5 型机器的成本为 392 万元,数量为 14 台,单位成本为 28 万元/ 台。 根据甲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乙公司销售的W5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12 万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 W5 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 0.1 万元/台。 20×7 年 12 月 31 日,W5 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 32 万元/台。 在本例中,能够证明 W5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有关 W5 型机器 的销售合同、市场销售价格资料、账簿记录和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有关销售费用的资料等。 根据该销售合同规定,库存的 W5 型机器中的 12 台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其余 2 台并没 有由销售合同约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12 台)的 W5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 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 30 万元/台作为计算基础,而对于超出部分(2 台)的 W5 型机器的可变现 净值应以市场销售价格 32 万元/台作为计算基础。 W5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30×12—0.12×12)+(32×2—0.1×2) =(360—1.44)+(64—0.2) =358.56+63.8 =422.36(万元) 

(三)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少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实际持有与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应以销 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如果该合同为亏损合同,还应同时按照《企业会计 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的规定确认预计负债。有关会计处理参见本书第十四章“或有事项”的 相关内容。 

(四)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 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例 2—3】2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 W6 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为 300 万元,数量为 10 台,单位成本为 30 万元/台。 20×7 年 12 月 31 日,W6 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 32 万元/台。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和销售费 用合计为 1 万元/台。 甲公司没有签订有关 W6 型机器的销售合同。由于甲公司没有就 W6 型机器签订销售合同,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 W6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总额 320 万元(32×10)作为计算基础。 

(五)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通常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 等的市场销售价格。如果用于出售的材料存在销售合同约定,应按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基础。 

【例 2—4】20×7 年 12 月 1 日,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 W7 型机器。为减少 不必要的损失,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 W7 型机器的外购原材料——D 材料全部出售,20×7 年 12 月 31 日其账面成本为 200 万元,数量为 10 吨。 据市场调查,D 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 10 万元/吨,同时可能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共计为 0.5 万元。 在本例中,由于企业已决定不再生产 W7 型机器,因此,该批 D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 W7 型 机器的销售价格作为其计算基础,而应按其本身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即: 该批 D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10—0.5=99.5(万元) 

四、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一)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的 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做到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应当将每个存货项 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并且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 存货跌价准备。这就要求企业应当根据管理要求和存货的特点,明确规定存货项目的确定标准。比如, 将某一型号和规格的材料作为一个存货项目、将某一品牌和规格的商品作为一个存货项目,等等。 

(二)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如果某一类存货的数量繁多并且单价较低,企业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即按存 货类别的成本的总额与可变现净值的总额进行比较,每个存货类别均取较低者确定存货期末价值。

(三)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 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意味着存货所处的经济环境、 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相同,具有相同的风险和报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该存货进行合并计提存货 跌价准备。 

(四)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 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 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五)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 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 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消。 

五、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资产负债表 日的状况为基础确定,既不能提前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也不能延后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并且 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二)企业的存货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转回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 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三)当符合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时,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在对该项存货、该类存货或该合并存货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存货跌价准 备与计提该准备的存货项目或类别应当存在直接对应关系,但转回的金额以将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冲 减至零为限。 

【例 2—6】2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 E 材料的账面成本为 10 万元,由于 E 材料市场价格下 跌,导致由 E 材料产生的 W8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E 材料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 8 万元,由 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 万元。 假定:(1)20×8 年 6 月 30 日,E 材料的账面成本为 10 万元,由于 E 材料市场价格有所上升,使 得 E 材料的预计可变现净值变为 9.5 万元。 (2)20×8 年 12 月 31 日,E 材料的账面成本为 10 万元,由于 E 材料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预计 E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11.1 万元。 本例中:

(1)20×8 年 6 月 30 日,由于 E 材料市场价格上升,E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应 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0.5 万元(10 万元-9.5 万元),则当期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5 万元 (2 万元-0.5 万元),冲减额小于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 万元,因此,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1.5 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15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15 000 

(2)20×8 年 12 月 31 日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又有所恢复,应冲减存货跌价准备为 1.1 万元(11.1 万 元-10 万元),但是对 E 材料巳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仅为 0.5 万元,因此,当期应转回的存货 跌价准备为 0.5 万元而不是 1.1 万元(即以将对 E 材料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一存货减值损失 5 000 

六、材料存货期末价值的确定 

      材料存货的期末价值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成本的比较为基础加以确定。 对于材料存货应当区分以下两种情况确定其期末价值: 

(一)对于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 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这里的“材料”指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可变现净值高于 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例 2—7】2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A 材料的账面成本为 300 万元,市场销 售价格总额为 280 万元(假定本章中所称销售价格和成本均不含增值税),假定不发生其他销售费用。 用 A 材料生产的产成品——W1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根据上述资料可知,20×7 年 12 月 31 日,A 材料的账面成本高于其市场价格,但是由于用其生 产的产成品——W1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也就是用该原材料生产的最终产品此时并没有发生 价值减损,因而,A 材料即使其账面成本已高于市场价格,也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仍应按 300 万 元列示在 20×7 年 12 月 31 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二)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 2—8】2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B 材料的账面成本为 120 万元,单位成 本为 1.2 万元/件,数量为 100 件,可用于生产 100 台 W2 型机器。B 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 1.1 万元 /件。假定不发生其他销售费用。 B 材料市场销售价格下跌,导致用 B 材料生产的 W2 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也下跌,由此造成 W2 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由 3 万元/台降为 2.7 万元/台,但生产成本仍为 2.8 万元/台。将每件 B 材 料加工成 W2 型机器尚需投入 1.6 万元,估计发生运杂费等销售费用 0.1 万元/台。 根据上述资料,可按照以下步骤确定 B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首先,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W2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W2 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估计相关税费 =2.7×100—0.1×100=260(万元) 

其次,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W2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 260 万元小于其成本 280 万元,即 B 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 W2 型机器的可 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因此 B 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最后,计算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B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W2 型机器的售价总额-将 B 材料加工成 W2 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估计相关税费=2.7×100—1.6×100—0.1×100=100(万元) 

B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100 万元小于其成本 120 万元,因此 B 材料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 100 万元,即 B 材料应按 100 万元列示在 20×7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七、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存货发生的盘亏或毁损,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 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一)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 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二)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 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一、新旧比较 

       存货准则是在财政部 2001 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原准则)基础上修订完成 的,存货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计入存货成本 原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相一致,不允许将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处理。即 某些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规定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也 可以将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存货的成本。 

(二)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原准则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准则规定企业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的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 和个别计价法。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这也与国际准则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 

(三)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也应计入存货成本 原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不包括在采 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 

新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 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在实务中,企业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 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 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即存货准则要求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存货的采购成本构成与其他企业 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致。

 二、新旧衔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上,因 新旧准则之间的差异而对有关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金额在首次执行日均不再追溯调整。即原来采用后 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存货余额不应进行追溯调整,应将首次执行日的各项存货的账面余额作 为首次执行日的存货成本。 在首次执行日后,企业的存货余额及新取得的存货应当按照存货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浩瑞恒泰会计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微信号:haoruihengtaicpa),是一个会计、审计、税务、企业管理行业人士分享信息和经验的平台,是朋友们工作之余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学习的空间。就像一个小小的驿站,休闲之余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讯或学习资料。这里还不定期会有资深注册会计师、资深税务实务专家与朋友们分享心得,探讨实务问题。

订阅请点击文章标题下的“浩瑞恒泰会计师事务所”,之后进入本订阅号介绍页面选择关注。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识别”关注。如果要看往期信息,可在订阅号介绍页面点“查看历史消息”。欢迎您关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关注是一种学习,分享是一种美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浩瑞恒泰会计师事务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