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种鱼卵一定要丢掉!一家四口吃了它全部被放倒!
据她自己回忆,原来在熬鱼汤时没有去除鱼卵,大约一个小时后,几个人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并送到医院抢救。
这是怎么回事?石斑鱼里有什么危险分子吗?
但是,我们平时在吃石斑鱼的时候的确需要小心,因为石斑鱼中可能存在一种天然的危险分子——雪卡毒素。这也极可能是导致吴女士一家中毒的元凶。
雪卡毒素来自名为 “双鞭毛藻”的海洋微生物, 它通过依附在死去的珊瑚礁和海藻上生长。但通过食物链,这种毒素可能在鱼类体内蓄积。
食草鱼类首先吃下依附在珊瑚礁上的有毒海洋浮游生物,然后体型较大的食肉鱼类吃下这些含有毒素的鱼类,毒素由此在食物链中逐级累积。
石斑鱼作为一种大型的食肉鱼类,体内可能蓄积的毒素也更多。
而且,最令人防不胜防的是,雪卡毒素非常耐热,稳定性高,即使你用高温烹煮、冷冻、干燥或人体胃酸消化等手段处理,均不能除去毒素。所以,只要你吃了含有雪卡毒素的石斑鱼,中毒就很难避免。
雪卡毒素在鱼卵中就比较多,食用石斑鱼的鱼卵也是可能中毒的。最近几年,由于海产贸易不断增加,雪卡毒鱼类中毒现已成为一种全球常见的食物中毒现象。
一般来说,吃了含雪卡毒素的鱼后,人们会在30分钟内出现症状,但一般在24至48小时内才发病。中毒的最初症状会出现肠胃或神经系统不适,呕吐、腹泻、恶心及腹痛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唇部及四肢麻痹、皮肤发痒、冷热感觉颠倒、肉及关节疼痛等神经系统不适,更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低血压、心搏徐缓、呼吸困难及麻痹。
不过,令人庆幸的是,雪卡毒素中毒的死亡案例几乎没有。
而且,只要是深海鱼,都可能存在雪卡毒素,因为它是由海藻在食肉鱼类体内蓄积的。已有的中毒案例包括珊瑚鱼、青斑、苏眉、红鰽和海豚等。
另外,海鱼越大,其所含的毒素可能越多,食用起来更危险。
如果实在想吃,最好每次少吃一点,而且优先挑选个头小的石斑鱼。吃的时候也不要吃石斑鱼的头、鱼皮、内脏和鱼卵,因为这些部位的毒素可能比较多。
有些因素会加深中毒症状,比如吃食石斑鱼时喝酒和食用花生或豆类食物等,所以,如果中毒了就不要喝酒、吃花生和豆类了。如果食用石斑鱼不小心中毒、出现不适症状了,一定要尽快就医。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而海洋石斑鱼(Grouper)则是泛指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里的各属鱼类。从动物分类上它们就不一样,不过由于外形有些类似,都有斑,所以叫法有点类似。
淡水水域中的石斑鱼一般没有雪卡毒素,不过,食用时也要注意可能有其他污染。
深海石斑鱼都有富集雪卡毒素的可能,食用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