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周话题 | 生病的精神科医生,你们还好吗?

Emile 双相躁郁世界 2021-09-05

发现医生居然是病友,你会怎么做?这个话题的前提是,精神科医生也可能患抑郁症、双相障碍或者精神分裂症等等疾病(要是这些疾病也有“疫苗”就好啦),就像胸外科医生也可能得肺癌一样。

那么,有双重身份的医生就一定在其专业领域毫无建树、就应该滚出医疗行业吗?当然不是。


相信很多看过《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三十年》的朋友都知道,其作者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拥有躁郁症患者和精神科医生的双重身份。抛开她的学术成就不说,坚信“大声疾呼都比继续保持沉默更好” 的她撼动了(他们的)社会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偏见,并且推动了美国心理疾病患者的保险平权进程。



类似地,心理疾病患者并非不能系统学习心理学/精神病学。


下面这位TED讲者Eleanor Longden在大学时期产生幻听后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她甚至被其医生吐槽说“你要是得了癌症还好些,精分可要难治多了!”


也许是得益于她的支持系统和知识体系,在她看来,这些声音其实是在响应过去的伤痛、帮她看清那些并非无解的问题,而不是与她为敌。基于这样的认知,她在治疗后重返学校,获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后来更是成为国际听声组织的筹划人员之一。

http://www.intervoiceonline.org/

 

TED | 内心的喧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61ijcld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因为不少病友有人格解体和幻听的困扰,此处我们不妨跑题一下。


很抱歉,我在换医生、被确诊了人格解体之后,仅仅把这个名词带入病友群体的词典,却没有强调医生和我的共识。我们一致认为,人格解体(尤其是身体解体)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机制,并不需要刻意治疗。


视频中,讲者认为听声(我们所谓的幻听)是一种生存策略、一种在异常情境下的合理反应,而不一定是旁人需要包容的精神病性症状。在遵医嘱的前提下,我们也许可以用类似的认知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症状”?



#读者留言#


小可爱:

很正常,还可以和ta交流心路历程、互相鼓励。让ta从医生的角度讲讲自己的感受,ta应该会乐意说的。

 

Emile:

这是个美好的想法,不过也许医生有自己的考量(职业生涯等等),所以在国内还没有公开病情的医生?我们公众号特别希望收到精神科医生的投稿~想听到更多元的声音!


罗密欧是她的:

这样会更加不信任好吧!深知自己发病的时候判断有多不靠谱,结果医生也不靠谱?

Emile:

确实会引发信任危机,所以还是不要知道的好[捂脸]。不过,关于自己的医生是不是精神病患者,我们是否应该拥有知情权?



罗马数字控:

①一个人不能同时担任我的医生和病友这两个角色。病友是没法做你的主治医生的。相信医生也有自控能力,不站在病友的角度跟你交流。就算医生病了,也不会告诉面诊的病人。

②和病友在一起,也不能彻底拯救自己。抱团取暖能得到什么?凭什么说医生病了才能理解你?

③“如果医生是病友”这种问题就是白日梦,想想的资格都没有,别做梦了。


Emile:

①类似于咨询师和来访者会避免双重关系,我们和自己的医生确实没必要发展成相互交流的病友关系。

相信医生不会在面诊的时候展现自己作为患者的那一面,和我们一起“疯”到不自知。


大部分病友在交流的时候不会傻到期望对方能拯救自己。双相这个共同的标签不能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你和一个病友能否成为好友的概率跟你和一个室友的差不多。有人觉得医生不能理解自己、医生是在用想象力治病。其实,想象力就够用了,肯发挥想象力就可能激发出同理心。


③这也许是个不明智的问题,但比起没收提问权抹杀好奇心,我宁愿讨论问题。今天刚好去复诊,问医生“精神科医生里面有没有患者呀?”她一如既往地说话口吻特别酷:“没必要问不利于你的治疗的问题。”毕竟,“有”会导致我猜想那个有病的医生是不是她,“没有”会导致我评价她不诚实,怎么回答都会招致我对她的不信任。



漂浮的喵星人:

那只能换个主治医生,然后叫这个医生不要当医生了。


Emile:

信任破灭了,换医生当然没问题。


你的忠告让我发现,我们一直在呼吁社会接纳精神病患者,但是自身却不一定真正接纳这个群体。


心理疾病有生理基础,有心理疾病不等于丧失理智变成傻瓜,这些观点就像是我们去污名化的一个有力武器。同样相信这两点的你,为什么不会怀疑得了肺癌的外科医生的专业能力,却会质疑得了心理疾病的精神科医生?


我并不认为前文中的两个例子属于幸存者偏差。医生毕竟是专业出身,也就更清楚怎样做对自己的病情有利。其次,他们通过系统的培训,能一路走到可以独立出诊的阶段,相信大脑发育程度还是不错的,预后表现也许高于平均水平。


当我们谈论双相患者,我们在脑海里、在语境中往往不包括得了双相的精神科医生。生病的精神科医生,你们还好吗?



炸弹:

以引诱他发病为己任。


泥石流:

讲真,我想怎么做完全取决于主治医师长得好不好看。如果他是个大帅比,我就安安心心就诊吃药,然后不择手段地掰弯他再(v.)了他!或者直接(v.)了他! 如果他是一个大丑比,那么就医患关系好了。要什么手表?要什么自行车?我继续做我的泥石流,他爱干啥干啥去。女大夫不在考虑范围内。


Emile:

社会社会,惹不起二位...



医学生爆料:

医学生表示这话题应景极了。犹记得当初我去学校附属医院的精神科看病,医生一听说我是本校学生,立刻眉开眼笑,一通宣讲,大意是精神科欢迎你!将来选精神科吧!我们这里将近五分之一的医生都是你的病友呢!当时感觉就是误入传销现场......


Emile:

_(:з」∠)_真的吗......

欢迎医学生、精神科医生、心理学系学生和心理咨询师来投稿啊!!!

编辑:Emile

欢迎扫描二维码鼓励作者~


-FIN-

欢迎关注原创公众号:

双相躁郁世界

ID: bipolar_world

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世界


双相躁郁世界的工作人员、写手、读者投稿原创作品,以及展出摄影作品、绘画作品,

均为原作者及公众号所有,

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

(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合作、投稿、转载与联系方式

请点击公众号菜单

公益双相-->联系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