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际!果断关注,宏基因组新思路来袭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当前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MP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已经成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多种微生物选择性地定殖微塑料,形成独特的生态位“塑料际(Plastisphere)”。本研究揭示了塑料际与浮游生物群落在代谢功能和元素循环方面的差异并探索其生态构建机制。
根据地理位置、水文和环境特征,对太湖15个站点(包括流入、流出和双向河)的地表水和MPs颗粒进行采样,每个站点采集两个平行样本。
技术路线
1 微塑料在太湖沿岸地表水中的分布特征
图1 微塑料在太湖沿岸地表水中的分布特征
通过KEGG预测发现,与水体相比,MPs观察到不同的微生物代谢功能,在level1水平上,代谢途径的相对丰度最高(图4)。与水样相比,塑料际微生物群落中其他氨基酸代谢、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以及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代谢途径丰度显著提高(图4)。
图4 塑料际及浮游生物群落KEGG代谢基因比较
塑料际微生物与元素循环相关功能密切相关。在N循环中发现参与有机降解和合成的功能基因在两种基质中均占比很大(图5)。与水中浮游生物相比,塑料际中参与固氮和硝化的功能基因丰度均降低,但参与同化硝酸盐还原、异化硝酸盐还原和反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在塑料际中丰度更高。
图6 塑料际和湖水中硫循环基因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探索驱动MPs上微生物组合和功能的生态过程,计算了基于零模型和中性模型(NCM)的随机性指数(MST)(图7)。MPs中微生物种类、代谢途径和CAZyme(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出现频率可以较好拟合中性模型。塑料际群落的MST值始终大于浮游生物群落。随机过程对塑料际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有显著影响,而确定性过程对浮游生物群落更为重要。
图7 塑料际和浮游生物群落中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生态学组装过程
凌恩生物
简介
微生物是自然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凌恩生物推出全新基于宏基因组学注释的碳、氮、磷、硫、金属&塑料等元素循环分析流程,可实现元素功能基因、宿主微生物联合分析,从而综合分析不同生境下元素循环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满足广大科研工作者关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助力客户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Xu CZ et al. Lake plastisphere as a new biotope in the Anthropocene: Potential pathogen colonization and distinct microbial functionality. Joua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