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节,本来没有扫墓的事,也跟孝顺没有关系

彬彬有法 2020-09-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孝之彬彬 Author 敬平

1清明节,本来没有扫墓的事


“彬彬有法”今天所说的清明节,其实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清明”,本来说的是四季轮回,春满大地,气清景明的自然规律,没有祭扫祖先这样的世俗活动。


清明节扫墓,是清朝才有的事儿。


清朝之前,唐代宋代,清明节,是用来踏青,用来happy,用来玩的,满脸悲伤地祭祀祖先,是“寒食节”特有的内容。


这两个节日,本来是连着的,相隔一两天,因为隔得近,慢慢地,合二为一,弄得清明节笑脸变哭脸。


可是,追根溯源,这寒食节,原本也不是用来祭奠祖先的,起码,祭祀的不是自己的祖先。


寒食节,最早是春秋时代的事,是一个小地方的事,春秋时代有所谓的五霸,晋文公就是其中一霸,这节,就是这位霸主折腾出来的。


晋文公小的时候,不叫晋文公,叫“重耳”,是晋国的公子,是晋国国君的接班人。


[“公子”,跟“太子”差不多。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不叫“太子”?“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春秋时代,名义上的皇帝是周王,什么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小国的国君,实际上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算,可是,表面上必须承认周王是老大,他们自己不能称王,只能称呼“xx公”,他们的接班人,就叫“公子”,公之子。]


公子重耳,命运坎坷,年轻的时候被迫流亡晋国之外,长达十九年。回国之后,做了晋国的老大,吃香的喝辣的,当初跟着他流亡的人,一个个荣华富贵。


但是,有个叫介之推的人,不愿意高官厚禄跟着混,选择功成身退隐居山林,还带着亲娘一起进了山。


这个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流亡,不离不弃,忠心耿耿。有一回,重耳饿了没东西吃,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块,让主人吃了。成语“割股啖肉”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你说,像介子推这样的部下,要不要重用?


晋文公叫人去劝介之推,出来跟着我做官。可是,介之推很固执,不管你怎么劝,就是不出山。


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逼他回到朝廷做官。介子推这个人的原则性太强了,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愣是被火活活烧死了。同时被烧死的,还有他娘。


晋文公悲痛不已,就把介之推母子被火烧死的那一天,作为寒食节,禁止晋国老百姓生火。不能生火,就只能吃寒冷的食物,所以这一天就叫做寒食节。


所以说,寒食节当初设立的宗旨,是纪念介之推,不是自己的祖先。没想到,斗转星移,寒食节和清明节慢慢合二为一,祭祀介之推,变成了祭祀老祖宗。



2清明节放假,唐朝的假期比现在还要长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日本和尚,到中国来学习游历。回国之后呢,他就告诉日本的老百姓,说,唐朝在寒食节前后三天是放假的。这三天里面,家家户户都要拜扫自己家的坟墓。


唐朝,三百年的时光,不可能数百年如一日,假期都是一样的长,一成不变。


我们今天的历史文献,记载的唐朝寒食节祭扫祖先放假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大历年间,皇帝就下了一个命令,说,因为“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连在一起的,就放五天的假日,让大家祭祀祖先。


那个时代,除了当官的,没什么人需要什么假期,想歇就歇着呗。


所谓放假,指的是,给做臣子的干部放假。


给干部放假,让他们祭祀祖先,也不是皇帝的心血来潮。唐朝的皇帝发现,让臣子们出城祭祖,他就不能像平时一样正点上班,处理国家大事。


唐朝倡导以孝治天下。扫墓既然是一件关系到孝不孝顺的大事,干部自然要带头,所以,就给他们放假。家远,法定假日不够,还可以请事假。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有一个叫柳宗元的人,一连四年没有回故乡扫墓,非常痛苦,就对着家乡磕头,痛哭流涕。


你看,以前,寒食节是用来纪念介之推的,鼓励人们做忠臣。唐朝之后呢,就变成鼓励人们做孝子。这个变化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我也没有办法还原。但我们可以推测背后的逻辑,大概是忠臣出自孝子之门。没有孝子就不会有忠臣。


明白这一点,皇帝当然要鼓励天下的臣民做孝子,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在清明节的时候祭祀祖先。


今天,没有了皇帝的鼓励,心存孝意的儿女也会秉承古代的哀慕之义,祭祀亲人。这就是习俗的力量。那些千里迢迢下江南的人,哪怕没有可以凭吊的坟墓,也要沏杯清明前的龙井茶,默默吟诵“今生一面三叩首,来世见面五杯酒”这些你摸不着头脑的话,祝在天之灵安息。



3清明节扫墓怎么就是孝了?


“孝”这个字,它的原意呢,就是尊祖敬先。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什么一个人没有后代,对自己的祖先是最大不孝的呢?


这是因为,你没有后代,就不能给祖先一代接一代地去扫墓,去祭祀。没人祭扫的坟墓,经过一个冬天的折磨,有的地方开裂了,有的地方被老鼠打洞了,有的地方荒草丛生了,远远看去,就是一座荒坟。


勃勃的春天中有一座荒坟,这种景象,一定让人觉得非常凄凉。


这个躺在荒坟里面的人,就是俗话所说的孤魂野鬼。人世间还有比这更凄凉的事?


大家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个叫“柳永”的宋代著名词人大v?这人呢,一生风流,没有后代,当然也就没有人给他安葬,更不会有人给他扫墓。


这样的人,死过之后,就是孤魂野鬼。


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v词人,他的粉丝们不忍心他落得如此下场,从宋朝开始,到清朝,一代代的粉丝们,写了一堆小说,编造了京城妓女全城出动为他送葬为他扫墓的故事。


这些小说,大同小异,都说柳永这个人,穿花街,过柳巷,天天跟妓女混一起,跟他们睡觉,给他们填词,最后死在妓院里,他死的时候,整个京城的妓女啊,披麻戴孝,都跑出来给他送葬,场面非常的盛大。


他死过之后呢,每到清明节,京城的妓女,也会成群结队的过来给他扫墓。


这个美妙的小说故事反过来说明,一个人死了之后,没有人安葬,没有人扫墓,将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


如果你像柳永一样,断了后,断了祖先的香火,让老祖宗变成了孤魂野鬼,当然是大大的不孝。


你看,中国古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高文件《礼记》,就对孝子设定了三条评价标准:


第一条,父母在世的时候,你要抚养他;

第二条,父母死亡的时候,你要安葬他;

第三条,父母安葬之后,你要祭祀他,给他扫墓。


做到这三条,才算是一个孝子,缺一不可。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扫墓的子孙多,赡养父母的子孙少?我想,可能是因为扫墓这一条容易做到,换掉新土,烧点纸钱,一年一次,不难办。


更重要的,可能是祭祖的人,内心深处,有祈望老祖宗在天之灵,保佑自己,升官发财,儿孙满堂,妻妾成群,远离灾难,享尽荣华富美。


so, 清明扫墓这件事,子孙们一个个乐此不疲,不但能对祖宗尽孝,请祖宗保佑,还能踏青,看油菜花,吃野菜,多美的事。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