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年周期,疫情后企业存亡之局
帮您先一步看见未来
基因慧
关键词/行业分析
来源/基因慧 作者/汪亮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生产一线也是战“疫”前线。为抗击疫情,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了基因民企生产的7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民企正处于创造性的伟大年代。2020年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之年和资本市场30年,同时疫情后将面临另一场战役:新十年周期下的存亡之局。基因慧从科技浪潮、经济周期、民企现状到基因行业缩影讨论破局。难免有不尽之处,欢迎留言指正讨论。
△ 新的疆域(来源/JPM)
1. 科技的浪潮:尽管受地缘政治波动,科技创新全球化不可逆,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和消费需求驱动下。本土战略意识加强,2014年起在专利授权量上持续超过美国,同时仍需企业参与共建,关键点是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转移。
2. 经济的周期:联合国的报告称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2.3%,为十年来最低水平。全球政府债务和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结构脆弱性。是即将触底还是反弹进入第六次康波周期(Kondratiev Wave)掀起新兴产业浪潮,取决于宏观调控和民企释放生产力。
3. 民企的存亡之役:现代民企发展36年来,2019年在进出口中首次成为第一大主体。在科技浪潮下,民企享受宽松发展的窗口期需付出更高研发成本和运营力,以硬核创新,在一级市场并购潮,和二级市场注册制环境中先求生存。
4. 基因行业的缩影:“团结一致向前看”,构建生态是基因企业在2020年重大“思想解放”课题。产业发展仍以上游制造和技术创新为导向;2-4家上市公司带来一级市场回暖;并购潮洗牌渠道类企业,生物安全法规使局部受限;地方产业园和长期资本培育“药检结合”等纵横联合的业务链。
△ 图1:中美授权专利数量对比(数据/WIPO 制表/基因慧)
虽然媒体将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推动的“工业4.0”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开端,但一方面,据报道在德国电气电子及信息技术协会(VDE)中,有70%的会员认为工业4.0在2025年前不会有实质的经济效益产生,约20%相信工业4.0在2020年会大规模出现。另一方面,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超越了工业4.0提到的智能化制造的范畴,也远不止人工智能范畴,而是伴随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基因科技、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智能科技的逐步成熟和转化,在消费需求(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催化下,正逐步从科研渗透和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这个趋势不会因为地缘政治而改变。
△ 图2:基因组测序成本下降速率超摩尔定律(一个完整人基因组测序成本在2001年约1亿美元,2019年约1000美元,十万分之一)。即,基因行业生产成本效率提升速度超过信息技术行业(数据/NIH)
2012年2月底,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公众号主页回复“NIST”可获PDF全文),同年年底我国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2015年,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表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在笔者作为编委参与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中,可以明显看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比重增大。
在互联网和通信方面,2017年,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牵头发起的“雪人计划”已在全球完成25台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根服务器架设,中国部署了其中的4台,打破了中国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困境。2019年6月,我国紧跟韩国和美国之后,颁发5G牌照,预计2020年是5G大发展之年,以笔者所在的城市深圳为例,到2020年8月底累计将建成5G基站4.5万个,率先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
在生物医药和基因科技方面,CDE(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将临床申请审批时间从10-16个月缩减到最长3个月。2018年我国首个国产PD-1抗体药物获批上市。在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中,我国科学家第一时间公布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于全球共享。得益于此,7款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在一个月内得到应急审批。
在金融方面,2019年中,“沪伦通”正式启动和科创板开板,2019年底《证券法》大修,增加“投资者保护”专章,全面推行“注册制”(2020年3月开始实施)。
△ 图3: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工业园区是由斯坦福电机系教授费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1951年开创的科技孵化器,最早可以追溯到特曼的导师布什(Vannevar Bush) ——美国政府的科研与发展办公室(OSRD)主任。斯坦福工业园区开创了产学研合作模式,即通过高校教育、科学和企业、资本等紧密结合,形成科研成果产业化、人才教育培训和就业以及应用性研究合作等良性反馈闭环。基于此催化了硅谷的半导体、和后来的计算机、互联网产业,由此诞生的著名的仙童半导体公司,从仙童离职的“八叛徒”创建了系列的公司,包括英特尔(Intel)、AMD、凯鹏华盈(KPCB)和红杉资本等,成就硅谷的产业生态的最初框架。
世界银行表示:“在过去50年有过四次债务积累狂潮。最近一次债务狂潮开始于2010年,是这四次中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和范围最广泛的一次。虽然低利率缓解了高债务带来的部分风险,但前三次范围广泛的债务积累都以普遍的金融危机告终。”
根据近期财政部和统计局官方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2019年政府负债率(债务余额/GDP)约为21%,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但据Trading Economics数据,美国政府负债率高达107%。
而从产业角度,我们也应意识到,随着本土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提升,传统经济转型尾大不掉,新经济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我们从国家统计局2月初披露的一组数据来看看。
在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领先2.6个百分点的同时,利润数据不容乐观。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的利润总额61995.5亿元,同比下降3.3%。一方面是收入增速放缓,增速同比降低4.8个百分点(仅为3.8%);另一方面成本增加,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增加2%。但比较乐观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4.8%和3.0%,明显好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下文举例的基因产业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结构上,2019年,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8%、31.2%和11%。其中,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官方表示,随着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的改变,消费在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中会进一步发挥基础性作用。
△ 图6:新时代下的企业现状(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对比中美上市公司债务和现金流(图7),可以看出2011年起,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现金流持续下滑,而债务持续攀升,在2015年超过美国上市企业。
另一方面,尽管产业政策带来税收优惠,但持续上升的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断压缩利润。导致制药业企业的利润率远不如互联网企业,就利润率而言,2018年华为利润率(8%),仅为阿里巴巴(23%)和腾讯(25%)的约三分之一。
上文提到,科技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研发投入。2018财年华为、腾讯、三星、Alphabet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分别是14.1%、7.3%、6.9%、15.7%,绝对值在10亿美元数量级。从投入比例上,对于制造业需要持续的投入,来扩大现金流和债务比例;在研发投入绝对值上,头部效应愈加明显,对于中小企业,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列入剩者之王的并购候选名单,或成为生存的主要路径之一。
△ 图8:2019年基因行业细分领域投融资分析
(来源/基因慧)
首先,我们以基因慧统计的一组2019年基因行业投融资数据(图8)和上市公司数据,来做一个基础的规模画像。
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共计62家企业总募资80亿元人民币。A轮(含Pre-A、A和A+轮)数量占比44%;其次是B轮(含Pre-B和B轮),占比18%。
其中,超亿元的融资有24家,占比39%,总募资达72.7亿元人民币。值得关注的是,华大智造、诺禾致源、泛生子、世和基因正筹备上市。
热点投资赛道(肿瘤基因组、生产平台和基因编辑/基因治疗)从投融资数量上占据整体的50%,投融资金额上超过整体的75%。
从投融资金额和数量上,马太效应和长尾效应明显。但部分并不具备持续性,例如肿瘤赛道(下文提到),而生产体系领域会厚积薄发。生殖遗传、代谢组、宏基因组等赛道正准备成为后续梯队。
上市公司方面,自2015-2018年,Illumina(ILMN)的营收CAGR为9.46%,2019年营收35.43亿美元,仅增长6%;EPS(稀释)为6.74,环比增长2%;华大基因(SZ.300676)2019年业绩预告披露营收同比增长约10%~20%,盈利预计盈利2.78-3.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28%。在长线研发战略下或将面临现金流压力。贝瑞基因预计盈利4.10-4.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64%。
从产业链上,整体发展仍以上游导向为主,更多外资厂商的发展平衡竞争格局,中游带来新一轮的洗牌。生育、传染性疾病带来市场扩大的同时,肿瘤迎来一定的泡沫,消费级基因可能受法规限制,基因治疗赛道预计有长期资本进场培育。
上游,以测序仪为主(还包括荧光定量PCR、数字PCR、核酸质谱、基因芯片等)的生产设备厂商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成为标准制定者和定价方,以试剂盒和耗材等合作伙伴形成闭环。在此次疫情中,华大智造旗下的DNBSEQ-T7测序仪成为唯一获批的设备,在Illumina被华大(旗下的华大智造)打破垄断增长乏力后,今年预计和Nanopore预计会得到进一步本土化,平衡竞争局面。Nanopore独有的小型掌上测序仪在解决准确率和建库效率(参考:柴映爽 | 疫情对基因行业的挑战和机遇)、GenapSys近期推出的万美元级别的桌面测序仪、Roche或将推出的新测序仪、以及凯杰在下半年将推出的数字PCR平台可能会对NGS构成冲击(特别是快检领域)。这也是基因行业持续迭代创新的源头之一。
中游,虽然荧光定量PCR在本次获批的7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占据6款(另外一款是基于NGS),但它仅限于已知物种序列。对于未知病原的传染性疾病检测目前正在推行的肿瘤筛查,具备高通量、相对低成本、全基因组测序的NGS仍是首选。肿瘤作为2019年投融资最热点,体现出投资机构的不专业性。从液体活检到肿瘤筛查,技术和成本均未形成临床普惠的局面,而获证的肿瘤小Panel同质化指向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指导,在抗体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当下,同类Panel已经饱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部分IPO的肿瘤企业,辗转各地资本市场,因为以医药市场模式大力铺销售成本后,研发滞后,利润数字也不性感。拥有上游测序设备和核心技术的试剂盒厂商将成为寡头,带动形成第三方临检实验室发展,如果成为哨点实验室纳入管理(参考:柴映爽 | 疫情对基因行业的挑战和机遇),无论对于传染性疾病监测还是目前推行的肿瘤筛查,都是对目前公共卫生体系及和临检体系的有力补充。
疫情将带来基因等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的市场扩大,进一步拓展到ICU感染检测等相关市场。同时,由此加速推动的生物安全法预计将在2020年出台,类似目前市场上宣称上百家生产试剂盒蹭热点现象或将杜绝,同时对消费级基因检测(个人基因组)将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和药企合作的模式中。而另外层面,“药检结合”除了“抗癌药+肿瘤基因检测小Panel”的用药指导模式外,基于基因编辑的新药研发,在2020年将会得到政策和资本的鼓励。关键点仍回到本文的上一部分,即,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基因编辑和基因大数据优化新药研发体系。
在绝大部分基因企业处于不盈利的现状下,因为疫情带来的生产和市场影响,在2019年底资本转冷基础上雪上加霜,预估超过20%的企业因此倒闭或进入并购阵列。华兴资本表示,基于同类合并、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引入强有力的战略方股东和获取流动性,企业并购是抗系统风险的方式之一。而超级独角兽公司出现以及后期PE机构向Buyout策略的倾斜,将催生出互联网巨头以外的新一代买家。这点笔者认为类似华大、贝瑞这样的机构极可能谋求海外技术类企业并购。而国内基因和医学健康及数据类企业可能会合并延长产业链。
对于考虑独立做大的企业,面对利润乏力的情况,研发投入取决于融资力度。一级市场的马太效应会加剧竞争,本来数目不多的VC(和背后的GP)进一步凸显主导权。而二级市场中,尽管新修的《证券法》取消了“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但“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要求对于部分B2VC的企业仍是难题。除了呼吁利好政策带来资本回暖,企业需要回归聚焦核心业务的研发创新(而非当前相当一批企业开发非自有业务之外的病毒检测试剂盒),提高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落地长期产业战略。
尽管肿瘤企业上市之路不如预期乐观,但庞大的肿瘤筛查市场仍然会吸引资本和园区推动企业上市。地方的产业集群化,在上文提到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下的科技创新战略政策引导下,预计从政府基金和引入外资来为准上市企业提供补给,同时以并购方式形成局部产业链闭环。如何把钱用在对的企业和对的地方,产业园转型升级同时亟需建立专业的产业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华大智造和诺禾致源的即将上市,会带来二级市场对基因行业的新一轮的关注,对培育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因行业是最具效力的市场教育,有望带动一级市场的回暖,届时,部分萌芽的创新种子不至于冻死,就能捱到春天。从这个角度,每个基因企业都是行业生态的建设者和享用方。
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构建生态是基因企业在2020年面临的重大“思想解放”课题。
例如,在Thermo Fisher、Illumina与各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以及与部分企业贴牌生产设备的基础上,华大智造除了贴牌合作模式外,还进一步开放研发平台,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可以期待Nanopore、Roche等的本土合作有更开放的生态构建理念和计划。
除了头部企业的“组队”外,中部企业的重组是生存方式之一,特别是重资产和B轮之后的企业,在强监管下,通过并购来整合或链接相关或创新业务,可以形成局部差异性的产业价值链,阅尔基因和NuProbe Global的合并是很好的案例,以及10x Genomics近年收购Epinomics、Spatial Transcriptomics分别拓展ATAC-seq技术和空间基因组学技术,形成上游局部产业链。而对于并购,海外企业谋求具有本土资源优势的企业,或受监管影响;但相反的,类似华大、贝瑞等企业极可能顺利买到海外上游供应链标的,这便是“走出去”方式之一。
“走出去”方式之二,便是上文提到的中部企业重组(或深度合作)开拓海外市场,类似东南亚市场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专利”成为重要资产,数据共享将趋于敏感。
而对于中小企业,不添乱,不撒胡椒面,控制成本和规模,仍可以有相对自由的灵活度。而对于至今活跃在二三线城市的“天赋基因检测”应受到监管层的及时介入,否则将坏了一锅粥。
△ 图9:春江即将水暖(来源/网络授权商用)
尽管上文提到,科技创新比商业模式更具贡献力,但以上谈到的仍然是以模式为主,因为起步13年的基因企业是长周期、高研发、强监管的行业,底层研发仍在早期(NIPT和肿瘤伴随诊断等已成熟,测序技术研发、单细胞技术、基因编辑、基因合成等处于研发不同梯队)。
这虽然使得部分外行资本望而却步,但有长远眼光的风投和PE,清楚认识到这是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处于刚需的生物医药(基因治疗)和医疗大健康(数字化诊断和筛查等)的硬核创新科技培育期,而更有类似云峰基金、百度风投、IDG资本、礼来亚洲基金等将基因、医药和大健康数据“牵线搭桥”进行整合,形成预防、诊断、治疗、监测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那一天,预计5-10年,生命健康大数据如同互联网一样,从科研殿堂不仅走向临床,还会进入寻常百姓家和每个人的数字化设备上,构成超越互联网的网络——生命之网。
(更多信息欢迎参阅基因慧出品的《2020年基因行业报告》,关注“基因慧”公众号,底部菜单栏为报告入口,或扫码文末海报二维码)。
(封面图来源:JPM)
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不作为投融资及医疗等决策依据;知识版权属于基因慧,公众号以及机构转载请征得书面同意(联系微信 jiyinhui_1,邮箱 info@genonet.cn )。
.
拓展阅读
基因慧招聘
如果您了解并认可基因行业
具备超强学习能力、抗压及逻辑表达能力
欢迎加入基因慧,先一步看见未来
(岗位:CEO助理/行业分析师)(简历投递:info@genonet.cn,推荐有奖)2020基因行业报告
基因慧出品《2020基因行业报告》
纸质版早鸟优惠抢购中(提纲)
长按海报识别二维码抢购
联合推出
诺唯赞 桐树生物战略合作
纳昂达 华大智造 翊圣生物
吉因加 臻和科技 奥美泰克 百世诺
鸣谢单位
优迅医学 真固生物 果壳生物
关于基因慧
基因慧是一家独立的基因和数字生命健康产业咨询机构,基于十年产业实践,建立了行业智库、企业库YourMap®以及传媒平台,提供专业的咨询、品牌及信息服务,帮助合作伙伴洞察市场,先一步看见未来,服务生命经济创新产业。
☆ 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编委
☆ 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委员
☆ 2017年发布首个基因行业数据库YourMap
☆ 参与组织《基因检测报告标准和规范共识》
☆ 广东省精准医疗应用学会政策研究应用分会、遗传病分会常委
☆ 第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盐田区决赛评委
☆ 受邀出席华西医院精准医学国际论坛等大会作报告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