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 | 2016年国际征信动态概述

2017-06-03 国际征信研究小组 源点credit


本文摘自《中国征信》2017年第2期,信息量非常大,是那些东抄西抄的二手文章无法比拟的。

欢迎再次转载,注明来自源点,感谢文本转换志愿者的劳动。


2016年,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金融业和征信业带来了一定影响, 大型征信机构紛纷加大金融科技力量投入提升自身竞争力; 与此同时,使用替代性数据对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征信机构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业务模式,向信息主体提供“免费信用报告和评分+信用管理''的一揽子服务方案, 转变盈利模式;而伴随着网络欺诈高发的趋勢,反欺诈业务成为征信机构关注的热点。亚洲征信市场快速发展,外资开放已近尾声,信用信息指数普遍提升;《2017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信用信息指数升至满分(8分) , 体现了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进步


 

征信机构普通加强金融科技力量投入


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逐渐改变当前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通过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服务渠道,使得更多的中产阶级、低收入人群可以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由于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与征信机构决策分析业务有一定重叠,而征信机构受监管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严格,征信机构普遍反映对于未来业务发展受金融科技公司冲击存在担心,同时也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业务版块, 强化自身技术和分析实力。根据亚太中东征信协会对国际征信业的新闻监测发现, 征信机本与 的收购和合作态势加剧,全年监测到的163篇征信机构业务发展新闻中, 63%为业务收购和合作项目, 其中重点渉及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占比37%) 。多家征信机构2016年荣登金融科技100强排行榜,充分证明了其金融科技实力 。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征信机构围绕“数据”、“分析''、“技术'这三项关键竟争力, 积极拓展数据来源,加强技术投入,提升分析能力。

总部位于冰岛的信用信息公司( Creditinfo)收购视觉基因(Visual DNA)公司,加强利用心理数据及其他替代性数据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以解决新兴市场缺乏传统信用记最的借款人的信用评估难题,目经在南非等国家推广应用。

益博睿(Experian ) 在北美建立数据实验室研究可替代数据(如预付信用卡信息)的应用,在巴西投资建立数据实验室, 加强数据分析、挖掘及产品研发,例如分析消费者和小企业消费历史行为, 研发欺诈预警模型;对社交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向企业提供与同业竟争者的比较和改进方案; 分析城市居民分布情況为银行选址提供决策支持,预测天气灾害向保险客户提供预警服务等。

艾克飞(Equifax) 继续加强电信、公用事业等替代性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升级360度决策产品整合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环联公司( TransUnion)在印度和菲律宾扩大征信业务, 广泛收集车辆信息、驾驶员违约信息等新型数据,开发应用在保险行业等垂直领域的风险评估产品应用等等 。

此外,征信机构也开始关注区块链这一具有革新潜力的技术在征信行业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客户身份验证和交易验证所发挥的价值。

邓白氏利用以太坊开源式区块链平台,将“邓氏编码”作为每个公司在区块链系统中的唯一标识符, 测试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提供即时的交易对手验证等服务, 探索区块能技术的试验性应用。


 

互联网面向信息主体的免费征信服务模式


为保障消费者对自身信用信般都有向消费者提供免费信用报告查询的规定,而信用评分的査询则为收费。但根据一些征信机构的调査结果显示,本人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査询量并不多, 消费者对自身信用状況仍缺乏了解。在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影响下, 征信机构由过去单一的提供信用报告服务向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个人信用管理方面发展, 积极与信用管理公司、金融机构合作,向消费者提供免费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查询服务, 附加信用分析服务,推介金融机构信贷产品, 提升消费者信用管理水平,增强客户黏性,实现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

在美国,两大征信机构(环联、艾克飞)分别与信用卡玛( Credit Karma)公司合作, 向消费者提供免费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査询,帮助消费者实时掌握自身信用变化情況, 通过推介金融产品向银行等信贷机构收费实现盈利。

益博睿也在美国领投了硅谷金融科技公司纳富(Nav) ,向小微企业主提供免费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并为它们推荐与其风险状況相匹配的融资服务。

在英国,  阔尔信用( CallCredit)提供“Noddle”服务, 成为首家面向消费者提供终身免费信用报告和评分査询的征信机构,目前客户已经超过280万, 每月访问量超过150万次。

益博睿也于2016 年9月在英国推出“信用推荐”(CreditMatcher)  产品, 向消费者提供免费信用评分服务,推荐金融产品服务。 互联网直接面向信息主体的服务成为征信机构的业务创新点, 预计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拓展反欺诈业务,应对网络欺诈激增


根据反欺诈研究机构及部分征信机构发布的欺诈分析报告统计, 一半以上的欺诈案件均来自互联网渠道, 信贷行业成为网络欺诈的高发领域, 第三方欺诈增长很快,身份欺诈成为当前最严峻的问题 。 以澳大利亚万达(Veda)公司发布的数据为例: 2016年,该国来自互联网的信贷申请欺诈相比2015年增长了33%, 占到信贷申请欺诈总量的57% ; 身份欺诈数量逐年增长, 27% 的民众成为身份欺诈受害者, 而2015和2014年这一数据分别为25%和17%。

在当前互联网身份欺诈案件高发的情況下, 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欺诈带来的挑战,益博睿在收购身份欺诈技术服务商( 41st Parameter) 后, 于2016年9月正式完成对美国网络身份信息管理公司(CSldentity)的收购,向消费者提供身份管理和网络欺作监测及通知服务;环联收购塔斯特公司(Trustev) ,应用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对在线交易行为进行实时欺诈评估,提升在反欺诈和身份管理解决方案领域的竞争优势 。据专家预测, 美国身份信息保护市场将是一个价値高达16亿美元的市场, 并将保持持续强劲的増长势头 。

在网络欺诈高发的背景下,征信机构不断扩大和加强反欺诈业务:对于各类放贷机构(包括网贷机构)及其他商业机构,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欺诈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欺诈信息共享、 欺诈监测等服务, 提供用户身份(包括智能设备、生物特征等)验证服务,提供数据泄露补救支持服务;对于信息主体, 提供信用报告信息变动监测和预警服务, 提供互联网个人信息使用监测服务等,降低欺诈带来的風险。


 

监管部门密切关注大数据信用风险评估和隐私保护



随着互联网金融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应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使用替代性信息对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这一现象受到了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0) 2016年1 月发布报告《大数据:包容工具和或排斥工具》( Big Data: A Too1 for Inclusion or Exclusion) ,报告指出评分涉及的隐私问题、评分模型使用变量的公平性问题、对个人敏感信息的使用问題、 数据的准确性问题等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业界已经开始呼吁将大数据评分参照信用评分进行监管,确保评分的透明性和公平性,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利。


2016年12月,美联储理事( LaelBrainard)公开发表言论表示,使用社交媒体数据评估信用会引起消费者保护问题,因为关于数据的相关性方面尚未达成共识,而且有些数据可能会违反公平信贷的一些法律规定,监管机构后绩应采取一定的监管行动 。


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于2016年4月26日正式频布, 并将于2018年.5月25 日开始正式实施。  «条例»大大强化了数据主体的权利,未来对于欧洲征信行业将帯来一些潜在的影响: 一是赋予数据. 主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刷除其数据,这将会损害征信数据的完整性;二是赋予“可携帯权”,个人有权把自身数据从征信机构转移到其指定的任意机构,这将对征信机构现有的服务模式产生影响;三是“反对数字画像( profiling)和自动化决策的权利” 会限制将个人数据用于数字画像和自动化决策, 影响包括个人评分在内的评分工具的使用。 由于信用评分已经成为保证信贷決策公平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一旦使用受限, 将对整个信贷行业产生不利影响。欧洲征信协会表示将密切关注各国对«条例»的理解和实施进程,维护征信行业利益。

此外,欧洲银行业管理局( EBA) 2016年发布了关于金融机构使用.消费者数据、应用大数据的两项意见调査,试图评估替代性数据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利弊。欧洲银行业管理局表示目前一些金融科技公司、 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将社交数据(社交圈、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等)应用于对借款人的信贷风险评估, 好处是扩大了没有传统信用评分的人群, 但是由于所用数据的质量、相关度、大数据分析工具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等同题,可能会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一定损害。目前该局正在收集整理意见以便未来明确监管意见。

对于社交数据用于信用评估,有些国家则持肯定的态度, 2016年9月立陶宛的一项判决中,法院最终裁定用脸书网(Facebook)数据评估信用风险为合法,同时法院指出信用风险评估可用的数据不应有明确的限制,这一案例也受到欧洲其他国家征信机构的关注 。



 
亚洲征信业外资开放接近尾声,信用信息指数提升



全球知名征信机构纷纷加大对亚洲征信市场的拓展力度。

印度的四家征信机构近几年已经分别被美国三大征信机构(益博睿、艾克飞、环联) 和意大利科锐富控股。印度储备银行对征信机构外资控股的份额持续调高, 2016年发布消息称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現100%控股。

菲律宾政府发起建立的信用信息公司(CIC)在2016年3月授权6家私营征信机构( 5家外资, 1家本土机构)为特殊访问机构( Special Accessing Entities) ,这些机构将可以访问信用信息公司收集的借款人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并按照要求对外提供。

由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投资人组建的控股公司(NSP) ,也通过直接入股或间接控股方式拥有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東埔寨、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多国征信机构的股权。亚洲征信机构多数被外资控制,缺少本土品牌的征信机构,值得关注。

根据世界银行«2017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衡量征信市场发展的指标一信用信息指数目前总分为8分, 包括涵盖企业和个人借款人( 1 分)、包含正面和负面信息( 1 分)、从零售商和公用事业単位收集信息(1分)、可获取两年以上历史数据( 1分)、收集超过借款人年收入1%以上的贷款数据(1分)、法律授权借款人获取自身信用报告(1分)、支持通过网络或接口方式获取信用报告( 1分)、提供信用评分产品( 1分) 。 鉴于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的信用信息指数已经由上一年度的6分增长为8分(满分) 。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信用信息指数分別为:韩国(8分)、马来西亚(8分)、中国台湾( 8分)、中国香港( 7 分)、印度(7分)、新加坡(7 分)、越南( 7分)蒙古( 7分)、印度尼西亚(6分)、菲律宾(5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