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就是一座牢笼,你敢突围吗?

报大人 报大人乡村日记 2021-07-19
拿奖拿到手软的女同片《卡罗尔》,我的观后感


1
2015年英美合拍的电影《卡罗尔》,被标签为一个女同电影,在欧美各大电影节上拿奖拿到手软。然而我看了后,觉得这与其说是一部同性恋电影,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生命勇气的电影生活就是一座牢笼,你敢突围吗?

特芮丝,年轻貌美、气质纯洁的商店女售货员,圣诞节临近之际,在进店购物的人群之中,她一眼瞥见一位金发女郎。一位气质优雅的中年女性。她不由得仔细盯着那女郎看,仿佛看到了理想中未来的自己。而那女郎,在特芮丝热烈的眼神中,也注意到了她,回看她,并走过来,询问关于孩子玩具的事。

金发女郎叫卡罗尔。正与丈夫协议离婚当中。她有着优裕家庭所培养出的非凡气度,她与特芮丝就商品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不由得仔细打量着对方。在她眼中,对方是一个天使一般的存在。清纯、美丽,玉洁冰清。

这是一个互相之间『一见钟情』的故事。这种情感不合常理,然而就是在那么一个瞬间,如电流一样,流过彼此的心田。

电影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那是在嬉皮士运动之前,一个看起来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黄金时期。所有人看起来都努力做着好员工,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整个社会看起来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巨大生活场,生活看起来就像坐公共汽车,一站一站地向前,可以预期。

中年的卡罗尔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主妇。在郊区有大屋,出入有豪车。有爱她的老公,有个可爱的女儿。她精致的妆容和貂皮大衣显示出她生活条件的优越。

然而,她的婚姻走到尽头了。她一心想要离婚,挣脱金色的牢笼。

并且直到婚姻多年之后,她发现,自己与女人在一起有更美好的感觉。

年轻的特芮丝,因为相貌出众,在她出入的场合,总有男士靠近她,对她殷勤备至。然而几乎无一例外地显出沉闷之味。她也有一个已经在谈婚论嫁的男朋友,对方催着她快点结婚,好像那样的话,人生的一大使命就完成了,更幸福的生活就会到来。

然而她一直有所犹豫。婚姻就像一列火车,列车员催促着她上车,她不知跳上去是对是错。

或者说,整个生活就像一个运转着的工业流水线。这个流水线希望按照自己既有的秩序和速度,来俘获她这个鲜活的肉体。而她不想那么快束手就擒。她在犹豫什么呢?或许是缺乏那真正的心动。或许是从已经程序化的关于爱情、婚姻的惯性动作中,她感觉不到真正属于两颗心之间的靠近和温暖。

而那一丝悸动,那一种对温暖的向往,在看到卡罗尔的一瞬间,在她的内心有了。

对于卡罗尔来说,她看到特芮丝的那一刻,也是如此。

这种悸动,靠得住么?这种纯粹发乎于感性的情感或欲望,能够追随么?


2
电影中,年轻的特芮丝害羞、矜持,而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甚至也浅浅体尝过同性之谊的卡罗尔,则大方主动得多。她那女王气十足的姿态和眼神里,都在释放着勾引意图。『弱受』与『强攻』,真是再好不过的搭配,可以让生活的戏剧顺利进展下去。当她决定买下特芮丝推荐的玩具时,顺便问她:『是否能由你送货上门?』尽管特芮丝没有唐突地答应亲自送货,但她将卡罗尔购物时遗失在柜台上的手套,连同玩具一起快递给了卡罗尔。虽然电影没有明说,但我想,手套也有可能是卡罗尔故意『遗失』的,她真是一个撩妹高手啊。这便给了卡罗尔邀请特芮丝午餐的正当理由。特芮丝没有拒绝这个邀请,她哪里能拒绝呢?虽然矜持内向,但与『女王』般的卡罗尔走近,也是她内心的向往啊。

午餐在严肃正经的气氛中展开,但卡罗尔具有把控气氛和进展的能力。很快,她又邀请特芮丝去她家里玩,一起过平安夜。看起来进展有点快。但这也是特芮丝愿意的。毕竟两个人都有着吸引对方的强烈气质。在卡罗尔家,特芮丝见识了什么是中产阶级的体面生活。装修得富丽堂潢的郊区大宅,里面摆着各种有品位的装饰品,还有她这个刚刚步入社会的『新鲜人』所喜欢却无力拥有的钢琴。作为一个矜持的访客,她用弹琴来掩饰自己的不自在。不巧的是,她正好碰上了赶回家来的卡罗尔的丈夫。本来卡罗尔已经拒绝了丈夫跟他一起去他父母家过圣诞节的要求。她宁愿和女儿一起留在家里度过。但丈夫不死心,跑回来说服卡罗尔带女儿一起去他父母家。卡罗尔再次坚决地拒绝。愤怒的丈夫看到妻子宁愿跟商店认识的一个陌生女孩在一起过平安夜,认为作为妻子和母亲,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也是荒唐的行为,让他想起妻子的荒唐前科。他愤怒地将女儿抱走了,并威胁卡罗尔,离婚可以,女儿的抚养权归他。

这里面涉及到了『婚姻中的责任』问题。作为妻子,就该陪着老公陪着孩子,在孩子的爷爷家度过新年假期。除此以外,女人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也是『工业化中产阶级社会』兼男权社会之下的一种无可质疑的『正当逻辑』。但卡罗尔恰恰奋起反抗这种逻辑。她想要在新年独处,或者与自己喜欢的人呆在一起,哪怕这个人是刚刚才认识的,还隔着年龄差距和阶层差距。哪怕这种行为在他人看起来『极不成熟』『极不负责任』。

但丈夫突然闯入、训斥她并夺走孩子这事,让卡罗尔美好的心情被打破,她和特芮丝的浪漫之夜陷入尴尬。特芮丝怯怯地问:『我需要现在走吗?』卡罗尔想了想说:『我送你去车站乘车吧。』独自回家的列车上,特芮丝忍不住伤心哭泣。被上层人挤兑的委屈、浪漫之夜被搅黄的伤心,尽诉于泪水。然而她刚回到公寓,走道里的公用电话响起,是卡罗尔打来的,在电话那头,卡罗尔及时地道歉,并说改天希望来特芮丝家看她。特芮丝在寒冷的冬夜接电话时,邻居老太太对自己的休息被搅扰感到不耐烦,而电话随后又被一群醉酒而归的年轻人打断。这是一个多么古板而无聊的世界啊,好不容易有另一个人热切地思念着她,在乎她,这足以融解心头的任何不快。

改天,当卡罗尔出现在特芮丝破旧的公寓房间时,她带来了一个箱子,请特芮丝打开。那是一台照相机,和一堆胶卷。因为在卡罗尔家时,卡罗尔问特芮丝有什么人生梦想,她说,自己喜欢摄影,梦想当一名摄影师,只是还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这份礼物表达了卡罗尔对特芮丝梦想的关照。

卡罗尔随后又告诉特芮丝,自己想趁着假期,开车出去旅行一段时间。她问特芮丝是否愿意跟她一起前往。

掂量了一番后,特芮丝欣喜地点了头。

只要两颗心是互相吸引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但当特芮丝将旅行计划告诉了男友后,男友非常吃惊,一个劲地斥责她幼稚,并对她对于一个中年女性表现出的『特殊兴趣』和『强烈热情』表示不可思议。他认为年长的女性只是出于对年轻女性的一时兴趣,玩玩之后,这种兴趣很快会散去的。『等着瞧吧,过不了两个星期,你就会回到这里来,求我原谅你的幼稚的。这是一种来自理性主义的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警告。而理性主义,支撑起了中产阶级的生活,以及整个中产阶级社会的运转。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生活就要井井有条,按部就班,就得像对待公司一样认真地经营,精打细算,不能鲁莽,不能冒失,不能『感情用事』。这种思维方式确实保障着生活的稳定,然而,情感的部分从中抽离了,就算中产阶级也表现出情感的成分,也往往是那种有利于维护中产阶级稳定生活的情感,比如『爱父母』『爱工作』『爱丈夫』『爱妻子』『爱子女』。当一种情感偏离了这种重心,变成不可理喻的,变成有害中产阶级稳定性的,那便是荒唐的,便是有错的,甚至是罪恶。

多少青春的激情,遭受成年人理性主义的残酷打压。多少『不可理喻』的情感,遭到理智成熟的人类的嘲笑和不屑。人长大的过程,就是『非理性』的情感被剥除的过程。理性主义者会告诫他们认为不成熟的晚辈:这种非理性的情感是幼稚的,是有害的,是会毁了你自己的。『孩子,你不能玩火』『孩子,你要走正道。』这些义正辞严的劝告,透露出不容质疑的权威,指引着生活的『正确方向』。就是在这种『指引』和『矫正』中,人的非理性的情感被扼杀,人的激情也慢慢消退。人时时自我检讨,不再犯错,害怕『踏错一步,毁坏一生』,人变得『聪明』了、谨慎了,然而,生活也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说白了,中产阶级的理性主义,就是反对身体的。一切与身体直接相关的享受,都是被排斥被打压的对象。这里面自然首先包括情欲。你不能纵容你的情欲。你不能跟着你的情欲感觉走,而不是沿着理性有秩序有规划的生活大道向前走。

但年轻的特芮丝,的确抵挡不住成熟有魅力的卡罗尔的情欲诱惑。她放弃了理性,某种程度上她已经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理性主义的无趣,感受到了压抑窒息。围绕在她身边的那些男人们,她的社交场上的朋友们,他们整天聚在一起,谈着正经的话题,充当着一个个『好人』,然而了无生趣。她的心丝毫无法与这理性的团体融为一体。

于是,她与卡罗尔,排除了一切外在压力,放飞了自我,踏上了奔放的旅程。


3
在旅途中,她们的身与心一步步靠近。她们最终肉体结合了,但这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的。毕竟,那是保守主义的50年代,两个同性之间互相传递着性气息,已经是十分大胆出位的事了,何况,她们隔着年龄的差距,所处阶层差距也是巨大的,双方都害怕唐突会毁了这段感情,而细细品味一瓶好酒,徐徐渐入佳境,由心灵的越来越频繁的共振,逐步延伸至肉体的结合,这符合那个年代的节奏。

与其说那是肉体的欢愉,倒不如说在两个身体的深情缠绵当中,完成了一次心灵距离的彻底消除,和灵魂激荡的最终确认。彼此都从这种对彼此的拥有中,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对年轻的特芮丝来说,是被一种温暖的力量强力呵护的感觉,对卡罗尔来说,是对天使般美丽和青春气息的深度迷醉。那种相拥而眠的温暖,让这个世界的无趣感、疏离感、冷漠,退到了身后。在相爱的人的怀里,在疯狂的欲念的满足和迷醉当中,生命实现了自身的圆满。

然而,一夜缠绵醒来,悲剧发生了。卡罗尔的愤怒的丈夫派了私人侦探,尾随着她们,并在她们缠绵之所的隔壁房间,偷偷录下了可作为『铁证』的声音,只为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然后用卡罗尔最在乎的孩子,来阻止她想要离婚的念头。让他们的中产阶级婚姻,继续处在运营状态。

卡罗尔的丈夫,一个财大气粗、养尊处优的男人,极力反感并阻止卡罗尔离婚的念头。并为此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他甚至能宽容和原谅卡罗尔的『荒唐行径』,只要卡罗尔回到他身边。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理性主义逻辑的结果。中产阶级为了保持生活的稳定性,财产的均衡性,以及社会身份的体面性,宁可维持一个没有情感的婚姻。在其逻辑里,也许婚姻本来就不是关乎情感和内心感受的事,而是一件关乎家庭、财产和社会身份的事。这种理性主义,使情欲和男欢女爱在婚姻中甚至变得不重要。婚姻的属性是经济性的。至于情欲,可以不与婚姻产生必然联系。情欲可以通过无数其它管道去表达、去满足。

这是一种反人性的逻辑。

中产阶级的逻辑基础,本质上就是反人性的。

它不重视人的感受。不重视人的基础需求。它是空洞的,抽象的。它也是虚伪的,自大的。

当卡罗尔被以『变态』情欲为把柄绑上丈夫的理性主义战车后,她退缩了。特芮丝在与卡罗尔同房两晚后醒来,发现卡罗尔不见了,卡罗尔最好的闺蜜坐在房间里,等着她醒来。原来闺蜜是受卡罗尔委托紧急赶过来的,继续开着那辆车带着特芮丝回家。卡罗尔还留给特芮丝一封深情的信。信中表示:『我爱你。但是我现在不得不离开你。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见到。』这样的安排无疑体现了卡罗尔的细致与周到。将特芮丝所能受到的伤害降至最低。但是,这突然的变故,自然还是会伤害到年轻未经世事的特芮丝。对年轻人来说,对爱情的期待近乎理想主义般的纯粹,而无法设想成年人世界的复杂。她虽然可以理解卡罗尔的难处,但无法不感觉到受伤。何况,这突然地分离后,她对卡罗尔的强烈思念,无处表达,对方仿佛从人世间消失了一样,将她一个人扔在了真空之中,无从联系。而卡罗尔也没法详细地告诉她,自己在进行一场战争,与丈夫之间的战争。她要为了夺回自己的孩子而战。为此,她必须在一段时期内,严格禁止再见特芮丝,并且求治于心理医生,以证明自己无心理疾病,具有抚养孩子的一切条件。她只能将对特芮丝的思念和歉意,深藏在内心。


4
在痛苦的煎熬之中,特芮丝自己也在成长。她的摄影作品获得了认可,她因此得到了时代周刊摄影部门的工作。工作的忙碌填充了她的生活。她也似乎因此变得更加冷静、理智起来。而卡罗尔,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与丈夫在调停法官面前,彼此陈述着谁更有资格获得对孩子的抚养权。

丈夫的诉求看起来很有道理,而卡罗尔方面也绝不是无半点希望。眼看着这场争夺孩子的大战一时难分胜负,只要她能够继续用时间向法官证明,自己不会再陷入『同性丑闻』事件中,她还是有希望获取孩子抚养权的。但突然,卡罗尔起身,情绪激动,她不想再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违反常理地坦然承认,自己确实跟特芮丝陷入了同性之恋,并且她认为自己这样并没有错。她也不认为这会影响孩子在她身边的健康成长。『你不就是想通过孩子抚养权的事,逼我不离婚吗?这婚我离定了,我们法庭见!』对着错愕的丈夫说出这番话后,卡罗尔离开了憋闷的小房间。

一个突然之间挣脱全部枷锁,决定遵循内心、追求真爱的勇敢女人。

然后她约她思念已久的特芮丝见面,一起晚餐。

她唯一不能确定的是,在上次的突然离开后,特芮丝是否能原谅她,是否还愿意见到她,是否还喜欢着她,是否还希望跟她在一起。

她对着桌子对面的特芮丝,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期待。她说,『我搬出来住了,自己租了一套大公寓,足够两个人住。你,愿意搬来跟我一起住吗?

一个挣脱枷锁、将自己置于自由之中的人,唯一需要承担的风险,是来自自由带来的不确定性经历了这些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分离后,特芮丝的心是否还跟她在一起?

她看着特芮丝。特芮丝变得冷冷的,琢磨不透。当卡罗尔说出自己的期待后,特芮丝摇了摇头:『不会。

这让人绝望的回答无疑是刺伤人的。然而卡罗尔就是卡罗尔,她保持着风度,保持着风平浪静的表情,好像她们之间,正在讨论的是一件不怎么重要的小事。然后她又试探性地问:『今晚我要去参加一个晚宴,会有一些有趣的人跟我在一起。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特芮丝又冰冷地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看到特芮丝,走过来跟她打招呼。年轻人是她的一位朋友,问她要不要坐他的车去一个PARTY。特芮丝有点为难地说:『本来我没打算去的。』卡罗尔见状,马上热情地说:『你坐他的车去吧!』这次见面中那种叫人绝望的尴尬,卡罗尔如此云淡风轻地化解,她还起身,跟特芮丝和她的朋友友好道别。临别之际,用手轻轻拍了一下特芮丝的肩膀。

那轻轻地一拍,见证着她在那绝望和尴尬的情景之中,还能释放出内心的温柔。

电影中的这一幕,是最打动我的一幕。这是一个在生活中历练的中年女人,阅世经验和人格魅力的绝佳体现。对于一份自己愿意放弃一切想要追逐和珍惜的情感,却需要面对突然的失去,还能如此临危不乱,受辱不惊,将这一场会面处理得如此圆融,不因对方的突然变心而恼怒,将自己的悲伤和绝望很好地掩藏起,还能继续通过那温柔的小动作,表达着自己的爱意与贴心。如果最终失去,这是最完美的退场和谢幕。留给对方的是温暖,尽管对方一时未必能理解、能体会到这难得的温暖。这真是惊人的旷达: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当然电影有一个温暖的反转式结尾。特芮丝坐朋友的车去了晚上的PARTY。面对着一群人不知所以然的喝酒、聊天,她一如既往地感觉到空虚、无聊。卡罗尔给予她的温暖开始在她本已寒冷的心中发酵,升温,她突然起身,离开,奔赴卡罗尔的晚宴之地。她费力地说服门卫,让她入场,在满座华服的人群当中,她那热情重新点亮的双眼,寻找着所爱之人的身影。最终,四目相对,电影谢幕。

这两个互相吸引的灵魂,经历人世的波折和考验后,终于重新碰撞在一起。虽然我不相信『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类的童话,虽然我可以脑补她们以后或许有情感转淡、物是人非的时候,但这又有什么关系。生命中难得有一个令自己怦然心动的身影,可以于寒冷寂寞之中,抱在一起取暖。生命中难得有浪漫的感觉和爱的激情。『爱过而分离,好于从未爱过。』对于中产阶级那扼杀人、消磨人的平庸的理性主义逻辑,我得说,人最鲜活的是内心感受,它不应因种种理性考量被扼杀。

生活是一座牢笼,你敢突围吗?

守牢的人说:出去,你会冷,你会死。

信了,在牢笼中安稳一生,然而在安稳中渐渐枯萎。

不信呢?或许会死,或许会头破血流,但也有可能,让人过上此生无悔的饱满、鲜活甚至激荡的生活。

2.8.20写于龙潭。日更No.34。文中图为《卡罗尔》海报及剧照。

报大人写作营升级版——『写作号』海盗船近日启航。一艘永不靠岸的航船,船长报大人,大副沐沐小姐。搭上这艘船,以文字为船桨,驶入未知的领域,探索个人生命与世界的真相,成为一个掌握个体命运的超级水手。让这孤岛般的日子,成为生命里重要的新起点。有意订船票上船者,可添加沐沐微信:bymier1215

相关文章:
爱情是一场瘟疫,还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孤独倔强地活着。

报大人的个人微信:freelifelaoba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