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小伙回村织毛衣,年入500万,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为他站台

书院特邀作者 小李耕田 2023-10-14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砍柴

你见过“面条毛衣”吗?

前段时间,有一个人在面馆吃面,吃着吃着心血来潮,就把面条当作“毛线”,用筷子当“平针”,上针下针织起来。随行的朋友把这一段拍成视频,发到网上,立马爆火,当天播放量超过6400万。

网友们忍俊不禁,纷纷点赞留言。

有位网友说这让他回忆起小时候穿妈妈织的毛衣的日子。

还有网友要拜他为师,学习织“面条”,啊不,织毛衣。

这个人,就是潘锐彬,1986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人称“全网最会织毛衣的80后”。他织的毛衣款式新颖,男女通吃。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曾穿着潘锐彬手工编织的毛衣开衫,在央视《开门大吉》节目现场,大肆宣传。

同时,潘锐彬还在抖音上发布织毛衣视频,教网友如何手工织毛衣,引得三百多万粉丝的关注。

有人说,看到潘锐彬安安静静织毛衣,岁月静好的治愈感便扑面而来。

然而,有赞扬,就会有嘲讽。人们诧异,一个大男人不爱戎装,爱女工,这是为什么呢?一切还得从潘锐彬6岁说起。

6岁的男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不是上树掏鸟窝就是下河捞鱼虾,再或者拿着遥控飞机、玩具小汽车到处瞎转,一切陌生的、新奇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勾起他们的破坏欲。

但6岁的潘锐彬,完全没有调皮男孩的模样。

他喜欢安静地坐在妈妈身边,看着妈妈织毛衣,那红的、绿的毛线,在妈妈手上挥动着、缠绕着、没隔几天就变成一件样式新颖的毛衣,毛衣穿在身上还特暖和,好神奇呀。

小小的潘锐彬就在心里许下愿望,我也要学会织毛衣。

90年代初期,广东汕头市手工业正处蓬勃发展期。潘妈妈总能接到一些织毛衣的外贸订单,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她就把同村的妇女叫来一起织。

几十个人围在一起织毛衣,说说笑笑,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潘锐彬天天就在这些阿姨们身边转悠,递个线、穿个针,一来二去,他也学会了织毛衣。

看到一个小男孩不到外面疯玩,总爱跟着女人学织毛衣,邻居便拿他打趣,笑他一个男孩子整天摆弄毛衣针,太娘了。

潘妈妈听到后,笑着说:“他喜欢就让他学,技多不压身。”

有了妈妈的默许,潘锐彬织毛衣的劲头更足了,没隔几年,运针、配线、算针数、钩花、藏线头、缝扣子,做珠锈,样样在行。

10岁时,潘锐彬已经可以跟着阿姨们一起织毛衣了。不管什么图案、花式,他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分毫不差地织出来,连阿姨们认为非常复杂带有十几种拼色的图案,他也不在话下。

小学四年级,潘锐彬独立完成了一件白底蓝鹰图案的毛衣,这是他为自己织的第一件毛衣。

织好第二天,他便穿到学校。课间,同学们都围着他。

“你这毛衣真好看,你自己织的呀?”

”你太厉害了,你怎么织的呀?“

听到同学们的赞叹声,潘锐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从此,织毛衣,就在他心里,种下了根。

90年代后期,手工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到了2000年以后,广东汕头很多手工业都被机器取代。潘妈妈已经很难接到手工织毛衣的活了,之前靠织毛衣为生的女人们,变得无所事事。

再也看不到大家围在一起织毛衣,那种热火朝天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空荡的院子,冷清的街道。

此时的潘锐彬,已经长大,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家双一流大学——中山大学,选读生物医药专业。相较于年少时织毛衣带来的乐趣,医药就显得枯燥好多。

潘锐彬不喜欢这个专业,业余选修了日语,闲来无事时还要拿起针线织个毛衣、围脖,以此来缓解学业上的压力。

2008年大学毕业后,潘锐彬被一家外资企业录用,从事日语翻译工作。

大都市,高薪水,办公室窗明几净,一切看上去都是体面的,令人羡慕的样子,接下来的路,就是在大城市里安家,结婚,生子......但这是多数人选择的人生路径,潘锐彬总觉得这样的日子,太单调,太无趣了。

他想着,还是大家伙坐在一起织毛衣的日子,更有生活的气息。

“想回到邻居阿姨围在一起织毛衣,说说笑笑的日子,也不想手工毛衣成为博物馆里的手艺。”

看到闲下来无事可做的妈妈,潘锐彬心中燃起了重拾手工织毛衣的念头。

可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时,回馈他的是清一色的反对声。

“现在是什么年代,手工编织已经没有市场了。”

“你十几年寒窗苦读考入名校,那么体面的工作不做,回村里织毛衣,别人会怎么想?”

......

面对一片质疑,潘锐彬没有退缩。

“世界这么大,总会有人钟情纯手工编织的毛衣。一定要尝试一下,才能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

于是,潘锐彬想到先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自己热爱的手工编织。

2009年,网购兴起,潘锐彬嗅出互联网商机,便将自己的手工毛衣作品,放到网上销售。

第一个询单的客人是上海人,没说几句他便下单买了一条25元的围脖;

接着来了第二单,第三单......订单越来越多,仅靠下班时间来织已然不够,潘锐彬果断从高薪外企辞职,回村专职织毛衣了。

终于可以安心织毛衣了,潘锐彬觉得每天都是新的。

刚开始他没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就把自己的卧室当作工作室,一张桌子一张床,一台电脑一把椅子,自己接单自己织,从白天忙到黑夜,也不觉得累。

慢慢地订单越来越多,产品也在增多,10多平方的卧室实在太小,潘锐彬便把工作地点搬到了三楼的铁皮房,再添置一些新的桌子。

南方的夏天,顶着太阳晒的铁皮房,人呆里面仿佛呆在蒸笼里,几台空调同时开着,热气还是散不出去;遇到暴雨或台风天气,铁皮房还会漏水,为了防止货物被淋湿,潘锐彬就得一件件搬下来,等天晴了,再搬上去。

其实这些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还在后面。

随着网店生意越来越好,父母过来帮忙,人手依旧不够。

潘锐彬便把村里会织毛衣的阿姨们,招来一起做,计件算工资,之前大家伙一起说说笑笑织毛衣的景象,如今再次重现。

潘锐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

阿姨们的手艺参差不齐,常有织错花纹、织错尺寸的现象发生;

毛衣质量不到位,修改率增大,耽搁了交货时间,客户抱怨增多;

农村交通不便,影响售后......问题一个个接踵而至,潘锐彬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个人来用。

可是,即便他忙到不可开交,问题还是无法彻底解决。

2013年,网店半年都接不到一个订单,潘锐彬焦头烂额。

“怎么办才好?难道我走错了?不行,不能放弃,自己选择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于是,潘锐彬向朋友请教开网店经验,同时去杭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了电商经营知识。

回来后,重新调整工作方向,找专业的团队来拍摄,没有钱请专业模特,那就自己当模特。从产品设计、选材料、成品验收,事事亲历亲为......经过一番精心维护改造之后,店铺又重新活了起来,订单从四面八方飘过来。

十几年来潜心钻研手工编织,潘锐彬现独创了2000种针法,一件成衣他能织出100多种颜色。

他还创立了自己的手工毛衣品牌,注册了公司,成立工作室,带动全村50多位阿姨一起织毛衣,实现了年收入500万元

他因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被当选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

央视《开门大吉》邀他上节目,尼格买提亲自为他做宣传,央视《黄金100秒》、重庆卫视《织男》等媒体纷纷报导。巨大的网络效应,把潘锐彬推到风尖浪口。

有人明嘲,有人暗讽。连老家的朋友也说他:你怎么干这行,太丢脸了。

但这一次,潘锐彬没有像6岁时那样,羞红了脸,躲到母亲身后。

他对着媒体大大方方地说:职业不分贵贱,不分男女,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从来都不丢人。

是啊,外面从来都是纷纷扰扰,只要你坚定自己的初心,全力奔赴自己的热爱,

最后你所热爱的都会反过来拥抱你。

潘锐彬,就是最好的证明。

资料来源:
1、视频账号“毛衣小哥”和“潘华尔兹手工毛衣”;

2、麦子熟了《“最娘”80后织毛衣登上央视,带动50多名农村妇女再就业》

-END-

作者:黎金花
编辑:青草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6年前,余秀华靠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走红,如今怎样了
|  四次勇夺奥运金牌,嫁大26岁的富豪,跳水女皇伏明霞如今咋样了?
你的「赞」+「在看」,砍柴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