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5个展览:珠三角7个艺术机构的年度展览计划

《打边炉》编辑部 打边炉ARTDBL
2024-08-30



依照惯例,《打边炉》继续在年初发布珠三角地区艺术机构的展览计划。相比去年,今年有几个机构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参与此次发布,展览的整体数量因故有所减少。而更多的艺术机构,则因为工作的不确定性,无法提交未来一年的展览计划。


我们总是在制定各种计划,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很多计划又面临非常多的变化,这也正是我们做这个征集的出发点。《打边炉》的编辑工作偏向于从一些看似具体而细微的工作入手,切入到珠三角的计划与变化之中,这不仅是罗列,更是对这个生产系统的评论,“出版回顾”和“展览计划”,则是我们通过整理的方式对这个系统的过去和未来进行线索考察。


以下发布,按照机构名称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


《打边炉》编辑部




广东时代美术馆



01 



影像三角志:珠江三角洲的录像艺术

策展人:侯瀚如

联合策展人:希蓓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1日-2019年4月13日

展览地点:时代艺术中心(柏林)


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影像艺术起源甚早,一九八零年代中期,随着香港录映太奇Videotage的建立,以及广州南方艺术沙龙活动的创建,已经开始成为一股创作力量,并在九十年代以“大尾象工作组” 、“博尔赫斯书店”、“缘影会”以及蒋志、曹斐等团体和个人的异军突起而发扬光大。


与中国其他地方不同,中国珠三角的影像艺术从一开始就与国际影响和大众文化的蓬勃息息相关。在“省港澳”之间交流频繁的形势下,香港的电影电视及流行音乐的大众文化对视觉文化形成冲击和影响,加上对于国际上新媒体艺术的敏感和引用,使得整个珠三角的实验艺术界不断发展出自身的特点,以多元开放又轻松自然的方式形成了个性独立、自由自在、文化混血、幽默揶揄和实验前卫相融合的风范。


同时她也直接投身于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以见证和干预的双重策略开拓出一些“另类”和批评的,同时密切关注日常生活世界的“超政治”的,自下而上的社会性表达,从视觉文化的角度体现了这个地区的文化和个人对于全球化发展的独特参与方式。最终,艺术家们透过运用影像的媒介,以各种看似平常的行为寻求自由,抵抗强权,构造着各式各样的“个人乌托邦”。而总体观之, 影像实践代表了珠三角实验艺术和文化的最先锋和有力的图景。在此过程中,珠三角也为国际艺术界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创作环境,成为了不少艺术家创作的语境和素材。


时代美术馆的创建和发展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探索和表达的结晶。在柏林创立亚洲艺术机构的第一个“国际分支”开幕时,推出体现珠三角影像艺术成就的“影像三角志”,最合适地呈现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地区在全球化时代的推动者角色。本次展览是继“大尾象”展览之后的“三角洲行动之2”。



02



故入奇途:阚萱VS金小罗双个展

策展人:侯瀚如、金宣廷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15日-2019年2月1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19楼主展厅


走走停停是人们每日必做的动作。艺术家们在日常中看到、辨认和发掘别样的事物,然后以动作和声音作为素材和环境进行创作。他们将走路、停留和呼吸等看似平凡的日常行为,变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元素。经过艺术家的筛选、编辑过后,这些元素不再平凡。今年冬季,阚萱和金小罗,两位在韩国及中国,当然,亦是全球艺术界中独特、甚至略有一些 “怪异”的女性艺术家,受邀在同样“独特”的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展览中相聚。她们的作品在形式上大相径庭,却以各自的方式互相呼应,共同探寻了艺术家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这一根本的问题,即艺术家作为一个既沉默又尖锐的观察者,观测人类的身体和行为是如何被这个纷乱嘈杂的世界所改变。她们的作品逐渐演变为两位艺术家、两位策展人及美术馆团队进行的一场对话。这次对话将创造出温柔而牢固地缠绕交织并互相作用的舞蹈,虽是精心编排但又充满偶然,将美术馆变为谨慎又包容的场所,为同时调动了人类身体和数字机器的表演提供舞台。这些表演的成果诚然是未知的。但一旦踏入这个空间,我们,公众,便学会如何以一种“怪异”的方式行走、停留和思考,在面对这个将人单调地归类为“一”而非“各”的世界中,成为更加独立的个体。



03



榕树头第七期艺术家驻地项目#4:回家路上遇见秃头气球

策展人:潘思明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22日-2019年3月31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一楼榕树头空间


作为依赖准确导航科技的大人,我们的行走总是在精确的计算以内。在生活环境发生着巨变的当下,行走的路径即成历史,不同于手机里的地图导航,生活的现实图景稍纵即逝。


榕树头第七期艺术家驻地项目#4:艺术家组合凹和凹乐队希望可以透过社区居民(更着重于小朋友群体)来记录和保存社区居民今天路过的生活历史。凹和凹乐队鼓励收集生活中的语言和视觉经验进行创作,并希望以个人和想象为源头创造DIY的信息,来干扰、扺御、修补系统性铺天盖地的侵袭和淹没了社区与个体生活特征的数据化潮流。



04

 


周滔:光天化日

策展人:蔡影茜

展览时间:2019年3月23日-5月29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19楼主展厅


时代美术馆将通过对周滔(1976 年出生)过去十年的重要作品及新作的研究性展示,对艺术家整体创作作一个思辨性的回顾。周滔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一个独特的来自南方的个体,他的作品《南石头》(2010-2011)通过影像与即时剧本介入广州南石头村微妙而神奇的日常生活,并由此发展出一种“新地理学式”的影像语言,模糊了电影和视觉艺术之间的界线。近作《凡洞》(2017)延续了将空间的理性秩序转化为身体与情感体验的影像语言实践,并对电影这一时间媒体的叙事性提出挑战。时代美术馆的个展也是周滔自2008 年以来创作的一次完整展示,美术馆委托并支持的新作将在本次展览上首次展出。


*题图:周,《光天化日之三》,2018,纸上艺术微喷 63.3×120cm,图片由艺术家及维他命艺术空间提供



05



马照跑、舞照跳 

策展人:陈立

展览时间:2019年6月22日-8月19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19楼主展厅


“马照跑、舞照跳”所渗透的关于“不变”的许诺,事实上体现了一种对政治现实的未来、社会制度有效性的集体想象。无论是“变”或是“不变”,二者都共同诉诸于集体意志所构建的关于美好未来的愿景。而当个体面对遥不可及的未来和日渐扩大的现实割裂之时,如何去处理失望的政治,以及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日常现实焦虑,将是展览核心。“马照跑、舞照跳”将1970 年代末中国后社会主义时期个体意志的萌发作为起点,并同时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个体身份议题。在看似现代、开放的现今城市生活中,个体的表达和抗争是否真的有效?它们是否凸显了一种碎片化政治语境中的集体困境?展览以舞蹈、表演、身体与城市文化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试图呈现集体主义意识形态控制与个体意志表达之间相互交叠的政治复杂性。它是如何渗透在当代中国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其表演性和现实意涵又是如何不断被重新定义的?


*题图:来自艺术家李然个人文献收藏(舞台布景摄影,银盐照片)



06


忘忧草:考古当代妇女

策展人:吴建儒、张思锐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4日到11月18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19楼主展厅


“忘忧草”是一个普通中年妇女的微信名称,是有着相同命运和经历女性中的任何一位。这种自我命名指向一种共性的中年妇女审美和自我认同:有烦恼忧愁,但确要隐藏起心情,外表还要坚强和美丽。“忘忧草”同时也是一位具体的中年妇女。

 

现实中,东亚家庭中家庭分工一直都被概括为“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意识框架使得妇女承担着家庭内部的大部分分工。“女主内”的表述本身就意味着妇女在于家庭内部的时间和劳动远大于男性,女性甚至在成年之前也付出很多时间为未来的家庭生活进行演练。在儒家文化压力之下,女性不止牺牲劳动和时间,还需要将社会普遍认可的家庭价值放置于个人追求之前。妇女在家庭中的付出在外部视角看来都转化成了以家庭为主体的价值,妇女个体的消耗却无法具名,其身份和情感也丧失了出口也难以留下正式的书写。



07



榕树头第八期艺术家驻地项目#5:黄边城市规划研究所 

策展人:谭悦

展览时间:2019年上半年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


刘灏的研究所关注黄边作为一个文化阶层和身份混杂的多功能社区网络,这种社区网络无法用城市规划的二元或单元模式所定义。而当下工厂的大面积拆迁和广州设计之都的规划与建设会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统筹和改变社区的原有的面貌,黄边这个社区也将在区域化——解区域化——再区域化的过程中改变。这种科层化的区域是否是城市规划中的最优模式?规划后的社区能否被有效利用?多元化的社区消失后,原本的小制造业、服务业将何去何从?这些变化对社区生态有何影响?带着这些疑问,刘灏将驻地计划定义为一个开放式的研究项目及“及时档案”,以居民视角去探讨理想的社区形态。



08



一路向南x古巴驻地交换项目

艺术家:陈思颖、覃小诗

展览时间:2019年上半年

展览地点:古巴驻地


陈思颖和覃小诗将在古巴开展驻地研究,并制作应对“声波攻击”的避险指南。该研究项目关注声音如何在物理层面被感受到,以及在哈瓦那和广州两个城市中表达或“发出声音”意味着什么。这个项目将与哈瓦那的声音艺术家、作家和诗人一起研究“坏声音”和“声波战争”的概念。注意到古巴强大的想象和想象感知经验方面的科幻遗产,两位研究者希望将这项研究引向展览场所——建立一个能够抵御“声波攻击”的避难所以及呈现一系列以某种形式精心协调安排的表演。


*题图:2018年12月20日泛策展研讨会上陈思颖和覃小诗的表演性演讲现场



09



慢进?我们如何共处

策展人:比利安娜·恩瑞克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14日-2020年2月16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19楼主展厅


本次展览是一个始于2017年底的长期项目,邀请本土和国际艺术家在中国开展研究并创作作品。该项目旨在将美术馆的关注重点从物转向关系性和持续性的学习,通过邀请艺术家、策展人和美术馆团队打开通过关系进行学习的过程,将美术馆变成具有新动态的工作室、集会空间和实验室——这一过程及其动态往往延伸至美术馆的白墙之外。参与者长期保持互相关照,信奉共同工作与行动,是这一项目的关键所在。以此为背景,该项目在进程中与不同的参与者及其创建的网络一起扩展。这一进程反馈进最终的作品,也同时提出一种建立在慢进工作模式基础上的新型机制,以友好相宜的合作方式来反击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


从2017年底至今,受邀艺术家玛丽·维吉尼、尼古拉斯·帕里斯、李爽、马里奥·加西亚·托里斯、凯特里娜·色达、马尔塔·波皮维达等,已经就各自兴趣展开了研究,相关项目目前已在制作中。展览将激发对于美术馆的思考,视其为实验室,参观者可以自行决定学习的对象,以自主学习的态度,在没有学术性目标、不可预测的学习过程中,去探寻思索。


*题图为义乌,由艺术家李爽提供



10



杀马特城

策展人:梁健华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14日-2020年2月16日

展览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19楼东展厅


“杀马特” 源自英文smart的音译,自称杀马特的年轻工人以一种闯入者的姿态,用夸张的发型和廉价时装向社会表达自己的存在。2012年,主流社会开始发现这一人群,并表现出强烈的厌恶感,持续的打压让这一群体逐渐瓦解。如今仅有少量“杀马特”仍在广东、福建、浙江一带的小工厂中。李一凡2012年尝试研究杀马特人群,但直至2016年辗转找到杀马特源头式人物:刘福兴后,才开始真正进入到这一群体中。李一凡在面对“杀马特”时,并没有限定在他广为人知的纪录片摄制上,而是以能松动已有秩序为目标,期待作品作为主动重新分配感性活动权利的契机而存在。因此展览将以一间设计品商店的面目出现,出售开发自杀马特形象的商品,纪录片《我爱杀马特》和在快手上收集的大量日常生活、生产视频与商品并置在一起,重置“消费-生产”两种现已隔离的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11



山河颂——陈金章山水作品展

策展人:何小特

展览时间:2019年1月8日-27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自1947年考入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至今,陈金章先生的绘画生涯已走过了70余年。其间他曾参与、继承和发展了岭南画派艺术理念,并在岭南画坛新陈代谢中始终发挥着他的影响力。作为艺术教育者的陈金章,从1978年到1990年前后共培养了6届研究生,广东当代的国画精英几乎都曾受教于他。1989年,陈金章先生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被授予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陈金章先生的个展,也是出于对学院历史与20世纪艺术生态关系重要个案的关注。此次展览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陈金章先生近作精品和各时期的代表作品。第二部分是陈金章先生捐献给广州美术学院的100件写生作品。观众通过本次展览,一方面可以领略陈金章先生山水巨构的风范,同时还能体会风格底下,艺术家对传统与写生孜孜不倦的探索。



12


丹青岁月·十二人画展

展览时间:2019年3月1日-16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这是以“丹青岁月·十二人画展”为名的第四次展览,展出陈金章、梁世雄、陈永锵、张治安、刘书民、周彦生、陈新华、万小宁、苏百钧、李劲堃、朱永成、方楚乔等十二位名家作品。此十二位画家均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的陈金章、梁世雄是其余十位画家的导师。这样一个师生群体几乎代表了当今岭南山水和花鸟画界最为重要的力量,成为不可忽视的艺坛现象。



13



郭祖昌、陈子君、刘可作品展

策展人:胡斌

展览时间:2019年3月22日-4月6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近些年,广州美术学院努力推进对于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支持和成果呈现,《广州美术学院“中青年教师学术展览资助计划”实施办法》的颁布就是其中一项举措。根据该办法规定,经各单位教师申报、科研创作处形式审查,校内外专家评审等程序,评选出郭祖昌、陈子君、刘可三位教师为我校2018年“中青年教师学术展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对于这三位艺术家,展览将根据各自的创作特点设置相应的主题和展陈方式,同时又连接成有机的整体,以体现学校中青年教师创作的某些研究面向。


*题图为艺术家陈子君作品。



14



常闻漆香——蔡克振漆画艺术研究暨捐赠作品展”(暂名)

策展人:薛燕

展览时间:2019年4月12日-28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蔡克振教授是广东中山人,1931年生于武汉,曾任广州美院附中教导主任,1963年赴越南留学。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所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并中国美协、广东省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他的漆画作品《百合花》《报春》《芦花鸡》《瓶中百合》等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前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日本西武集团、澳大利亚悉尼中国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1980年创作的大型漆壁画《葵乡》安装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


蔡克振教授在2017年主动提出将自己毕生全部画作捐赠给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供后学研究、展示、观摩。此次展览将展出蔡克振教授拟捐赠的漆画经典创作三十余幅,油画作品十余幅,以及一批珍贵的创作与教学手稿。展览也将把蔡克振教授个人的创作与教学,以及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创建与发展、变革,放置在国家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进行梳理和呈现,从而展现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漆画艺术在现代中国的发展演化历程,并以老一辈艺术工作者的艺术经历、创作经验和学术积累来启发后学。



15


2019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9年5月10日—6月23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一年一度的广州美术学院研究毕业作品展总能引起多方的关注,相对于本科毕业展而言,研究生毕业展更注重通过作品呈现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品质:将自身的社会觉察力通过艺术个体系统的建构体现出来,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呈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和系统性的表现方式、方法论。本次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分成三场进行展出,令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能够更充分地得到呈现。



1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洋建设”主题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9年9月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1949年以后,基于对当时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映,各个美术门类都涌现了一大批关于工农建设的作品。以往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亦有不少,而在这当中,关于海洋方面的题材却鲜见作为专题研究和展示的类别。作为华南地区的重要美术学府——广州美术学院,因为临近东南沿海,美术师生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和写生的对象经常与海洋有关,从而产生了不少关于沿海建设和生活的作品。该展览试图以院藏作品为基础,汇集相关主题的图像和文献,以探讨美术创作和地域风貌以及相关社会生活、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17



2019珠三角艺术单位观察展

展览时间:2019年10月-12月

展览地点:广州、香港、澳门


我们希望对珠三角这片鲜活而饱含矛盾性的土地上的艺术保持持续的观察。在展览机制上,以“珠三角艺术单位观察”的名义形成每三年一次的序列展;而观察的方式则是深入到其错综复杂的各种组织中去,如群落、小组、团体、机构等。实际上,在过去的策展与研究经历中,我们已经对群落、机构有过介入,这类工作并没有中断,以后更是希望以有效的方式坚持与本土艺术力量的互动和激荡。在2016年的展览中,我们选取了9个根植于珠三角的各类团体式艺术组合,这里面有以类似同人杂志为平台的聚合,有跨学科研究小组,有师生项目团队,还有私人网络组织;涉猎的问题包括“低文学”式的自由发声、生命观测、虚拟现实、创意制品、城市研究、社区介入和公共艺术教育等。而2019年,我们将联合香港、澳门的艺术机构对于珠三角的艺术组合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并举行巡展,以形成区域间的联动效应和思想碰撞。



华·美术馆



18



变量循环——缪晓春个展

策展人:李振华

展览时间:2019年1月19日-4月7日

展览地点:华·美术馆


由华·美术馆主办,独立策展人李振华策划的“01 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2018”将于2019年1月19日至4月8日在深圳华·美术馆正式展出。本展览是对艺术家缪晓春自2006年开始用电脑软件进行创作以来阶段性成果的全面回顾,旨在呈现缪晓春在创作的成熟阶段如何思考自身、摸索转型以及营建体系。


华·美术馆作为国内第一家设计美术馆,关注设计的实验性以及跨学科的创新力量,希望通过“01 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2018”展览对未来、人与科技的探讨,与公众共同对新时代的艺术形态再次进行注视,并能够身在其中进行思维发散。今天数字技术的使用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艺术的创作方式。此次展览及附属公共项目将通过多种方式和角度延展关于数字时代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话题,它们或将提供一个提示,一个警示,一个预言……当我们讨论未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思考关于未来的不同选择。



19


笔墨至式——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主题展

策展人:尚辉

展览时间:2019年4月20日-5月20日

展览地点:华·美术馆


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水墨现在”考量的是新时期以来水墨画的当下发展状态。“笔墨至式”主题展研判的则是那些从传统文人画转向现实、进入现代审美经验,并依然讲究笔意墨蕴的水墨画。新时期以来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试图运用已有的文人画笔墨来创造与造型、图式、色彩的个性化结合,是笔墨+造型、笔墨+图式、笔墨+色彩的多样组合同时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个性创造。“笔墨至式”主题展展现了这种“笔墨+”的中西融合、古今结合的艺术方法论,它已成为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基本路径与范式。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源起于1988年北京和1992年深圳的两届“国际水墨邀请展”,作为由国家文化部批准立项和深圳市政府主办的常设性、国际性展事,已经伴随水墨艺术当代发展走过了30年的历程。2019年的“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以“水墨现在”为主题,由深圳画院、OCAT深圳馆和华·美术馆联合承办,董小明担任总策展人,尚辉、冀少峰、吴洪亮、杨晓洋四位长期致力于水墨艺术理论的研究者与水墨创作的实践者,分别担任主题展策展人,在深圳画院美术馆、OCAT深圳馆和华·美术馆举办。



20


揽古烁今——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主题展

策展人:吴洪亮

展览时间:2019年4月20日-5月20日

展览地点:华·美术馆


“揽古烁今”这一主题作为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希望将传统揽于当下,进而点亮现在与未来。借用当代的展览空间,将“古”中那些“活泼泼地”的因素激发出来,进行当代的彰显,紧扣“水墨现在”的主题。我们不仅关注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还特别注重观者欣赏情景的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卷与册页在展览中将零距离与观众相遇,打破作品与观众的诸多隔膜,将“古”在不知不觉中化为可亲近的东西,使艺术还原回真的“生活”之中。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21


风格派及未来

策展人:Sophie-Charlotte Bombeck

展览时间:2019年3月-5月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随着对杰出艺术家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开始寻求创意合作。最好是环顾四周,提出问题,并询问艺术在这个世界中是否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一种区别于全球化的作用。文化,特别是视觉艺术,是否仍然具有谈论一个国家的使命?创作过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或者是否已经以大众可理解的方式设置这种差异?我们展览的目的是转换我们的审美目光,以表明荷兰风格派运动在出现百年后已经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我承认我们的展览只涵盖一小群艺术家,但能够充分显示一场艺术家运动如何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荷兰风格派运动与未来”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德国、荷兰和英国的几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该展览探讨了荷兰风格派运动与受其思想影响的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我想提到的一个术语是“hospitality”。此外,我们邀请艺术家们展示他们自身关于艺术作品及其与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关系的陈述,并且在我们的展览中彼此保持一定距离地呈现。这些作品并未作为直接策展项目融入展览中,但一定包含在展览概念和主题的体验过程中。


除了“荷兰风格派运动”的特定主题之外,该展览还提供了一个分享和跟进的平台,而不是制造差别、代表另类、充满异国情调或具有争议性。我们希望引起人们对艺术本身潜力的关注。大体上,人们应该了解的是当代艺术展览不仅是“当代艺术”固定成果的呈现形式,而且也是一个过程、一种工具和一次学习的机会。 



22


Isabel Nolan , Stephen McKenna双个展(项目名称)

策展人:Darragh Hogan

展览时间:2019年5月-7月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23


梁绍基与梁铨双人展(项目名称)

策展人:许晟

展览时间:2019年7月-9月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梁绍基的创作以蚕丝为基本材料,用装置和影像艺术的方式,讲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思想所带来的启发。梁铨以绘画的方式,用新的材质和视觉结构,找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思想以有生命力的方式在当代延展的方法。他们两人都没有使用传统的材质或符号,却都用自己的方式再现了传统的基因如何在当代延续。这是本次展览的基本出发点。另外,两位艺术家都有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作品,这源自彼此间的默契与敬意。



24


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

策展人:戴卓群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1月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纵览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思想解放为标志,至今日全球化消费网络时代,30年间中国录像艺术迭变的概貌,邀请十数位活跃于不同时期在录像创作领域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艺术家,试图站在宏观的视角,通过对杰出个体的考察,既回溯历史丰富的褶皱与切面,又强调当下社会与技术进程带来的观念刷新和重构。

 


25



明日原乡:波兰当代艺术

策展人:顾振清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2月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艺术创新正在成为一种对当下的持续追求。它或迷失于频繁的社会交流,或崩溃于压倒性的信息过剩。当前现实变化的强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创新的艺术态度被不断夸大,并面临着早衰的威胁。当代艺术如何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现实只是让艺术家以一种大规模的、未定型的数码形式,不断地把以前所有的想法倾倒出来。如果现实社会并不彰显当代艺术崇高的、精密的思想意识。那么,明天将成为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艺术家对明日人类原乡的思考和反思,来自他们摆脱当下之犬的追逐、放下创新强迫症的一种精神自由。艺术家对明天人类社会的想象和设计,来自一个更大格局、尺度和变量上的万物演变规则。这种物演规则支配和驱动人类原乡的变迁。关注明日原乡,就是关注全球化社会发展的动因和走向。

 

这是一个以新媒体为主要媒介的波兰当代艺术展,策展人顾振清与托马兹·文德兰(Tomazs Wendland, 波兰)在“明日原乡:波兰当代艺术”的主题构想下,遴选出12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波兰艺术家的10余件参展作品。波兰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复杂的力量和紧张的体系,塑造的是当代人文的现实和明天。在波兰前卫,抽象和概念性的艺术表达已经形成一种传统的条件下,波兰的新媒体艺术究竟可以为全球化的人类家园及其社会生活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关于波兰当代艺术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全球化文化发展的问题。



OCAT深圳馆



26



“体系”:隋建国 2008-2018

策展人:崔灿灿

展览时间:2019年1月19日-4月8日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展厅A、B


"本展览是隋建国自2008年以来最全面的阶段性回顾,力图全面梳理艺术家十年来的雕塑创作和观念系统的转变历程。展览由独立策展人崔灿灿策划,囊括艺术家以雕塑、3D打印、文献记录、手稿、影像和纪录片为形式的近百件作品。


作为国际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隋建国从2008年的《盲人摸象》系列开始,告别了现代主义雕塑和观念艺术的传统,进入了全新的思考语境。通过持续不断、类型广泛和数量众多的实践,艺术家建立了一套独立的个人体系。此次展览的标题“体系”即由此而来,它一方面指涉艺术家十年来所形成的创作体系的内在结构,作品之间丰富、多样的思考轨迹;另一方面,它暗示着艺术家更为宽广的历史意识,重新评估和建立雕塑体系的雄心,展示其阶段性的艺术实现。



27


水墨无疆——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主题展

策展人:冀少锋

展览时间:2019年4月20-5月20日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展厅A、B


"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之“水墨无疆”主题展,旨在构筑一个水墨的精神文化场域,并透过墨质、墨境和墨像三个子单元,引发关于水墨边界、水墨身份、水墨定义及墨场之中的纷纭变化的讨论。该主题中,艺术家们的视觉实践不约而同地以当代水墨元素来表达自我的文化立场和思考,运用水墨多媒体、灯光装置、影像等方式,使水墨从二维走向三维,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也尝试使水墨走向广阔的公共空间,从而改变人们对水墨的惯常认知,营造一个异彩纷呈的水墨场。



28



王长存、朱昶全双个展 

王长存:逻辑的感觉

朱昶全:一个动作的历史

策展人:陆蕾平、陶寒辰

展览时间:2019年6月-8月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展厅A


两位八零后媒体艺术家王长存、朱昶全将跳脱出传统艺术领域所既定的思维方式,运用情景模拟、微观模拟、电脑程序、电子音乐等语言呈现出青年艺术家所观察世界的不同角度及介入生活的全新方式。与此同次,也进一步揭示出媒体艺术发展中,再现性艺术向在场性艺术转变的必然趋势。从王长存运用摇杆控制使得观者介入到虚拟画面的行动,到朱昶全建立数字模拟场景带领观者参与细节探险游戏,两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方式无疑试图摆脱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所衍生的“我思故你在”的迷思,旨在建立在场性的艺术邂逅与交往,尊重多元思考的存在。



29


程新皓:愚人金

策展人:陈柏麒

展览时间:2019年6月-8月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展厅B


本次展览是程新皓的⾸个美术馆个展,将呈现艺术家2012年以来的主要创作脉络,围绕着莽人和三和工人两个主要的边缘群体对象,通过艺术家的远观和亲身的涉入,以跨地域、学科和艺术创作手法的多方面尝试,最终试图显现和讨论当下持续扩张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一条隐含线索。具体而言,它是关于中国边疆的一个少数族群如何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微观分析,也是关于由这种体系扩张而产生的云南与深圳、中国内陆边疆与沿海特区之间的必然关联的内因探索。这些原本毫无瓜葛的事物,以一次偶然的治理术失效为起点,进而迫使原本在中国的民族结构中从未存在的个体一步步做出主动的选择和获得被动的结果,最终在另一个陌生地域中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连结。由此,一切的反抗策略都已失效,也由此,一种实践底层逻辑被彻底改写。


以资生堂摄影奖出道进入艺术界的化学博士程新皓,也将借由这次展览重新梳理和展现自己在过去几年中的艺术实践和思考。展览作品将以录像、电影和装置为媒介,并在一个曲折幽暗的仿野外环境中得到展示。这些作品将从企图意象上(摆动的物体,重复的动作,似是而非的规律)和背后讨论的问题上相互勾连,以构筑与这些新无产者之间的关系的可见性与可感性,从而构成对这一问题之呈现与分析。



30


诗与艺术的互文

策展人:朱朱

联合策划人:方立华  、李荣蔚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1月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展厅A、B


上世纪7、80年代之交,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催生了中国的先锋派,诗人与艺术家在这场文化运动中联系紧密,譬如“今天诗派”和“星星画会”就典型地表现出这种同盟关系。随着现代主义在各地方影响的深入,类似的同盟关系也不断地扩展版图。这种形态在“后八九”的商业化趋势里仍然延续,但更多地体现在日常交往而非运动性之中。当代艺术开始进入资本的狂欢之后,精神的疏离和物质的落差开始显露于诗与艺术之间,但两种文本之间的对话从未停止,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回顾、展示和探讨的众多议题。


“共生”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产生多重关系和后果,延伸到文化语境中,也隐喻着诗歌与艺术之间的复杂交互,和它们共同的历史背景。


本次展览将以文献——具体为杂志、书籍、图片、纪录片及实物、部分诗人的绘画与摄影,来研究四十年来诗歌与艺术的精神交流、活动和日常交往,同时展示艺术家们在绘画、影像、雕塑、装置等多重媒介中的诗歌主题作品。



31


1342ºC——刘建华作品(2001-2019)

策展人:冯博一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7日-2020年4月7日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展厅A、B


此次展览以刘建华使用陶瓷媒介向当代艺术转化的探索过程为主要脉络,以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寻求链接点的代表性作品为主要展览内容。从而延伸出狭义的陶瓷艺术之外的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领域,并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提供一个个案的视觉文化样本。“1342ºC”是烧制陶瓷时的最高窑温,以此作为展览题目,指向刘建华本次个展的作品都是以“陶瓷”为媒介的规定性。同时,这个温度暗含窑变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意味着刘建华用陶瓷不断实验,探索创作“熔点”的活跃过程,并传递出其作品成为当代艺术范畴内的一个“燃点”的视觉感受。



设计互联



32


巴比肯艺术中心巡展:亚洲漫画大展

策展人:Paul Gravett

展览时间:2019年4月-8月

展览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亚洲漫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展览,由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推出。策展人Paul Gravett带领超过20人的专家团队,对整个亚洲大陆的漫画文化进行了深度研究。展览不仅展现了亚洲漫画的起源及发展趋势,更探讨了漫画文化对电影电视、音乐、游戏、时尚及当代艺术的影响。约600件作品将在此次展出,其中包括超过280件原创漫画原作。展览分为六大版块:绘制亚洲漫画地图、神话和民俗学、重新创造和修改过去、故事和故事讲述者、审查与敏感性以及多媒体亚洲漫画。



33


启蒙者·石汉瑞

策展人:何见平

展览时间:2019年4月-6月

展览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石汉瑞是国际知名设计师,享有“香港设计之父”美誉,代表作包括汇丰银行的六角形商标,以及渣打银行多个系列的纸币。本次展览是一次对石汉瑞专业生涯的设计作品如文献陈列般的整理,展览、出版和论坛三个形态将同时进行立体和平面的呈现。



34


V&A巡展:源于自然的时尚

策展人:Edwina Ehrman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4月

展览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旨在通过对300多件服装、配饰(鞋履等)、制衣材质的展示,呈现自1600年至今400多年间,服装设计师们如何从大自然汲取资源、获取灵感与制成服饰,而这又给自然造成了什么压力和后果,为公众揭示时尚产业的前世今生。



33空间



35



罗玄九个展

策展人:贾立巍、钱泓霖、徐振邦

展览时间:2019年1月5日-3月3日

展览地点:33空间


本次展览是当代艺术家罗玄九的首次个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打边炉ARTDBL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