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系列报道之二
戏 曲 与 人 民 同 在
中国民间在春节期间有张贴钟馗像的习俗,寓“辟邪祛祟”之意。钟馗,至迟在唐代就正式成为驱鬼之神,传说唐玄宗梦见钟馗为其捉鬼,其病遂愈,梦醒后,唐玄宗召画家吴道子,吴道子据明皇所叙梦之情形,绘制钟馗捉鬼图,广颁天下。自此,钟馗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中广泛出现的题材,展现于文人书画、诗词歌咏、戏曲表演、民俗妆扮等诸多文艺门类中,由此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的驱瘟逐疫、打鬼灭祟的典型形象,乃至有“欲要打鬼、借助钟馗”之说。
唐代周繇根据其时流传的传说,创作《梦舞钟馗赋》,成为唐赋的代表作品。该篇律赋通过神秘的形象渲染,展示了舞蹈艺术表现出来的钟馗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出唐代礼乐环境中具有傩礼特质的钟馗表演艺术。这与唐宋时期呈现于绘画中的《中山出游图》、表演于中国民间社会如敦煌傩礼中的钟馗驱祟、如黄河流域的钟馗爨弄等演艺活动,都是相通的。宋代以后,钟馗的造型与故事形态逐渐趋于定型,尤其是在戏曲艺术中,钟馗在礼乐文化中一以贯之的神圣性,和在表演艺术中被普遍赋予的世俗性,交融一体,显示出中国文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崇尚英雄、憎恶奸邪、祈福祷寿的文化理想。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批批的医护人员投入救死扶伤的抗疫前线,一批批的公安干警把守在护国护民的本职岗位,一批批的各行业劳动者奋战在疫病防治的前沿,一批批病患走出痛苦和死亡的阴霾。中国戏曲与人民同在,绵延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脉,用体贴人情、扶整斗志的艺术形象,激励真善美,祛除假恶丑,传递人间真情,弘扬社会正气,这是戏曲人和中国人在此时此刻应尽的责任。疫疠无情人有情,丹心如火共灯明,祝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人民康泰吉祥。
[宋]龚开《中山出游图》
梦舞钟馗赋
——以“德至前王始观神迹”为韵
[唐]周繇
皇躬抱疾,佳梦通神,见幡绰兮上言丹陛,引钟馗兮来舞华茵。寝酣方悦于宸扆,不知为异;觉后全销于美疚,始讶非真。开元中抚念齐民,忧勤大国,万机亲决于宸断,微疟遂沾于圣德。金丹术士,殊乖九转之功;桐箓医师,又寡十全之力。
爰感神物,来康哲王。于时漏滴长乐,钟敲建章,扃禁闥兮闭羽卫,虚寝殿兮阒嫔嫱。虎魄枕欹,象榻透荧荧之影;虾须帘卷,鱼灯摇闪闪之光。圣魂惝恍以方寐,怪状朦胧而遽至。硉矹标众,䫜顤特异。奋长髯于阔臆,斜领全开;搔短发于圆颅,危冠欲坠。顾视才定,趋跄忽前,不待乎调凤管,揆鸾弦,曳蓝衫而飒纚,挥竹简以蹁跹。顿趾而虎跳幽谷,昂头而龙跃深渊。或呀口而扬音,或蹲身而节拍,震雕栱以将落,跃瑶阶而欲折。万灵沮气以慞惶,一鬼傍随而奋踯。烟云忽起,难留舞罢之姿;雨雹交驰,旋失去来之迹。
睿想才悟,清宵已阑,祛沉疴而顿愈,痒御体以犹寒。对真妃言寤寐之祥,六宫皆贺;诏道子写婆娑之状,百辟咸观。彼号伊祁,亦名郁垒,傩祅于凝冱之末,驱厉于发生之始。岂如呈妙舞兮荐梦,明君康宁兮福履。
(载[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八一二,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先生书四句偈
疫情嚣嚣,街市寂寂,全民蛰伏,战况惨烈。沐手敬书佛教净坛偈,惟愿承三宝力,仗古德言,祈祝九州清净,百姓安康,家国平安!——田青小记。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黄叶先生绘《钟馗图》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嘉礼,其历史渊源可以上溯至唐宋时期已经成熟的福建木偶戏,以独具特色的“傀儡调”为主要声腔,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音乐,与表演中的“压脚鼓”、“钲锣”等古老形式与演奏技法相映成趣。在长期的演出中,泉州木偶戏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被称为“线规”,通过演员手指对线索的娴熟掌握,让木偶宛然若生、栩栩如生。泉州木偶剧院在当代创作中,对提线木偶的表演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艺术创造,创作出一系列技艺超群的优秀经典剧目,如《元宵乐》、《驯猴》、《钟馗醉酒》、《钦差大臣》、《赵氏孤儿》等脍炙人口,在国际上拥有崇高的艺术声誉。
泉州提线木偶《钟馗醉酒》
表 演:张 弓
泉州木偶剧院演出
泉州提线木偶《钟馗醉酒》
河北梆子是清代盛行于山陕地区的秦腔、梆子腔进入直隶、京、津等地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剧种,因其流播地区的语言、风俗、审美等因素,而在历史上有口梆子、卫梆子、京梆子等风格差异,以鲜明的剧种风格成为梆子腔系剧种中独具燕赵风骨的戏曲艺术。《钟馗》是河北梆子久负盛名的精品力作,经过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演绎创造和精心打磨,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戏曲佳作。石家庄市河北梆子成立于1963年,是河北梆子传承创作的重要剧院团之一,有雷保春、刘晓俊、刘莉沙、李夕果、白小玲等诸多名家。河北梆子名家李淑芬受裴艳玲亲授,在《钟馗》一剧中精彩地再现了该剧的艺术品格。
河北梆子《钟馗》“行路”
主 演:李淑芬(饰钟馗)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出
河北梆子《钟馗》“行路”选段
目连戏是与中国戏曲发展几乎同步的剧目类型,从宋代以降的数百年间逐渐发展成为庞大的演剧形态,特别是明代皖南人郑之珍整理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成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普遍依从的文本,作为最具影响的宗教戏长期盛演,到17世纪以后宫廷演出的《劝善金科》以连台本形式进行创编,形成规模宏大的演出现象。目连戏在很多剧种中被看作是“戏祖”、“戏娘”,集大成地汇集了剧种的音乐、表演艺术。南陵目连戏是皖南地区目连戏的重要遗存形式,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先生说:“目连戏,演目连救母故事,皖以南盛行之……演戏伶人,大抵为南陵人,专业是艺者。”显示了南陵目连戏在此区域的影响力,南陵目连戏以阳腔广调、清槌慢板以及带有和声演唱的形式最具代表性,20世纪80年代一批老艺人演唱的成本目连戏被记录下来,随着茆耕茹、汪天友等学者的整理被保存下来,至今相沿不绝。
南陵目连戏《新年》唱词
南陵目连戏民国老艺人坐唱《新年》
演 唱:万庆时、何玉林、朱华领
【新水令】(生)少年养正自修行,论修行,善为根本。至心皈万法,竭力奉双亲。菽水晨昏,身外事吾何论。
【清江引】(外)沉檀满爇金猊里,叆叇香烟起。乾坤覆载恩,神圣匡扶力。凭此香,拜谢天和地。
【降黄龙】(生拜年唱)新年佳景,今朝为首,此时独胜。律回太簇,天开黄道,气转鸿钧。一觞表敬松柏酒,奉椿萱不老长生。愿从今,年年春酒,庆贺元辰。(外)叹光阴百年如瞬,叹浮生碌碌,华鬓星星,我存心积善。
(正)员外。(外)安人。(正)积善何来?(外)喏——
这金遗与儿孙,儿孙未必能守;将书遗与儿孙,儿孙未必能读。依着老夫看来,何不多积些阴功,冥冥之中,以为儿孙久长之计,长久之计了。老安人,倒不如把阴功广积在冥冥,以为我儿孙久长之计。(正)欢欣,春到门庭,山川如旧,一家安乐,胜值千金。愿从今,年年春酒,庆贺元辰。
【皂角儿】(众)捧金樽,屠苏满斟;论春光,元辰难并。一年三百六十日,唯有此日为尊。一饮须倾三百杯,唯有此杯独盛。喜春晴,迟迟春日,普照春人。黄棉袄,烘烘暖,谢天公,赐得均匀。桃符换新,斗柄指寅,一年康泰,百福骈臻。
【尾声】(外)向春天敢把春来问,(正)春到门庭物色新。(生)儿愿爹妈呵,常为春光作主人。
(外)益利,(末)在。(外)去至会缘桥上,整顿斋房舍宇,扯起布施旗幡。倘有僧道到来,速报我知。(末)领命。(外白)残腊昨宵去,(正白)新春今日回。(生白)阳春布德泽,(众白)万物生光辉。(同下)
南陵目连戏民国老艺人坐唱《新年》
南陵目连戏复排剧目《接钟老仙》
主 演:徐叶保(饰钟馗)
南陵县目连戏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演出
南陵目连戏复排剧目《接钟老仙》
(本期相关的图片、声像、唱词资料由田青先生、黄叶先生、莆仙戏鲤声传承保护中心傅丽芸主任,郭章勇先生、段示威女士及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王景贤先生及泉州木偶戏剧团,汪天友先生及南陵县文化馆、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谨致谢意。)
编校:张 静、颜 之
排版:王志勇
审稿:王 馗、谢雍君、郑 雷
➠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15——2019主题实践活动汇报展在京开幕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