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俩娃感情的小船说好不翻,二宝到来前准备好了吗?

2016-05-20 大壮小美妈 小灯塔的三十六计


有朋友问我,最近刚怀上二宝,家里的老大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有没有对妈妈肚子里的弟/妹满怀爱意?除了充满新奇和爱意之外,我发现老大突然变得很敏感,特别黏妈妈,有时候甚至会大哭大闹要求妈妈陪。我已经尽量多花时间陪老大了,不过情况并没有改善。因为怀孕的缘故,我自己身体也有一些不适,不可能无限满足老大的各种要求。这种时候该怎么办?想必是每个想要二胎的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弟弟妹妹到来之前,如何帮助老大做好心理建设,完美过渡,迎接新生命!



其实我们都知道,小朋友缠着妈妈,无非在表达一个信息:“妈妈,你爱我吗?”得到这个问题的肯定答案是小朋友最根本的心理需求。从小到大,如果家里一直和睦有爱,在家庭环境和人口不变的情况下,小朋友应该已经对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有强烈的信心了。“将有一个弟弟/妹妹要加入我们这个家庭了”,这个消息带来的是对小朋友最熟悉的环境的改变,小朋友关于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也自然会打上一个问号。

这里为准备迎接二胎的妈妈们强烈推荐两本书:《Your second child》和《Siblings without rivalry》,我自己不少方法都是从这两本书里学到的。

拜访有小宝宝的家庭,一起看老大小时候的照片和录像,读关于小弟弟妹妹的书等方法,都可以帮助小朋友具体的描绘出未来的家庭场景,解答小朋友对未来家庭结构和活动的疑惑,可以大大的增强小朋友的安全感。




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二宝出生前老大心理过渡的具体方法

1.让老大有机会接触其他小朋友的baby弟弟妹妹


这个可以从备孕就开始了,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以后会怎么样。尽量少说什么不能做,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跟小宝宝相处。他知道得越多,焦虑就越少,就会越接受。


大壮有个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正好在我刚怀孕的时候添了妹妹。大壮第一次见到那个朋友的妹妹,离得十万八千里,看都不敢看。我告诉他可以看,可以轻轻摸摸,可以亲头发。。。我们平时也告诉他什么玩具小宝宝可以玩,什么东西对小宝宝会很危险。他那时候每次在玩具房翻出一个又大又软的玩具,就会说这个可以给小宝宝玩,他要教小宝宝怎么玩。后来朋友一家来做客,他还专门陪小宝宝玩,主动给小宝宝示范,超级有爱。


2. 及早开始给老大做心理过渡的准备


当时我们用医生B超时拍的照片拿给大壮看,告诉他那是妈妈肚子里的baby。看到图像有了视觉效果,小人容易明白,马上就接受了。



3. 给老大看迎接宝宝的书


Amazon有不少相关类型的书,书刚到的时候大壮每天都要看,仔细地听我讲。书上说妈妈要多休息,小宝宝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去医院,奶奶在家陪他,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什么样,家里活动大概什么样。读书还是能够帮助他想象宝宝出生以后的场景,可以减少焦虑。


4. 拥抱和亲昵


我从第一次见妇产科医生,医生就让我不能再抱大壮了,他那时候已经超过35磅了。我跟大壮说因为他太重了,妈妈不能抱他,他也没意见。到孕后期特别不方便的时候, 他也早已习惯我不能抱他的情况了。虽然不抱, 但是平时搂搂亲亲很多,他想黏我,任何时候都欢迎。有时候他装小宝宝让我搂,我也配合让他装,并且告诉他,妈妈爱他, 即使他不是小宝宝了也爱他,等他长大了也爱他,慢慢的他也不再装了。



5. 尽量提前安排和保持合适老大的社交活动


我是全职妈妈,怀孕之前大壮的活动主要是离家30分钟车程的金宝贝课、博物馆、动物园之类的,而这些活动到孕后期就不太现实了。所以我从7个月开始就把他的活动范围调整到家附近,选择在社区的亲子儿童课、图书馆的故事会和音乐课,都是离家5分钟之内的。从那时候开始,他每星期有3-4个上午要去参加这些活动。后来奶奶来帮忙,也很方便带他去,而且我以后带着小美,也很容易带大壮去上这些课。大壮超级喜欢,因为不仅有机会和老师还有其他小朋友玩,而且他觉得他的生活没有因为小美的到来而被打搅得太厉害。现在大壮继续维持着这些活动,再加上每星期有1-2次小朋友来家里playdate,充分保证了他生活的丰富多彩。



6. 一起迎接弟弟妹妹回家


很多时候老大会跟祖父母留在家里,等爸妈和二宝从医院回来。我们担心这样做让大壮觉得爸爸妈妈带了个外来人回家,商量之后决定把出院回家变成一个全员参与的家庭活动。出院之前,爸爸先回家把大壮接到医院来,然后我们一起带小美回家。这样大壮觉得他从来没有落单,一直是跟爸爸妈妈一起的。虽然多一个步骤, 但是我们很喜欢这样的安排,回到家就不需要任何过渡,很自然的就是一家四口了。


小美满月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太爷爷太奶奶,二老一直抱着小美。临走前,大壮看到小美还在太爷爷手里,急得带着哭腔直嚷嚷:“不要小美留在太爷爷家,要小美跟我一起回自己家。”回到家吃晚饭,吃了两口又想起来问小美呢,我告诉他在家里小床睡觉,他才放下心来。可见他是扎扎实实地认同了一家四口这个状态。



7. 礼物


大部分的惯例是给老大买个玩具, 然后说是弟弟/妹妹送的。我怕大壮不信, 所以没有这么做。他奶奶带着他去build a bear做了两只小熊,一个是他的,一个是妹妹的。妹妹的小熊里面有颗心,,是他亲了放进去的。等妹妹回家时,他把这个妹妹熊送给妹妹当见面礼。大壮现在特喜欢这俩兄妹熊。



除了这些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老大表达爸爸妈妈的爱。在家庭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坚定老大对这份爱的信心。很多爸爸妈妈的疑问都是,我们已经尽量满足她/他的要求,无论是陪玩,买额外的玩具做奖励,还是专门计划的游乐项目。可是没有用啊,小朋友还是很敏感,很缠人!


咱们这里先把亲子的爱放一放,换个场景,切换到夫妻关系上。妻子对丈夫的抱怨,咱最熟悉的就是:“眼里没活儿”,“踢一下,动一下”,“从来没有惊喜,不会花心思”,有的丈夫即使能对家务、礼物做到有求必应,也还是顶着“被动应付”的帽子。最能让妻子高兴的,就是丈夫主动的、冷不丁表达出来的爱意。不是任何节日或者纪念日,冷不丁送朵花儿;也不是妻子的那份家务,冷不丁的被丈夫做了。问丈夫为什么送花,为什么做家务,人简单回一句“因为我爱你”。这比踢着送99朵花,骂着做所有的家务,有爱多了。


再回到亲子关系,把妻子的角色换成小朋友,丈夫换成爸爸妈妈,小朋友缠着妈妈,妈妈满足,这是被动的,效果极微。爸爸妈妈要主动,冷不丁地告诉小朋友:妈妈/爸爸爱他/她,这是100分的效果。


可是问题又出来了,很多父母都会问:我们已经尽可能的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给他/她,还能怎么多?其实有的时候,这个冷不丁的表达并不需要过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小朋友最缠人的时候,应该是睡觉前和刚睡醒这两个过渡时间,与其让她/他发10分钟甚至半小时的脾气要妈妈/爸爸陪,不如主动多亲一下,抱一下。这主动的多一下,比小朋友哭闹要来的陪着哄10分钟,更能表达爱意。


每天大壮上床睡觉前,我们的惯例是:他自己挑本书,爸爸妈妈给讲;然后关灯,跟爸爸妈妈搂着聊会儿天;最后,他指定个身上的地儿(经常是耳朵根,胳膊肘,屁股,这类稀奇古怪的地方)让爸爸妈妈亲一下,然后说晚安,关门。隔三差五的,我亲他的时候会吧唧吧唧多亲几下,然后他就问我“妈妈干嘛亲那么多下啊?”我跟他说:“因为妈妈很爱很爱你。”听了这个回答,小人心满意足地笑得那叫一个甜啊。



据我所知,小朋友不让爸妈上厕所,或者追着爸妈上厕所,或者抱爸妈大腿,这些都是高频率事件。与其上着厕所的同时要头疼怎么甩掉小尾巴,不如上厕所之前先花半分钟跟小朋友说好:“妈妈上完厕所就陪你xxx”,让小朋友知道妈妈上厕所不是离开她,而是心里还想着她。


在小朋友玩完一个玩具或者一项游戏,正在寻找下一个目标的时候,与其让她最后决定来“缠妈妈”,不如主动出击去“缠他/她”。有的时候,他/她知道了你愿意去陪他玩就够了,真要玩起来,人还不一定选妈妈陪着玩的项目呢。说白了,就是在小朋友还没问“妈妈,你爱我吗?”的时候 (小朋友的问法经常以缠人,哭闹等表现)就冷不丁地找个机会主动告诉他/她“妈妈很爱很爱你”。



回想起小美刚出生不久,大壮对妹妹的新鲜劲儿过了,每天来帮忙的奶奶也回家了,剩下我自己照顾大壮和小美。头两个月,每天我要喂小美(母乳)的时候,大壮虽然不会专门针对小美,但是都会找到各种理由(玩具火车轨塌了,吊车钩子松了,要读某本书,要喝水),几乎是撒泼打滚地要我去陪他。


那时候我一边是饿得嗷嗷的小美,一边是哇哇大哭的大壮,头都快裂了。后来我慢慢摸索到这种主动的,冷不丁的表达“我爱你”的方法。每次喂小美之前,都会先主动提出陪大壮玩个游戏读本书,然后主动提出喂完小美之后再陪他玩,让他决定一会儿玩什么。这样他知道妈妈只是短暂地不能陪他,而把注意力转移到之后能跟妈妈玩的游戏中去了。


后来我每次喂小美的时候,大壮在隔壁他自己的房间或者游戏室玩,他路过小美房间的时候,会轻手轻脚的,冲着我挤一下眼睛笑一下,然后高高兴兴地接着自己玩,因为他知道,我喂完小美,会再好好陪他玩。


当然,小朋友的信心是靠细水长流的生活细节建立起来的。爸爸妈妈们要相信,虽然老大对于父母深爱着他这种信心会被即将改变的家庭结构挑战,只要爸爸妈妈坚定不移地表达爱,他的信心就能保持,而且会更强大。






作者介绍

大壮小美妈,育有一对儿女——大壮和小美。北大毕业后赴美深造,美国UIUC教育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儿童学习动机以及教育课程设置,曾在美国多所幼儿园和学校进行教学实验,并研究小朋友的家庭教育和成长。







欢迎关注小灯塔微博"小灯塔的三十六计"  








所有图片文字都是小灯塔原创。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谢绝私自转载!投稿与合作,请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