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列出所有朋友的名字,你就已经写出了一篇迷你自传 | 一周荐书
撰文 | 潘文捷
编辑 | 林子人
《国医》
近期在文化界,《翦商》作者李硕身患绝症又因中医治疗而重获新生,引发了人们又一轮关于中医的讨论。一直以来,在中医与西医的的探讨中,不少人会认为中医不科学、理论近乎玄学,难以被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证实等等,但有时候中医中药也会出现人们想象不到的疗效。
本书主人公老中医陈万举是作者春桃的公公,在自身和周围人难以治愈的疾病被陈万举一一攻破之后,春桃依然没有想过要以他为创作对象,只是觉得这样的老中医在全中国一定“多了去了”。谁料一次聚会中,朋友们听陈万举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都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忘了吃饭,甚至忘了上班。有人建议这么好的故事,干嘛不写呢?春桃也意识到,虽然陈万举不过是中国中部一座中等城市的一名老中医,但“正如观察一片树叶,就可以知道一棵大树的生长情况”,他的经历也展示出中国中医近百年的历史缩影。
《关于人生这场旅行的四件小事》
《孤独不算烦恼》中,收录了15篇讲述孤独的文章。在现代性造成社会原子化的时代,或许每个人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生活的人都会思考孤独的问题,然而独处和孤独在某些时刻也是必要的,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更是一生的课题。《布丁国的酋长》一书的编者是英国历史学家安妮·格雷,她擅长饮食历史研究,并从文学作品中选取了引发人们思考饮食文化的部分。牛津大学文学批评及文化史方向教授米歇尔·门德尔松主编了《送给朋友的花束》一书,从13篇文章中,读者领略到关于保持友谊的奥秘。《出门散步去》收录了40篇关于外出游玩的文章,唤起都市丛林中生存的人们对远方的向往。
《熊式一: 消失的“中国莎士比亚”》
郑达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8
《王宝川》在伦敦大获成功,伊丽莎白二世当时才十几岁,也被玛丽皇后拉过去看了——这位皇后自己就看了八次。之后,熊式一更是成为了第一个登上百老汇舞台的中国导演,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莎士比亚”。此外,他还是作家、译者、中国香港地区清华书院创校校长、BBC电台评论员、艺术收藏家……然而在中国,不论是学界还是大众,都已经忽视熊式一太久了。本书作者波士顿萨福克大学(Suffolk University)荣誉教授郑达用十年时间深耕熊式一家人提供的一手文献,在展示熊式一人生的同时,也记述了1930年代散居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大展风采的盛况。
《太后西奔:帝国晚期的仓皇与激荡》
在流行文化中,“西狩”事件常常被描绘得具有戏剧色彩,充满历史悲情。本书作者谭木声则援引了当时诸多历史人物的日记、回忆录、外交文书以及当时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来还原“西狩”事件的前因后果,揭示“庚子国难”的意义。他认为“西狩”事件令慈禧意识到,祖宗留下的治内驭外之法,在拥有新的政治制度、先进工业技术的国家面前显得无用而落后,因此只有走上实施新政的道路。从此以后,“大清不再讨论开明与保守,而是如何改变,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本书从历史学角度进行史料爬梳,写作时则采用了历史非虚构的写法,以文学笔触展现历史中的鲜活人物。
《洞穴中的心智: 意识和艺术的起源》
解读这些岩画艺术,涉及到我们如何成为人类并且开始创作艺术的问题。智人进行绘画,尼安德特人也可以模仿智人的行为,两者的绘画却因为心智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大卫·刘易斯-威廉斯看到,此前不少学者都对岩画的内涵进行过解读,虽然看似很有道理,却依然有许多难以说通的地方。他在本书中则利用民族志,解读出人们对宇宙的观念和一系列的隐喻,从而揭示出隐喻、心智、图像、社会和宇宙是如何联合的。
《玛雅史 : 失落的世界第五大文明》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教授罗伯特·J.沙雷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物馆美洲区研究员洛·P.特拉克斯勒在本书中全景式地呈现了玛雅文明3000年历史。他们认为,古玛雅的魅力部分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其“失落文明”的身份所给人的浪漫印象,一是对墨西哥和中美洲丛林深处的遗迹发掘工作所带来的未解之谜。随着各个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玛雅并不是一个源自神话的诡秘国度,而是一个有着高超智慧的复杂社会,它和其他前工业文明——无论是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日本,还是秘鲁——有着许多相同的特征。”
《自己的房子》
在本书中,接近60岁的德博拉·利维一直生活在对一套房子的渴望之中,结束了婚姻生活的她辗转于伦敦、纽约、孟买、巴黎等地。她内心一直渴望拥有一间居所,一个可以让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和工作的小王国。她试图去定义自己想要的居所的样子以及其中的物品,同时也写下自己对于日常生活的女性主义思考。最后她也发现,自己的著作就是自己的不动产,它们并非是私有的财产,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可以进来,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和感受。
《共鸣写作:“后真相时代”的写作技巧》
本书作者崔西·霍尔担任《纽约时报》评论版总编辑20多年。她以自己担任编辑的经验为背景,把写作和编校的心得分享给读者,目的在于帮助人们用有说服力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做法不仅仅适用于写评论文章,而且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说服他人。本书中援引了许多在《纽约时报》刊登成功的“爆款文”,它们共通的技巧有诉诸个人经历、消灭术语、与众不同的角度、从读者(而非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出发进行论证等。她还邀请作者同时表现出自信、权威和谦逊。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潘文捷,编辑:林子人、徐鲁青,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