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单独迷信豆瓣评分了!是时候解释下了
今天咱们不聊电影,当然也聊不起iPhone X,我们来探讨一下国内外电影的评分网站,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前段时间大聪很喜欢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他通过《好莱坞报道者》对外发声,严厉谴责烂番茄评分网站。
他认为这些评分网站把很多好电影埋没,让一些更通俗易懂的电影抬头,但这实则是毁了很多伟大电影的诞生。
甚至,“烂番茄”这个网站的名字,就是对电影的侮辱。
而在国内,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出过数次电影人对评分网站的“讨伐”,部分电影人认为评分网站恶意抹黑电影,影响电影排片和票房。
人怕出名猪怕壮,豆瓣评分首当其冲。
在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在选择一部电影之前,会习惯性的打开评分网站,看一下该电影的评分分数,太低的话可能就不在观影范围内了。
从这个层面分析,评分网站或者影评人的分析,确实会对电影的票房和口碑造成蝴蝶效应的影响。
比如《百鸟朝凤》,《二十二》,在评分口碑极好的情况下,甚至百鸟朝凤导演下跪门事件发酵,以及影评人纷纷推荐的影响下,这些电影都得到了预料之外的票房。
《百鸟朝凤》8695万票房,《二十二》1.7亿票房。
而《李雷和韩梅梅》和《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直接被评分给“灭”了,造成两位导演都发文控诉豆瓣。
《纯洁心灵》仅227万票房,《李雷和韩梅梅》4000万票房。
真有意思,有人感谢评分和口碑救了电影,而有人认为评分和口碑毁了电影。
大聪想说,这些只是电影汪洋案例中的个例,如果看待一件事情都用个例去下结论,那一定是武断的,也一定会有反个例去推倒这些结论。
比如,《闪光少女》的主创,也搞了一次“集体下跪”,来呼吁电影的排片,渴望能曲线救片。虽然《闪光少女》的口碑并不差,但依然在票房中失利。
而最近的《2049》和《全球风暴》,更把评分和票房的反面关系,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2049》在评分在各评分网站都很高,而且影评人的集体高潮成为影片的“自来水”。
但《2049》却在全球拿到了刚刚回本的票房,而在国内截止到目前,只有区区7400万的票房。
而口碑一般的《全球风暴》(豆瓣仅6.3,时光网6.5),却在国内狂赚快4亿。
想要举出口碑票房两极分化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套用马爷爷说的那句语录,市场是一个无形的手,捉摸不定。
但即便如此,还是依然有很多电影人对评分平台抱有恶意。
反过来,大众也对“权威”的评分平台越来越依赖,甚至有些观众,还给自己定下规定,“上映的电影如果不超过X.X分,就不进电影院。”
但是,评分网站真的就有那么“权威”吗,评分网站真的能代表你自己对一部电影的定义吗?
大聪今天就来挖一挖国内外各评分网站的评分机制。
豆瓣
先从大家最熟悉,最“权威”的豆瓣说起,这也是很多影评人写影评的时候,单独只拿豆瓣的评分来作为评判标准。
为何豆瓣评分这么受欢迎,这和国内观众养成的观影习惯有关系,当然也是基于豆瓣的评分人数基数大(达到上亿级)。因此人数越多,评分就会相对更客观。
而且豆瓣至今为止还没投资过任何一部电影,只是在上映电影宣发上,单独分出一个部分作为广告业务。不过广告业务和评分机制的部分,是分开的。这样能给人印象更公正一些。
至于豆瓣的评分运算方式以及一些机密的内部报告,豆瓣CEO阿北在去年豆瓣评分饱受质疑的期间,已经发布了一篇长达四千多字的长文,来解释这一切。
总结下来豆瓣的评分机制就是简单的大众评审制:
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那42万用户里可能包括资深电影评论家,可能包括你、你的亲戚、你的小学同学、早晨卖你油条的那个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个人。但每个人都是一票。
而在阿北的长文中,似乎对刷分现象不屑一顾,因为豆瓣有基于上亿人次的大众评审团,即使有刷分现象,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当然他们也会积极应对恶意刷分现象。
说了这么一圈,貌似豆瓣确实是实至名归的权威。但是,深挖一下,或许能让大家换个角度观察豆瓣。
阿北在长文中有解释说,豆瓣或许早几年是文青的大本营,但现在已经不是了。
虽然他说的是事实,但是豆瓣曾经是文青大本营,现在并不意味着曾经的文青,退出了豆瓣,只是在文青大本营的基础上,加入了并不那么文青的大众群体。
换 38 34847 38 13306 0 0 1937 0 0:00:17 0:00:06 0:00:11 2852句话说,豆瓣现在依然是以文青为主的用户大本营。
如果用拟人化的方式形容,豆瓣姑娘是一个在书香门第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从小生活在上海,但由于高考失利,考到了某个二线城市的大学,认识了当地的一个做小本生意个体户家庭的小伙子,之后两人结婚,举家迁户口搬回上海居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属于全国中产阶级偏上。
没错,豆瓣的评分,大致就出自这个角度的家庭。
豆瓣现在的用户,几乎都集中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因此对电影的审美的要求,确实会比其他平台要严苛一些,甚至可以说,要极端一些。
这就能说明为何韩剧,美剧,在豆瓣评分如此之高,这些都是源于前面说的豆瓣的基因。
因此,如果真拿豆瓣评分作为电影评分“权威”,那就太小看了电影的世界,也把中国十几亿人的口味,看得太单调了。
淘票票
显然,淘票票注意到国内评分市场的一些空缺,他们在评分的区块上,做了很多尝试。
在此大聪动用了自己十八线影评人的影响力,联系到了淘票票相关的运营人员,进行了一些独家的采访。
出于商业机密,淘票票没有透露太多他们评分机制的算法和公式,但从评分划分上,淘票票分为点映评分,观众评分,还有专业评分。
点映评分是某些电影全面上映之前,会在一些城市点映,观众在淘票票购票后,可以参与点评和给分。这让大众在电影全面上映之前就能大概知道评分。
观众评分则是由大众来给分,也是基于大众评审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豆瓣引以为傲的上亿用户基数,貌似正在慢慢的分化,拿《雷神3》的评分次数来说,淘票票似乎比豆瓣次数还要多。
而且影评数量两者之间也不在一个量级。
但出于淘票票是媒体+购票机制,绝大部分的用户,是购票看完电影以后,通过app推送顺手点评了电影。因此在内容出产的质量上,淘票票和豆瓣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所以,淘票票还推出了专业点评模块的V淘评分,邀请一些专业影评人参与点评,增加影评高品质内容的产出,让观众影评内容上多了一个专业选择。
猫眼
猫眼和淘票票很接近,都属于在线购票平台,两者在在线购票的竞争上你追我赶。而在评分机制上也趋于类似。同样有观众点评,影评人点评等区块。
另外,猫眼还加入了主创说,以及猫眼问答等功能,让观众能围绕电影,做更多的互动。
同样,大聪靠着十八线的功力,采访了猫眼相关的负责人。而对于评分机制的算法公式,猫眼一样不做过多的透露。
因此也可以看出,虽然每个平台都有趋于大众评审一人一票制的基础,但是算法和运算机制,每个平台都存在着细分。
这不得不让大聪想起了前段时间,由于《2049》在猫眼评分偏低,引起了大众对猫眼评分的质疑。
大聪在这里不阴谋论,不想去过多揣测在线购买平台兴起的评分机制的公平性。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猫眼app作为在线购票为主的产品,当然是希望电影票大卖,那大卖的基础,则是电影需要有好口碑。
从这个角度来看,《2049》在猫眼的“低评分”,并不能说明猫眼评分机制有问题,而是反应了猫眼的用户群类型。
如果说豆瓣是更接近于“文青”的视角,新崛起的淘票票和猫眼,则是更为普通大众的审美角度去点评电影。
换句话说,跟着第一感觉走的评分,说的就是淘票票和猫眼的观众评分。
Mtime 时光网
曾经的Mtime,甚至比豆瓣评分的“权威”性还要高,或者说两者是平起平坐的。
虽然如今时光网并不是大众追捧的评分“利器”。但大聪还是想要聊一聊低调的“时光网”。
为什么?
大家看一看大聪搜索的结果,就能看出时光网其实在电影资料中的比重,依然是不能忽视的。
大聪在搜索早期的电影《角斗士》时,就能看出,豆瓣和时光网,都有大量的评论和影评,因此在打分上面,基数更大,评分更客观,而且两者深度的影评也有不少。
而淘票票和猫眼在这方面就会有所欠缺,毕竟这两个新兴的产品,缺乏了时间的沉淀,而且他们是基于现今大热门的电影作为首推,因此在电影资料比重上,明显豆瓣和时光网是大牛货。
豆瓣2005年推出,时光网2006年推出,猫眼2012年推出,淘票票2014年推出(前身是淘宝电影)。
同样,大聪也采访了时光网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如同时光网这个平台一样,低调,但有话直说。
时光网依然是基于大众评审模式,而且时光网是只做电影内容的老平台,因此时光网在用户基因上,同样是和豆瓣一样有一波分量不小的深度影迷。
不过时光网也只做大众评分,没有做专业评分的区块,和豆瓣思维模式一样,这是大聪依然觉得遗憾的地方。
但或许时光网和豆瓣都认为,平台用户的基数中,有一定观影基础的人士占比已经够大,无需重新划分专业评分。
又或者,他们认为电影只需要把话语权归还给大众,不需要“专业声音”。
烂番茄和IMDB
除了国内这几个主流的评分平台,很多影评人为了得到国外电影的“参考标准”,同样也会拿烂番茄和IMDB做为参照。
但往往大家关注的,是烂番茄的新鲜度,而没有深入去研究烂番茄的奇葩评分机制。
烂番茄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电影评分网站,大家所看到的新鲜番茄,腐烂番茄的标签,是网站收集了各个报刊杂志影评人的评论,综合总结出喜欢和讨厌的比率。
打个比方,雷神3收集了各个网站平台影评人的评论,给出一个喜欢比率,然后大部分的人都是新鲜番茄,这就造成了雷神3在烂番茄的高口碑。
简单来说,烂番茄的评分机制,只有喜欢,和讨厌。
按照10分评分计算,雷神3大部分影评人如果都给出7.5分,甚至只是6.0分,那对于烂番茄来说,都是喜欢(以10分算,6分以上都是喜欢)。
这种奇葩的评分机制,也就造成烂番茄对电影评分会比较笼统,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只有喜欢和讨厌,确实是缩小了对电影评分的客观评价。
当然,烂番茄也有观众评分,观众评分则是5星打分机制,但这个评分只存在一个很小的显示区域,而且很少被拿来做文章。
因此,只迷信烂番茄,这会让你对电影的评价产生重大误区。
除了烂番茄,国外还有IMDB,它是基于大众评分机制设定的,但电影的评分权重,和你是不是IMDB的会员,以及用户投票历史有很大关系。
此外,IMDB的特定粉丝特别集中,比如星战粉,漫威粉,DC粉等等,他们为了给自己喜欢的电影刷分,干过不少事。
总而言之聊了这么多,哪个平台的评分更有参考性,大家到这里心里应该有数了。
所谓的“权威”评分网站,在电影世界是不存在的,电影毕竟是一个艺术品,不像是奥运会体操跳水有严格的算分机制。
如果小伙伴们有时间,可以多看几家评分网站,综合比较,甚至,可以多阅读几篇影评,更了解你所看的那部电影。
大聪还是相信那句话,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电影。批评一部电影不代表讨厌它,相反赞美一部电影也不意味着它没有缺点。
总是拿综合评分来定夺一部电影,显然太小看自己内心对这部电影的打分。
更多热门影评请跳转时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