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八局就是好人多!5人评为“天津好人”,啧啧,牛!

2016-11-28 中铁十八局集团




导 读

“天津好人”评选是由天津市文明办、天津文明网负责开展的一项先进典型人物评选活动,每月评选一期,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

自2015年9月份一公司虞灵芝入选“天津好人”后,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进一步加大了推选力度,效果明显,建安公司员工何长虹、二公司于长彬、二公司王增立、三公司张伟良四人先后获评“天津好人”,其中5、6、7三个月连续中榜,史无前例,至此,集团公司共有5人入选“天津好人”,成为驻津企业上榜人数最多的单位。

本期为您带来这5名“天津好人”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

先进事迹展播

(按时间先后顺序)



虞灵芝:孝老爱亲“好人”

1

虞灵芝,一公司退休职工。在30年漫长岁月里,她面对丈夫瘫痪、孩子幼小的人生困境,以女性特有的坚毅和执着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任劳任怨挑起家庭的重担。曾被评为“感动十八局集团十佳职工”、“保定好人”。

“好人”赞语 

30年,10900多个日夜,一个平凡、孱弱却又坚强的女子,用坚强的毅力抹平人生的坎坎坷坷,她把对丈夫、对家人的爱镌刻在一张普通的轮椅上,在漫长的岁月中划出一道最美的轨迹。

先进事迹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

30年前的一个夏天,虞灵芝的丈夫李水泉在大秦线二期工程方家沟隧道作业回场时驾驶装载机发生事故,造成脊椎骨严重损伤。后虽经多次抢救,却依然不能摆脱由脊柱神经受伤而造成的胸口以下高位瘫痪。

面对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面对2岁8个月大的儿子,虞灵芝欲哭无泪。最初的时候,虞灵芝也曾犹豫过、斗争过。那时她毕竟才27岁,正值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以后该如何去生活?但是作为人妻,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作为人母,蹒跚学步的孩子需要她。这个家太需要她了,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最终,虞灵芝没有走出这个家门,她毅然勇敢地挑起了这个家的重任。

因为瘫痪病人长年躺卧不动,下半身的肌肉再生能力很差,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肌肉发炎腐烂,甚至会导致死亡。为此,虞灵芝坚持每天为丈夫翻身,擦洗,推着轮椅让他出去活动。瘫痪后的丈夫大小便失禁,稍不小心就会尿屎满床,她每次都用热水及时清洗,所以不管晴天下雨,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有时,她刚把衣服晒晾好,发现丈夫又把大小便弄到被褥上,她二话不说,又赶紧给丈夫擦洗身子,重新换洗被褥。

在日日夜夜的照料中,虞灵芝留意丈夫的排泄习惯,摸索其中的规律。她坚持每天准时在丈夫小腹部按摩,促其小便。

每天起床时,虞灵芝要先把几乎是两个自己那么重的丈夫靠在自己身上,然后挣扎起身,扶着丈夫滑向轮椅。睡觉时,虞灵芝同样将自己作为肉垫,生怕丈夫摔着。从早到晚,李水泉很少看过妻子闲着。

如今,30年过去了,在虞灵芝的呵护下,李水泉的病情渐渐转好,没有生过一次褥疮,胳膊手臂也可以正常活动了,这在医生看来也称得上是个奇迹。

“如果不是她,我早就死了。我瘫痪了28年,妻子就伺候了我28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个头……她真的很不容易。”李水泉含着泪说。

30年来,为了家庭,虞灵芝积劳成疾,患上了“梅尼氏综合症”,发病时头疼得非常厉害,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可丈夫一刻也离不开她,每次发病时虞灵芝最多也只是稍作休息,然后忍着病痛,起来继续照顾丈夫。

李水泉说“最希望就是一家四口能够过得好点。对于妻子的爱,这辈子是还不了了,如果有下辈子,一定要好好补偿……”。

30年,这个朴实善良坚强大爱的女人一路走来,她相信,在她和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家的未来会是温馨幸福的;她相信,坚定地走下去,生活不会亏待她的。

🔼30年日夜不弃的悉心照顾,我们已然感受到这份亲情的力量!


何长虹:孝老爱亲“好人”

2

他12岁起,8年时间照顾瘫痪母亲直到离世;他为妻子分忧,8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岳父和妻姐;他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可以自由支配,但是他仍然用阳光和责任,挑起了生活和事业的重任,他就是中铁十八局建安公司何长虹。

“好人”赞语

“百善孝为先”,他用“坚持不弃”换来了家庭的和谐与安定,他用那宽阔的胸怀和坚实的臂膀扛起责任,用心中大爱为亲人撑起了一片天,以恒久的平凡,书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动人赞歌。

先进事迹

何长虹,1972年生人,1994年参加工作,现任中铁十八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设备物资部副部长。

用“坚持”去践行“孝行天下”

1984年,何长虹的母亲因患有慢性格林巴利综合症瘫痪在床,家里只靠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12岁起,从初一到大二的8年时间里,何长虹除了练就出做饭的“好手艺”外,还用细心、耐心和恒心陪伴母亲走完最后的路。从那时起,何长虹已经懂得“孝道”这个词的涵义之深,体会到“亲情”两个字的份量之重。

2009年,一直单身和岳父岳母住一起的妻姐因肌肉萎缩导致瘫痪在床,祸不单行,2010年岳父又突患脑栓造成偏瘫。三口之家,两个人生活不能自理,花甲之年的岳母精神和身体上都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何长虹毅然担负起了岳母一家三口的生活重担。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何长虹让岳母把换下来的衣服都攒在一起,每个周末,他和妻子都会开车80公里到岳母家,除了提前为他们采购一周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还要替换年迈的岳母照顾病人、收拾房间、清洗衣物。遇到岳父病情加重需住院治疗时,何长虹就将老人安排到离他家较近的医院,这样他每天下班才能方便到医院陪床。八年间,何长虹没有一个休息日能够自己支配,照顾岳母一家已经成为他雷打不动的“坚持”。

用“坚持”扛起那沉甸甸的责任

凌晨两点,何长虹的手机突然想起,岳父不慎摔倒,何长虹必须马上赶过去。原来,何长虹的岳父自从脑栓偏瘫之后,由于生物钟紊乱,睡眠时间完全被打乱,经常半夜还跟白天一样要起来活动。岳父个子高,身体胖,一旦摔倒岳母一个人根本扶不起来,白天摔倒还可以叫邻居帮忙,可是赶在半夜只能打电话叫何长虹过来。常常凌晨两三点接到电话,何长虹赶到之后,扶起岳父,边收拾房间、清洗衣物,边留心观察老人是否造成别的损伤,确认没问题才放心离开。何长虹一月要花6000元费用让护工照顾住院的岳父,医疗费除医保报销的部分外,一个月的医药费、护工费就要2万多,这对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但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艰难地挺过难关。

在公司成立的“爱心互助社”微信群里,何长虹非常活跃,经常用“天津人”的诙谐幽默为同事们带来欢乐,有人提出互助申请,他还主动伸手帮助。可是在他自己最需要接受帮助的时候,他却选择独自默默的承受。“我不想给同事和单位找麻烦,我自己还能扛得住。”朴实而坚毅的话语,令人感悟到原来身边的“德、孝”才最能打动我们的本心。

🔼何长虹在医院照顾生病住院的岳父


于长彬:诚实守信“好人”

3

于长彬,1972年12月出生,现任二公司总工程师兼项目经理,恪守“建一座桥梁,树一座丰碑”的诚信理念,主打“桥牌”闯市场,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桥梁专家。

“好人”赞语

扎根一线,丈量每一座桥的尺度;持之以恒,积累每一寸人生的厚度。在崇山峻岭之间,在最需要“通途”的地方,他和他的团队,架起一道道“彩虹”,让一张张图纸变为真正的宏图。

先进事迹

于长彬于1996年7月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国家重点工程南昆铁路南盘江特大桥和云南曲靖电厂的建设任务。工作中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边干边学,甘于吃苦的精神给所有人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

于长彬作为二公司年轻技术人才的杰出代表,在桥梁施工领域更是出类拔萃。多年来,他把建桥当事业,视技术为生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始终注重积极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为解决技术难题,他经常主动到勘测设计院学习取经;充分利用参加研讨会、技术交流会之际,吸取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他带领的QC小组曾被评为中国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他参与和主管的三座大桥刷新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纪录,两座桥梁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和鲁班奖。特别是在集高、难、新、险为一体的世界V型支撑第一高桥——南昆铁路八渡南盘江特大桥施工中,先后成功总结了12项科技成果和工法;在亚洲第一高桥――内昆铁路李子沟特大桥施工中,研制了12项科研成果;在当时有“桥梁皇后”和“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的苏州竹园桥施工中, 取得了10项科研成果。专业技术出类拔萃、工作业绩突出、管理经验丰富的于长彬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2007年6月被十八局集团任命为二公司总工程师。

在项目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尽力改善职工的吃住条件。让员工住上装有空调的彩钢板房,夏季施工,他安排后勤人员为一线职工送绿豆汤,人丹、清凉油等一些防暑用品;冬季施工,发防寒大衣、棉鞋、棉手套等劳保用品。员工生病住院,只要让他知道,都亲自前去看望,为职工送去组织的关怀和企业的温暖。

15年来,在他参与修建的工程中,有8项获得鲁班奖、国优、部优奖,10多项科研成果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铁道部、天津市和国家级奖励。他个人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科技拔尖人才”、“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国资委“中央企业知识型员工”荣誉称号。

🔼于长彬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与职工打成一片。


王增立:敬业奉献“好人”

4

王增立扎根施工一线20年,调宁夏大坝电厂项目部后,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实现项目部10年滚动发展。同时积极拓展西北市场,获得了固西公路、同海公路、京藏公路等项目的施工任务,为公司的区域经营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现为二公司宁夏项目管理部经理。

“好人”赞语

一线就是沃土,有他需要的养分;一线是熔炉,练就出了他的真功。20年一线风雨的拍打,如今,他已退去青涩,稳重成熟,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


先进事迹

“我们学工程的,就应该干在施工一线”

10多年来,王增立同志先后参加了曲靖电厂、王滩电厂、阜新风电场、厦深铁路、宁夏大坝电厂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常说,我们学工程的,就应该干在施工一线,干在施工现场,才能所学为所用。他所参建的工程,大多都是远离市区、偏僻荒凉的大山区,但他从来没有叫过苦和累,每天和工人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人可以轮流换班,但他却要盯在现场不分白天黑夜地连轴转。在宁夏大坝电厂三期扩建铁路专用线工程施工中,专用线全长5.3公路,既要保证前期电厂轨道的安全平稳运行,找“天窗点”进行施工,还要负责铁路信号改造,全站信号连锁配线达500余根,在20小时内要实现无错误对接,这项任务关乎电厂当年实现投产和发电“双投”目标。王增立深感责任重大,亲自带领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将这些“中枢神经”正确对接到端子板上,丝毫不差地让新更换器材开始正常工作。仅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顺利完成了专用线主体工程,令大坝电厂领导连连称赞。

“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到最好!”

在宁夏公路局国道211顶进涵工程中,项目需要将1800吨的菱形框架梁下穿大古铁路,梁和铁路之间的夹角为29°,属于罕见的斜交正顶,被专家称为“亚洲第一顶”。面对自己从未涉足的施工领域,他常常白天在施工现场奔波忙碌,晚上又挑灯夜战查阅资料、研究图纸和施工方案,每天休息时间不过五、六个小时。为保证既有线正常运行和施工安全,他带领技术干部一起积极攻关,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对铁路列车通信、信号、电力等进行相应防护和改移,采用D24型施工便梁加固,确保行车安全通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正是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在实践中学习、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铸就了他的事业,使他成长为拥有房建、轨道、隧道、通信、信号、电力等多项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专家,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

王增立始终注重积极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他针对输煤系统影响设备运行和危及设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了多条技术改进措施;主持编写的《隧道二衬蒸汽养生施工工法》获得了河北省优秀工法;所带领的土石混合地层高边坡锚杆框架梁施工质量控制QC小组获得“中国铁建股份公司QC小组优质奖”;他还结合固西炸山嘴隧道施工工程,针对对黄土公路隧道结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层隧道施工风险控制与管理系统课题研究”,得到集团公司的批准,并在全集团进行推广,这一课题对类似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很强指导作用。

经过多年的科学管理,王增立把项目部打造成集公路、房屋装修、煤场管理、灰场建设、除灰系统、电力通讯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部,以干促揽的成效愈加显著。他所参建工程均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和谐的路地关系在业主中赢得良好的声誉。他用良好的信誉和能力,为企业赢得了一方市场,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后劲。

🔼王增立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企业发展的骨干人才


张伟良:敬业奉献“好人”

5

他18岁入伍,用31载辛勤耕耘诠释一名铁军的责任与担当;他又是一名“记录人”,用图片和影像记录了一个单位30多年的发展史,1万多G视频资料、3万多张照片,他的工作室被誉为企业的“历史博物馆”。

“好人”赞语

在雄奇壮美的北国边疆,在钟灵毓秀的南国腹地,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31年,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企业的点点滴滴,他和他的作品一样,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先进事迹

张伟良1985年进入十八局三公司宣传部工作,一干就是31年。从开始“黑屋子”里洗照片到现在留存企业发展影音资料,他用责任沉默于镜头背后,赢得了“老黄牛”的赞誉。

2011年11月中旬,他协同工会去新疆中天山隧道拍摄“坚守戈壁滩感动十八局人物-杨运发”专题片时,在第三次进洞时正赶上洞内排水抽水机出故障涌水迅速暴涨,他在抢拍中突然一股水迎面冲来,在躲闪时一脚踩空。为了保护摄像机,在人往桥下掉的千钧一发之际,他双手把摄像机往便桥上一撂,身体就重重地撞在钢梁上掉进了近两米深的蓄水大坑里,几十秒钟喘不上气来。那一刻,他感觉了生命的恐慌,但想到把摄像机保护好了却又释然了。现场的同志及时把他从水坑里拖了上来送往医院,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当时没查出真正伤情。项目部同志要求他在医院住上几天,他看没什么大碍,为了早日把片拍完,回到项目部简单打下点滴,第二天忍着巨痛,艰难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荧光灯前的摄像师并没有想象中的光鲜亮丽,有时为了捕捉一个大桥的全景需要爬上几十米高塔吊,为了捕捉到铁路通车的那一刻需要在火车开来之前等上几个小时。有时为了一个场景,总要来回的比选、替换,直到挑到最能表达主题的画面,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花上很长时间。一次,为了从历史资料里找到能充分展现“引滦精神”的画面,编辑8分钟的宣传片,他整整花费了80多个小时才完成。

翻开他的工作日记,上面记录着这样一段话:如果要做好摄影工作的话首先要热爱,其次要手脚勤快,三是要不怕吃苦,四是要有永远追求技术和艺术的信念,把工作当着一种爱好去做。

他就是这样一位认真执着、风趣大度的人。一路走来,他获得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多次获得“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公司标兵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30多年来,张伟良上高原、进隧道,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他以一种一心为企的责任与大爱,为企业留下了一笔巨大的历史精神财富,也让他多姿多彩的摄影人生多了一份厚度,绽放得更加美丽。



结语


这五名“天津好人”是我们十八局集团广大职工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在我们企业的各条战线上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的“好人”,“一面旗帜飘扬,是坐标;千面旗帜招展,是力量”,这些先进典型就像一面面火红的旗帜,散发着炽热的光芒,引领助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向“天津好人”致敬!向十八局好人致敬!


策划: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资料: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建安公司

主办:中铁十八局集团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猜你喜欢👇👇👇

《史记》系列之十八局二公司

《史记》系列之十八局一公司

《指尖上的十八局》,我们一起“指”点江山!

 那些年,十八局职工难忘的婚礼!

解密十八局《超级工程》之海底隧道:“蛟龙入海”创造“中国奇迹”

❖ 十八局红色“大片”,重磅来袭!你值得拥有


长按左侧二维码——点击最下方“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公众号

搜索关注“中铁十八局集团”

投稿邮箱:ztsbjgw@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