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河北日报》3000字专文报道河北工程大学!

融媒体中心 河北工程大学 2023-12-29
11月2日,《河北日报》教育版头条刊发河北日报记者陈华采写的文章《攥指成拳激活科研创新的“源动力”——我省高校科研工作创新密码解读②》,专题报道我校科研创新工作。以下为报道原文:

  今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河北工程大学有20个项目入选,获批立项总数创该校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了两倍多。  科技创新是高校的重要功能,更是促进高校全面创新的“源动力”。作为一所地方院校,河北工程大学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使得科研创新动力十足?  搭平台 汇聚校级科研顶尖力量  目前,河北工程大学牵头的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海上风电筒型基础进入了最后的安装阶段,预计这个月安装完毕。  据了解,这个项目在海上风电基础预制、浮运、调平技术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我国海上风电“卡脖子”技术,可实现海上大风车种树式快速安装。“我们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设计和建造。和传统安装技术相比,它可节省建造成本20%至30%。”河北工程大学海上风电项目施工技术团队负责人贾沼霖介绍。  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存在强台风、软地基、施工窗口期短等不利因素,开发新型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研发独特高效的建造技术是降低建造成本的关键。为突破这一瓶颈,河北工程大学组建了汇集机械、结构工程、水利工程等多个学科顶尖力量的海上风电新型筒型基础研发团队,贾沼霖正是其中一员。  “和之前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相比,科研团队的建设突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大融合,既能高效解决科研中的问题,也有利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原创性的突破。”贾沼霖表示。  以该项目为例,海上风电基础部件从陆地到海上的运输原有一套设计方案,但是海上的波浪条件还是超出了团队的想象,运输过程中碰到了难题。  “我们是头一天接近中午时候接到了前方反馈,根据预判,我们团队30多人开始连夜协同攻关,仅20多个小时就拿出了改良方案。”贾沼霖说。  科研攻关的过程中,该团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案例可不止这一个。  近年来,河北工程大学将一批优势、重点学科从紧张的办学空间中“释放”出来,集中力量搭建高水平综合科研平台,助力科研上台阶。  目前,该校围绕优势学科集群和青年骨干、创新人才,组建了2支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科技创新团队、4支重点科研创新团队和8支骨干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有3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0个省级科研平台。学校还强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多维互补科研创新体系。  “无论是组建科研团队还是搭建科研平台,目的都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主导先导产业,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河北工程大学科研院院长李思敏介绍。  重育人 构筑青年人才成长快车道  前不久,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赵巧静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有机硫煤中含硫多环芳烃的热演化机理”审批通过,成为她申请成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赵巧静申报成功可并不单凭运气。  2014年赵巧静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回到了母校河北工程大学任教。科研视野不够、经验不足、不易找准方向……是很多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共同的困惑,赵巧静也不例外。  “做科研,刚入职的那两年很关键,一旦丢掉了科研习惯就很难再拾起来。”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存良表示。  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抓住前几年的科研关键期?  河北工程大学给青年教师配备了“科研导师”,通过老带新等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赵巧静的“科研导师”是她所在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孙玉壮教授。  “孙老师既给了我信心,又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帮助。”赵巧静说。  科研是严谨的,往往一字之差就会谬以千里。对于青年人才,科研态度很关键。  “孙老师就是那位帮我们把严科研关口的守门人。”赵巧静说。  有一次数据整理中,赵巧静发现同一煤层的2个样品之间有机数据差异较大,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孙玉壮要求她对这两个样品的数据进行多次核对,后又对这两个样品进行了平行实验,真正确认无误了才肯罢休。  “正是这样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赵巧静表示。  不仅在日常,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程中,孙玉壮也严格把关。  “上次申报书上专家评语是高硫煤热模拟实验方案不具体、不详尽,这次我们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准备,申报书的每个细节,孙老师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赵巧静说。  除了申报书有专人指点,每年各个领域科研前沿和战略发展方向是什么?哪个科研项目最有潜力?河北工程大学自2020年开始,形成了专门针对科学研究任务征集机制。  每年学校会组织行业部门、企业、战略研究机构、相关领域专家等共同研判科学前沿和战略发展方向,多方凝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一线的重大科学问题,并从上一年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但“落选”的名单中,挑出50项有潜力的项目进行重点研究和打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即便没有申报成功,申报书中也会有权威专家的一些建议和评语,我们会根据专家建议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再打磨。”李思敏表示。  “没有好的育才机制,就留不住优秀的青年人才。人才工作不仅要在‘引’和‘留’上出实招,还要在‘培’上想办法。”河北工程大学党委书记于树江表示,近年来,河北工程大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精准帮扶指导,完善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梯次型培育体系。  强政策 营造人尽其才的教学科研氛围  最近一段时间,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刘帮军一直为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的安装做准备。  这可是他自2020年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博士毕业后,最渴望能在科研中应用到的一台设备。  “这台设备是学校专门为科研配置的,有了这台设备我的地球化学研究就能和国际顶尖的研究接轨。这种实实在在的支持,对我来说既是认可,更是动力。”刘帮军表示。  精密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为部分优秀科研人员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这只是河北工程大学支持和鼓励青年人才积极投身科研的一个缩影。  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除了实打实的科研设备,科研经费也不可少。科研经费的多少代表了高校的创新活力与能力,是吸引高层次人才、提升教师科研活跃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河北工程大学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2019年实现科研实际到账经费和横向科研合同经费均突破亿元大关。2020年和2021年,该校科研活动经费总量和人均数量也实现了“倍增”式增长,年师均科研经费从2012年的2.77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20.03万元,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  “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就是要为科研创造物质基础。”李思敏说。  除了“真金白银”,政策的支持也是激发科研创新的动力。  前不久,河北工程大学出台了《“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并选拔出了首批25位“青蓝学者”高层次人才,刘帮军正是其中一位。“青蓝学者聘期为5年,5年要进行大考,3年进行期中考,每年还有定量考,目的就是通过考核激励创新。”刘帮军介绍。  在激励政策上,该校还出台《河北工程大学国家科学技术奖培育和奖励工作方案(试行)》《河北工程大学重大科研业绩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产出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奖励,鼓励在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这几年学校各种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系列政策迅速落地,这些政策减少了来自各类行政事务对青年教师的压力,充分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在各自领域的科研积极性。”刘帮军表示。



往期回顾

你好,这里是河北工程大学114校园服务查号台
代码1352,请确认!
河北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巡礼④|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刘炳宇

校对:张小雨

责编:丹 斌

审核:刘 胜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