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笼中鸟谈《笼中鸟》,患者的人间世|每周话题

各位小精灵 双相躁郁世界 2021-09-05

《人间世》最新一集《笼中鸟》,想必大家看完感触颇深。与非患者不同的是,作为患者,可能会有更加不一样的感触和体会。所以我们征集了部分患者的观后感,希望可以对更多的人有所启发。


附上《笼中鸟》的预告片>>>


还算客观真实

全封闭病房,随评+对比


1.由于上海离我家很近,所以医护人员的话听起来很亲切。护士训起病人来的语气和我们这一样一样的。 病人在门前透过玻璃看外面,那种对“外面”的期望,对亲友的等待,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男病区有女病人?难道是为了便于拍摄? 女孩和家属(父亲)独立拎出来有点突兀,情绪爆发正常,但被镜头摄入就有点“演”的感觉。但看到后来就自然些了。


在医院住院多年的病人是存在的。家人提供基本费用和衣服,就不接出院照顾。有的会渐渐没有零食领,即家人只续费,不探望。 吐槽的是女孩学校领导的观点态度。理由说的听起来好像没毛病,就是有一种置身事外的冷酷。还是医生客观,能拿到学分就行。 



2.同是全封闭式病房,可以用笔和筷子,真是方便很多。领水果现去皮,这些细节做得很好,以及寝室里的窗可以打开的幅度好大。我们老病区窗差不多,但外面有防盗网。新病区舍弃了防盗网,但是不是移窗,是外推式,只能开到比较小的角度。 晚8点半休息。我们这晚6点半就陆陆续续开始睡觉了。行为治疗项目好多,真好。还有康复治疗,画彩铅,讲评。 可以用投币电话接听和拨打,限时3分钟。我们只能到医生办公室用座机,只能讲几分钟,关于病情和需要带来的用品,不能闲聊。


污名化与浪漫化

解开心结,与自己和解


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既被“污名化”又被“浪漫化”的边缘群体。 我们本是笼中之鸟,一直在寻找精神牢笼的出口。 有一个爱画画的小姑娘说“在这里,只有两种人,一种聪明过头的,一种是笨过头的,就是和世人不合的,才会被关在这里。” 本篇唯一一个完整的线,应该就是大二休学的法学系小姐姐的故事,让人感动的是这个年轻的男医生,微笑着用一种平缓淡然处之的方式,说服了姑娘的父亲和学校的领导,给小姐姐争取了一个未来。



因为我们不论是念书还是工作,都会面对压力,哪怕是终身服药,我们在思想上也还是要逐步的回归到正常的轨迹,让自己更为平缓。笼中之鸟的笼是我们的心结,牢笼的出口就是我们和自己和解。我也曾像那个抑郁想要买百草枯一了百了小哥,我也曾像那个小女孩一样在父母面前泪流不止的狂躁,也曾被老师被家长劝阻不要继续上学,你的诗和远方你追不到,一度陷入一种看不见的黑暗,一直在被否定。 


王尔德说:“我必须饶恕你。一个人,永远不能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我们是怎么破碎的,就应该怎么在把自己的心理建设重新建立起来。


不愿住院

不想失去家庭,害怕离开家人


看完感觉很压抑,中途流了好几次眼泪。很多有梦想的人因为生病住院就这样耗过了一辈子,失去原本温暖的家庭;也很心疼片中酒精性精神障碍的那位老人被孩子丢在医院不管不顾。个人觉得片子很真实,很多人都想要出去,就像笼中鸟,也有症状各不相同的病人。



曾经我住院的时候也是想念家里的一切。也不乏有与那位双相的小女孩相似的孩子,在门诊部经常能看到哭喊着说“求求你不要让我住院”,甚至有对家属大打出手的。 双相女孩的爸爸让我想起我的家人,我的爸爸为了我辞去工作在家照顾我,我经常会很有罪恶感,认为是自己毁了家庭。


充满偏见

妖魔化,刻板印象,博眼球


“精神病人生存现状"这个标题就不是很妥当,因为精神病人所涵盖的范围也太大了,光是疾病本身就有几百上千种,而每个患者的境遇有不尽相同;这个视频拿住精神病院的人做素材,就好像用进了ICU病房的人做一期"外科/内科病人生存现状",其实对不了解的人带来的是更大的偏见作为患者希望的是得到理解和包容。



从"笼中鸟"这种标题和爱奇艺的视频简介里,只看到了是对心理疾病的妖魔化和外界对精神病的刻板印象。我觉得具体切入某种疾病,并对不同背景,年龄,性别,病情和病史的人进行全面地纪录和采访可能才算是我心目中及格的科普纪录片吧,否则说得难听点就是利用大多数人的猎奇和怜悯之心博取关注罢了。


患者也有幸福

当局者迷,迷有迷的好处


看完这一集人间世,那个双相女孩的家庭关系和学校老师的考虑真的和我的经历一样,发病时撕心裂肺,平和时又内疚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我的老师知道我的病以后也是对我父母在话里话外让我考虑一下上不上学的问题,我不知道我的父母相比于她的爸爸是更称职还是给我的伤害更重。或许当局者迷吧?但我祝福这个比我大没几岁的小姐姐,相信她可以驾驭生活这条巨鱼 。



另外让人最揪心的是那些老人,和外星人做朋友的、爱唱歌说英语的东东,还有那么多鹤发的老者,他们应当都是阿尔兹海默症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浑然不知、甚至自得其乐,却让外人倍感心疼,仿佛看见自己的未来。在许多年后,父母老了,我们老了,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像精神永不老去的鸟儿却被阿尔兹海默症和精神病院囚禁?然而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又是幸福的?病症给他们创造幻想,他们因此也没有那么孤独了吧……祝他们永远幸福平安。


我们只要尊重

不需要同情和可怜


看了弹幕之后很气愤,但更多的是绝望和无力,也体现出了大众多么的无知,尤其是在最后,我记得有一个弹幕说小姑娘一定要对得起这个医生啊,难道精神科医生做分内之事还要得到感谢吗?患者为什么要为了对得起其他人而去痊愈呢?



包括那些说很正常,或者很可怜,又或者说没病谁会把他们送出来的那些话,心里说不出来的感觉,仿佛大众认知要不然无病呻吟非常正常,要不然就是傻子智商有问题,我们真的不需要同情,不需要觉得我们可怜,更不要用无知而狭窄的思维去揣测这个群体到底如何,最起码的尊重就够了。


边缘化的人物

被忽视的我们


看到这个名字,让我想起来了日本的一个小孩子的游戏。有一个作鬼的小孩在中间蹲着蒙眼睛,一堆小孩围着鬼唱笼中鸟的童谣,唱完的时候,若是作鬼的小孩猜出正背后谁面对他,就换他当鬼。游戏结局就是最后时刻背后面对鬼的,就要代替笼中的鸟儿当替死鬼。



另外我觉得大家都对精神疾病有所误解,或者说以偏概全,觉得精神疾病患者都疯疯癫癫、痴痴傻傻的,视频中选择的对象也是这样。他们却没想到还有一群淹没在正常人中的我们,这样一群小妖精。


不够全面

过于浅显,片面


1.样本问题,样本感觉不够全面,多偏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而且文化程度还不错的,这样样本的代表性不是很强啊,而且容易给人造成假象。


 2.多是康复后期病人,不够全面。



 3.我觉得大家不必纠结于视频里面的双相是不是精神病,医学本来定义各有分歧,其次人家也只是到精卫治疗,既然医生都同意了用这个案例,说明在精卫的医生眼中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


4.可能年轻人涉及隐私,拍的多是老人,而缺少康复后的青壮年怎么融入社会、工作的后续... 总之,只能说这视频也是浅浅而谈吧。


猎奇故事

不具有普遍性且有偏向性


这一集拍得比较猎奇。整部片子里的病人都被导演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单独采访病人的环节,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加以诱导,观众看到的是掌握话语权的一方对这些素材加以包装的成果。这是看过这么多集以来觉得和片子主旨分歧最大的一集。



看完没觉得对不同病症有多了解,反而是一种很模糊的印象。精神疾病患者不是傻了,就是疯了,但有时候他们倒是能像正常人一样蹦出两句意料不到的话,也有正常人的情感。不知道会不会又让精神疾病高智商高情商什么的想法蔓延。


编辑:酒吞童女

喜欢记得来一个



双相躁郁世界

已加入“维权骑士”

(rightknights.com)

版权保护计划。


首发的原创作品投稿、

合作、转载以及联系方式

bipolar_world@sina.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