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聆听“北大红楼”广播剧 探索“音频作品”法律性质


2021声音探索者大会暨北京广播节“把脉版权新时代 · 探索行业新发展”音频版权论坛于10月4日在北京广播大厦酒店于成功举办。活动在聆听“北大红楼”广播剧的现场沉浸式体验中拉开帷幕。

近年来,音频内容以越来越多元的形态呈现在大众面前,随之而来的有关音频作品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引起业界的关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先生在致辞中提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音频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可能,本次论坛的召开定能汇聚各方共识,形成联动合力,共同为音频版权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上,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李秀磊首先发表精彩演讲,她以近三十年的广播从业经验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广播节目创作的形式和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北京广播电视台在音频作品确权和维权等方面的实践和切身体会,并且据此提出了问题和期望,她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应当成为保护音频作品创作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同时呼吁,应赋予符合作品特征的音频内容作品地位,明确音频作品的版权归属。针对这些问题和期望,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教授在他的主旨演讲“音频作品著作权保护与开发的法律思考”中给出了解决方案,更进一步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法律制度应该如何做出调整。他认为,法律制度的调整与改进离不开产业的声音,更需要权利人内心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建议音频产业应当更多的关注对司法实践的研究,推动法律制度的进步和完善,最终促成通过法律制度来促进行业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圆桌议题的缓解,产业界、法学专家和法官共同围绕音频产业的法律热点和前沿问题展开了讨论,议题包括:

* 音频作品的确权与维权;

* 著作权法中试听作品的定义与音频作品概念的关系;

* 音频互联网产品平台与传统广电媒体之间的关系;

* AI语音生成物的法律性质;

* 未经授权的模仿名人声音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

 


圆桌论坛之后,为了使声音艺术的价值获得更有效的保护,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北京广播电视节目研发中心副主任孙超宣读了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首都版权协会、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共同发布的、全国首份“保护声音作品著作权”公开倡议书。倡议一切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特征的声音作品都应获得充分有效的著作权保护,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抵制打击各类侵犯声音作品著作权的行为。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和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建设制度完善、保护严格、运行高效、服务便捷、文化自觉、开放共赢的知识产权强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2021声音探索者大会暨北京广播节”是声音产业领域内的首届盛会,北京广播电视台首次将音频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为重要分论坛主题之一,为全面推进落实新时期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产业实践,未来将持续发挥行业引领的作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