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三段感情,怀孕7月为申奥奔波,斩获59个世界冠军的中国第一人
杨扬
体育让我成为更好的人,体育也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杨扬
杨扬的人生开始于一次感觉自己很特别。
8岁那年被家乡业余体校教练王春尧看上,从此开始了她一生的冰雪之途。
“第一次上冰,我还记得自己上去以后踝关节就能立得住,当时教练挺惊喜,就夸了一句‘看这孩子脚腕子蛮硬的’”。
那一句话对杨扬来说非常关键,忽然间就觉得自己很特别。
也就是那一年,1984年,中国代表团时隔多年,再度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那是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许海峰的枪声、李宁的英姿、女排的神勇,让世人再次看见了中国风貌。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这一连串的体育明星,成了当年人尽皆知的超级偶像,也在8岁的杨扬心中种下梦想的样子:
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成为冠军。
杨扬13岁时,滑跑技术较好,身体条件一般,成绩并不突出,只能算是块“中等材料”,却意外被省体校的金老师选上,金老师看上的是杨扬的潜力和出色的冰感。
在以后的几年里,杨扬的倔强让金老师极为意外:“我是个倔脾气,杨扬比我还倔!我就喜欢她这个倔脾气!”
不过从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的杨扬,一进队就成了给大家垫底的了。
如果表现不好,随时都有可能被退回原籍。
既然下定决心练短道,就要练出个名堂。长距离是杨扬的强项,而短道速滑同时需要出色的爆发力。
杨扬经常自己给自己加量:
“其实我各方面条件不是最好的,但我坚信成绩是练出来的,所以我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
最让金教练看好杨扬的是在1991年,那年金教练带领杨扬几个少年选手参加成年组的全国冠军赛。
比赛之前,杨扬发起了高烧,金教练劝她别比了,杨扬硬挺着上了赛场。
一到冰场上,杨扬立刻来劲了,很快跑到了第三。
看着前面的两位大姐姐,不服输的杨扬咬牙直赶,“刷刷”将两个大姐姐超了过去,最终获得了她个人的第一个全国冠军。
“这孩子好样的!将来一定有出息!”
由于杨扬身体条件并不太好,严格的金教练用了3年的时间帮她打底,在技术上也没少下功夫。
杨扬训练很用心,爱琢磨,很有悟性,对自己的每一次训练都十分认真。
1992年1月,杨扬在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上再夺1500米和3000米两枚金牌。
这时的杨扬已是凭借对冰的感觉在滑,用杨扬的话说就是“冰上的我才是更真实的我”。
1995年,杨扬入选国家队。
那时队里还有一个杨阳,因为比杨扬小,被称为小杨阳,但是国际比赛中两个人名字都是Yang Yang。
因此小杨阳接受了国际滑联Yang Yang S的建议,大杨扬则自己选择了Yang Yang A作为自己征战国际赛场的名字。
自此也拉开了一段中国短道速滑历史上的“Yang Yang”时代。
进入国家队之后,杨扬的成绩稳步提升,并逐渐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
1995年短道速滑世锦赛,杨扬和队友配合,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这是杨扬获得的首个世界冠军。
两年后,1997年3月,短道速滑世锦赛在日本举行,杨扬一举夺得女子500米和1000米及全能3项冠军。
凭借世锦赛的出色发挥,杨扬获得了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参赛资格,这是杨扬第一次踏上冬奥会的赛场。
那时杨扬非常想拿下第一个奥运金牌,可是最后获得的只是五块银牌一块铜牌。
500米和1000米两个个人项目全部是犯规。
本来1000米半决赛杨扬破了世界纪录。决赛的时候她第一个冲过终点,但是在不到一分钟,她的成绩被宣告无效,再次被取消了资格。
决赛最后冲刺时,杨扬的身体还在前面,可是韩国选手在她后边伸出了一脚,刀尖在杨扬前面冲过了终点,这叫危险冲刺。
在冲刺的时候,比赛是不允许刀尖、刀根立起来的。
杨扬没有想到,判罚竟然是判到她身上了,说她是阻挡犯规。
杨扬根本没有办法接受那个结果,整个人脑子一下一片空白,几天不能、更不敢去睡觉。
不敢一个人,害怕自己去面对那个结果,甚至因此考虑是否退役。
直到有一天,老师对她说:杨扬你现在是才开始收获的季节。
她感觉浑身一震:是啊,我就这么放弃了,似乎我内心那个自己,不能接受我自己。
当以另一种心态回看比赛时,杨扬不再委屈悲观,反而十分兴奋。
因为在回看比赛的时候,才发现了自己还有可提高的地方。
如果入弯道切入得好一点,可能出弯道就不给对手伸脚的机会等等。
这时的杨扬变得极为期待下一场比赛。
在一个月之后的世界锦标赛杨扬又拿到了三块金牌,个人全能金牌亦是手到擒来。
既然没有办法改变对手,更没有办法改变裁判,那我自己能不能有所改变呢?
1998年的奥运会虽然是个失败的结果,却让杨扬及时懂得了有失必有得,调整心态不断进步。
这样积极的状态让杨扬在后来的比赛中披荆斩棘,所向无敌。
到了2002年,杨扬的运动竞技生涯到了一个顶峰,连续拿了五个世界冠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
杨扬将奥运金牌收入囊中似乎已毫无悬念。
赛前各种宣传,当时有一名韩国教练对杨扬说:我们看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给你做了一个预测,说女子四块你都要拿掉啊。
这些大肆宣传成了杨扬的心理压力。
第一项是1500米,那是杨扬个人最强的项目,前面五年从未输过,最后的结果竟是第四名,连奖台都没有上去,她整个人都跨掉了。
“第一天的短道比赛对我来说简直像恶梦一样,我不知道怎么会输给了自己,而且,输得那么彻底,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那天杨扬一宿没睡,一再追问自己:“你怎么了?参加过那么多比赛,为什么会比成现在这个样子?以前那个快速、机灵的杨扬哪儿去了?”
第二天要去食堂吃饭,杨扬不敢按照平时时间去,因为不敢出去见人。
“整个代表团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你就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大家,感觉自己像过街老鼠一样,天都是灰色的。”
杨扬想要走出煎熬,找回从前的自己,但却不知道怎么解脱,独自哭了好几场。
为了帮助她解脱出来,队友们每人送了她一句话:
你还不如我呢,我已经有三枚冬奥会银牌了,你有什么呀;
你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不要脸,把自己摆在那么高的位置上。
队友们这些极尽“恶毒攻击之能事”的话,让杨扬心中极为感动,后来讲起这件事时眼中还是噙满热泪。
杨扬记得1500米在最后两三圈的时候,她脑海闪过一个念头:
希望前面有人摔倒。
这个闪念很可怕,说明那一刻她已经放弃了自己,希望运气能好,可这绝对是致命的。
运动员赛前常有一些古怪做法:
比如比赛前一个礼拜不剪头发、不剪指甲;把获胜时的衣服穿上,觉得这些东西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气,至少让自己心情稳定。
为了避免侥幸心理,500米速滑比赛前那个晚上,杨扬特意把头发和指甲剪了,把自己最忌讳的事情都做了。
她故意全都反着来,现在没有任何运气可言,唯一的办法是全力往前拼了。
结果拼出了500米和1000米短道速滑两块奥运金牌、一个零的突破。
实现了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她终于战胜了自己。
那场比赛结束后,杨扬参加记者采访时唯一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杨扬A”,就不会说别的了。
之所以是这句话,是因为赛前她输了第一项,加拿大的一个粉丝给她写了一封信:杨扬,我们都希望你赢得冠军,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杨扬A在滑冰。
也是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的好朋友美国队艾米·皮特森跑过来跟她说:“杨扬,明天开幕式我是美国代表团的执旗手。”
杨扬听了以后,一方面为好友高兴,另一方面满头疑问。
因为她知道作为一个执旗手,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但是艾米是一个相对普通的运动员,那一届奥运会,她30岁,勉强入选国家队。
而且艾米在历届奥运会里,只拿到过一块铜牌。
所以在美国队那种高手如云、明星如云的一个地方,怎么执旗会是她?
所以杨扬去问了美国队的一个官员,得到回答:
“当然是艾米了,只有她参加过五届奥运会,五届奥运会意味着要在高竞技水平的项目上坚持15年到20年,这种坚持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那时目标只有金牌的杨扬,就在那一刻颠覆了价值观。
后来她把这个故事讲给了领导听,2006年,杨扬也获得了执旗的机会。
杨扬因此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女子执旗手。
2002年在完成了全国冬运会的比赛任务以及亚运会的比赛任务以后,杨扬提出来要上学。
“如果只是当运动员,中国是最好的地方,因为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有保证。食堂、宿舍都在一个区域里头,生活上的事情每天全给安排好。
但正因为做现役运动员很舒服,就容易忘了会有不舒服的那一天。”
杨扬不敢忘,不敢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托付给国家,托付给某个项目。
所以退役之后,就去了清华读书。
2003年,杨扬远赴美国犹他大学学习。
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到来之前,她又重新穿上冰鞋,为中国短道速滑队再度出击。
美国盐湖城的世界杯上,当时中国队在最有优势的项目上,竟然没有人进入决赛。
看的杨扬心里难过又焦急,同时队里希望她能够回来。
这是非常纠结的一个决定,很多朋友都说,杨扬你不要回去,你不回去你在我们心中永远是胜利者;
家里人也说,这个年龄了,你肯定是走下坡路的,你要考虑自己未来的生活;
而且运动员还有个词叫“激流勇退”。
直到有一天杨扬看到一句话: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她当时第一个反应:我想滑冰。
在成功与失败中,她选择了忠于自己,便无畏胜败。
一年多的训练时间,非常辛苦,而且是30岁的年龄。
2006年都灵冬奥会,杨扬果然没有创造奇迹,她只拿了一块铜牌。
在拿完铜牌的时候,杨扬收到一个短讯:杨扬太惨了。
但事实上杨扬又一次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自己对失败的恐惧,内心踏实而充盈,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早在1999年,杨扬到澳大利亚呆了段时间,在当地语言学校就读,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那儿上冰是要自己花钱的,白天特别贵,刚好又在学校上课,于是“起早贪黑”,清晨5点或半夜去。
那段日子实在过得痛苦而清醒,也让杨扬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认识:
体育竞技和社会竞争同样残酷,运动员必须保持危机感和主动性。
杨扬不想在退役之后四处求人,也不想靠别人安排工作和待遇。
她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办法很简单:读书。
能力增强了,选择就会多起来。
从澳大利亚回国之后原先的简单训练生活开始改变,“当时没人愿意跟我住一屋,因为我不睡觉的。”
每天早餐过后,“别人可能睡个回笼觉,我就躺在那儿看书、背单词。”
而她后来能够胜任国际奥委会、世界反兴奋剂委员会的工作,自然与她能说一口流利英语密不可分,杨扬把危机变成了契机。
中国体育要想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拥有更多话语权,就必须有代表人物在国际体育组织当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曾长期处于弱势的冰雪项目。
退役后的杨扬没有走上当教练的老路,而是活跃在各个国际组织之中,继续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发挥影响力。
成为中国体育的一张璀璨“名片”。
表面光彩亮人的转型背后,并不是一帆风顺。
1999年杨扬第一次去开会,一句英文也不会。
第一次坐在和国际滑联主席、理事、秘书长面对面的桌子上,连问问题的能力都没有。
因为自己一句都没有发言,觉得有些尴尬,杨扬就跑去问国际滑联主席:“我应该怎么做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
主席的回答惊醒了杨扬:“你代表运动员,你知道运动员需要什么,你要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
杨扬站在原地发呆,原来是这么回事。
之后便是清醒之后杨扬惯有的拼搏与韧劲。
多年的国际体育组织工作经历,开朗的性格,流利的英语,出众的工作能力,让杨扬在国际体坛结交了许多朋友。
2010年她参加国际奥委会委员的选举,以89票赞成、5票反对的绝对优势当选。
成为继何振梁、吕圣荣、于再清后第四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国际奥委会委员。
为了实现举办夏季和冬季两个奥运会的梦想,国家决定以北京名义与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
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又是中国冬奥会金牌第一人的杨扬自是责无旁贷。
2015年7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
杨扬说:当作为北京申冬奥代表团一员进行陈述时,又像是回到了赛场的起跑线,而这种紧张还要更浓烈。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出“北京”的一刻,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坐席上的人群像火山迸发一样,瞬间跳动起来。
欢呼足足持续了3分钟。
而那时前后奔波不息的杨扬,怀着7个多月身孕。
开心的杨扬因为跑去和对手握手,错过申奥成功的大合照。却更体现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2011年,杨扬接受了2016年冬季青奥会评估委员会主席一职。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体育是残酷的,但它是有情的。
一开始的杨扬就很热心公益,只是更多的是以体育明星的身份去站台,去呼吁。
自从2002年认识了一个国际体育公益机构,她便将自己的铜牌捐给了他们。
后来又随着机构去非洲埃塞俄比亚做志愿者,跟当地的小孩子们一块儿去运动。
杨扬第一次感受到体育可以在那样贫瘠的土地上改变人的生活,帮助人成长。
“体育让我变得更积极,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体育还可以让这世界变得更好。”
这就是杨扬,中国短道速滑队第一位个人全能冠军,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位女旗手;
首个以运动员身份当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滑联125年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速滑理事;
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市场化的专业冰场,创立“冠军基金”公益项目。
更是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引领一个时代的“奖牌收割机”。
23年漫漫运动生涯,征战国际赛场17年,拿了59个世界冠军。
而这一切成就,都源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并牟足劲,往前冲,永不言弃!
图片来源于网络:时尚芭莎等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跟大家说件事儿
微信改版后,可能找不到公子
想及时看到推文,请大家设为星标吧
点击上方 “一日一度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各位,不见不散
往 期 精 选
陈道明再度爆红,张雨绮离婚又上热搜,LadyGaga拿奖:作品才是王道
和张国荣同年去世,刘德华抬棺,谢霆锋捧像:她的40年人生,堪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