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让碎片化信息害了你

爱学习的 沱江视角 2023-10-11









别让碎片化信息害了你


在短视频时代,“一分钟读完《红楼梦》”“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等各种关于书籍、影视的极简版解说层出不穷,人们好像被卷入了碎片化信息的浪潮,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加速获取知识,却也忘了学习的本质。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曾在采访中说过:“我们这个时代太碎片了,知识的碎片化实在是太严重了,但是我始终都坚信,在这个碎片化的游戏中,隐身在游戏背后的人,他的知识一定是不碎片的。”


如果我们永远被碎片的浪潮裹挟着往前走,那我们永远都只能是这场游戏中的被淘汰者,很难去考虑另外的规则,可以说是我们失去了这种辨析世界的能力。


学习是一本精神的书,别人的注释哪能比得上自己的见解。







碎片化时代带给我们便利,信息唾手可得,哪怕身处一小方天地,只要你想,随时能通过社交媒体看到发生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的琐事。但随之而来的浮躁、压力也渐渐吞噬了我们,由于获取信息过于容易,我们也陷入了一种懒惰的思维方式。


短视频重在一个“短”字,但是短暂的学习是无法形成长期记忆的,《认知》中提到,短时记忆的记忆容量是4、5个组块,存储时间只需要1/2秒,记忆的恢复需要150毫秒,直到再有一个“刺激”出现,就可以使短期记忆保持更长,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形成知识的系统,降低了思考力,“刺激”发生的概率也就很小。


再者,短期记忆花费的时间很短,停留于浅层的阅读,会产生获得知识的错觉,形成快感,导致我们对摄取碎片化信息上瘾,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很难戒掉手机瘾。当瞬时的快感过去,人们发现自己的脑子一片空空,继而更加拼命地获取碎片化信息来填补空虚。


久而久之,这样的思维方式深入人心,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浮躁,最终陷入死循环。



如何破局?


跳出思维误区。


碎片化学习不等于碎片化信息。


《认知天性》讲述了学习的本质,即知识链和记忆结。学习的过程至少分为三步:最开始是对短期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这些信息还没有被巩固成长期记忆中坚实的知识表征;紧接着是巩固会辨识并稳定记忆线索,赋予其含义,把它们与过去的经验以及长期记忆中已经存储下来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了记忆结。最后是检索,检索会更新所学的东西,并让你做到学以致用,也就形成了知识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误区就在于获取到了碎片化信息不代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碎片化学习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巩固已学到的知识,而不是去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只浮在表面的信息是很难利用起来的,所以再多也没用。越轻松,越容易学不好。


《认知天性》提出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就消失了。我们很容易相信,学东西时越轻松,学习效果就越好,但事实恰恰相反,如果学起来又难又慢,似乎毫无进展,我们就会转而关注那些看似更有成效的方法,但是没意识到这些方法往往并不会带来持久的效果。


成为主动学习者。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但是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


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思考某一两个知识点,并且带入穿插练习,更有助于长期记忆。不仅如此,碎片化学习还可以避免我们在某一处钻牛角尖,掉进同一思维的死循环。


善用练习组合,带来成长型思维


《Mindest》一书中指出,固定性思维的人觉得能力是先天的,比较难改变,而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后天培养的,付出足够努力就能获得这个技能。多样化练习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如何评估背景,以及辨识问题间的差异,从一系列可选答案中选择并应用正确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思维也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发掘世界的更多面。




碎片化时代就像潘多拉魔盒,咨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这个世界我们无法控制,只能对已知或确认的这部分负责,良好地利用,就可以把影响限制住,避免难以招架。


看到这里,你是否愿意去整合你的信息流了呢?


沿途相遇,与君共勉。



END



往期链接

“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是轻松笑料还是人情世故?

家乡的夏天

七月电影推荐

在西华的独家记忆(二)




作者:陈勃含

编辑:石悦淇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王嘉瑜

编审:曾益 黄奕 田利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