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最大的麻烦之一,和“吃”有关!| 专访《何以为食》导演/良食大学创始人简艺
拆掉人和食物之间那堵厚墙……
讲真,我们时代的人跟食物的关系真的很有趣:
我们养活了有史以来最多的人类,这还不够,我们又养活了数量好几倍于人类的动物来吃;
没有那个时代的人比我们吃得更多,但也没哪个时代的人比我们更不相信放进嘴里的东西;
没有那个时代的人像我们一样吃出那么多花样,同时吃出那么多毛病;
没有那个时代的人像我们一样在减肥上花的钱,比用来救济饿肚子的人的钱还多;
没有任何别的时代有那么多的菜谱、大厨、科学家、营养学家、电视节目成天在告诉人们怎么吃,可是大家还是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吃对了”。
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一样用70%的农业用地去养动物,同时浪费三分之一的食物,然后说让我们用农药、化肥、转基因去解决人类的粮食短缺问题吧!(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样如此稀缺淡水,然而我们一边号召大家节约用水,拧紧水龙头,一边将宝贵的水喂给几百亿只农场动物、灌溉它们的饲料作物!
这真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时代!
……
简艺在“首届良食英雄峰会”小册子的前言里这样写道。
简艺在北京的家中,为了让孩子能接触到大自然和更好的幼儿教育,他和一家人搬到了京郊一个村子里,那里有南山华德福学校和一群有同样价值观和理念的家长。图片/素食星球
2017年8月中旬,简艺和他的良食团队在扬州举办了两期良食英雄峰会(Good Food Hero Summit),这是一个食物行动者(Food Activist)的交流活动。他们给食物行动者做了这样的定义:任何旨在改良食物体系而采取行动的人,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创业、创作、教育、传播、研究、投资等所有合法的行为。
每一位参会代表都要经过申请入选,带着自己的项目前来,在峰会期间学习、分享、探讨,从而使项目得到丰富、完善,甚至找到合作伙伴。参会代表来自于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最小的13岁,最大的60岁,有农场主、创业者、投资人、食疗师、在校学生、NGO创办人、出家人、环保行动者等等。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分享食物背后的真相,探索什么是对健康、环境以及其他生命更好的丰富多元的“良食”。
“造点”团队带领的工作坊,以食物体系的减法设计为主题,分为农场、消费者、物流、食品加工、销售、高校等10个小组,通过设计思维的引导术引发头脑风暴,聚焦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图片/何以为食
然而,在2009年以前,简艺的工作和食物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1998年,从美国圣母大学国际和平专业硕士毕业后,简艺回到北京广播学院读完念了一半的国际新闻专业硕士。后来,他留在母校任教四年。
2005年,他与“中国纪录片教父”吴文光结识,合作和中国农村有关的项目。“吴文光对我产生过重大影响,他让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独立的原创精神——原来人还可以以一种独立的姿态生存在这个社会,发出一种独立的声音,去影响别人。”
2006年他首拍纪录片《超级女生》,在国外很受欢迎,由此走上了独立制片人的生涯;2007年,他的故事片处女作《冬笋》得了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铜天极奖。在那之后,他先后做过剑桥大学客座研究员(2007)、亚洲文化协会纽约驻地艺术家(2008)、耶鲁大学世界学者(2009)。
2007年,简艺的故事处女作《冬笋》获得蒙特利尔电影节铜天极奖。那时候简艺还是一副艺术工作者的装扮。“30岁之前特别喜欢打扮,什么发型都留过, 多长的头发,烫染,都试过”。
简艺与“食物”这个议题结缘,要从2009年说起。
那一年,有朋友找到简艺,请他拍摄一部有关肉食产业对环境影响的纪录短片。起初,他对拍摄题材没有太大兴趣,“当时我自认为对这个题材没有深入的思考和体会,所以拒绝了。”
但读了对方发来的一些研究报告之后,他震惊了。“这么重要的信息我怎么会不知道!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注重环保的人,但从未想过,‘吃’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生存行为,会如此严重地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生存。如果像我这样自认为关心环境的人,都不了解这些信息的话,大众当中肯定有更多朋友不会了解真相,那我觉得这个片子是非常值得去拍的。”
简艺在TEDx北京大学演讲《快乐的素食主义者》,讲述他关于食物的顿悟时刻
这部名为《何以为食》的短片讲述的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巨大转变,以及集约化动物养殖对环境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工厂化养殖场”圈养的猪或家禽数以千计,它们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染了地下水和河流;全国性的饥荒曾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但仅仅两代人之后,中国已经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和五分之一的儿童肥胖或超重;在中国,由饮食导致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致死因素。
片子在2009年就拍摄完成,却直到5年之后,才第一次在中国放映。2014年夏天,简艺带着《何以为食》走了国内十几个城市,他惊诧地发现,5年之后中国人对这个话题仍然没什么了解,“甚至许多的环保机构对于工业化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仍然不是很了解,就觉得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131pdssj2&width=500&height=375&auto=0《何以为食》预告片,时长1分42秒,腾迅视频可搜索到完整影片
2017年2月底,简艺发起了良食大学(goodfoodchina.net),希望打造将它打造成最专业可靠的中文食物教育知识库,向大众普及食物生产和消费的知识,让大家了解事物背后的真实代价。
“这个世界上每一样东西、每一个商品它都是有代价的,你没有付出金钱的代价,并不意味着你没有付出别的代价——健康、环境、别的生命,你其实一直在付出代价,更昂贵的代价,这些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2017年4月,由全食疗法营养师、蔬食大厨组成的4人团队,历时4个月,走访了15个省份20余个城市,举办了40场食物教育工作坊。每一站,他们都尽可能去当地的生态农场采风,到学校、餐厅、寺庙、企业、机构和社区与各色各样的人群分享有关食物的故事,用震撼人心的演说、当地农户的动人故事和超乎想象的蔬食烹饪演示连接了人与人、人与食物。
良食路演在台湾台中的Joy Hoja举办的一场植物性饮食派对
良食路演团队的蔬食大厨做的美丽食物
简艺这样介绍做良食项目的初衷,他说:“现代食品工业在我们和食物之间筑了一堵的厚厚的墙。让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真相,使得我们的饮食方式很多时候并不能促进我们的健康、环境和社会的良善。从拍摄《何以为食》到开办「何以为食」公众号,到今天的良食「良食大学」和「良食路演」,我们希望一点点去拆掉那堵墙。”
良食团队在台湾路演中拍到的一首诗,读来十分感动
大多数人,没有看到我们的食品是怎么生产的。当我们有机会去看到,这堵墙背后的真相,看到我们的食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时候,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简艺
今年3月份,素食星球团队采访了简艺老师,聆听他对于食物、环保和行动变革的思考和经验分享。8月份,我们也去到扬州参加良食英雄峰会,有机会再次和简艺老师交谈。我们将两次采访一并呈现给大家,希望更多人能够拆掉自己和食物真相之间那堵墙,也成为一名食物行动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410yv7j3&width=500&height=375&auto=0素食星球采访简艺老师片段(约4分钟)
素食星球:您真正意义上开始做食物真相普及和教育相关的工作是什么时候?
简艺:应该是14年底,09年拍了《何以为食》之后,我就没有管这个事了,我觉得那些事情总会有人在做,这么多年总会有人去了解,所以就没有太去关注。谁知道14年,第一次去国内很多地方放映这个片子,就特别吃惊,当时包括绿色和平和一些别的环保机构,那时候都不了解(工业化养殖对环境的危害),那时候我就说,那个事还要继续去做。
以前我总是怕被贴上标签,是非常排斥的。我吃素就吃素,没必要非去搞这个议题,当时是这么想的。
但那时候我就觉得普通民众不了解的话,还可以理解,有这么多环保机构都不了解,就觉得确实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素食星球:在拍摄《何以为食》中有哪些具体的细节触动到您的内心,让您感受到特别的震惊?
简艺:拍摄影片的过程中,有很多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其中记忆最深的一个经历就是看到农场的阿姨在给猪打针,因为那么多的动物住在一起,难免会生病。就像春天人们常说不要让小孩去人多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人多的地方容易传染疾病嘛。养殖场也是一样,猪和人一样,都是动物,那那么多的猪挤在一块,养殖场需要做一些预防性的措施,不管是猪还是养殖场的其他动物,一生都要打很多的药。
那时候我看到满地的针头和桌上的针管,觉得太可怕了,不知道吃的是这样一些东西。
如果看统计数据的话,这几十年以来肉蛋奶的需求一直在急剧增长。那这么大需求的快速增长,畜牧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特别的大,为了给大家提供这么多的动物蛋白,我们不得不用最少的土地、最少的资源去养最多的动物,只能导致这种集约化养殖的后果。
素食星球:您选择素食的这个过程和原因是什么?
简艺:2005年的时候,我偶然拍摄到一只鸡被屠宰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对我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震动。那一次开始,我决定开始进行一年的素食,但因为缺乏更深的思考,半年后逐渐开始鱼素,也并没有坚持到多久。
2009年在拍摄《何以为食》之前几个月,我受到一位圣母大学校友的影响,决定重新开始素食。这位朋友非常有趣,他行事非常mindful(有正念),非常注重环保,吃饭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用餐巾纸,每个细节都很注意,不会遗漏任何残渣,也保护环境减少浪费。我和太太觉得这种严谨并且充满自制的行事方式很有感染力,所以我们决定从素食入手,尝试这种更加mindful的生活方式。
拍《何以为食》之后,我真正开始吃素,但是没有戒掉其它动物制品,包括蛋奶。真正纯素食是在14年,因为亲眼目睹了我太太从怀孕到生产,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少的风险。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有很大身心上的改变。那时候读到了关于奶牛的问题,了解了奶牛母亲作为哺乳动物,也必须得经历不断受孕、生产的过程才能产奶,而产下的奶只是为了给人吃,小牛一口妈妈的奶都喝不到。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难接受,也觉得牛奶这个食品很不吉祥。
简艺老师和儿子宽宽。图片 | 素食星球
我很多朋友都觉得不可以想象,我现在开始吃素了。我原来完全是一个无肉不欢的人,说无肉不欢那都是谦虚,准确地说是疯狂,吃肉非常疯狂。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那时候小时候其实没有太多机会吃肉。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猪油拌饭,用猪油加酱油拌饭。我特别喜欢吃猪油,喜欢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就是猪油气温低一点的话会凝固。如果有机会,那时候当然没机会吃那么多猪油的,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把凝固的猪油当冰淇淋吃。我特别喜欢这个,这个猪油在我嘴里化的感觉,就这么喜欢。
包括1997年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我是到处去找猪蹄子吃。美国人不吃这个东西,我就特别爱吃,所以满大街去找猪蹄子吃,然后满超市去找猪油,猪油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买到,就这么一个状态。我还记得就是,前段时间我整理电子邮件的时候,我是97年申请了雅虎邮箱,回头看了我回国的时候,美国朋友给我发的一封信,那封信的结尾是说“简艺,请你不要再吃那么多肉了”。现在看看98年的这封信,我觉得特别好玩儿,那时候就是我朋友觉得我吃的肉太多了。
素食星球:孩子问过您,为什么我们和别人吃的不同吗?
简艺:我们现在还没有碰到过,因为他还小,不到三岁,所以还没有碰到过和很多孩子在一起进餐的时候。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希望给孩子选择最好的东西。我们给他选择最好的东西,就是我们认为是素食。我们不可能觉得肉食不好,还因为大家都在吃肉,而给他选择肉食。
孩子他慢慢长大之后,他会慢慢去明白这些道理,在他不明白道理之前,作为父母,我们替他做了选择,然后在他慢慢明白道理之后,我们会慢慢地告诉他,为什么要吃素。我相信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如果等他大了之后,他觉得他要选择肉食,我们也会尊重他的选择。我们不希望他是一个虚伪的素食者,或者说一个吃素的虚伪的人。我们希望他是在一个真诚的选择之下,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希望他的价值观和他的生活方式是一致的。
简艺一家三口。图片| 素食星球
素食星球:能介绍一下过去两年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吗?
简艺:从2015年到2016年底,主要做“何以为食”这个公众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享受能够和很多朋友有很好的互动,也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也发现很多问题,一个是微信的传播方式非常碎片化,第二个,是缺乏一些权威可靠的信息,经常会有一些错误的信息,有的自媒体会夸大其词,有些常识的人看了,会觉得很难去相信这些。
综合这些所有的因素,我们就想建立一个网络知识平台,提供比较系统、比较权威的关于食物的信息供大家去了解,也就是良食大学(Good Food Acacamy),提供比较严肃的知识,但是也看得懂,给普通的人,线上是做这个。线下的话,就是路演,去实际地了解需求,来完善我们的食物的课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993d7jso&width=500&height=375&auto=02017年是鸡年,简艺的团队制作了两个关于鸡的短片,分别是“鸡与淡水”和“生老病死”,揭示养殖鸡背后不为人们所知的代价。
素食星球:您还在拍纪录片吗?
简艺:这几年一直在酝酿两个片子,一个是跟食物有关的,不是《舌尖上的中国》那种风格的电视专题片,而是关于食物议题的长的纪录片。像美国《食品公司》那种关于食品体系的纪录片,中国是完全没有的。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动物的。两个不同的议题,一个是食物,一个是动物。后来,动物的那个片子机缘更成熟一些,所以从去年开始就策划这个《十二生肖》的片子,从中国人最熟悉的12个动物的角度,去看人和动物的关系。
我们也找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不会只是在说教,也不会只是在诉说动物的苦难。因为这种苦难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有的人呢,看了之后,受了很大的影响,但有的人就不愿意看。像《地球公民》,很多人都不愿意看,但同时也影响了很多很多人。所以,我们在世界上找到最好的资源,专家资源、创作团队的资源,一起来做这么一个事情,也很有幸请到Peter Singer(《动物解放》的作者)这样的人来做我们的顾问,《地球公民》的导演对我们也是比较支持。
素食星球:那《十二生肖》想要告诉观众的是什么呢?
简艺:特别巧的是,中国的十二生肖基本上覆盖了人“使用”动物的所有领域,包括农场动物(猪)、中医所用的动物(蛇)、表演动物(猴子)、实验动物(兔子、老鼠)、还有野生动物(老虎)。龙的话,我们是把它选择作为海洋动物,因为我们说东海龙王。我们找了一些非常特别的故事,比如说,讲龙的故事,我们从一个尿布讲起,从尿布讲到工业化的捕捞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会采访到最顶尖的科学家和非常有影响力的宗教人士,所以,这个片子会有非常多宗教的、哲学的、社会的、政治的思考。
我希望更多的人在食物问题上能够有独立思考。
——简艺
素食星球:除了您提到的知识碎片化和缺乏专业权威性之外,您在做食物教育推广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还有什么?
简艺:难题的话,想到的还是蛮多的,一个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里占主流的价值观。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受到的限制是比较多的。然后在最近三十多年里,慢慢地解放了一些权利,比如相对自由去消费的权利。但是,因为这种权利和自由的发展,和其它权利自由的发展不成比例,一个结果呢,就是在公共生活当中,我们唯一能够被认知和自我认知的身份呢,是一个作为消费者的身份,变成了“我消费故我在”,我们因为消费而存在。
我们在这个社会当中的存在,基本只是作为一个消费者存在, 我们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富有全部意义的社会成员,不是作为一个社会全面的参与者而存在,我们唯一能够参与这个社会的身份,是作为消费者。
那作为消费者的话,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去捍卫自己消费的自由。在这样的一个背景里面,探讨少消费、少购物,大家很难听进去。所以你会看到一旦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很反感。因为“消费”是他感知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这个都没有了,那他还是什么?他不知道。所以这个就非常非常难,真的很难。不光是中国,也有大的全球的消费主义的背景,但在中国,由于社会的各种限制,消费权利相对其它权利的不成比例就显得更加的突出。
还有一个是公众表达的自由和习惯,二者互为因果的,表达受限就会发展出来一些不好的表达习惯,因为缺少正常表达的机会和空间,那么遇到事情呢,就会缺乏一个讨论的习惯,所以,一旦一个议题和他固有的想法不同,他要么就是不理你,要么就是上来就骂,很难理性地去探讨的。
素食星球:您写过一篇文章叫《较真的素食者》,还说过素食者应该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得到更多的社会的尊重,您觉得怎么样才能让素食者得到这种尊重和权益?
简艺:从素食者本身来说的话,一定不能放弃争取权利的机会,我坐高铁的话都会给他们提意见,甚至写信,留在留言本里面,可能你不知道你的一些努力,或许就会起到一些作用。我也会跟他们说,你看从生意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觉得素食者应该把自己的要求,看作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需求,抓住一些可以抓住的机会去要求。另外,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要知道这个人群在增多,无论是政府也好,市场也是,是没有办法去忽略这个人群的。如果忽略这个人群,只是对他们自己不利。政府的话,对他政策的实施就会有影响,那对市场来说也是一样,这么有购买力的人群。所以我觉得大家要有这样一个信心。
然后同时,这个群体的人之间要保持很好的互动和沟通,大家可以集中力量。例如在美国,lobby(游说)的对于政府的政策、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那对于中国的素食者也是一样的。
素食星球:您觉得在这场有关食物体系的变革中,中国可以从西方借鉴些什么?
简艺: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方面,我们肯定不能完全地移植过来,中国无论从传统文化,到社会政治制度都和西方有很大的区别,单纯的移植过来的话,肯定会水土不服。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整个政治经济形态其实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在一个现代化的语境里面,也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说,西方的倡导里面,会讲究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问题,会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另外,因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他们会非常看重lobby(游说)对政策的影响。现代媒体的使用也是很重要的,像纪录片这些形式,国内的话目前来说还是比较缺乏。
不过,在美国,一些人在反对、在否认气候变化,像特朗普这样的人。但在中国的话,几乎很难找到一个公众人物说“我们不要环保,这是环保人士编出来的谎言。”中国文化里有很多好的东西,她不会把很多东西剥离开来看和对待。中国政府的影响力也很大,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大家减少吃肉,很多国人都都不知道,反而是从外国的网站上知道的,政府这么提其实也挺好的,如果政府倡导这么一个东西,也是创造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个机会。
素食星球:有很多素食者都很有推广素食的热情,在您看来,比较有效的推广素食的方式是什么?
简艺: 我个人觉得目前来说有两点,第一个就是身体力行,是每个素食者自己要做好,如果你想去影响到身边的人,那就要选择一种比较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不然别人一看你自己生活非常不健康,对很多东西不了解,对环境问题也不了解,对身边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很好的影响。
第二,我觉得没有一个所谓的最好的倡导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你个人出发,每个人做好自己。在自己的专业里面,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一个最好的方法的话,岂不是我们都应该去做这个最好的方法?那问题是,我们能都去做这个最好的方法吗?肯定是不能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每个人专长不一样,我能去做纪录片,可能别人就做不了。所以我觉得没有最好的办法,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你的专业出发,在你的领域里面去推动,这就是最好的。
良食路演在北京的第二站,来到素食星球的糙米空间。图片 | 素食星球
素食星球:最后,再聊聊刚刚结束的良食路演和良食峰会。4个月的良食路演,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简艺:最大的收获就是,需求很大,几乎每场活动都是马上就报满了。我们做路演的很大目的是想了解大家的真实需求。 这种食物的教育,大家是渴望的。
这种食物的教育是从两个方面去讲的,一个是从负面去讲食物背后的代价、真相,另一个是从正面去讲,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看食物,其实它有非常丰富的可能性。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人都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但在内陆城市的话,可能大家就没有那么多机会。哪怕在台湾,我们也发现,素食是很多,但纯素不多。台湾人均肉蛋奶消费甚至比大陆要高,虽然台湾超过10%的人口是素食者,但人均肉类消费还是比大陆高。这个很出乎意料。
在台湾台中的包心菜实验厨房的路演活动,是良食团队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图片 | 何以为食
素食星球:那为什么会想要做良食峰会?
简艺:最早是因为做良食大学这件事,它是线上的。然后我们总说食物是连接人和人,那就不能总停留在虚拟的空间,就想设计些线下的活动,一个就是良食路演。另一个最早其实没有想做峰会,那时候想做一个路演后续的活动,把参加了路演的人邀请来,做个培训,可以提高大家的知识技能。但后来想如果只是我们单方面给到这些,可能效果不会很好。大家需要有自己的投入在里面,不能什么都是现成的给到。所以就想,为什么不干脆公开招募?所有的人包括路演伙伴都可以申请。
另外,峰会还有个目的是一些有项目的人来,希望能够帮到他。另外,一帮想做事情的人,可以在一起碰撞。第三个是,过去我们都在自己的圈子里,素食者在素食的圈子里,搞农业的在农业的圈子里,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走出圈子的限制,看到更多可能性。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推动同样一件事,都很需要。
纽约环境问题专家Mia MacDonald在良食峰会现场分享全球工业化养殖的现状和危机,摄影/杨素榕
纽约大学动物伦理学和环境伦理学的教授Jeff Sebo在良食峰会进行Skype演讲,摄影/杨素榕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字媒体专家Farhaan Ladhani与良食峰会现场连线
素食星球:您认为良食峰会的价值主要在哪里,会带来些什么?
简艺:我们做的所有事情其实只是探索的一部分,都不是最终答案。
我们首先探索的是,什么是良食?肯定不能说素食就是良食,其实很多素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也是有问题的。那良食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肯定不能只是来自一个小的圈子里的自说自话。比如我自己是纯素者(不吃奶制品),但是也有朋友讲到,在西藏,牦牛和人是共生的关系,这种牛奶又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希望把大家聚在一起,尝试着一起去探索良食的含义是什么。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我们能为这个世界,为这个行业做些什么。什么是这个行业当下最需要的。那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说,我们需要很多做原创性研究的人。
年轻的高校素盟发起人清华大学大三学生柳济琛在峰会上展示项目。图片/何以为食
第三就是说,我们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代无法从老年人那里获取“吃”的智慧的人。不是老人变“傻”了,而是现在的食物生产体系太复杂了,完全超出了自然的规律,需要专门的农业知识甚至化学知识才能破解其“奥秘”。老人很难知道现在吃的东西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说老人不知道该怎么吃。现在的我们无法单纯靠岁月经验的积累,而在代际之间传递“吃”的智慧。我们现在这批良食英雄可能会是这个社会第一批能够将“吃”的智慧传递到下一代的人,所以非常宝贵。
现在食物的问题,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但大部分人都只是说一句“人心坏了”,如果是宗教人士,你看到人心坏了,会去改变人心。但大部分人,一句“人心坏了”,往往只是掩盖自己的懒惰,说完这句话,自己什么都不会去做,什么都不试图去改变。
所以我们希望来良食峰会的良食英雄们,都是那些不满足于仅仅感叹“人心坏了”的人。当你不满足于仅仅感叹说人心坏了的时候,其实你就走出了行动的第一步,因为你的下一个问题就开始去问为什么。
素食星球原创出品
如需转载,请于后台回复“转载”获得授权
图片来源 | 素食星球、何以为食等
采访 | Hazel &菜团儿
文&编辑 | Hazel
投稿邮箱 submit@xingqiu.me
合作邮箱 ad@xingqiu.me
素食星球官网 xingqi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