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典型榜样① | 不恐“高”的“高原硬汉”——张秋莹



内容提要: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9月26日,集团公司党政工团合力主办了“守初心、担使命,善创新、展作为”三信教育深化暨道德讲堂宣讲大会,对四个典型个人和三个集体进行了宣讲。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深化主题教育工作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凝聚集团上下干事创业合力,助推企业高品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集团公司官微将陆续刊发先进个人事迹,供各单位组织学习。本期推出《不恐“高”的“高原硬汉”——张秋莹》,敬请关注。


不恐“高”的“高原硬汉”

——张秋莹

张秋莹现任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拉林项目部经理,从2000年调入中铁十八局集团工作后,他先后参建了渝怀铁路、宁夏中营高速公路、商漫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卡杨公路、拉林铁路等项目。在四川大凉山卡杨公路项目,他党政工作一起抓,成为集团公司“最美支部书记”。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雅鲁藏布江畔,这个离天最近离家最远的地方,他又带领参建职工,用数年如一日的拼搏,为把天堑变通途而不懈努力,谱写出了一曲忠诚履职、奉献担当的高原壮歌。

因为接连干了几个高原项目,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张秋莹就成了大家印象中的“高原硬汉”。说他不恐“高”,除了指克服海拔高的地势影响以外,更多的是指他不畏困难、勇于担当、敢拼敢干的大无畏精神。

勇挑重担

“别人不愿干,我干”

卡杨公路工程,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项目部位置海拔2480米,工程整段路线在300米高的陡崖峭壁之上,往下看就是滚滚的雅砻江水,从县城通往项目现场只有一条五六十公分宽的简易马帮山路,自然条件、施工条件都极其恶劣,号称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有史以来最艰苦的项目。

谁都知道苦,谁都不愿意去。年近50岁的张秋莹去了。

没有进场道路,他就带着项目员工顶着高海拔带来的恶心、头晕等不适,肩挑背扛,溜索过江,将设备、物资拆解运进施工现场再组装。脚下是滚滚江水,身侧是悬崖绝壁,路旁是随处可见的山羊、黄牛摔死的残骸,不时还有碎石滚落,即使是当地最有经验的人走这条路时也得小心翼翼。张秋莹每次走过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卡杨项目洪水沟大桥场地狭窄,跨越高差为100米的沟谷,便道无法修建。为了查看地形,研究施工方案,张秋莹带领技术人员依靠绳索攀岩,手脚、衣服划破是常事,稍不注意就会掉入沟中。事后有人问他,你害怕吗?他说,“怎么不怕,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去,但是怕也得上,你不上,工程就没法推进”。

2013年,雅砻江流域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洪水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将进出施工场地的道路阻断二十多天。一时间,项目施工告急!材料告急!生活保障告急!为解决危机,张秋莹带领职工徒步走到30多公里外的地方,利用肩扛马驮,蚂蚁搬家一样将物资搬到工地,确保了汛期施工顺利进行。

曾经,洪水沟大桥一度陷入无法合龙的困境,职工们都一筹莫展。这时,张秋莹站在大桥上,向所有职工大声许诺,“要是这个桥合不龙,我张秋莹就从这跳下去!”一时间,群情激昂,大家又纷纷燃起了斗志。最终,晚开工8个月的洪水沟大桥在三座同类型桥梁中最早完工,受到了业主及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成为卡杨公路的样板工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5年,拉林铁路上场。卡杨苦,拉林更苦。在海拔3100多米的雪域高原,别说施工生产,就连吃饭、睡觉都成了“头等大事”。许多人望而却步,而时年已经52岁的张秋莹面对组织的重托,却二话没说,背上简单的行李,再次踏上了征战雪域高原的路。

冲锋在前

“危难时刻你不能躲”

拉林铁路9标横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和米林县,正线长度21405米,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山高谷深,空气稀薄、气候极端恶劣。张秋莹认为自己在卡杨待了那么久,应该很快就能适应拉林的环境。但一上场,高寒缺氧就向他露出了“狰狞”的一面。头痛、失眠、呼吸困难、听力锐减、间接性的浑身无力和手腿抽搐一起向他袭来,根本无法安心工作。现场还面临着地质破碎、岩爆、涌泥涌水等诸多施工困难,工期不等人,时间不等人,怎么打好这一仗,怎么打赢这场仗?张秋莹陷入沉思。

达嘎拉隧道是全线的控制工期工程,原设计1#横洞和2#横洞之间施工长度达9千米以上,加之该段存在强岩爆、高地温和5千米以上的独头通风距离,给施工造成很大压力,工期也很难保证。张秋莹强忍高原反应的折磨,坚持每天到工地,一蹲就是一天。有时实在难受了,就吃点药缓解一下,但也从不离开工地。大伙儿见他这样,也纷纷燃起斗志,拿出比在内陆地区更足的冲劲和干劲投入到工作中。

2018年7月,在达嘎拉隧道施工过程中,2#斜井出现突泥涌水,涌泥长度达300多米,涌泥方量达到数千方,涌水量达500立方米每小时。而且掌子面还随时存在再次涌泥的可能,面对突发、棘手的涌泥、涌水,张秋莹二话没说,第一个冲到前面,仔细勘查地质情况,排除险情。白天他在洞里盯防,晚上组织技术人员研讨处理方案,不断与设计、业主及监理紧急沟通,最终在涌泥、涌水两天后,以增设管棚和帷幕注浆的施工方案,快速解决了突发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只要我张秋莹在,拉林铁路项目就垮不了!”这是他经常对职工说的话。正是他这种拼命三郎、不服输的劲头,让所有的员工都跟着精神振奋,施工现场捷报频传:祝拉岗隧道进口在2017年第二季度获得全线二次衬砌标准化优质样板工程称号,并获得2017年度拉林铁路标准化文明工地称号;祝拉岗隧道出口在2017年9月实现月进尺205米,获得全线单月开挖最高进度奖,并且实现了拉林全线单口掘进任务2000米以上隧道首个贯通,较合同工期提前将近一百天;荣获拉林铁路2017年第四季度标准化优质样板工程,并获“绿牌”,为2018年上半年信用评价赢得加分;荣获2018年拉林铁路全线光爆施工评比第一名;达嘎拉隧道2#斜井较计划工期提前38天施工至主洞,缓解了拉林全线的工期压力,并再次获得业主的“绿牌”。

会干会管

“创效不能光靠产值,还得靠管理”

成本管控是拉林项目部能否盈利的关键。干起活来勇往直前的张秋莹,管理起来却是“斤斤计较”。大到几百万工程的变更、各种机械设备的保养使用,小到一张A4纸、一颗螺丝钉的使用他都严防死守。走进隧道公司拉林铁路项目部办公室,经常可以看到双面使用的A4纸,替换下来的空笔芯。张秋莹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地处高原,物资匮乏,能重复利用的就要重复利用,大大小小的东西一定不能浪费,你们不当家不知柴米油贵,这可都是我们的成本”。大家说他抠,他毫不介意,以抠为乐。也正是因为他“抠”,项目部从上场到现在,没跟公司开口要过一分钱,成为隧道公司铁路项目的典范标杆。

在工作上“抠”的张秋莹,对职工的冷暖安危却始终是满怀关爱。

在卡杨公路项目时,有一次,项目部人员在狭窄的小道上运送生活物资,两名职工不小心被卷入湍急的江水中,在那危急时刻,并不会游泳的张秋莹不顾个人安危,和其他人一起冲入湍急的江水中将这两名落水人员拉上了岸,这是他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把职工的生命安全看的比自己还重要。

拉林项目刚进场时,大家过的基本是“原始”生活。西藏地区物资匮乏,许多内地使用的基本生活用品都无法购买,加上当地食材不全,高原沸点低,面条、饺子等食物靠普通做法都无法煮熟,给职工的饮食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了调节好职工的不同饮食习惯,保证职工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张秋莹经常和项目书记一起商量食谱,大家吃不好,他心里比谁都难过,厨师换了好几茬,就为了让大家都能吃上可口饭。有人觉得他身为项目经理,不应该过于关注这些小事,但是他觉得“事关职工健康的事,就都不是小事”。2018年8月,项目所在地遇上了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洪水肆虐了项目整个区域,阻碍了所有物资设备的进入,项目不得不停工。为保障驻地人员的生命安全,张秋莹在洪水期间,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半步,有时候累了就靠在沙发上打个盹,同时对进出的人员不定时进行清点,确保一个人都不少。

 “管好人心就是最大的资本和收益”,这是张秋莹的管理经;“把安全质量留在高原,把健康身体带回家中”,这是张秋莹对职工的承诺。“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4年多的高原坚守,张秋莹正是以这样实干的精神、质朴的行动、温暖的情意,在项目部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干事创业的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的要求又有多么苛刻,项目部从上到下,从老到少,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而这种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精神和作风,正是他用心管理换来的。

不忘初心

“项目能不能干好,就看领导能不能表率担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秋莹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起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工作中,张秋莹从不搞“个人说了算”,在劳务招聘、物资采购、设备租赁、合同签订等重大问题中,他始终严格按照“三重一大”和支委会前置程序要求,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他不仅自己如此,同时要求整个项目部人员都要这样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底线,保持清醒的头脑。

张秋莹奉行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要求技术人员白天上工地了解情况,晚上回来加班到多晚也要把资料做完,再回去睡觉。一般人可能觉得这样很苛刻,但张秋莹知道,不吃点苦,是绝对干不好工程的。他这样要求别人,更这样要求自己。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项目部树立了勤政廉政的典范,赢得了项目部职工的尊重和一致认可。

因为长期身处高原,加上年龄较大,张秋莹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经常晚上睡不着觉,胸闷喘不过气。在高原坚守的4年多时间,身体多次出现状况,医生也一再告诫他需要休息,但他总说“没事,忙完这一段就好好休息下”,但这句话他说了4年却一次都没兑现。因为工期压力,张秋莹常年很少回家,春节都是最后一个下山,节后又是第一个上山。2012年12月,张秋莹年逾80岁的老父亲住进医院,常念叨着想让儿子回来一趟,当时他已经连续七个月没有回家,又赶上年底大干的关键时期,想着大干结束再回去,但是,没有想到,等他再见到父亲时,已是天人永隔。

多年来,张秋莹始终以企业发展大局为重,面对高原艰苦的施工环境,不讲条件,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他曾多次说过:“我们公司现在发展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为什么有的项目干的下来,有的项目干不下来,我觉得就是担当不够;没有这份担当,没有这份勇气,工作是干不好的。”

这,就是张秋莹——这位“高原硬汉”最朴实的话语,也是一名共产党员铭刻于心、践行在外的勇气、责任与担当!


编辑:赵佳星

审核:伍振、王会堂、王飞辉、曾凡泓、彭琦、黄楷

来源:隧道公司

主办:中铁十八局集团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近期热文,欢迎回顾!👇👇👇

 闫广天陪同国家铁路集团副总经理王同军到玉磨铁路检查指导工作

 我参建,我自豪,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打Call!

• 我是基建一“小兵”,为国奉献光和热

 “建”功海外,“筑”福祖国

 中铁十八局集团举办“我与共和国共奋进”主题书画摄影展

 央视关注|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我国藏区最高公路桥建成通车

 燃!中铁十八局集团职工用心声“筑”福祖国

 这项工作“质”关重要,看他们如何行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