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熊逸版》| 一口气停不下来,终于找到了《资治通鉴》的正确打开方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阅读有温度,生活有态度 #共读NO.96
声音主播:石榴
导 语
许多人与《资治通鉴》之间的交集,仅仅止步于“久仰大名”。
01 / 熊逸其人
02 / 《资治通鉴》其书
每一位中国人,想必都听过“资治通鉴”这四个字,简直可以用“如雷贯耳”来形容。
不过呢,许多人与《资治通鉴》之间的交集,也仅仅止步于“久仰大名”。
哪怕是号称“热爱读书”的我,也只是早早买了一套拿来装点书柜,随手翻过几次,并没有详读。
原因何在呢?
首先,还是那种对待经典书籍的膜拜心理在作祟,认为对待这样的史书巨著,必须沐浴更衣,斋戒三天之后,才能开始专心去读。
凡事只要遇上“改天”或“以后”这两个字,便会遥遥无期。
其次,这套书中记载了从周威烈王23年至周世宗显德6年,共1362年的历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它为“网罗繁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
这里面涵盖了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存量有些不足,所以面对这样的一位“师尊”,心存畏惧,故而迟迟没读此书。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与其助手刘恕等人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对,就是咱们小时候天天念叨的《司马光砸缸》中的那个智慧小孩。
他在宋神宗时,曾与王安石同朝为官,但两人并非好朋友。他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于是便远离朝政,通过15年的时间,潜心编纂了这部《资治通鉴》。
毛泽东自称反复研读过《资治通鉴》17次,每看一次,便会批注一次。
他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通鉴》里写的是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03 / 解剖式导读
熊逸把自己写这套书的过程称之为“厨师烹饪一头大象”,他说,就类似于咱们职场人常用的“拆解法”,无非就是小团队拆解大项目的传统套路。
所以,他的这套《资治通鉴》并非传统思维上的原著加注释的注解版,而更像“拆书”,把书籍内容吃透之后,打散重组,把书中的知识点一个一个提炼出来,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思维方式,为读者进行书籍内容的讲解和分析。
“拆书”这种新颖的形式近几年特别受欢迎,因为不仅帮助读者节约了收集资料的时间,还帮读者节约了“阅读”的时间。
而且,“拆书”一般都是为“讲书”服务的,所以在文字的表达上会更轻松活泼,在逻辑衔接上更为流畅,可看可听两相宜。
熊逸自称拆解这套巨著时,用了七把刀:
第一把刀是追本溯源。既然是历史书籍,就得不断考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第二把刀是竭泽而渔。全力网罗材料,然后再去伪存真;
第三把刀是跟进学术前沿。司马光当时受限于史料的错误,熊逸将之一一更正过来;
第四把刀是知人论世。带领读者看懂司马光所处时代的政治、学术、立场等问题;
第五把刀是专剖思想史。一部书一旦成为经典,就会催生出各种衍生品,对于此类种种,也会去兜上一圈;
第六把刀是古代意识。读古人的书,就得想古人的事,掌握古人的思维方式;
第七把刀是现代意识。古代意识与现代意识需要不断切换,我们才能古为今用。
解剖如此之细,烹饪还不能心急,熊逸始终保持小火慢炖,书中体现的逻辑思想,没有刺猬型的宏大框架,只有狐狸型的丰富细节。
04 / 结语
《资治通鉴:熊逸版》目前已经出版了两套,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套为第二辑,内容涵盖了《资治通鉴》中的周纪三、周纪四、周纪五,以及秦纪一、秦纪二。
熊逸从这段历史中,挑出了260个问题进行解读,知识面涉及到政治、经济、人文以及哲学思想等领域,全方面满足各种口味刁钻的读者。
他会带着我们走进战国时期,了解那段百花争艳、群雄争霸的历史中,秦国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生的赢家,登上历史舞台的。
总之,读完这套历史书就会有种想要追更的感觉,开始期待着:《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三辑啥时候出呀?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排版:颜忆
审校:颜忆
同类书籍推荐阅读:
往期作品回顾:
视频号|燕晓悦品读书
小红书|燕晓悦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