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桂林历史:桂林差点成了李商隐的福地,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

燕晓 燕晓文史
2024-11-26


点击蓝字关注 · 共读历史文化


导读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李商隐随郑亚徒步四千多里,终于抵达桂州(今天的桂林)。作为新上任的桂州刺史,郑亚也希望在此实现一番作为,他任命李商隐为掌书记,不后升为支使,从六品上阶。


提到李商隐,大家对他的诗并不陌生,却很少有人知道,李商隐曾经在桂林做“官”,这是他生命中少有的痛快淋漓的“职场生涯”。可惜,残酷的现实告诉他,这样的幸福时光只是昙花一现。


李商隐少年丧父,生活贫困,一家人要依靠亲戚接济度日,小小年纪便看尽世态炎凉。幸运的是,家族中有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虽然没当过官,但在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对李商隐十分器重。


少年时期的李商隐,便写得一手好文章,这令他受到了当时许多士大夫的赞赏。其中包括他一生之中最大的贵人——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


令狐楚擅长骈文,在他的调教之下,李商隐的文学素养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令狐楚还将李商隐视若己出,将身边的达官贵人全都引荐给李商隐,为他的仕途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



唐开成三年(838年),27岁的李商隐迎来了他人生高光时刻。


这一年,他不仅顺利通过科举考试,更令人羡慕的是,他还娶到了心仪的王氏为妻,可谓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双喜临门!


王氏的父亲王茂元是晚唐的高官,按理说,这样的联姻应该令李商隐的前程锦上添花才对,万万没想到,这反而是他人生噩梦的开始。


这一切的转折点在于“牛李党争”,这是一场唐代中后期的政治纷争。对李商隐大力提携的令狐楚是牛党核心人物,而李商隐迎娶的,却是李党核心人物王茂元的女儿。


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认定李商隐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父亲刚走,他就另附高枝,这不是忘恩负义是什么?


而另一头,王茂元为了避嫌,根本不敢推荐自己的女婿。


一个堂堂的进士,竟因此成为了“万人嫌”,谁都不敢得罪“牛李”任何一方。



唯有郑亚不在乎。


郑亚与李商隐同为荥阳人,或许因为是同乡,他对李商隐的遭遇总有些怜惜之情。郑亚于宪宗元和十五年进士及第,可见其才华不在李商隐之下,而且,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不讳,被誉为“伟丈夫”。


唐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失势,郑亚也受到牵连,被放至千里之外的桂州(今广西桂林)为官。他立即对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李商隐入幕共事。


尽管山高路远,但李商隐也不愿意在长安城里受人排挤,于是,欣然应允。


说到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李商隐的身份——“游幕”。


游幕,古代文人的一种职业,他们离开家乡,进入各级官府幕府,充当幕僚或师爷,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文案等工作。


唐代时,游幕已经成为许多文人用来养家糊口的职业选择,不少文人通过游幕身份受到官员赏识,进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对于一些落第举子、不得志的士人来说,游幕虽然辛苦,但可以接触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结交人脉,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资源,也不失为一条“还不错”的路。



只是这份工作流动性很大,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常年漂泊在外,根本无法顾及家庭,这对于大情圣李商隐来说,无疑是痛楚的。


到达桂州之后,李商隐感觉到一丝欣慰,他看得出,郑亚是发自内心地欣赏他,希望与他在桂州实现一番抱负,为此,他也尽一万分的努力回报这份知遇之恩。


桂林秀美的山水令李商隐心情大好,他常乘舟出游,与这里的农人打成一片,纯朴的民风和写意的风景,令他忘却了长安城的尔虞我诈,他的心灵得到了温暖的抚慰。


唐大中二年(848年)春天,郑亚派李商隐前往昭州(今天的桂林平乐县)担任代理郡守,虽说是“代理”,但手中的实权与地方郡守无二,如果在地方上能够做出成绩来,还很有可能获得“转正”的机会。


说起来,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好像是个香饽饽。实际上,那时已经进入晚唐,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大地方都很萧条,更别说昭州这种西南小镇了。


李商隐能够得到这个代理郡守一职,只因地方官跑了,不愿意管这个烂摊子,故而丢下一堆的破事儿,等着李商隐来收拾呢。


李商隐没有犹豫,他临危受命,立即奔赴昭州走马上任。



到达昭州之后,李商隐曾作《昭州》一诗:桂水春犹早,昭川日正西。虎当官道斗,猿上驿楼啼。绳烂金沙井,松干乳洞梯。乡音殊可骇,仍有醉如泥。
从这首读中可以看出,昭州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差,情况不容乐观。李商隐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迅速制定了一系列举措。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使得社会恢复了秩序,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

本以为桂州能成为自己施展抱负的福地,哪知,“牛李党争”进一步升级,郑亚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循州(今广东惠州)去了,李商隐短暂的代理郡守生涯也就此终结。
游幕的命运往往与官员相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可怜的李商隐,只得无奈地收拾行囊,只身踏上了北返的道路,继续寻找他的幕主,继续为谋一份糊口的职业而忍受冷眼。
李商隐只活到四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他这一生,沉浮皆不由自己,但他却始终没有屈服于命运,在他的诗篇之中,处处流露着他对生命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或许隐隐中,他已经感知到大唐将不久矣,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的千古名句,令人读来唏嘘不已!





















参考书籍:孟语嫣《唐诗是一曲风流:李商隐诗传》


编者语:


近几年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国学文化书籍,也零散地写过不少内容,今年会将之一一整理汇编,国学笔记的内容涉及面会比较宽。


作为桂林人,也希望为家乡尽一份心,故而,后期还会整理一些与桂林有关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您也对国学历史文化有兴趣,欢迎加入燕晓文史交流群,共同探讨。(入群需遵守群规)


龙行

龘龘

申请入群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同类书籍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回顾

欢迎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号|燕晓文史

  小红书|燕晓文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燕晓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