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书推荐|《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的家人需要知道的》(二)

三墨 双相躁郁世界 2021-09-05

连载第二天。



第二章 什么是双相障碍


双相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它之所以被称为心境障碍,是因为它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和”情感“(我们向他人表达情绪的方式)。它之所以被称为”双相“,是因为我们的心境在高峰与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


能被确诊的我们多多少少都能列举出一些双相的典型状态,甚至根据状态区分是一型、二型还是混合发作。尽管如此,了解我们之外他人的看法也十分重要,本章主要列出了我们自己、身边亲友和医生对我们状态理解上的差异,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为什么有时在别人看来我们需要治疗。


在书中作者写道,对双相教科书式的描述使双相的诊断看起来很容易。但事实上,平均而言,当人们首次出现抑郁或躁狂症状发作后,要滞后8年时间才首次被诊断为患有双相障碍和得到治疗。他认为出现这种滞后的原因是人们看待对“双相障碍”的视角不同。确切的说,医生、家人和我们对同一状态或行为的描述和看法不同。




对于我们来说,是经历构成心境障碍的独特体验的过程,如情绪状态的变化、精力、判断力、思维和睡眠模式(如躁狂时不需要睡眠;抑郁时昏昏沉沉)的改变等。家人则不太可能理解这种体验,他们可能更关注我们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医生也不大可能对我们的体验感兴趣,而更在乎我们的症状是否符合双相诊断的标准,是否需要特定治疗。


此类不同的观点或许是我们感到沮丧的一个根源,因为我们可能觉得他人并不了解我们或对我们的内心世界不感兴趣。但是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我们不关心或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我们的家人和医生也会感到沮丧。这种认知上的冲突是在治疗计划上意见不合的根源:我们觉得自己有深切的体验,而其他人却似乎只对将我们归类为我们这样的事感兴趣。有很多患者由于在此类问题上受到挫折,而拒不接受这种诊断或治疗。而也有患者能够有效的与医生和家人沟通,后者相应地设法理解此类个人体验。


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找到这样一种治疗方案,它既能使我们的心境保持稳定,又不会极度轻视我们的个人体验。因此,不管我们只出现过一发作还是出现过多次,为我们自己获得最佳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得到合适的诊断。


狂躁和抑郁是极具个人色彩的非常强烈的体验,没有哪一种标签能一模一样的描述我们的独特情况。但这不是拒绝诊断和治疗的理由。采用标准化的标签是为了使临床医生得以相互沟通,同时准确的诊断对正确的治疗方式起到重大作用。





诊断依据的标准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我们不能依据手册标准为自己诊断,临床诊断需要医生有大量的专业训练、经验和技能才能做出。


  • I型双相障碍

  • 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躁狂或混合障碍发作

  • 尽管并非诊断所需,但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重度抑郁症

    II型双相障碍

  • 一生中至少发作一次轻躁狂

  • 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重度抑郁症发作

    快速循环型

  • 合乎I型或II型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

  • 在任何一年中,出现4次重度抑郁症、躁狂症、混合障碍或轻躁狂症状


一次发作一般包括前驱期(症状积累的时期)、活跃期(出现严重抑郁或躁狂症状的时期)和恢复期(症状消退但并未完全消失的时期)


同时有以下障碍常与双相障碍并发或在诊断中被混淆

  •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 边缘人格障碍

  • 循环性精神病

  • 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性情感障碍

  • 屡发性重度抑郁症

  • 物质引发性心境障碍


因此得到恰当诊断并排除竞争性诊断非常重要。



第四章 如何对待双相障碍的诊断、


本章介绍了人们在得知诊断后的不同反应,作者希望告诉我们,承认这项诊断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自己的希望和抱负。相反,承认疾病能促使我们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出调整,更好地将自己的人格特质(习惯、态度、与人交往的风格、常态下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疾病区分开来,使自己有能力去应对疾病。双相障碍使我们罹患的疾病,不是我们的人格。


以下是当被告知患有双相障碍时的常见反应:


  • 拒绝诊断:这种诊断是错误的,他只不过是其他人想将我的经历解释过去的方式

  • 对诊断识别不足:对这种诊断识别不足,虽然有几分相信,但只对生活方式做很少的适应性调整

  • 对诊断过分识别:对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开始将全部或大多数问题都归咎于双相障碍,或因为这种疾病而无谓地限制自己的抱负。


拒绝诊断是十分危险的,它会导致患者拒绝采取或许会挽救生命的治疗措施(想一下躁狂后随之而来的抑郁),患者可能经历几次发作和多次入院。因此请尽量去了解这种疾病的症状、各种药物的功效和自我管理策略。


对诊断识别不足,其实是某种温和的对诊断结果的拒绝。就好像糖尿病患者依然不放弃高糖油腻食品,尽管接受了治疗,但依然通宵熬夜,大量饮酒,不一致服药,做一些可能导致心境波动的事。后面几章会提到,长期坚持服药,保持稳定的醒睡周期,拒绝酒精等行为都会保护我们,防止心境波动过大。


对诊断过分识别会使我们将责任都推给疾病,认为这是生物化学方面的因素,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这种想法会导致我们逃避重返工作岗位和逃离各种社会关系,并越来越一来家人对我们的照顾。作者自己就认识很多患者,他们虽然适应了自己必须服药的局面,但并不觉得疾病就控制了他们的生活。虽然他们制定了管理压力水平的策略,但并非对所有的挑战都望风而逃。




关于如何更好地看待这种诊断,作者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罹患双相障碍不等于被判了死刑。

识别不足和过度识别都是基于过去痛苦的经历和对未来所抱有的课可以理解的恐惧和半信半疑的态度。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放弃自己的个性、希望和抱负。请用看待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方式来看待双相障碍,即是说,我们患上了一种需要我们定期服药的内科疾病,坚持长期服药会显著降低这种疾病妨碍我们生活的几率。我们也需要调整某些生活方式(譬如说,定期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就诊,安排验血,保持惯常的醒睡周期,减轻自己承担的压力,选择那些有助于保持我们心境稳定的工作)。然而没有任何此类改变要求我们放弃自己的生活目标,包括拥有成功的事业,保持良好的友谊与和睦的家庭关系、享受爱情,成家和生儿育女。

  • 许多有创造力和卓有成效的患者都顺应了这种疾病

  • 请设法保持一种鉴权的关于”我是谁“的意识并考虑怎样利用自己的人格优点来应对疾病

  • 我们当下的感觉方式未必与我们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后的感觉方式相同

  • 除了服用药物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控制自己的心境状态的循环



编辑:酒吞童女


喜欢的话,可以扫二维码给作者打赏哦

-FIN-

欢迎关注原创公众号:双相躁郁世界

ID: bipolar_world

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世界




双相躁郁世界的工作人员、写手、读者投稿原创作品,以及展出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均为原作者及公众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合作、投稿、转载与联系方式请点击公众号菜单

公益双相-->联系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