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反叛于旅游,流俗于打卡 | 编辑部聊天室
第97期主持人 | 董子琪
Citywalk意为都市漫游,听起来挺洋气。近来出现了不少标价的citywalk旅游路线,一条贯穿徐家汇的线路还区分出了早鸟价29.9元与全价票39.9元。
其实我们公司就在徐家汇附近,每次开完会,我都会顺着徐家汇公园在衡山路附近散步,从三九天走到了三伏天。那一片路边颇有几个雅致的地点:徐家汇公园里有百代唱片小楼,对面是衡山电影院,最近重看电视剧《孽债》发现主角之一在里面当电影放映员,路上有两三家便宜的外卖服饰商店以及一家华丽的旧灯铺,改造过的菜市场门口有鲜花贩卖,再往前走会路过上海第一个苔藓空间高安公园,上海图书馆就在眼前。走的时间久了,我也观察到一些变化,像是衡山宾馆西餐部卖栗子蛋糕的饼屋关掉,对面凯文咖啡也打烊了,门口贴着敬告顾客的单薄纸片。
徐家汇公园walk(董子琪 摄)
citywalk注定只发生在静谧优雅的城市中心地带吗?未必如此。我上周末去了老杨浦的平凉路附近散步,从沪东工人文化宫——也就是鼎鼎有名的“东宫”(“东宫”在一些上海作家的作品里出现过,如同一个重要的历史地标,过去许多工人在东宫跳舞、看演出,现在还以最便宜的票价播映电影)——走到了定海路改造路段,还路过了平凉公园,里面有关于“婚姻幸福之路”宣教的地砖,从一年纸婚向上至木婚、铁婚到金婚。
已故的作家西西将citywalk写得很好,因为她具有一种孩童的新鲜目光。在自传性质的小说《候鸟》里,她回忆起四十年代的上海“梧桐区”,好看的建筑像奶油蛋糕一样,圆圆的围墙,圆圆的鱼池,路边还有透明玻璃的外国糕饼店和卖冰水的小贩。电影《爱情神话》和《无名》对上海街头也算有着散步般的特写,即便故事发生于不同年代,前者留意到了打折的外贸服饰与进口食品商店,后者扫过了糕点铺与拿破仑蛋糕。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一书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漂在北京的知识青年——比如沈从文——因不想困在逼仄的寓所里,因此想要投奔具有现代性的公园,并对公园寄予许多期望。从不想被困、出门散步的角度思考一些作品的确具有启发性。以当下的语境来说,当青年们出门散步,也不一定就去公园,也可以去电子市场考古(每次四号线驶过虬江路电子市场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可以去二手商铺淘货,或仅仅是去街边奶茶店、煎饼摊或是书店逛逛,或者只是走走,不抱任何目的。人们citywalk,或许就像歌里唱的,只是为了“拥抱接吻都不觉得难堪”(李亮节《河北大街》)。
在微信搜索“citywalk 上海”搜到的路线图,
按氛围分为几大类
citywalk的姿态:
拍照、恋爱与瞎逛
收费的citywalk值不值?
侦探定制路线与超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