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本书,你所不知道的三口锅

度公子 一日一度 2019-06-19

 让生活更美好  




当生活方式和建筑融为一体的时候,生命才能开始庆祝。


 ——巴克里希纳·多西



 01


北京大学开设景观社会课程后,在一席发表演讲的李迪华老师,经常带着学生在城市里转悠。


在观察中将城市启蒙带给城市的使用者和未来设计者的建筑系学生。


20年前,李迪华的一位忘年交朋友,八十几岁了,但是每年都去西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扶助。


有一年,因为城市中一个非常小的坎,把自己的肩胛骨摔折了。


回到北京以后,去医院治疗,大夫说,你都八十几了,就这样吧。同时他再也不能继续去西南地区参与挚爱的扶贫事业,没过多久,就离世了。


从那个时候起,李迪华就开始关注我们的城市到底怎么了。





 02


一个城市进行改造之后,人行道只剩下很窄的空间,最窄的地方不到30厘米。



随时随地都会在人行道上或十字路口,突然出现一个报刊亭。


李迪华希望这些为老百姓带来生活便利的报刊亭,有一天可以搬到旁边的绿地里面去。


查了好多文件之后才发现,如果要把这个6平方米的报刊亭搬到旁边的绿地里面去,需要办的手续相当于在城市中盖一栋楼的手续。

 

学生态学的李迪华说:占用旁边6平方米的绿地,绝对不会对地球生态造成任何影响。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不让我们做这样的事情呢?



一个城市的公园喷泉,在建成之后十多年没有使用过,因为这个城市缺水。


但是这个喷泉池每年夏天都会蓄积雨水,有一天一个小孩趁大人不注意时翻过这个水池,悲剧就发生了。



中国最有名的步行商业街之一,非常漂亮。


但是我们每向前迈进一步,都要担心自己的脚趾,担心自己的高跟鞋。我们每向前迈进一步,都要担心下一秒钟人在哪里。



在城市公园、居住小区到处都可以见到这种铺着石子的小路,叫健身步道。


可是健身步道根本不健身,不但不健身,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走这种健身步道会得一种疾病,叫作神经痛。


因为老百姓知道危险就不去用它了,所以这条健身步道两边走出了两条亮晃晃的步道。




 03


李迪华孩子还小的时候,有一天母亲突发奇想,带着孩子到学校来看他,但他上课去了,等中午见到母亲和孩子的时候,孩子脸青鼻肿。

 

母亲说:“孩子今天走路走不稳,这怎么回事?”


李迪华原地一看,原来孩子走的那条路是呈波浪状的,非常地起伏。


在这个城市,我们的行道树选择了一种浅根系的树种,树根从透水砖和下面硬质铺装的水泥之间伸进去,然后道路就会变得坑坑洼洼。


这条路每年都要把砖搬起来,然后把根给去掉,再把道路铺平了,这样的情况反反复复,每年都要去做。



城市街心公园中一个漂亮的雕塑,吸引了儿童去跟它玩耍。


但是旁边种上了一种四季常绿的危险植物,叫剑麻,曾经有一个两岁多的小孩有一只眼睛就是被剑麻刺瞎了。



柏树过敏后,李迪华得了很严重的哮喘,他与很多城市绿化专家谈,我们的城市应该改进绿化,应该少种有过敏作用的植物。


但是园林专家们说,你应该加强锻炼身体,注意保护自己。


可是明明在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花粉侵害,花粉爆发的季节与春秋两季干燥的天气是重合的,城市的大气污染让人们的呼吸道系统非常脆弱。


城市一直在追求高绿地率、快速绿化,大量绿化效果非常好的速生园林植物,有许多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它们都是重要的过敏源植物,比如说侧柏、圆柏、臭椿、千头椿、杨树、柳树、丁香,还有许许多多外来侵物种。


尤其是城市特别喜欢种的杨树和柳树,杨絮和柳絮不仅使很多人过敏,还是一种危险的消防安全隐患,全国已经发生过好几起因为杨絮和柳絮爆燃的严重事故。




 04


在医院的康复花园里,李迪华发现有一个凉棚,然而有一个5厘米的小坎,轮椅车根本上不去。


它还做了个亭子,可是这个亭子台阶很高,康复患者只能望亭兴叹。


甚至用玻璃在花园里做了一个小广场,且不论下雨下雪的时候玻璃会变得非常地滑。天晴的时候阳光暴晒,玻璃的反射光,那种眩光会让人的心里非常不安。


更诡异的是竟然还有这样石块汀步,大概是不想出院的康复患者才会去走的汀步。



20年以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曾经兴起过一场城市亮化美化工程,后来东部沿海地区不再做了,西部地区开始了。


可是最近几年,这种亮化工程又从西部回到了东部,包括杭州。


有个城市公园有一个完全自然的山丘。有一天,市民突然发现这个山丘的林下密布了灯光,结果,灯光吸引了无数蚊虫,所以市民不去散步了。过去这个公园中鸟也特别多,因为灯光,鸟也消失了。



 05


有一次李迪华去四川省都江堰,在都江堰最中心的大街上——相当于北京的长安街,他发现了一条水沟。


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突然想起来了,因为都江堰是以排灌系统为名的,所以设计师就在这个城市最重要的一条人行道上修了一条排水沟。


oh,my god!



都江堰灌慨工程是公元前256年李冰设计修建的,把岷江一分为二,其中的一支分流灌溉四川盆地,已经浇灌了2250余年。


其规模和影响比罗马和伊斯坦布尔等风景都让人感到震撼,比瓦伦斯水道桥的竣工早了500多年,有人说它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超过所有其他古代文明。


在都江堰,河水沿着重建的水道缓缓流淌,都江堰现在仍然发挥着全部作用,从未停止过,都江堰甚至完全分不清天然水道和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的分界线。


可都江堰的大街上堂而皇之地出现排水沟却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建筑是人类生存意义和精神追求的表达,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追根究底,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类生存和精神需求


建设之初,就应该考虑到它对于使用者的作用与价值,对于真实存在的人类生活的意义,再恢弘巨大的建设,一旦丧失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生存意志的忽略,必然是徒有其表。


 06


我们的城市,从来不缺少巨大的崇拜,却缺乏渺小的温情。


何志森小的时候,家里搬去了城市,妈妈常常观察刚搬进小区的花圃,好像是想在这里做什么。


终于有一天妈妈忍不住说:“志森,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你可不可以偷偷地每天从这个花圃里移走一棵玫瑰花树?”

 

就这样两周之后,有一部分花圃空了,后来就变成了妈妈的一个私家菜地,在里面种满了喜欢吃的菜。


不到一个月邻居发现了,就把所有的玫瑰花都给清走了,花圃从此变成了菜园。


如果设计师知道使用者的需求,他还会不会做出这样美丽的玫瑰花圃。


城市生活的人不难发现,美丽的花圃都是设计师的杰作,作为城市使用者的我们,总是贼兮兮地想,哪儿能种点菜。


 

墨尔本博士毕业后,何志森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做的一个工作坊,其中有一组是跟踪卖冰糖葫芦的阿姨。


第一天学生近距离观察阿姨,去理解阿姨不同的时间段站的位置。比如八点钟她站在地铁口,九点钟站在厕所门前,十点钟站在一棵树前。他去理解小贩是如何使用设计师设计的空间。


第三天在跟踪阿姨的时候,他发现了城管保安小哥跟阿姨之间的一个对抗,最后阿姨的一根冰糖葫芦竿被没收了。


阿姨特别特别难受,坐在旁边的花圃上一直没说话。


他们的小孩基本都是留守儿童,所以他们一天中三分之二的钱一定是留下来的,有一天没有钱就说明这一天的钱不能给到这位阿姨在山东的两个小孩。

 

学生通过跟踪观察之后特别有感触,他们决定为这个阿姨设计三条逃跑路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逃离现场,消失在广场当中。

 

图片来源:“都市侦探”工作坊学生作品


很多人说这不是建筑,这不是设计,因为阿姨不是主流社会的人,不是精英,所以这不叫设计,但是何志森一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设计。

 

第四天学生把自己变成街头小贩,为阿姨去卖冰糖葫芦。但是在卖冰糖葫芦的时候,学生发现一个特别困难的事:他没法上厕所。


他不能扛着冰糖葫芦竿去上厕所,也不能把它放到厕所旁边,所以他一直在思考阿姨是怎么上厕所的。


最后去问阿姨才知道,阿姨从早晨五点起来后不会喝一滴水,只有把两根冰糖葫芦竿卖完之后,她才可以真正地喝一口水,所以特别难受。

 

学生最后又把自己变成一个设计师,为她设计了一个变形金刚。这个变形金刚可以一直在变,可以变成一个厕所,可以变成一个卖花的、卖衣服的,不仅只是卖冰糖葫芦,在不同的地点它有不同的变法。


图片来源:“都市侦探”工作坊学生作品

 

如果没有调查跟踪,没有把自己的角色变成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生永远不可能设计出这样子的作品。


所以这个工作坊其实就是何志森小时候妈妈说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是老师,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本书。



 07


何志森曾经跟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做过另外一个工作坊,去广东一个客家乡村,一个没有人的空心村。



做调研的时候,有一组学生特别好玩,他们去了别人家的厨房,其实已经没人住了。


他发现每一个厨房里面都有三口锅,大锅、中锅、小锅。在客家人的厨房里,那三口锅是特别重要的。


在不同时间段代表不同的功能,大锅是用来烧热水洗澡的,中锅是过年有客人时用来炒菜、做饭的,小锅就是两三个人的时候每天使用的。三个锅都有三个进柴的口,所以分得特别清楚。


在客家的文化里,这三口锅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大锅代表了老人家的寿命,中锅代表了年轻人的事业,小锅代表了儿童的未来。所以这三口锅摆在那里,就像他们的一个信仰。

 


新农村建设在它旁边路程半个小时的地方建起来了,所以他们离开了老的村庄,去了一个设计师、建筑师提供的四四方方的盒子楼。



跟踪到老村长家的厨房一看,发现特别好玩,左边是液化气,右边是三口锅。液化气是设计师提供的,三口锅是他们自己搭的。

 

因为那里的老人太老了,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家,他们的记忆没有年轻人那么好。往往忘了怎么去把液化气关掉,所以对他们来说不是特别安全。


最终他们还是建起了这一个厨房,有了大中小三口锅,然后他们回到老家去捡柴火。

 


他们把整个房子改造得跟建筑师提供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外表以外,客厅的一半变成养猪的地方,洗澡的空间变成养鸡的地方。如果建筑师当初知道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文化,他还会不会建出这么简单粗暴的房子呢?

 

91岁的印度建筑师多西获得了2018年的普利兹克奖,他说了一句话:当生活方式和建筑融为一体的时候,生命才能开始庆祝。


三口锅刚好说明了他这句话的含义。



建筑界都知道一个故事:一个法国建筑师去非洲,一路看见非洲妇女用最原始的方式把水背回家,他特别难受。


特别想拯救她们,去了村子之后就跟村长说,我要帮你们每一家每一户都设计一个水龙头,让你们在家里就可以洗东西。


第二天非洲妇女就不干了,上大街游行,反对这个决定。为什么?


因为在非洲,妇女在家里的角色就是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孩子,她几乎没有交流的权力。她所有的日常交流、情感倾诉、不满八卦,全都是在水井旁边发生。


这是她们唯一的情感空间、交流空间,如果把这个空间给她们剥夺了,那她们的生活就会失去一些东西。


图片来源:https://watercharity.com/sandu-district-water-project-gambia



而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都经历了怎样的假装设计呢?


道路建设毫不顾忌市民出行,绿化景观除去过敏不说,更是没有持续性,栽了挖,挖了栽,小树年年换,土坑时时有。


许多设施名不副实,根本不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天马行空地实施起来。


一下雨城市动不动就积了水,难以行走。





北京南站烂?那是你没来过北京西站。


相对于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设计虽看起来和蜘蛛网一样复杂,但从出地铁到安检再到上火车都很麻溜,最赞的是安检,很少遇到排长队的情况。


虹桥标识系统非常用心,高铁和机场试运营的时候还找了一个班的中学生做测试,看看领票的孩子们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都顺利登车。


中国大多数北方城市建筑设计的通病是“大而无当“,每一处细节设计从不考虑利用效率,人性化设计,便利性,管理维护。


然香港远超北京人口密度,密集地多的建筑和狭窄道路,公共交通商场车站写字楼道路,处处融为一体,快速转换舒适通过,每一个平方都是高效利用,管理秩序优良整洁。


城市的发展,有待落实从细节出发,考虑到每一处的高效利用,真正做到合理有序的城市规划建设。



而城市的发展改进,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像何志森这样的行动主义者,着眼于微,从最生活化的角度去理解设计,理解城市建筑,不违背生活意志,去切身处地的感受,什么样的城市建设,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最熨帖的城市文明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一个人都有对城市建设的美好愿景


而城市中种种与人为敌的存在,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发声,去提建议,去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往 期 精 选



三毛两次去新疆,都是为了这个曾入狱19年的男人

爱哭笨小孩李安获得终身荣誉奖,他凭什么?

来自民国的狗粮,到底有多甜

为国家生娃,生还是不生

别再假装合群了

人生若觉疲惫,与君谈谈自由

87版《红楼梦》之所以经典,离不开他


渡 人 | 渡 己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