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是说事 | GDP“无数”了,经济“有数”吗?

王恩博 国是直通车 2020-08-18
来自专辑
国是看两会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有三重考量


2020年,中国罕见地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但GDP“无数”,不代表中国政府心中无数。22日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特殊安排,折射出疫情之下官方对经济发展的三重考量。



考量一:

灵活安排,为应对不确定性留空间。


从趋势看,相较于以往盯住某个具体数字,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下,中国政府对于年度GDP增速目标的安排已愈加灵活。


2016年以来,从以“区间”方式设定增长预期目标,到用“左右”二字为增长数字增添弹性,这些微调的背后,是官方对增长速度的淡化和对发展质量的强调。


从现实看,为防控疫情,中国经济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GDP出现负增长。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亦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预计,中国经济将从常规增长模式转入相当长时期的“战疫增长”模式。


非常时期面对空前挑战,充分估计困难是应有之义。报告在确定今年增长目标时,亦需要考虑疫情可能的走向,并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风险容忍度相结合。


而此番不设增速具体目标的特殊安排,一方面为应对潜在风险“冒头”留足了灵活应对的政策空间;另一方面又有助于避免目标数字过高导致宏观政策“用力过猛”等副作用。



考量二:

守住底线,为渡过难关赢时间。


应对挑战,要留出腾挪空间,也要守好底线。尽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清晰可见。


报告明确指出,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


事实上,自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保”以来,这一概念就被视作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所在。而越是不确定性增加,守住底线的意义就越大。


拆解“六保”内容,其无不是疫情下的当务之急,更是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的艰巨任务。


如受疫情冲击中国就业压力加大,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居“六保”前两位,凸显官方对基本民生的关切。而作为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单位,保市场主体又有助于防止疫情对经济影响从短期发展为长期,从而为兜底民生奠定基础。


一旦保住了这三者,就会带来收入,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从而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考量三:

着眼长远,为结构改革保驾护航。


随着3、4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好转,各方已形成一个共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直以来,中国都坚持立足当下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其标志之一,就是早已确定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获取经济长期增长的红利。


尽管疫情带来巨大冲击,但中国不能乱了发展阵脚,仍需把解决短期问题和化解长期矛盾相结合,把应对外部挑战和破解内部难题相结合。


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报告提出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而淡化具体增速,有助于避免各方在下行压力加大之时再度背上“数字包袱”,从而为改革创造更大空间。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宏观基本指标的稳定,重要的不是靠拼速度来支持,而是靠调结构转方式来保障加以支持。“结构的变化、方式的调整,这才是中国战胜疫情冲击的主要途径、根本出路。”


推荐阅读

国是看两会 | “加减法”里,政府工作报告装着这些礼包


国是看两会 | 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好商量!汪洋这些话,信息量十足


国是说事 | 为什么要把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



文字来源:中新社

视频:金易子

编辑:陈昊星

责编:赵建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