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天翼:兰亭会,就是我下半辈子要做的事情

书法聚焦 2021-04-06

友情提示:本篇文章共8249个字,阅读需要二十分钟以上。

含有大量书法、人物、环境相关图片,仔细研读所需时间翻倍。


from  jiajia

 

张天翼:兰亭会,就是我下半辈子要做的事情

文/甲甲


题:终于入了书法这个大坑

我喜欢的一个女神经常在节目中安利书法知识,她每次说的时候我都会联想到她的外号,甚至觉得那代表了书法给大多数人的印象:高端边缘。

身边的孩子们学习书法有三大理由,一是爸妈觉得孩子的字实在太丑了,从练硬笔开始,逐步到软笔;二是想让孩子培养出良好的书写习惯;三是有个地方给孩子消磨时光也给自己一个忙里偷闲的时间。只有很少数因自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而让孩子学书法,只为从小种下书法的小小种子。

比例大概是怎样的呢?

十个人里有一个就万幸了。

身边的大人,学习书法分两类,一是小时候受上一代或上上代影响,被逼迫着打下了一定基础,课业变重自然被抛下,工作后又机缘巧合捡回来的;二是消磨时间、缓解压力,找一个和高压工作完全相反的环境,从静心的意愿开始,兵分两路:一下扎进大坑的和只当休闲娱乐的。

无论哪种,偏见都让我觉得书法是一种小众的,高端的,“无用”的,纯粹用来陶冶性情的东西。但我还是对身边密友接连深陷书法大坑的种种“痴狂”行为无法理解,看着朋友三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练习书法,又觉得它一定是充满魅力的;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复兴扶持力度的加大,层出不穷的书法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

这又让我疑惑。



书法真的这么亲民吗?难道它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以接近?但普通人又为什么难以坚持下去呢?

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需要宣泄的出口,难道他们消费书法、甚至中国文化,也只是一个新鲜的选择?那看准这些商机的人又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中国传统文化会伴随经济的快速迭代而消亡吗?

究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走向何方?它与应试教育是如何碰撞的?其中的人文精神又是如何传承与演变的呢?


带着一排一排的问号,我踏上了开往六朝古都的火车。



1书桌越杂乱越易创立伟大的事业

 

我到的这天,雾锁金陵,南京发布了大雾红色预警。张天翼先生去火车站接到我,一路上,车开得很慢。看着法国梧桐在迷雾中若隐若现,我问起张天翼先生与南京的点滴。

我:您在南京生活多久了?

张天翼先生:二十多年啦。

我:觉得自己是个南京人吗?有归属感吗?

张天翼先生:算是个新南京人吧。但是你问我的第一反应,还是会说自己是滨海人(笑)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滨海?

张天翼先生:可能还是受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对我的影响吧。基本上我一些人生奇葩的经历都是在老家完成的。

我:怎么个奇葩法儿呢?

张天翼先生:在我最终考上南艺之前,我的人生轨迹几乎是波浪一样的起伏。我一直学习还不错,只是有一次美术课,老师让我们一起画一个洒水壶,我就画的特别像,老师看完就夸我,说我有天赋。当时刚好盐城师范招美术生,需要在县城初试,然后去盐城市里复试,我就跟着同村一个会画画的学长急训了十来天,便去考试了。结果通过,全校都跟着庆祝,但兴奋之余就非常发愁,因为复试要考水粉。我一个素描都才训练十几天的人,根本不会水粉画,只能再跑到学长家去求教。去复试时也没想到跟学长借颜料和画笔,自己居然买了国画颜料去复试。复试通过的结果由县教学局招生办的老师打电话到我们学校校长室,当时学校领导收到电话都高兴坏了。只高兴了一个星期,我便从高高的山顶跌落到山谷,学校再次接到通知:我的名额被莫名的取消,不能录取了。

所幸老师鼓励我再复读一年,来年再考,结果第二年盐城师范不再招美术生,计划泡汤了。


但这个经历为我打开了绘画的大门,对绘画有了最初的了解。


就这样只能老老实实去上高中,又出现了人生中另一段奇葩的经历。

我内心深处一直是喜欢文科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我都能背诵,为啥?就因为初中遇到的语文老师特别严厉,可背可不背的统统要背诵,练就了很好基本功。我高一的时候学习也很好,各科均衡,当时一个考上大学的邻居跟我爸建议:以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还是学理科好找工作,因为父亲听信了这句话,我就被建议成理科生了,

高考落榜可想而知。

那时候真是有点儿心灰意冷,面对父亲的责难,就想着怎样离开这个家。因为字写的好,文笔也不错,曾经还是校广播站的特约撰稿人,刚好遇上部队招兵,我便被父亲安排去乡里人武部做政审材料。那里赶上当兵潮,自己也没考好,很多落榜的同学也纷纷去部队发展了,我也就偷偷交了政审材料,直到要去体检了,才告诉家里。结果一路绿灯,部队接兵的排长来我们村里走访,听邻居一说,更是特别喜欢我,转眼到了出发的那一天,眼看着部队卡车到了县人武部接人,马上就要出发了,又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和我同村的另一个男孩因为县里的关系,眼睁睁的把我给挤下了车,我又得回家了。

能怎么办呢,复读吧。

这回复读我坚定了要学自己喜欢的文科,第二年高考虽然通过了考试,但是属于委培生,学费较高便主动放弃了。索性再读一年,这回终于考进了自己梦想已久的南艺。

我:就是南艺的设计学院?

张天翼先生:是的。

我:上大学后还持续奇葩吗?

张天翼先生:不会了,因为我从上大学后就确定了自己将来发展的方向,从事跟设计相关的工作,一定要自己创业,这个目标一刻都没有怀疑过


来之前,张天翼先生分享了一篇关于书桌的推文,看了他的办公室才知是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一起看看正在创造伟大事业的张天翼先生的书桌,他的书桌让我联想起这个最终走上艺术之路的年轻人在求学时光的点滴


2跟随内心,沉浸于书法的海洋

 

到达兰亭会艺术馆门外,“高二适先生文献展暨年谱签售会“几个大字特别引人眼球,一路走进会馆,高二适先生的真迹手稿、文献、作品遍布展厅,张天翼先生与我讲解高先生在书法圈的地位、此次出版的《高二适先生年谱》外观设计的别致之处,还有当年那场著名的和郭沫若争论——《兰亭集序》墨迹真伪的报纸报道原稿。

高二适先生文献展暨年谱签售会现场

高二适先生墨迹



张总今年四十八岁,中国人讲究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他从享誉江苏的资深广告人到跳入“书法”这个他自觉是“天命”的深坑,是什么让他这么坚定呢?


我:您最开始接触书法是什么时候?

张天翼先生:小的时候吧,是受父亲和一个书法非常好的邻居影响。

我:现在回去也会和他们讨论吗?

张天翼先生:会的,爱书法的人都离不开这个话题,看看对方的作品。

我:您觉得他们的字怎么样?

张天翼先生:都是正脉传承刻苦训练出来的。其实当下年青人的书法在技法已经超越了他们,在修养和内涵方面可能稍逊一筹,这个就要求我们多多向他们请教学习。

我:父亲对您的影响大吗?

张天翼先生:很大。他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脾气很大,对我的要求非常高,几乎到现在我们的对话还是以他唠叨(批评)为主。

我:他知道您现在在做的事情吗?

张天翼先生:知道的,他来过兰亭会。

我:他有什么评价吗?

张天翼先生:基本没什么表达,他不太会轻易地表扬我。

我:您会试着让他来了解您吗?或者您有去了解他吗?

张天翼先生:不知道,好像就是沟通不畅。每次回家他都抱怨我不能好好地听他唠叨(其实是一种关爱)。跟我妈妈就完全不一样,我妈妈是一个性格相当温和的人。

我:家里人对您理解吗?

张天翼先生:我老婆对我非常支持,她自己也在兰亭会学习过一阵书法,进步很大。这三四年开始运营兰亭会之后,就很少接触书法圈以外的人了。

我:好像之前事业(广告行业)做得很好的?

张天翼先生:是啊,我大学毕业三年后就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一直到2014年,都是扎根在广告行业,最忙的时候你知道我一年做多少场推广会吗?800场,最忙的时候,就是同一天里在不同的地点,有十场活动在同时进行,公司员工也多,名气也不小,跟国内外一线的知名品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还被请到大学里面专门讲授广告营销方面的课程。

我:那怎么就突然做这个了(兰亭会)?

张天翼先生: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公司业务相对平稳,机缘巧合我结识两位书法家,让我重新接触到了书法,因为小时候种下的书法的种子,就一下子发芽了。一开始就是在网络上,大家建立了联系,互相交流。到了2015年上半年,我就决定办一场金陵的兰亭雅集,当时全国各地来了近10位网上结识的好友,我也把国内书坛有影响力的老师请了过来,一起喝酒、写字、评论当下书风,当时在兰亭会书法圈里特别轰动。后来我差不多每个月都办一次雅集。

我:兰亭会就这么建立了?

张天翼先生:是啊,兰亭会那时候真的很“疯狂”,各种活动几乎每个月都在上演,一直持续了一两年。

我:这个成本真的不少啊。

张天翼先生:是啊,当时特别有意思,一个南京本地的书法家来了以后跟我说:他开始以为是骗他们来买书画作品的局,没想到能见到自己心目中的书法名家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兰友”,堪比天上掉馅饼一样。

我:您当时是出于什么想法这样做的呢?

张天翼先生:就是想建立一个品牌,我自己做事情从来都是从内心出发,就想做一个有理想、有学术研究、大家能在这里付出真情的书法“桃花源”。

我:即使这可能要把您前半生事业所有的积累都付出吗?

张天翼先生:是的,兰亭会就是我下半辈子要做的事情,可以为它倾尽所有。

 


3三年时间,我只做了一件事

 

人都说年轻时没有危机感,到了中年就没了失败的借口。

我既对兰亭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积累的名气感到惊奇,又对它是否能取得商业的成功持有怀疑。对于一个曾经成功无数的广告人,跨界后投入的资金是否能回收也决定了兰亭会能否走的长远。而即将“知天命”的张天翼先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面对如此多压力的决策人应有的焦虑。


 

我:现在兰亭会有多少“兰友”?

张天翼先生:我们第一批注册会员有1500位,再加各地分会会员,保守估计超过五六万人。

我:这种规模在全国算是最大了吧?

张天翼先生:差不多。基本接触过书法圈子的人,很多都听过兰亭会这个名字。

我:这个在您的规划内吗?

张天翼先生:其实,我自从2016年10月开始正式运营兰亭会艺术馆至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兰亭会品牌的塑造。从各种先导性的展览、讲座、艺术慈善、百城万人写春联等等方式,兰亭会打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书法社群”的形象,大大区别于其他的社群。包括我们坚持了五届的非中书协会员书法跨年展,全国各地逾2000份书法作品通过评比,最终在兰亭会艺术馆展出,都成为了民间书法人的盛会。我们通过无数的雅集活动、兰亭游学、组织观展等方式,去创造机会,遇见爱书法的人,引导大家在线下场景中见面,结伴同行,用润物细无声音的方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我:书法是一个需要自己领悟提升的过程,一般不侧重于和别人的交流。是什么让兰友们这么不一样呢?您觉得这其中您的作用是什么呢?或者说是您的照顾周全使大家凝聚在一起吗?

张天翼先生:其实我觉得我这个人个人特质还是和一般人有些区别的,我的心态很开放,包容各种思想,也乐于付出,乐于拥抱。那么欣赏或者喜欢我这样特质的人,自然认可这个处事及做人哲学。再来就得益于我多年经营广告公司的经验积累,我开展品牌活动还是很有经验的,知道品牌建立怎样的体验是令人向往、让人舒服的。

我:您觉得个人魅力和品牌的塑造关系是怎样的呢?

张天翼先生:当今时代,个人魅力一定会带动品牌的传播。价格高昂的产品无不是有着生动的品牌故事,而且这些品牌故事每天还在被创新并演绎。演绎它的是谁?生动的是哪部分?其中奥妙自然可解。

我:未来兰亭会的发展有哪些规划吗?

张天翼先生:在我的规划里,用3-5年时间,有三大步:


一个传承基地。兰亭会是城市中书法人的“桃花源”,而像南京总部这样规模的“桃花源”我们想在全国复制一百个,让兰友们有可以书写、唱诵、学术交流、活动的空间;


二是人才。想让书法被更多人接触到喜爱,老师的理念至关重要。我们现在正在研发的九雅美遇线上教育平台,就是想从书法最基础开始,全方位提供线上书法教学,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生活美学,运用多种形式,提供综合性的美育在线课堂。同时在过程中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兰亭会成为孵化基地,让他们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不断壮大传承队伍;


第三是对全国分会的引领,让兰亭会在祖国各地活跃起来,裂变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采访期间,青年书法协会的人来商量和兰亭会一同举办青少年书法展活动的事宜,张天翼先生一开始都是默默听着,直到最后说了一句:活动所有的收入都捐给自闭症儿童公益组织,他已经联系好了。

天气阴冷,午后在兰亭会烧碳煮茶

临近离去,我厚颜无耻的要了两幅张天翼先生的字,他开心的说:今天终于有机会写字了



360度看张天翼先生


吴建(合伙人):

学习书法后,我整个人都平和了


我:您和张总认识多久了?

吴建:五六年吧?

张天翼:哪有,兰亭会刚成立的时候认识的,三四年而已。

吴建:但是感觉就是很久了。(笑)

我:刚开始认识的时候,张总给人什么印象?

吴建:非常文雅。

我:那现在呢?人设坍塌了没有?

吴建:没有没有,整体还是文雅的,除了给他看我写的字的时候,他会比较严厉。

我:什么机缘开始学习书法呢?

吴建:其实特别简单,我家里这边非常近,偶然一次来了,特别喜欢这里的环境,后来认识了张总,慢慢就接触到了书法。

我:觉得学习书法后,对你有什么影响呢?

吴建:哇,影响非常大。我本身是做律师的,以前在法庭上都是咄咄逼人的,有时甚至故意抓住对方的小纰漏不放,让我的委托人觉得我能力特别强,自己本身也没觉得犀利有什么不好。但自从练习书法之后,接触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整个人改变了很多,它也影响到我的为人处事,现在上庭,甚至善意提醒别的律师一些技术性失误,感觉自己的处事风格、看问题的格局上都有了转变。

我:几年和兰亭会相处下来,觉得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吴建:兰亭会的环境和兰友们营造出的氛围都非常像一个城市中的桃花源,是一种陪伴和支持,像家一样的感觉,是非常温暖的。


 

周晓进(资深兰友):

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法的?

周晓进:2015年吧,大二的时候,在学校书法社团。

我:那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周晓进:数字媒体。

我:毕业之后做什么工作了呢?

周晓进:培训机构的书法老师。

我:收入怎么样?

周晓进:还不错。不过培训机构特别缺好的书法老师。

我:其实数字媒体专业的就业空间很广泛啊。

周晓进:是的,除了专业课,我自己会摄影、剪片,要不是因为特别喜欢书法和遇到了张先生,我可能不会做书法老师。

我:讲讲你们第一次见面和你是怎么接触到兰亭会的呢。

周晓进:我小时候跟着爷爷练习过一段时间的书法,进了社团练字也没有章法,没有目标,只是去练练字。有次偶然机会来兰亭会看展览,觉得这个环境很高大上,也很喜欢这个氛围。一来二去,觉得张总很面善、平易近人,有一股熟悉感,就认识了。交往多了,在兰亭会开始顺着从古至今书法的脉络学习,临各种字帖,最痴迷的时候几乎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练字。

我:为什么会这么痴迷?

周晓进:因为身边的兰友们都在进步啊,自己不练习不进步会非常着急。

我:你觉得像你一样喜欢书法的年轻人多吗?

周晓进:不多,同学们都觉得我怎么会喜欢这个(书法)。

我:你自己会困惑吗?

周晓进:有的时候也会,因为书法其实是一个孤独的事情。有大部分人都是躲起来自己练习,不与别人交流。在兰亭会,兰友们都是愿意互相帮助、督促进步的。尤其张先生,私心不重,把自己知道的都会教给我,也会请很多书法圈的大师来指导我们。但整体来说,还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圈子。

我:你觉得书法培训要怎样找到出路呢?

周晓进:书法一定要结合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能国家要给予更多国学啊之类的培育力度,要学校体系和外部社会相结合、相联系,才有更好的出路吧。

我:有什么想对张天翼先生说的话吗?

周晓进:我在书法上生活上有烦恼的时候都会和张先生倾诉,但是他有烦恼的时候又和谁说呢?感觉他做的事情都是“大乘”上的传播,希望他有烦恼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成为倾听者。


 

杨佩钰(骨干员工):

我深信书法不会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我:你是什么专业的学生?

杨佩钰:书法专业。

我:你们同学里做书法老师的多吗?

杨佩钰:非常少。比如我们班30人,毕业后差不多只有5个从事书法方面的工作,5个人里差不多1个读研2个自己开工作室,剩下2个做书法老师。

我:你觉得书法专业对你现在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吗?

杨佩钰:其实现在争得比较凶的说法是书法分为学院派和江湖派,我们科班出身的人就算是学院派,顺着历史脉络来系统学习书法。所以市场上正统科班出身的书法老师很抢手,收入比较高。

我:有多高?

杨佩钰:我记得有个暑假,我每天上四节课,连续十天,就赚了7000多块钱。

我:那还真不少。你待过的培训机构多吗?和兰亭会有什么区别吗?

杨佩钰:我虽然只工作了一年半,但从大二开始打工,待过非常多的书法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大致上分三种,一个是不考虑孩子长期发展只是消磨时间的;第二种是美术机构为了丰富课程,顺带上的书法课;第三种是比较正路子的书法课,难度高,需要学习的时间长,能坚持的人也少。基本上,兰亭会无论孩子的课程还是大人的课程,基本都是这个路数。

我:那这样的运作方式是否在商业经营上很没有优势呢?

杨佩钰:是啊,你知道我们第一个儿童班是如何开出来的吗?兰亭会提供连续一个月的免费体验课程,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书法的乐趣,才聚集了十几个乐意报名的孩子,组成了第一个儿童班。现在兰亭会和南京市第二幼儿园合作,开设了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吟诵+国画,让小朋友们全方位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

我:那你会觉得相对于儿童群体,大人对书法的接受度或者说持续度更低吗?

杨佩钰:我记得在兰亭会开展的一位书法家说过,艺术是小众的事情,而书法更是小众中的小众。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不能坚持是很正常的,但还是有希望的。像现在南二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了课程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们也自发报名了书法班,二十多人的班,也坚持下来了。算是看到了希望吧。

我:你觉得兰亭会和张总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呢?

杨佩钰:兰亭会艺术馆是我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他坚持的理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书法的大家庭。也对我十分信任,给了我一方施展的天地。

我:有什么要对他说的话吗?

杨佩钰:张总人非常好,对任何人都是,想事情也都是积极的一面,从不考虑坏结果,很理想主义,做了许多公益和扶持的事情,但想要兰亭会生长的更加良性,还是要良性的商业运作,希望张总多多考虑成本和收益,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兰亭书法大家庭。


吟诵课堂留影


 

跋:结束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夜晚

当最后一抹金黄染上玄武湖的法桐,银杏夹侧,姜黄浅绛。采访结束前,我跟张天翼先生提议去他的母校南艺看看。南艺深秋的夜晚,校园虽小,光影交错,很有味道。

张天翼先生回忆说他九十年代上学的时候整个校园师生加起来两三百人,除了两三栋不高的主教学楼、一个礼堂(如今是电影学院楼)、三栋宿舍楼、一个篮球场,再无其他。

漫步校园,张天翼先生讲了三个故事:一个是他上学的时候,有位老师一年四季无论春秋冬夏都在教学楼门前的黄瓜园里画画,他记得那时冬天非常冷,老师的脸都冻红了,还是整天整天的画画。给他们的影响非常深远,觉得老师都这样努力,他们有什么理由偷懒呢?

张天翼先生提到的老师正是后来成为南艺美术院院长的张友宪先生,他的芭蕉图在拍卖市场上极受欢迎,价格不菲。



第二个故事是上学的时候,张天翼先生几乎从大一开始就在外面给广告公司画设计稿、制作广告牌,一米见方的大字,自己毛笔在报纸上写好,再裁剪、制作、粘贴安装。直到毕业前都一直接活干,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第三个故事非常有趣,张天翼先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男同学们经常在体育课结束后继续打球,一直到深夜10点左右,直到老师们从旁边宿舍楼里冲下来把他们赶回去。那时的学生少,不分专业,大家几乎都认识,在毕业后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像当年同学时的情感一样。

 


我们离开之前路过张天翼先生上学时期的男生宿舍楼,他美滋滋的拍了一张现在样子的照片说要发到同学群里去,和大家分享。



深秋即将结束,冬天的表面是藏起来的、是静谧的,一切都在下面慢慢翻滚和酝酿。

 

这不正像是张天翼先生给人的感觉吗?

 

回程的列车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城市,我暗暗感叹,有些人探索内心的方式就是不断去完成挑战,而身为一个中国人,我知道我早晚会提起那支笔,跟随内心,寻着千年传统文化的脉络,直面挑战。


 

附录:张天翼先生及兰亭会介绍

 

 

张天翼

Zhang Tianyi


1971年生于江苏滨海


别署真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从事品牌传播工作20年,热爱传统文化,中国的最大民间书法社团、中国新文艺群体代表——兰亭会创始人,兰亭会艺术馆馆长、九畹书院院长,江苏省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


取得成绩

1、南京艺术学院刘海栗奖学金

2、入展中书协举办的“刘禹锡”杯全国书法大赛

3、入展中书协举办的全国楹联书法展

4、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举办“全国新文艺群体书法作品汇报展”

5、入展江苏书法举办的“江苏书法奖”

6、江苏省昆曲艺术书法展

7、江苏省爱知县中日友好书法交流展


张天翼先生作品

 

 

兰亭会


是全国最大的互联网书法社群,立志于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拥有数十万书法及传统文化粉丝和数百名师资源,近100个兰友会和9家加盟艺术馆,每周有免费公益课,定期开展书法展览、雅集及游学活动,举办书法慈善义拍等。

兰亭会总部坐落于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内,下设兰亭会艺术馆、九畹书院和兰亭雅叙美学馆,开设的书法、国画、茶道、插花、古琴、香道、国学吟诵等传统文化为主线涵概生活美学等课程,以其特有的美育视角和艺术内涵做好文化的承传。

即将上线的九雅美遇教学交流平台,是一个融合九雅生活的艺术启蒙、专业学习、互动交流、学术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平台,让名师和经典随时陪伴在身边!


兰亭会艺术馆及课堂照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